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视角下《诡秘之主》的文本解读
2023-05-30刘文悦
刘文悦
在媒介革命的背景下,中国网络文学的井喷式爆发不仅引发了学界的关注,也打破了传统文学与通俗文学“雅俗对立”的二元对立局面,给予了普通人前所未有的广阔创作平台。网络文学承载着无数普通人的创作热情,从而创造现实无法抵达的幻想乐园。从大众文化体验的角度来看,《诡秘之主》也属于近年来兴起的网络文学,任由幻想变异现实逻辑,让读者落入了作者编织的一个充满诡异未知与奇特幻想的世界。
网络文学在中国的蓬勃发展,创造了新的文学现象。近二十年兴起的网络文学研究者也引进了超文本、后现代主义、多媒体等西方理论,被广泛运用于文学研究中。21世纪之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网络游戏的兴起形成了与网络文学的互动,后期的网络文学研究已朝着商业化的方向发展。但网络文学绝非商业化书写,在商业化的背后还蕴含着多方面的价值。从后现代主义的研究视角出发,在当代,无意义、无深度、无主体是后现代文化所呼吁的新价值体系,而近年来诞生的网络文学——《诡秘之主》便是既符合当今大众审美,又在多方面符合后现代主义特征的作品。
《诡秘之主》主要叙述了主角周明瑞意外穿越到一个自杀的大学生克莱恩·莫雷蒂身上,为了返回自己的世界,他一边扮演起灰雾之上的神祇“愚者”,组建神秘组织“塔罗会”;一边成为非凡者并且服食 “占卜家”序列的魔药不断晋升,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揭开这个世界诡异的真面目。《诡秘之主》相对于“同质化”的网络穿越小说,其叙事形式已经发生了背离,通过多穿越者的模式、穿越者与主人公身份背离、情节的反转等形式来弥补传统穿越小说的弊端。该作品的设定是以大阿尔卡那塔罗牌为基础的二十二条成神序列,并吸收了洛夫克拉夫特《克苏鲁神话》中的旧日体系、神秘学知识等众多元素,以及掺杂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工业革命再加上“超能力”的“蒸汽朋克式”背景,作者还自行设计了相应的神话体系、语言系统与经济货币体系,从而构成了作品庞大复杂的世界观。同时,作品多方面透露出对个体身份认知与对主体性的反思问题,《诡秘之主》也因此在众多网络文学中脱颖而出。
一、对传统穿越小说叙事与人物模式的初步解构
《诡秘之主》的后现代特征之一,便是对传统穿越小说叙事与人物模式的初步解构。穿越小说的常规模式,主角在现代社会中往往是普通人的身份,经历了种种不幸后,意外遭遇穿越,在另一个世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雖然穿越小说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对传统线性叙事模式的延续,但情节的叙事重心中依旧落入了个人成功的旧窠,在某种方面又强化了这种“个人奋斗”模式;基于时空的差异性,穿越者具有超于穿越后所处世界的经验与知识,在“主角光环”赋予的强大能力下,顺理成章地走向成功。穿越小说模式的僵化明显让这类网络文学陷入某种困境中,但《诡秘之主》的作者在此模式上进行了形式与内核上的创新,一定程度上解构了 “主角光环”与“个人奋斗”的模式。在该作品中,穿越者不是仅有主角一位,而在主角之前就有多位穿越者穿越至不同的时间点上,在时间的设计中就已打破常规。第一位是以英语为母语的穿越者远古太阳神,到达的时间点恰巧是人类生存环境极为艰难的时代,因此,他研究了该世界的自然资源,并创立了神秘学体系,发现了非凡特性才让这个世界的人类文明逐渐延续。第二位穿越者则是一位中国人黄涛,此时已经是非凡世界被教会主导的时代了,黄涛虽然掀起了工业革命,但因序列原因在成神之路上陷入窘境,最后以被刺杀作结。而第三位主角周明瑞,则是在黄涛遗留下来的中文日记等零星线索中,不断对这个世界的原貌进行探索,从而逐渐走向故事的结局。主角前进的基础是由前几位穿越者打下的,其中的剧情也并非传统线性时间的发展路程,而是“现代—世界末日—新世界”的新模式。再者,作者对人物与情节发展的关系作了特殊处理:主人公通过分饰“两角”推动情节,同时作者也会兼顾几十个角色的人生经历,进行其他角色线的剧情书写,从而形成了多线交织、众生喧哗的局面,使得整部小说各类角色形象都十分饱满鲜明。尽管小说中主角的存在是起到了引导全局的作用,但几十个人物的形象也被塑造得十分鲜明,削弱了主角的主体性,印证了后现代“去中心化”的特征。
印证《诡秘之主》后现代特征中的“去中心化”的另一点是作者削减了传统网络文学“主角光环”的局面,对传统的主人公地位设定进行了解构与反叛。所谓的主角光环,是一种传统的人物模式刻板化,移植到网络小说中便形成了主人公无所不能的局面。但《诡秘之主》中对主人公人物形象的设定舍弃了“主角光环”,让主角更贴近于一个普通人的角色。周明瑞在穿越前便是普通的上班族,穿越到这个以工业文明为主的世界后,即使继承了原主的一些记忆,但还对以往历史甚至非凡能力一无所知,也一无所能。重生后的克莱恩(周明瑞),在成为非凡者和升级的过程中,才逐渐摸清这个世界的面貌。在大部分的篇章中,克莱恩的性格是谨慎、低调的,作者在设定主角的人物性格时,有意地突出了主角的理性思维与世俗性格,拉近了主人公与读者的距离,光看读者给主角取的玩笑性绰号“克怂”,便可感知读者对主角的感情色彩与主观印象。主角在成神之路上,也要依靠塔罗会成员和各类强者的帮助,其他的配角也在互相合作下不断进步,融合了集体意识与互利共赢的观念。再者,主角后期虽然在该世界提高了社会地位,但他得知自己曾经所处的现代文明世界早已毁灭,并且面临新的危机,汇聚于内心的痛苦与绝望对个体境况来说是致命的打击。按照一般网络小说的模式,主人公会抱着拯救世界的宏大理想行动,书写出另一种“宏大叙事”。但周明瑞这一拥有当代青年“躺平”观念的个体,肩负拯救世界的重任并非如他所愿,因此,他的结局也不是成功站在了世界的顶点上,而是又因某种命运的影响不得不与“天尊”抗衡,最后陷入了沉睡。与此同时,世界也在几十年后面临着末日与纪元的更替,作者以这种悬而未决的情节作为结局,增加了小说中的未知与不确定性,也消解了一部分关于主人公行为动机上的“宏大叙事。”
二、虚幻与现实的融合
《诡秘之主》世界观的构设不仅得到了读者的肯定与好评,也通过现实与虚幻的融合,体现了后现代特征中对真实性的消解。首先,在作者的访谈录中以“幻想照进现实”为标题,表明了作者创作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想,而是以现实为依托进行的再创作。就现实而言,作者在访谈录中坦白,自己曾大量阅读了《伦敦传》《剑桥欧洲经济史》等文献,构建了主人公穿越后所处的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现实背景。其中作者又在食物、物价、天气等方面铺上大量笔墨,独创了一套货币体系,从“大吃货帝国”出身的主角视角出发,描绘了穷人的美食嫩豌豆炖羊羔、豪华的达西海鲜饭、可口的甜冰茶等,在现实中也有迹可循。
但在整体的框架上,诡秘之主又独自构建了一套神话体系。在诡秘之主的世界中,有神明、天使、存在于宇宙中的外神等。它借鉴了洛夫克拉夫特的《克苏鲁神话》中的众多元素,洛系中反传统、反理性、反常识、模糊化、陌生化等特点也在《诡秘之主》中体现出来。在故事中,众神相互吞噬、相互寄生等情节,正是吸收了洛系反理性的特点,制造一种恐怖氛围。而小说中常提及的一些理念“凡有言,必被知”“不可直说真神的名字”“外神在宇宙直视着地球”,与《克苏鲁神话》中“CTHULHU”这个词也无法用人类的语言拼读出来、旧日支配人类的情节十分相像,可见《诡秘之主》对于克苏鲁这一恐怖体系的吸收与化用,为读者营造了都市传说般的恐惧感并渗透进现实中。
《诡秘之主》在时空方面也是通过情节的反转,打破读者往常惯有的“未来—过去”“过去—未来”或者“异世界”的穿越模式,制造了时空方面的混淆,颠覆了讀者的期待视野。起初读者会以为主角是穿越到了另一个类似地球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中,直到主角在探索中才发现曾经的地球文明已经毁灭了,周明瑞从传统线性时间上是“过去”跳跃到“未来”的穿越者,在社会文明程度的角度来看却是“未来”穿越到“过去”的人。虽然这个发生异变的世界历史似乎是走进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循环之中,但是这个世界缺少石油,也意味着工业革命不能再走原路,因此,作者又将历史的进程引向了未知。总而言之,《诡秘之主》将虚幻的神话体系与现实历史背景融合,给予读者在阅读感受中时空观、真实感的混淆感,传递了 “真实”和“虚幻”已被模糊,世界充满了无限未知的后现代色彩。
三、对主体性的呼唤与反思
后现代主义呼吁的并非要全面解构人的主体性,也是在寻找如何重构主体性。《诡秘之主》同样是一部具有人文关怀与呼唤主体性的作品,展现了隐喻人类精神危机的疯狂与人的主体性与自我意识的博弈,因此,文中才有“我们是守护者,也是时刻伴随着冒险与疯狂的可怜虫”这句话。在序列升级的过程中,序列越高,能力越强,自然也就越接近“神话生物”的级别,成为区别于普通人类的存在。但非凡者也承担着同等的风险,序列越高越容易失控。在人们避免失控的过程中,其中之一的方法便是要维持自己的人性。疯狂与人性的博弈是贯穿整个故事的核心主题之一,而主角克莱恩在不断晋升的过程中,看见了许多因为失控而疯狂的人,像曾经的同事老尼尔失控而死的场面让他心有余悸,因此,他对人性的维持尤为看重。人性象征着自我意识,疯狂则是象征着失去自我,失去主体性。主角克莱恩在探寻的过程中,有对自己既定“命运”的探索与摆脱,也是在重构、寻找个人主体性的过程。在呼唤与反思个人主体性上,主角一边保持自己感性与善良的一面,一边尽自己所能不断帮助无辜弱小之人,以行动展现作者所想传达的人文关怀。
在个体认知与身份认同上,该作品也有所隐喻与阐释。学者高翔分析道:“《诡秘之主》则象征了个体在技术化社会中深刻的精神风险。”作者用一系列的设定表现了这一绝妙隐喻:魔药力量诱惑与精神失控的双重性象征了技术化、理性化社会中个体片面追求物质成功所面临的精神危机;“扮演法”则更为具象地展现了这一风险,即在当代社会愈发复杂和专业化的语境中,人们身份的多样性以及相应的人格面具和表演成分的增加,凡此种种都会带来个体自我认知的困难,而锚点的设定与之一脉相承,隐喻了当代个体普遍的群体性孤独状态和随之而来的脱离集体与社群的风险。通过这个别具一格的体系设定,作者笔下的非凡者的晋升更为辩证和深刻,赋予了文本更多的意义空间。
四、批判与总结
在信息媒介高度发达的今天,每个人自然而然会受到来自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从后现代的视角分析网络穿越小说《诡秘之主》,能够发现作者在创作时未被挖掘出来的深层意蕴。其在叙事模式上初步解构了穿越小说的通用模式,并且在世界观与主体性的问题上展现出后现代特征。但《诡秘之主》仍存在着网络文学的“通病”,即为了长时间地留住读者,并且获取商业利益最大化,作者有意地切分章节内容,仅仅是主线就长达1400多章,因此,部分章节也存在粗制滥造的情况。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来看,我们发现读者在评价这部作品中会寻求整体性,许多评论依然会强调“整个世界观构设的庞大精妙”,仍未摆脱传统文学的“宏大叙事”。同时它也未完全打破传统穿越小说的模式,并未达到完全的“解构”。
但《诡秘之主》在网络文学中展现的思想价值值得肯定,它拓宽了网络文学的广度与深度,把网络文学从泛滥的“个人主义”等理念解脱出来,为其提供了更为优质的价值表达空间,也让研究者与读者更加期待网络文学在未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