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平定方言的声调格局
2023-05-30冯小珂
平定方言属山西中区方言阳泉片,语音特色鲜明,极具研究价值。然而,目前学界对其关注还较少,以往对其声调的研究也多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本文以平定方言单字调为实验对象,通过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其进行语音分析和数据处理,得出平定方言声调格局为阴平(21)、阳平(21)、上声(53)、去声(24)、入声(4),并对其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平定方言研究进一步提供数据支撑。
平定县地处太行山西麓,接井陉、寿阳,邻昔阳,与阳泉城区、郊区、盂县均相连,属山西省阳泉市管辖,距离阳泉市中心9公里,省会太原127公里,下设8个镇、2个乡。
平定方言属晋语,语音特色鲜明,因有入声且入声不分阴阳,被归为山西中区方言阳泉片。目前,学界关于晋语,尤其是语音方面的研究成果众多,但对平定方言的研究较少。其中,就语音方面,侯精一、温端政在其主持的“山西省方言通志”项目成果中将平定方言单字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共5个,并将调值分别描写为313、44、53、24、4;李伟将平定县居民作为其发音人之一,运用社会语言学变异理论及传统方言学的方法对阳泉方言的语音变异情况进行考察,其对声调种类及调值的描述和侯精一、温端政相同;邓碧瑶运用社会地理语言学、实验语音学及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对阳泉方言的声调格局做出描写并进行原因探析,对平定县部分行政村声调格局进行了描写,当前,仅此一篇采用实验语音学方法的文献涉及平定方言声调调查研究。因此,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手段对平定方言的声调格局进行调查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旨在将山西中区方言阳泉片的平定话单字调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平定方言的声调格局进行调查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对前人所作研究起到补充作用,为平定方言的语音研究进一步提供数据支撑。
一、实验设计
(一)语音采集对象
本实验发音人为两人,均为平定县锁簧镇人:冯瑞红,男,54岁,高中学历;冯志恩,男,82岁,小学学历。他们都未长期离开过平定县,普通话水平有限,发音状况良好。
(二)语音实验字表
本次语音实验字表语料结合平定方言使用情况,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语言研究所出版的《方言调查字表》中选取,每一调类选取6个例字,共30个例字。
具体例字如下:
阴平:优、昌、方、刚、开、飞;
阳平:油、房、才、人、龙、寒;
上聲:马、厂、手、仿、古、口;
去声:骂、又、唱、放、厚、汉;
入声:一、切、笔、铁、择、黑。
(三)数据处理软件
本实验采用Praat6.2.1.7进行语音分析,采用Excel完成统计、运算及制图等工作。
(四)实验过程
1. 语音采集
录音前,让发音人熟悉语音实验字表并进行试录;开始录音后,发音人以一个声调为一组,逐字读出各声调的例字,例字间需停顿几秒,发音人需在读错后重读,录音后将各声调所读例字分别保存为一个音频文件,共保存10个音频文件。
2. 语音分析
采用Praat6.2.1.7对各例字语段进行切分、标注,提取10个测量点的基频并进行调整,对基频进行调整时做到掐弯去尾,不保留离散点,以元音段的始末作为例字声调的始末。
3. 数据分析
将Praat6.2.1.7提取到的各例字的10个测量点的基频值导入Excel中,分别计算出每个发音人各声调的10个测量点的基频值平均数,并计算出两位发音人测量点基频值的平均数。
为避免各发音人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所带来的影响,使所得结果更具普遍意义,实验数据还需进行相对化及归一化处理。本实验采用石锋[4]的T值计算方法:T=[(lgx-lgb)/(lga-lgb)]*5,将所得各基频值转化为T值,其中,a是调域上限频率,b是调域下限频率,x是测量点的频率。
得出T值后,还需将其转换为五度值。其转换关系应为:1度为0≤T≤1,2度为1≤T≤2,3度为2≤T≤3,4度为3≤T≤4,5度为4≤T≤5。
最后,利用Excel将所得五度值绘制出平定方言单字调的声调格局图。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图1、图2为依据各发音人T值得出的声调格局图。
由两位发音人的声调格局图可以发现,两位发音人的阴平调型都为降调,但起点位置存在一定的差异;阳平调值差异显著,但调型基本保持一致;就上声而言,尽管发音人冯瑞红终点位置低于2,但十分接近2,两位发音人上声调型、调值基本一致;去声起始点位置存在差异,但调型走向一致且终点位置相近;两位发音人入声调值略有差异,调型走向均为平调略向下。
综上,两位发音人的声调格局存在异同,具体表现可以总结为调型基本一致,调值有一定差异。为整体把握平定方言声调情况,本文还对发音人的基频值进行平均,并得出相对应的T值,平均基频值及T值表如表1所示,图3为平定方言声调格局图。
由表1数据及图3可以分析得出,平定方言单字调总体呈现特征如下。
第一,阴平调是降调,起始点是1.71,位于1与2之间,记为2;终点为0,可以记为1,因此,阴平调值记为21。
第二,阳平调也是降调,但相比于阴平调更为平缓,其起始点为1.21,位于1与2之间,记为2;终点为0.22,记为1,所以,阳平调值记为21。
第三,上声调是降调,起始点为5,终点在2与3之间且靠近2的位置,因此,上声调值记为53。
第四,去声调是升调,起始点在0与1之间,为0.65;最高点在2与3之间,为2.24;所以,上声调记为13。
第五,入声调平缓下降,基本可以看作是平调,入声调前六个测量点及后四个点都十分接近3,且由于其音长较短促,所以入声调可以记为4。
依据上述实验结果,平定方言的单字调调值分别为:阴平(21)、阳平(21)、上声(53)、去声(13)、入声(4)。需要注意的是,尽管阴平与阳平调值相同,但其声调走向有较为明显的区别,各发音人声调格局及平定方言声调格局均展现出阳平调相较于阴平调更为平缓的走向趋势,且各发音人的声调格局中展现的阴平调、阳平调并不相同,因此,平定方言声调格局中阴平调与阳平调虽调值相同,但其并不同。
平定方言的单字调还具有存在入声的特点。李荣以有入声为标准将晋语分列出来,使其独立于北方方言。平定方言作为晋语的一个代表性组成部分,同样具有入声的特征,但并不区分阴阳。在本实验中,各调类的平均时长为阴平(0.111011s)、阳平(0.106417)、上声(0.094591)、去声(0.146991)、入声(0.063855)。通过对比各声调时长,明显可以看出,入声调具有短促的特点。
结合听觉感受及声调格局图总体来看,平定方言的单字调多为降调,其中,阴平调、阳平调及上声调都具有明显的降调趋势;而就入声而言,尽管入声总体为平调,但其具有短促的特征且声调走向具有缓慢下降的趋势,因此,也可以理解为降调;只有去声调在调型上与其他调类差距最大,为升调。
三、结语
本实验通过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利用Praat6.2.1.7软件进行语音分析,并利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依照计算出的T值进行五度值转换并做出平定方言声调格局图,从调值、调型等方面分析平定方言单字调的语音特征,同时发现平定方言具有存在入声、多为降调的特征。本研究为平定方言提供更为客观、科学的数据支撑,为方言保护和研究提供参考。但本研究还存在一定局限,比如语音采集对象较少,女性数据未成功采集,受个体差异性所限存在个别声调不准确。
作者简介:冯小珂(1997—),女,汉族,山西平定人,硕士,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