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让考99分的孩子哭鼻子

2023-05-30王美文儿

妇女 2023年1期
关键词:名次竞争分数

王美文儿

前几天,微博热搜上有个男孩崩溃大哭,因为他考了99分……

99分还要哭?

因为他的爸妈不满意,上来就是指责和质疑:“那1分扣哪了?”“是不是你粗心大意啊?”

孩子委屈得不得了:“从来没在意过我考得有多好!”“我内心里面是想你夸我还是想你质问我?”

评论区最高赞的那条回复,网友半抖机灵,半带了点赌气性质:“下次考一分,然后说,这是上次丢的那一分。”

这样的结果自然谁也不想看到,可我们得承认,生活中经常上演这样的场景。

“为了孩子好”

前段时间去朋友家串门。

我和她坐在客厅的沙发里喝茶聊天,两个小朋友在卧室里叽叽喳喳说着悄悄话。忘了聊到什么,朋友突然压低音量,像是怕谁听到一样:“这次期中考试,豆豆考了全班第三!这孩子行,简单给她讲讲就考这么好,还是聪明!盯紧点,我看考第一也没问题!”

我还没来得及恭喜,她女儿探出半个身子,鬼头鬼脑的机灵样儿真让人喜欢:“妈妈,我听见你喊我的名字了!你是不是跟阿姨说我坏话呢!”

孩子刚叫了声“妈妈”,朋友就瞬间变脸,眉眼间的骄傲和满意立马散个干净,板着脸回头数落孩子:“只要不学习,你就可有劲头了!下周要学的古诗背完了吗?昨天单词复习了吗?”

连珠炮似的一串,孩子好像突然变矮了几公分一样,整个人缩在椅子后面,声音也变得闷闷的:“我们再玩一小会儿就去学习了……”

朋友提高音量,好像更生气了:“就知道玩!我看你期末能考几分!考个第三名,尾巴都要翘上天了!和你们班第一差了十几分,自己也不知道反思!”

孩子转身回了房间,趿拉着拖鞋,脚步声有点沉重,连带着房间里的我女儿也没了说话的声音。

我问朋友:“明明上一秒钟还在为孩子而感到骄傲,怎么下一秒钟就泼了好大一盆冷水?”

朋友笑了下,又用很小的声音继续说:“又不是门门一百分,有什么好夸的?再说了小孩子可不能当面夸,会骄傲的!而且要不是太马虎了,她还能再多拿个七八分呢!”

怕孩子骄傲、觉得TA可以做得更好、没拿到满分就是还有努力的空间、就算夸也不能当面夸……

理由太多了,哪一条都是父母的“为了孩子好”,希望孩子能主动学习、有上进心、学会反省、自我鞭策……

可是盯着孩子没拿到的那几分,真的能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的吗?孩子真的会按照我们的期望具备这几种品质吗?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引导孩子在意分数和名次,是在把他往竞争的坑里拉。

尹建莉老师早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中,明确指出早早地把孩子推入竞争洪流的四点危害。

第一点,削弱孩子的内在力量,容易出现无力感、自卑感和心理失衡。

看似只有一两分的差距,但却需要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精力,还要再加上一些运气,才有可能对抗考试中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那最后的一两分,可能远比99分、98分难考。

孩子为了让父母开心满意,不得不去做,牺牲自己玩耍、游戏、社交的时间,去追求父母想要的这份完美,可他们还没学会如何面对“做不到”。

或者说,在原本应该向内积蓄力量的年纪,孩子们却把注意力放到分数和名次上,自我成长力量开始分散,而竞争带来的焦虑感又会更多地消耗孩子的精力……孩子内心变得越来越羸弱。

怀疑自己的能力,觉得努力也毫无意义,对学习和生活充满恐惧。当无力感、自卑感充斥内心,孩子还有什么未来可谈呢?

第二点,破坏孩子的合作能力。

或许父母引导孩子关注分数和名次的本意,是希望孩子专注自身,看看自己还有什么可努力的空间,或者见贤思齐,向榜样学习。

但事实上,竞争带来的挫败感,除了会让孩子对自己不满意以外,还会对别人不满意,产生敌对情绪。

比如说不愿意把自己的笔记分享给其他同学、在人前表演自己没有用功读书、同学请教问题时也打马虎眼,生怕别人学会了就把自己比下去。

尹老师说:“一个人的合作能力正是他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合作能力的内涵是友善、诚实、宽容等,所以培养孩子的竞争力,首先要培养好品行,打下合作的基础。”

但深陷竞争旋涡,过度在意分数和名次的孩子,恰恰错过了发展这些良好品行的最佳时机,一个欠缺合作能力的人,竞争力又能有多少呢?

第三点,培养出病态的奋斗者。

北京大学徐凯文教授前几年提出的“空心病”,相信大家已经不陌生了。孩子们在赛道上拼命奔跑,好不容易考取了还不错的名校,却突然对人生产生了强烈的无意义感。

陶勇医生曾在《自造》里提到医科大学学校里一位水平极高的教授,从小对孩子实行军事化管理,“从来没有看过电视,从来没有接触过电子游戏,从来没有不良嗜好”。

孩子17岁那年,确实如父母所愿,考取顶尖学府。但入学第一年就沉迷網络游戏无法自拔,期末考试也有好几门亮起红灯,最后以退学告终。

如果把分数、名次、名校录取通知书当成我们人生航行的目的地,即便短暂地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精神上的持续紧绷也在为日后埋雷。

第四点,可能损害身体健康。

英国教育家尼尔曾说:“我从未在一个快乐少年的脸上发现过暗疮。”

如果一个人长期处在负面情绪里,或者压力过大,身体就会出现各种警告信号,例如变胖、脱发等,更何况是身心还在极速发展的孩子,他们尚未建立起有效、完善的防御机制,太大的精神压力不仅影响到他们的心理,也会影响到生理发育。

家长能不能放下焦虑

聊了这么多,我们不妨再想想,为什么父母们要追着那1分问来问去。

育儿专家王人平说:“对孩子丢1分的不接纳,投射的是父母内心的恐惧和幽暗,是极度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的表现。”

焦虑或许来源于大环境的裹挟,“提高一分干掉千人”“赢在起跑线上”,但说到底,还是对自己的教育理念不自信,对未来充满恐惧。

同时,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父母总盯着孩子缺的那几分看,因为他们生活里也总是在挑自己的毛病。

他们不停地批判自己、挑剔自己,他们对自己不满意、觉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可又觉得改变现状太难,就把希望寄托到了孩子身上。

也有一小部分父母,是借由挑剔孩子,来满足自己的控制欲和虚荣心。

绝大多数父母的出发点还是好的,但说出口的指责和批评,却在无形之中把孩子往相反方向推。

演员陈佩斯在《圆桌派》中提到,自己曾跟儿子说上学以后不许考一百分,考一百分回来就“揍”他。

多年以后回过头看当初的这句话,陈佩斯说:“我真特别庆幸,首先我们父子感情很深,很少发生冲突。”

不要求孩子考一百分,其实是对家长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能不能放下那些焦虑?我能不能不被周围人影响,坚定自己的教育理念?

更关键的是,父母要求孩子考一百分,远不如孩子自发想考一百分,与其逼迫孩子用功读书,父母不如仔细琢磨一下如何培养、保护孩子的自驱力。

编辑/宋凌燕

猜你喜欢

名次竞争分数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可怕的分数
把所有名次都考上
划船比赛
算分数
感谢竞争
考试名次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