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体检项目不要轻易做

2023-05-30潘战和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3年1期
关键词:健康人全身标志物

潘战和

体检一直正常却突然得癌症?其实不是突然得癌症,而是突然查出癌症,癌症不是突然得的,早就有了,只是某一天突然检查出来了。那为什么每年体检都正常却突然查出癌症呢?因为做的体检项目并不是针对癌症筛查的。有的人会说,我做了全套肿瘤标志物,做了全身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听起来确实很“高端”,但我要告诉你:体检不要轻易检查这两个项目。

有人会说,我有查肿瘤,抽血查了一套肿瘤标志物,上千元钱甚至好几千呢,结果都正常,不是表示没得肿瘤吗?这可以说是导致大家困惑的主要原因,认为一般的健康体检结果正常就是没得肿瘤,认为全套的肿瘤标志物结果正常就是没得肿瘤。

其实,这些结果正常,并不能说明没得肿瘤。有些人得了肿瘤,这些检查结果仍然极有可能是正常的。很多得了癌症的患者他的肿瘤标志物是正常的,而心电图、胸片、大小便化验,抽血结果都可以是正常的,于是在所谓的“体检结果正常”的假象下,哪一天突然查出得了癌症,就感到无法理解。

其实并不难理解,因为之前所谓的体检,并不针对肿瘤,其结果正常根本不能认为没得肿瘤,即便你已经得了癌症,每年做甚至每个月做这些检查,也有可能却还是结果正常。

不是说肿瘤标志物没有用,有用!但主要用于某些癌症的协助诊断、预后判断、療效评估参考和复发监测,而且也不能乱用滥查,也就是说主要用于已经怀疑或确诊是癌症的人,而用于癌症筛查(针对没有症状的健康人)仅在少数情况下酌情采用,而且也仍然只是参考。

但现实是,很多人把抽血查肿瘤标志物看得太重,也不能理性客观正确理解,结果导致:如果标志物正常,就认为是没得癌症,也不做其他真正有效的筛查检查,导致错过早筛出癌症的机会;如果标志物哪怕是轻度升高,从此活在恐慌紧张纠结焦虑中,吃不好睡不好,导致后续过度检查,有的人甚至做了各种检查没有问题,仍然放不下,仍然是活在焦虑中。

所以,体检不在轻易检查所谓的肿瘤标志物,特别是那种闭着眼毫无针对性的一查就是所谓全套肿瘤标志物,不做事先评估(年龄和其他高危因素等)。

除了滥查肿瘤标志物,还有一个检查项目也经常出现滥用的情况,这主要可能跟商业推销有关,那就是全身PET-CT检查。

事实上,从来就没有所谓的万能查癌手段。PET-CT当然在医学上非常有用,但那主要是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而用于体检则要慎重,滥用PET-CT会导致什么后果呢?

PET-CT检查是有辐射的,也就是对身体有伤害的。体检是针对健康人,和已经得了癌症的人做检查,出发点和考虑是不一样的。癌症患者一年可能做多次CT、PET-CT之类的检查,尽管也是有“伤害”的,但这点伤害在癌症面前,在化疗放疗这些治疗面前,简直可以忽略。如果能不做当然最好,但问题是,已经得了癌症,不做治疗,后果更严重,一切的选择无非是权衡利弊之后做出的抉择。而体检不一样,是针对健康人,如果动不动做PET-CT这类伤害性检查,得不偿失,而且价格还贵。所以,体检不要轻易做PET-CT检查。注意,这里反复说的是体检,而不是说不管什么情况都拒绝PETCT,要用对用好,而不是滥用。

总之,想要筛查肿瘤,需要经过评估后(结合性别、年龄、职业、生活方式、家族史等),有针对性地安排相应的筛查检查,而不是闭着眼所有人都查一套肿瘤标志物,闭着去图省事做个全身PET-CT检查。

(摘自《健康时报》)

猜你喜欢

健康人全身标志物
基于16S rRNA测序比较探讨气虚证患者与健康人的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
石榴全身都是宝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老鳖全身都是宝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化学位移MRI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人胰腺脂肪含量的比较研究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MR-proANP:一种新型心力衰竭诊断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