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十年:一日三餐》小切口如何展现大主题
2023-05-30苏婷
苏婷
看到这么朴素的标题,你很难想到这个只有4集的单元剧会贯穿了从经济规律到情感变迁,再到制度优化等经济学、社会学,甚至哲学层面的一系列课题,可谓是管中窥豹的优秀作品。余音绕梁之际,你甚至可以想起鲁迅对《红楼梦》的评价“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作为一部单元剧,《一日三餐》显然没有红楼这么高的段位,但它脱离了糖水片只追求爽感的桎梏,拍出了生活真正的质感,已经带给人些许惊喜。
该剧的切口非常小。做了一辈子肠粉的老人在城市的黄金地段有一家肠粉店,他相依为命的女儿虽然同样投身“餐饮业”,但是显然要“优秀”的多,她是一家五星级餐厅的经理。父女之间的矛盾始于一个地产商的出现,他看中了老人的肠粉店,同时给老人算了一笔账,老人卖肠粉的收入已經远远比不上这店面的房贷,只要盘出店面,放弃老手艺,老人就能“躺平”,安享晚年。但是,街坊邻居再也感受不到那份肠粉带来的烟火气,这座城市又少了一个忙碌、踏实的背影。就是这笔账,直指这个故事的内核:商品社会的运转逻辑对传统社会的撕裂。当一切都可以定价的时候,黄金地段就不再是普通老百姓“一日三餐”的所在,而成为了达官显贵在“皇家鲍翅”间觥筹交错的场所,普通人的情怀一文不值,即使那是老人一辈子踏实谋生的手艺,街坊邻里的烟火气不足挂齿,与权力无关的人没有议价权。
所以,当吃肠粉长大的孩子选择忘记“一日三餐”真正的味道,一顿晚饭可以变成权力变现的润滑剂,一首老歌只能在街头巷尾居无定所,失落的不仅是乡愁,更是人们心中珍贵的、正确的价值取向。商品社会,当一切都可以定价,人最终出卖的,只能是自己的灵魂。
所以,反腐败的主题在这个时候站上前台,丝毫没有主题先行的生硬,没有高喊口号的尴尬,有的只是切合了人们心底的最深的期望,珍重每一个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是每一个普通人值得珍重的时代。故事讲到这里,“我们这十年”的意义所在,不思量,自难忘。
用一盘肠粉把“八项规定”和“反腐败”的意义说透,可谓四两拨千斤。这部单元剧初看情节并不复杂,细节中间逗露出来的多种侧面和丰富层次,飘散出一种当代国剧中罕见的、冷峻的诗意。经济发展初期对效率的追求,和文化发展滞后性所带来的撕裂都是发展中的客观存在,肠粉再好吃,也买不起黄金地段的房子,情怀再悠远,也换不来真金白银,我们需要商品社会的效率,也需要文明社会的公平,我们的文化不允许我们变成钢筋水泥间弱肉强食的衣冠禽兽,“第三支手”的调控作用就显得意义非凡。
其实《一日三餐》从拍摄手法到艺术质量上还有不少提高的空间,但是当一部电视剧可以从世态炎凉解读到政治经济学,还有那么多观众在弹幕上打出“看着看着就流泪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才是国剧的希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