生活化视界下小学美术教学素材的应用
2023-05-30章向荣
章向荣
[摘 要]小学美术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美术学科知识,还应引导学生将美术知识应用于实践,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发现美、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不断促进学生审美综合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增强创作专注度基础上,生活化视界下小学美术教学应采取分析生活与课堂的关联,在学生生活中搜集教学素材;立足学生认知发展特征,在审美创作中强化学生体验;培养学生生活创新思维,在动手实践中表现童真童趣;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在个性表达中感受生活美好;将知识与技能融入生活,在学以致用中提高艺术修养等策略,不断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素材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生活化视界;小学美术;教学素材
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活动是一种符合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新型教学模式,在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架构起一座隐形桥梁,其引导学生不仅可以在美术课程中习得相应的美术知识和创作技能,还能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真实感悟。教师借助于生活化教学素材展开知识讲解,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生活经验强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应用,不断促进美术综合素养的发展。因此,生活化视界下的美术课程教学将引导学生学会透过生活学知识,以贴近生活的教学素材不断强化学生对生活美的感知和体悟,不断促进学生审美综合素养的发展。
一、生活化视界下小学美术教学素材的应用价值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按照课改目标不断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变革,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教学形式,优化内容呈现方式,强调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的关联度,从而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生活中挖掘艺术美、感受艺术美,且能通过艺术手法创作出表达个性化思想意识的美术作品,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生活化视界下的美术教学活动将更充分地引入生活化教学元素,对于学生的美术知识学习、创作技能练习、学习兴趣激发和学习效果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活动着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授课模式中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被动式教学策略,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将成为把整个教学活动向前推进的引导者,教学设计的重点在于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生活化视界下的课堂教学活动则能着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来源于学生生活的教学素材与美术课程教学内容相融合,引导学生结合教学素材进行领会与感悟。这就代表着教学模式将发生彻底的改变,从单项灌输转向多元融合,学生更能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价值。
(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美术课程在全面落实新课改的过程中将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通过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内驱力的促动下主动关注学习内容,主动理解并内化学习内容,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创作能力。因此,要落实新课改要求,美术教学活动就需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生活化视界下的教学活动将不断丰富课程中的生活化元素,学生可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熟悉的生活场景和有趣的生活内容,使得学习内容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与此同时,教师将通过应用生活化教学素材降低学习内容的理解难度,学生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加以理解,在调动学生相应生活经验展开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激发学生主動参与创作的热情,使学生能够更主动地参与到美术技能的锻炼和实践中。
(三)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
传统的美术课程教学活动以讲授法为主,教师将花费大量的时间讲解课程知识和要点,学生主要通过模仿实践的过程习得相应的美术创作技能。但在此过程中,学生更多是模仿,是“依葫芦画瓢”,缺乏自主创作的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难以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此,要落实新课改要求,提高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就需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广阔的想象中进行个性化创作,以此培养学生的艺术综合素养。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教师将不断体现美术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关联度,不断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强学生对美术创作活动的熟悉感。学生可围绕一定的教学主题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不断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释放想象潜能,主动应用美术技能创作出个性化作品,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不同的细节美和情感美。
(四)增强学生创作专注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学生学习的专注度是关键要素之一。在生活化视界下的美术教学活动能够不断增强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专注度,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引导学生能够主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入深度思考,通过较为熟悉的生活和事物表现自己的独特情感。生活化场景中的教育活动能够更大程度上聚焦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学生不会被与创作无关的其他事物或事件所影响,有效提高美术课程的教学效率。与此同时,生活化视界下的美术教学活动着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将为学生预设更多的表达机会,将给学生预留更多的观察、思考时间,并对其学习活动加以引导和指正。这个过程学生将获得更丰富的实践机会和思考时间,又有足够的生活经验加以支撑,学生可基于生活中所见所闻的事物进行艺术化改造,并融入自己的个性想法,进而创作出具有生活化主题的创意性作品。因此,生活化视界下,学生的学习重点聚焦于如何应用所习得的方式方法表现生活中所见所闻的人、事、物等,能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创作的热情,有效提高美术课程的教学效率。
二、生活化视界下小学美术教学素材的应用策略
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强调课程与生活的关联,教师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素材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深入理解生活,主动应用所学的知识创造美好生活,不断促进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此,教师需加强对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关联度的分析,加强对学生认知发展特征的分析,且要充实对生活创新思维和生活观察习惯的培养,为学生创设更多学以致用的机会,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知识的应用价值,能够在主动实践中提高艺术综合修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分析生活与课堂的关联,在学生生活中搜集教学素材
落实生活化教学理念,教师首先应当收集丰富的生活化教学素材,以此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和基本载体。为此,教师应当着力分析美术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密切关联,充分把握不同教学阶段教材的基本特征,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生活经验挖掘有价值的教育素材,以此作为生动的教育元素,激发学生在美术课程中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课程“有趣的瓶盖”教学过程中,鉴于本课的教学目标需指引学生了解不同瓶盖的造型特点,同时能够学会用瓶盖进行排列、剪贴等,制作出独具创意的新图形。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废旧瓶盖进行艺术创作,并将不同的瓶盖通过个性化组合制作成独具特点的物品,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独立制作的乐趣,又能实现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且能不断强化环保意识。鉴于此,教师即可以把瓶盖、创作、环保等作为关键点,组织学生搜集生活化教具,例如易拉罐、矿泉水瓶盖、罐头瓶盖等,将其作为创作的基本载体,指导学生开展创新设计。与此同时,教师还可鼓励学生使用更多材料作为创作素材,如将纸板和瓶盖相组合制作成汽车玩具、将瓶盖与瓶子相组合做成喷壶等,鼓励学生积极创意、主动创新,使艺术创作与生活形成紧密关联,使得美术课程从生活中来又能应用于生活中去。同时,这个过程能让学生意识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事物都可成为创作素材,同时能感受到艺术服务于生活,可通过人们的巧手做出更多艺术化的生活物品,让生活处处充满美。
(二)立足学生认知发展特征,在审美创作中强化学生体验
新课改要求课程教学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这也意味着美术课程教学活动的实施需着力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而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就需立足于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发展特征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在审美创作过程中形成丰富的体验,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审美综合素养的教学目标。学生可在多样化的创作实践过程中形成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能力,能够主动通过绘画等艺术手段再现自己所理解的世界,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在美术课程“谁画的鱼最大”教学过程中,教师即可引导学生画出自己所喜欢的鱼,形状、大小不做具体要求,以学生自己的意愿为主。具体实施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回忆在生活中所见过的各种鱼,包括池塘里的鱼、视频里的鱼以及画面中的鱼和餐桌上的鱼等。再结合教材中鱼的不同图片加以引导,使学生大致了解自然界中的鱼和美术作品中的鱼存在一定的异同点,初步感悟艺术创作来源于现实生活。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作画,创作绘画一条自己最喜欢的大鱼,通过自己的方式方法来表现鱼的形状之大。部分学生直接在纸上画出一条大鱼占满整个纸张,或是画出一个餐盘让鱼填满整个餐盘,还有学生通过绘画渔夫使劲拉鱼竿来体现等。教师可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创作,不断拓宽创作的思路,引导学生在审美创作实践过程中形成丰富的体验感。
(三)培养学生生活创新思维,在动手实践中表现童真童趣
素质教育的开展将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美术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创新创造思维发展,鼓励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表现童真童趣。在学生出现不符合客观逻辑或是极为夸张的时候,教师也应给予适当的肯定和引导,有意识地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敢于在美术创作中天马行空,敢于展开丰富的想象。在折纸课程“让我的飞机上蓝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展示不同的纸飞机成品,然后指导学生拆解纸飞机,对不同折法的飞机展开细致观察,对不同的折叠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总结,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自行总结出不同的折叠方式后,鼓励学生独立创作,运用个性化方式完成飞机的创作。同时,鼓励学生在机身上展开各种创意,结合自己“看飞机、坐飞机”的经验进行个性化设计,比如在机身上绘画自己喜爱的图案,在机翼上增加不同的装饰条等,促进学生技能的提升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在个性表达中感受生活美好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创作的最初形式大部分是来源于生活中的某一个真实场景,美术创作活动也是来源于生活的启发,教师需着力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能够主动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生活形成个性化的认知理解,从而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例如在踏青活动中,教师可指导学生调动感官观察自己所喜爱的某一花草树木,并尝试使用艺术化方法呈现出其状态和特点。为了增强观察的有效性,教师还可为学生设置相应的导学任务,让学生明确观察的基本顺序和大致内容,从而形成更完善的观察信息,为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不同学生的观察视角、观察能力存在差异,在对同一事物进行观察时也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此时,教师需保护学生的个性化观察结果,鼓励其进行个性创作,鼓励学生在美术作品中承載自己的理解和情感,使作品表现出独特的艺术美感。因此,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更丰富的观察方法和技巧,形成丰富的美学思维,能够主动运用个性化方式表现生活美。
(五)将知识与技能融入生活,在学以致用中提高艺术修养
生活化视界下的教学素材应用不仅是指将生活性的素材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引导,同时也代表着鼓励学生能够将课堂中所习得的美学知识和技能主动应用到生活化实践中,从而使得美术学科教学内容及创作技巧与学生的生活合二为一,凸显美术课程的实用价值。因此,教师应通过生活化教学素材的应用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水平和美术综合素养,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成就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美术知识应用于一定的生活场景中,比如给自家客厅绘制装修图、给自己的衣服做装饰等,启发学生制作具有创意的设计样稿,不断提高艺术创作水平,促进审美综合素养的发展。
综上所述,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在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生活与课程的关联,以生活化理念开展教学课程改革,并从多个方面着手,不断促进小学美术课程教育资源的有效应用。一方面要全面分析学生生活与美术课堂的密切关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搜集丰富的教学素材,并且要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发展特征设计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在审美创作过程中形成丰富的学习体验。另一方面要在课程教学中需着力培养学生的生活创新思维,能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表现学生的美术创作过程的童真和童趣,且要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能够在个性表达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主动将美术知识和技能融入自己的生活,能够在广泛的、积极的学以致用中不断提高艺术综合素养,能够在生活化美术创作中不断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郭丽玲.生活素材与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结合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13):159-160.
[2]张俊英.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的小学美术教学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1(03):86-87.
[3]薛小芳.探索生活化视域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J].智力,2022(14):62-66.
[4]李彩虹.谈生活素材与小学美术教学的结合[J].小学生(中旬刊),2020(06):30.
[5]杨艺蓉.生活素材与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结合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9(81):162-163.
(责任编辑: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