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沂蒙红嫂传承者说

2023-05-30张岚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23年1期
关键词:老叔沂蒙村民

张岚

我被评为新时代沂蒙红嫂传承者,望着胸前的绶带、鲜艳的红花和颁奖台上璀璨的灯光,以及座无虚虚、来自全市各行各业优秀代表们,我的心里很是忐忑——与沂蒙那些奉献的英雄红嫂们比起来,感觉自己还差得很远。这是2020年1月8日晚,我在市电视台演播大厅里,由临沂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市文明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主办的“榜样的力量”——第七届全市道德模范暨践行沂蒙精神“六个一百”先进典型颁奖典礼现场的真实感受。

不说用乳汁救伤员、著名作家刘知侠的小说《红嫂》中的原型明德英,不说在抗战时期创办了收养八路军子女和烈士遗孤的“战时托儿所”、抚养了30多名革命后代和8名烈士遗孤、因喂养同志们的孩子自己的四个小孙子却在饥饿和照顾不周中夭亡的“沂蒙母亲”王换于,也不说在孟良崮战役中为了让我们的军队紧急渡过汶河而带领32名沂蒙妇女拆下自家的门板在冰冷的河水中搭起一座“火线人桥”的沂蒙大姐李桂芳,也不说在她83年的人生岁月里,拥军长达60多年、为国家、军队奉献了执着大爱和一生真情的“爱国拥军好妈妈”胡玉萍,也不说被毛主席三次接见的“民兵英雄”侍振玉,更不说喊出“谁第一个报名参军,我就嫁给谁”的识字班队长梁怀玉以及为八路军战士郭伍士熬鸡汤的祖秀莲,不说这些已经逝去的用行动谱写出感天动地的红色故事的英雄红嫂们,就说说我的母亲吧,九十岁高龄、大字不识几个的最普通的沂蒙山的家庭妇女吧。

我的母亲,是大家眼中的“最美嫂子”。

1

老叔与生活在深山里的母亲并无任何血缘关系,是母亲嫁给我的父亲后才联系在一起的。

老叔是五爷爷的遗腹子,是曾祖母的亲孙子。其父牺牲在莱芜战役,作为烈士的遗孤,老叔在曾祖母温暖的怀抱里长大了。曾祖母中风时,老叔刚刚考到县城读中学,每周雷打不动需要带走一周的煎饼和咸菜;照顾曾祖母、为老叔备饮食便成了一件必须办又极难办的事情。为此,爷爷一筹莫展。

“我去照顾俺奶奶吧。”母亲抱着自己刚刚出生不足三个月的儿子轻声说的一句话,如同一个响雷,一下子让全家人震惊了。爷爷咳了两声说:“他嫂子,按理说,你五叔为国牺牲了,是功臣,照顾好烈士的儿子、护理好你奶奶是最要紧的事情。可你要掂量清楚了,咱们现在的生产队,是全大队数一数二的富裕队,每个工能拿到七八角钱;你要去的生产队每个工只有9分钱,是有名的穷队,那苦日子可是没个头啊。”

“爹,这些俺都想过了。可俺奶奶得有人照顾,刚子(我老叔)每周回来拿饭得有人给他张罗,他上学的事可不能耽误。”母亲平静地说。

被惊呆的父亲终于忍不住了:“这可不行。从奶奶住的村子到我工作的大队部少说有十里山路,一天一个来回就是二十里。咱奶奶住的那个地方岭高土稀,吃水要到三里路外的河里挑;我经常开会、值班不在家,刚子在县城读书,那个破破烂烂的院子和透风漏雨的房子就你和奶奶住着,我还不放心呢。再说了,奶奶孙子一大堆,正着数、倒着算,怎么也都轮不着咱。”

“都快一个月了,我没听着谁愿意去伺候,总不能让奶奶就这样一个人躺着,时间长了身上还不招蛆?听说刚子回来两次没拿上饭,抹着眼泪走的。这事我琢磨很久了。你忙你的,我保证不扯你的后腿。” 母亲是一个极有主见的人,全家谁也没有拗过她。

于是,母亲便搬到了那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一去就是三十年。

照顾曾祖母的头几年,正是人民公社化时期,父亲除了参加大炼钢铁,就是兴修水利工程,照顾曾祖母和正在上学的老叔的任务就全落在母亲一个人身上。白天到生产队出工的时候,母亲就用布兜把大哥系在背后,挑担、锄地、种苗,母亲样样干得比别人好;中间休息的时候,再飞快地跑回家给曾祖母端水、接屎接尿;晚上没有油灯,母亲总是借着月光纺线、剥花生、洗衣服、纳鞋底;到三里外的河里挑水的时候,母亲总是把大哥系在背上,再挑起百十斤重的水桶过沟越岭回到家。

除了照顾曾祖母,母亲每周还要为老叔摊上一包袱煎饼。为了保证老叔的饭食,母亲都是先把剁碎的地瓜干子掺上少许粮食用石磨磨好,然后坐在厨房里的鏊子前把一大盆煎饼糊烙成一张张煎饼,之后再一一叠好。这是个费时费力的活,但无论什么时候,母亲从未误了老叔回来带饭。母亲就里里外外一个人忙着,日积月累练就了一项特殊的本領:摊煎饼、纺线时都是一只手抱着孩子,另一只手劳作,从不误事。村里人无不惊奇。甚至有的婆婆责骂儿媳妇的时候,总拿母亲做参照,说“你看看人家的媳妇”。每次回家拿饭,老叔总是对母亲说:“嫂子,您太遭罪了,我不上学了,回家帮您照顾咱奶奶吧。”母亲总是笑笑说:“大兄弟,家里有我,你就安心读书吧。”老叔每次离开时,无论多忙,母亲总是把他送到村头,再站到东岭上一直望,直到看不到老叔的影子才回家。

那时,家家户户喝的稀饭都是能照出人影来的“菜糊涂”,母亲就口省肚挪,顿顿吃糠咽菜也要保证让曾祖母一周吃上一个鸡蛋。在那个年代,鸡蛋是稀罕之物。好在,母亲的娘家爷爷是个养蜂高手,即使在贫穷的岁月,蜜蜂因花儿照开而正常酿蜜,生活略好,因为大哥奇瘦,姥姥担心养不活,一个月送三五个鸡蛋、些许蜂蜜,母亲便悉数留给了曾祖母。

曾得过大病的曾祖母竟活过了一百多岁。她时常对我说:“岚子,我的命是你妈给的,你老叔是你妈养大的。你妈才是你老叔的娘啊。”曾祖母是在这样持续的唠叨声中无疾而终的。

曾祖母做梦也没想到,一个和她的孙子毫无血缘关系的女人,竟然给了老叔超越父母的爱。

沂蒙山地薄岭高,粮食产量不高,每年每家分得的棉花纺成线再织成布,仅能做两身衣服。除了给父亲每年做一身衣服外,我们兄妹常年穿着大改小的衣服,冬天出来进去,就一身空心的棉衣,再无多余替换。哥哥顽皮,棉袄的袖子、棉裤的裤角早就磨破露出了棉花,母亲总是缝了又缝、补了又补。直到哥哥参加工作,母亲才给他做了一身新衣服。而每年老叔回来的时候,总会有一身崭新的中山装、两双千层底布鞋等着他。从没有得到父慈母爱的老叔时时感受到来自大嫂的亲情和爱,对大嫂也多了一份特有的亲近。

有一年夏天,還在上学的老叔突然回来了。母亲忙着张罗好饭后去敲门,竟半天没有动静。母亲推开门一看,床前有不少呕吐物,老叔的额头滚烫。那时,几千口人的大队仅有两名赤脚医生,放心不下的母亲立即捎信让其中一名医生来家里诊治。医生来后诊断为胃肠性感冒,为老叔挂起了吊针。当时,父亲也正好在家,母亲便炒了两个小菜,让父亲陪医生“喝两盅”。半个多小时后,老叔的呕吐却加重了,母亲哭着说要赶快送老叔去医院。父亲不停地用眼神制止着母亲,怕伤了医生的面子。母亲却呼天抢地,最终打动了医生,父亲背起老叔上拖拉机,赶到了镇医院。原来老叔得了重度脑膜炎,赶到医院时已近昏迷,医生说若是再晚来几个小时,老叔就会没命了。母亲和父亲衣不解带地在医院照顾老叔,直到老叔脱离了危险。之后,老叔含泪说:“嫂子,你不仅救了咱奶奶的命,也救了我的命,您是比娘还亲的人呢。”

漫长的岁月中,母亲对于小叔的爱从没停止过。

后来老叔成了全村第一个工农兵大学生,三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县农机厂。那时老叔已三十多岁却还没成家,大学毕业后谈的对象是老厂长的女儿。老厂长了解老叔情况后强烈反对,并与女儿断绝了父女关系。母亲听说后,捎信让老叔和女朋友回到老家,收拾出一间小屋,用旧报纸糊了墙面,又拆了家里仅有的两床被子,把两床的被面拆下来,做成结婚用被子的被面和被里,老叔就算结了婚,有了一个家。

如今的老叔也是古稀之人,每当说起旧日艰难的岁月,老叔总会眼圈发红。他不止一次地对我说:“比我仅仅大9岁的远房嫂子,操的是比亲娘还大的心。我这一辈子,谢天谢地谢党中央,但最应该不能忘的,是我的这个嫂娘啊!

母亲,只是最平凡的沂蒙女人,虽然没有沂蒙红嫂感天动地的事迹,却用善良、担当写出了沂蒙女人那份绵延的深情与人间大爱。

2

再说说今年七十六岁的沂蒙山女性朱呈镕。

不管是零下30摄氏度的冰天雪地,还是零上40摄氏度的高温酷暑;无论是在北方万里之遥的“中国东方第一哨”,还是在南方抗击雪灾的最前沿;无论是在首都北京,还是在偏远海岛;无论是对抗旱打井部队,还是对拉练海训官兵;无论是在铁军独立团,还是在图们江畔国门卫士连,她都义无反顾地开展拥军慰问活动。十几年来,她拥军行程几十万公里,送鞋垫8万多双,送水饺900多吨,做报告400余场,累计捐款捐物1000多万元。在她的影响下,爱人赵树明、儿媳和孙女也参与了她的拥军行动,家中相继13人走进军营,其家庭先后荣获“齐鲁心系国防最美家庭”“全国五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最重要的是,她认领了5000多个兵儿子。受到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受邀参加了“9.3”大阅兵观礼的全国拥军模范、山东朱老大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呈镕,还有一个最温暖的名字——“最美兵妈妈”。

第一次被称为“兵妈妈”,还是二十年前的事。

来自吉林省德惠市的张广奇是一位苦孩子,9岁时没了爸爸,16岁妈妈得了癌症离世。到部队之初,每到周六战友们都会兴高采烈地给家人打电话,给家人介绍部队的见闻、战友们的趣事,而他拿起电话却不知打给谁,孤独、伤感让他在夜深人静时泪湿枕头。此事在报纸上刊登后,朱呈镕心疼极了,她立即带上200斤饺子坐飞机专程赶到大连,又租车到了张广奇所在部队的驻地。晚上边聊天边帮张广奇缝裤子时,朱呈镕发现他兜里有个小账本,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一笔笔欠账,朱呈镕大体估算了一下,大约有11万8千元的欠款。一问才知道,是妈妈生病时欠下的债。那一刻,她的心情特别沉重:“咱们的子弟兵,应该把全部心思用在练本领、学知识上,不应背着这么多账单上训练场、上战场啊。”于是,她轻声对张广奇说:“孩子,你安心当兵,所有的欠账我来还。”张广奇一头扎进朱呈镕怀里泣不成声:“朱妈妈,您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不要紧,俺慢慢还,俺不求别的,只要俺叫妈妈有人答应俺就满足了。”之后,朱呈镕帮张广奇还清了所有的账目,还一直鼓励他发奋学习。张广奇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安徽省装甲干部指挥学院。而像广奇这样的孩子,朱呈镕有二十几个。

在一次春节拥军时,沉默寡言的战士万华平引起了朱呈镕的注意。细心的她把万华平叫到身边,嘘寒问暖下,万华平也向朱呈镕敞开了心扉。原来,万华平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他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随着爷爷奶奶相继过世,万华平就成了孤苦伶仃的“孤儿”。万华平不幸的人生际遇,让充满爱心的朱呈镕眼里饱含泪花,她心疼地将他搂在了怀里,当场认他为自己的“兵儿子”,并给他送了一个过年红包。万华平无论如何都不肯收下,朱呈镕轻声细语地说:“孩子,我都是你妈了,这个红包是当妈的给自己儿子的压岁钱。妈妈的祝福祝愿,当儿子的怎么能不收呢?”万华平抱着朱呈镕激动地说:“谢谢妈妈,谢谢!”他把“妈妈”二字咬得特别重,此刻,“妈妈”二字不但温暖,更有了特别的重量。看着万华平,朱妈妈含着泪说:“儿子,从今以后,你不再是没有妈妈的孩子了。以后有了什么事,随时给妈妈打电话,有什么困难一定要给妈妈说,我就是你的亲妈妈!”

“不仅是形式上认作儿子,更是从心里当成自己的儿子。每个孩子的事都是俺的事。”朱呈镕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二十年来,朱呈镕有个特别的习惯,每天一到下班时间,雷打不动地把自己关在办公室或房间里,接听兵儿子们的电话。这些兵儿子们无论训练还是生活,遇到事情都会和她唠一唠,她也愿意尽己所能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临沂籍战士王江伟的父亲出了车祸,电话打给朱呈镕,她二话不说就赶到医院探望,垫付上医药费的同时,还帮忙寻找肇事者。空军某雷达站的官兵营房顶漏水,朱呈镕去慰问时,当即决定出资6万多元重修。当听说一位来自重庆的战士张小丰是个孤儿,年底退伍却无处可去时,朱呈镕说:“要不交给俺吧,俺给他安排工作,再给他成个家。”回到家后,朱呈镕给张小丰买了保暖内衣和毛衣毛裤寄过去。张小丰收到后第一时间给她发短信说:“妈妈,您寄的东西俺收到了,俺真的体会到了,有妈就有爱,有妈就有家,有妈就有温暖。请妈放心吧,俺不辜负您的希望,固守边防,贡献力量。”退伍后的张小丰来到朱呈镕的公司,当了一名驾驶员,并在朱呈镕的操持下,找到合适的女孩在临沂安了家,如今孩子都已经3岁了。

朱呈镕不但是热心人,更是细心人。多年拥军中她发现,如今战士家庭的后顾之忧很多。为此,她几天几夜睡不好,最后决定,在做好到部队拥军的同时,优属工作也要跟上。“孩子们在外当兵,怎能一根肠子扯八下呢?我在后方就是伸把手的事。”

朱呈镕了解到兵儿子郑洪波的父母因车祸双双致残,因为家庭困难,父亲瘫痪在床,独臂的母亲靠捡废品维持家用却瞒着正参加全军比武的儿子。朱呈镕带着3万元现金赶到老人家,又联系当地妇联和民政部门,解决了郑洪波家里的困难,两位老人也到医院接受了治疗。获得全军比武金牌的郑洪波知道此事后,把那枚沉甸甸的金牌挂在了朱呈镕的脖子上。张晓峰是朱呈镕在2009年8月东北长白山拥军时认下的兵儿子。晓峰的父母早年去世,由生活在农村的祖父母养大,在他参军之后不久,祖父母相继去世,退役时,政委为他的去处发愁。朱呈镕听说后,立即向政委表态,让他到我公司来吧,沂蒙山山好水好人好,来后有合适的女孩再安个家。晓峰退伍后,直接到朱呈镕的公司上班。随着朱呈镕公司业务的发展,晓峰已成了重庆分公司的一名经理,不但在当地结婚生子,还拥有了自己的房子。生活幸福美满的他时不时带着家人到沂蒙的兵妈妈家走动,他们如亲人般融洽亲密。

给兵儿子一个家,更要给他们一个成长就业的机会,朱呈镕成立了退伍军人创业联盟,除了在自己的公司里安置56名退伍军人外,还积极引导他们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在助残爱老和拥军中,累计捐款捐物达1100余万元……

多年来,朱呈镕先后收到沈阳军区政治部等送来的“最美兵妈妈”“真正兵妈妈”“山东省十佳兵妈妈”等锦旗。走进她的办公室,琳琅满目的各式锦旗以及兵儿子们寄来的个人获奖证书、用子弹壳做成的“福”字、许多战士每人一句话组成的留言板等挂满了房间。对于这一切,朱呈镕说:“作为一名普通的沂蒙山女性、一位母亲,虽然我不是最美的,但是能受到这么多战士和兵儿子的尊重和爱戴,这是我最大的财富,我也是这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虽然我拥军行程十多万公里,但是我觉得远远不够,我的拥军路将会越走越远。那么多孩子需要我,我要用妈妈的心去温暖部队子弟兵,让边防的战士能体会到妈妈的温暖,让他们更好地固守国防。”在朱妈妈眼里,拥军没有前方和后方,也不分兵种和地域,一年365天,天天都是拥军日。她表示,今后一定要把企业做大做强,把沂蒙精神传承到大江南北,让拥军“永不下岗”,代代相传!

3

再让我说一说刚过五十岁的最美第一书记吕美荣吧。

脱下白色的隔离衣,收起美丽优雅的裙子,摔掉高跟鞋,每天一身短褂长裤平底鞋,市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吕美荣作为市派第一书记,来到临沂河东区醋庄后村。从“天使”到村民,村民们都夸赞说,吕书记是他们见过的最接地气的书记。

清晨,醋庄后村还没睁开惺忪的眼睛,吕美荣便走出了村委会的大门,开始徒步巡视整个村庄。这是她每天的“必修课”,也是了解村情民意、拉近与村民心灵距离的最好方式。

作为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梅家埠街道办事处下辖行政村之一的醋庄后村,位于梅家埠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7公里处,东邻湾里村,南邻醋庄前村,西邻小墩村, 北邻干沟渊。每天早上,吕美荣从村委出发,从村东转到村西,再从村西转到村南,然后从村南再回到位于村北的村委大院。在每天早上近3万步的散步中,全村635户,总人口2110人,村域面积约2.3平方公里的醋庄后村便一步一步印到了这位第一书记的心中。在不停地行走中,吕美荣晒黑了,还学会了一口地道的“村话”,随便走到哪一家,遇到哪位村民,都能拉一会儿、说几句。村民们感觉,这位女书记就跟他们土生地长的邻家姐妹似的,没有一点违和感,更没有距离感。

村东头的武大爷家,仅有老两口居住,儿子、女儿均不在身边,每年只能回来一两次,日常生活中,仅靠年迈的老太太照顾生病的老爷子。一天早上,正在例行“散步”的吕美荣路过他家时,刚巧遇到了发病的老爷子,老太太一个人正束手无策,吕美荣立即帮助联系专家,开车将老人送到了自己所在的医院,老爷子才得以脱险。

在救治老人的路上,吕美荣陷入了思考:全村现有低保户7户9人,五保户5人,其中有2户家庭特别困难。有的是因为家庭成员常年患病、无法务农,有的是因为失去双亲而无劳动能力,有的是因为先天不足丧失劳动能力。由于村集体经济无收入来源,给予的帮助扶持十分有限。全村两千多口人,仅有一个小卫生室,承担着门诊诊疗、常见病初级诊治、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公共衛生事件处理、传染病防治等一系列工作,每日门诊量最高可达200人次。卫生室设备、设施落后,远远不能满足村民健康保健的需要。在每天的走访中她发现,该村有部分群众身患疾病,生活贫困,由于自身原因外出不便,难以得到良好的医疗救治,存在因病致贫的情况。吕美荣反复思考,拔穷根摘穷帽,扶贫工作不光扶贫扶智,还要发挥自身优势,将医疗扶贫带到醋庄后村,解决村民因病致贫的问题。

健康就是幸福,让病有所医,弱有所扶。

经过精心准备,5月30日,一支由眼科、口腔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耳鼻喉科等13个专业的大型义诊队伍来到醋庄后村,开展大型义诊活动,为当地百姓送医送药送健康。为了确保活动效果,在此之前,吕美荣和搭档便在全村下发了通知、通告,个别行动不便的,她们还一一上门告知。活动当天,两位女书记更是天不亮就开始了准备工作:准备场地、桌椅,为前来就医的百姓搭起了帐篷,准备了马扎。当天一大早,就有村民在义诊活动所在的村广场等候,专家团队一行抵达后,立刻开始工作。村民张大娘半身不遂已经5年了,行动不便的她每次去医院检查都十分困难,这天早上,在专家到来之前,吕美荣就把她接到了义诊现场,找专家给她进行了专门诊断,并对下一步的治疗拿出了方案。张大娘感动地连连说:“实在是帮了俺的大忙了,去趟临沂车马劳顿不说,上车下车、上楼下楼实在不方便。这下好了,在家门口就让大专家看了病,俺是做梦也想不到啊。” 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村民闻讯而来,甚至还有其他村庄的村民也赶了过来,专家们被热情淳朴的村民们围了个水泄不通,吕美荣更是忙里忙外地招呼村民,现场指挥。当天上午,一直处于忙碌状态的她和专家团队们几乎连擦汗的闲暇都没有。活动当天,为当地 300 名百姓免费量血压、测血糖,发放了价值8000余元的药品和健康宣传材料500余份。村支部书记武宝华连连赞叹:“在家门口便享受到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这是对老百姓最好的健康扶贫。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能让这些高水准的专家医师面对面会诊的机会非常难得。平时要是想去看专家门诊的话,得先坐车到市区,然后再挂号排队,可能得耽误至少一天时间,这就导致很多村民不能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因此,我们希望这样的活动多开展,希望专家们以后能常来。”

义诊活动在村前广场进行的同时,吕美荣和市人民医院的领导及部分专家分别走访了两户身患疾病的困难群众,并针对他们的病情进行了精准治疗,现场建档立卡,提出下一步的诊疗意见,共同会诊出治疗方案,并为其送去免费的药品。

此事在醋庄后村谈论了好几天。吕美荣再走村串户的时候,村民们张口第一句话就是打听医生们下一次来的时间。其实,从来醋庄后村之后,吕美荣就给全村村民搭建起了就医的绿色桥梁,对于患病的村民,都是安排自己的同事提前预约专家、挂上号。这次义诊之后,吕美荣便协调了自己所在的医院,定期在醋庄后村开展义诊送药、健康指导、专题讲座、出院随访、走访慰问等医疗综合服务工作,满足村民的健康需求。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吕美荣再次陷入了沉思,健康就是幸福,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要从根本上解决村里的就医问题。为什么不发挥市人民医院作为省级区域治疗中心的医疗资源优势,通过“精准医疗”逐步解决村里部分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呢?于是,经过反复论证后,吕美荣拿出了村级卫生室的升级改造方案,按照社区服务中心的标准进行建设,建设之后,纳入市人民医院医联体,由医院专家定时前来坐诊,重大疾病开通绿色通道,直接实现转诊治疗,让所有村民享受最好的健康保健。目前,村级卫生室立项已通过论证,正在进入实施阶段,用不了多久,醋庄后村的卫生医疗条件会得到全新的提升和改变。

对于农村群众来说,健康保健很重要,如厕竟然也是天大的事情,这是入村后吕美荣最直接的感受。

在城市生活了几十年,出入的都是干净整洁的卫生间,但入村之后她发现,该村还有旱厕,气味难闻不说,盛夏时蚊蝇乱飞,还有硕大的蛆密密麻麻地蠕动着从厕所的墙壁上爬。“厕所革命,干净醋庄!”吕美荣从消灭蚊蝇开始,进行了一场厕所革命,要让全村百姓用上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厕所。开发领导层,选址,论证,设计,跑资金……吕美荣拿出了在医院工作时的那股拼命劲儿,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村里的公共厕所便提上了日程……

为民服务干实事、做好事,是她作为第一书记的切入点。

两千多人的村庄,只有真正了解了全村的情况,才能拿出科学的发展规划,解决实际难题,成为让百姓信服的书记。

为了了解村情民意,全村600多户村民的大门吕美荣都进去过,全村2100多名村民除了个别长年不在家的外,她都脸熟,对于村民们,她都能准确地叫出姓名来。

“第一次到村民家里,家家户户的狗总是叫个不停,几个月后,无论什么时候去,狗都不再叫了。可能是我身上有了醋庄后村特有的气息了吧!”吕美荣幽默的话语,让人感觉很舒服。

仅仅是在村里混得脸熟是不够的,还要实实在在为百姓做实事、解难题,做他们的贴心人。

吕美荣在走访中发现,该村为葡萄种植专业村,是万亩葡萄园的发源地和核心区。村里主要以葡萄种植业为主。村内无集体收入,村民增收渠道单一。而村民反映最多的,就是作为全村支柱产业的葡萄园紧临玉白河,雨季河水倒流,葡萄园及周边农作物年年受灾减产,这是全村人最关心最头疼的事情。同时,玉白河以东还有2条灌溉排水渠需要整修。吕美荣便请来了水利、农林专家,请来了经开区领导,请来了设计施工单位,计算每年的降雨量、地势排水系数,仅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便安装好了泄洪渠水闸工程,修灌溉排水渠2824米。2018年8月,受台风影响,当地连降暴雨,降雨量之大,历年罕见。受其影响,玉白河入河流量远超以往, 蒙阴、费县多地受灾,寿光更是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水患,但由于泄洪渠水闸的安装使用,醋庄后村的葡萄园一点也没受洪水灾害。

扶弱济困是一种美德,与百姓打成一片更是第一书记的职责所在。

“有事,您说话” 是她对村民的口头禅,“村不出,门一入,难事愁事找干部,美女书记最管乎”是村民的口头禅。短短几个月,醋庄后村村民都学会、用活了这句话。村民的问题五花八门,但大家都愿意找女书记“评评理”。几个月来,吕美荣一直坚持着一个习惯,每天9点在村委办公室倾听村民所思所想所盼。前来反映问题的群众,有的愁眉不展,有的满脸怒气,可不管乡亲们进门时的表情如何,进门坐一坐、聊一聊,一准是带着舒心、满意的微笑道谢离去。此外,她还和村干部们一起,帮助村民调解处理家庭纠纷和边界纠纷、咨询医疗救助等问题,为群众办好事干实事,做到有求必应。村主任经常说:“咱们的女书記就像个热火炉。群众的大事小事都放在心上,她话能说到群众心里,事能做到群众贴心,比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村干部更令群众信服和信赖。”

吕美荣知道,仅有信任是不够的,如何带领群众在乡村振兴中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才是硬道理。

醋庄后村没有醋,有的只是葡萄。

醋庄葡萄可以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当地“琼浆果”“武状元”“御口甜”“夏黑”“巨峰”“藤稔”“金手指”“红芭拉多”“摩尔多瓦”等20余个优质品种,外形美观、穗大粒饱、色泽鲜艳、口感生津、品质上乘。“琼浆果”“武状元”和“御口甜”3个农产品商标都已成功注册;2016年,“醋庄葡萄”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入选全国名优果品公用区域品牌。一到盛夏季节,醋庄万亩无公害葡萄基地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硕果累累、清香扑鼻,其生产的优质葡萄堪与新疆吐鲁番葡萄相媲美。

在一个美丽的傍晚,夕阳下的葡萄园生机盎然。吕美荣站在田间地头,望着成片成片的葡萄园,在感受丰收喜悦的同时,她也更感觉到肩头沉甸甸的责任。傍晚的风吹拂着田野,远处的葡萄园欣欣向荣,振兴醋庄的美好蓝图在她心里悄然而成:一是充分利用和发挥葡萄种植合作社优势。结合醋庄后村实际,利用好现有合作社,进一步精准定位,形成集体引领、企业化经营、群众参与、合作共赢的模式,为葡萄种植、销售及产业开发奠定基础。二是开发葡萄冷链贮存管理项目。建设适合醋庄后村实际的恒温库,采取对外租赁的经营模式,一方面确保葡萄保鲜储存,延长葡萄供应期,同时,促进村集体增收。三是开发葡萄深加工产业项目。利用葡萄皮、渣可以酿醋和生产活性炭的优势,争取有关部门政策和资金支持,建设葡萄醋酿造作坊, 生产制作活性炭,促进村集体增收。四是规范集市管理,打造“醋庄大集”品牌。在现有醋庄集市的基础上,结合葡萄旅游产业开发和区位优势,升级打造规范有序、颇具特色的商业街,在满足旅游消费需求的同时,通过节假日和周末,吸引城市游客前来赶“醋庄大集”,以此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

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吕美荣在心里对群众的增收致富也有了自己的打算:一是要实施“电商兴村”项目。利用电商、微商平台,发现和培养电子商务带头人,最大限度发挥“醋庄葡萄”地理标志品牌优势,减少流通环节,打造订单农业,引导村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开拓农民创业新渠道,增加村民收入。二是打造农业体验式观光旅游创意项目。结合醋庄后村资源优势,建设葡萄主题乐园,在发展葡萄采摘的基础上,举办“醋庄葡萄文化旅游节”,拓展体验式创意农业项目。建设葡萄生态文化长廊,挖掘醋庄后村历史文化,建设村史馆,打造体验式葡萄醋酿造作坊、葡萄盆景制作作坊,推进观光、生态、体验与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群众稳定增收。目前,吕美荣正积极寻找电商合作,自费建立网络渠道,为村民架起了空中桥梁,鼓励那些人品好、产品好、信誉好的村民走向前台,向大家讲述诚信、重品德、踏实做事的道理,不仅能畅通葡萄销路,也能带来民风的转变。

但无论是村集体的发展壮大,还是群众的发家致富,都需要真金白银做保障。于是,美丽优雅的女书记竟然成了一个见人就开口找项目、要资金的第一书记。镇上、市里、民政……只要她能想到的,只要与第一书记工作沾点边的,见了各级领导她就会掰着手指数落:俺村里的路要修、农贸市场要建、恒温库要盖……以至于大家见了她就打趣:“不管孩子、不管老公、不管家务的‘三不’书记,不仅仅是拼命‘三娘’,更是一个做梦都想村庄发展、村民致富的好书记啊。”每次她都是笑笑说:“没办法,群众信任、领导支持,我这个做第一书记的,每天都被他们推着往前跑,停都停不下来。”自入村以来,她每天开着车从村里到镇上,从镇上到市里,不足三个月,自家的小车竟然跑了1.2万公里。

市人民医院是全市最大的三级甲等医院,吕美荣在管理岗位上已有二十多年的经验。三年阡陌之行,吕美荣初心举过头顶,使命写进泥土,用柔弱的身躯淬炼成钢,撬动村庄的落后。醋庄后村被评为 “先进村居”、优秀基层党组织、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沂蒙红色堡垒村等。吕美荣本人先后获得区级优秀共产党员、临沂市三八红旗手、“新时代沂蒙红嫂传承者”等荣誉。

4

如今的沂蒙,红嫂已成了沂蒙红色文化的符号和文化品牌。沂蒙的女性们,在争当红嫂的路上接力前行。

瞧,十佳沂蒙新红嫂——临沂财源物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临沂商城物流协会会长、临沂女商联合会会长高娟。她曾把婚房抵押贷款开创事业,头脑一热包下老乡的山,却因没有经验70多万元的树苗全部死掉。她创新物流发展,开荒绿化,投身公益,安置就业。她的血与汗,都洒在了沂蒙大地上;她的坚持与担当,演绎着沂蒙新红嫂精神。

围绕全县精准扶贫工作、主动承担社会責任,为贫困户发放化肥、良种,优先吸纳贫困户就近就业,帮助周边村庄的贫困户实现脱贫的沂南企业家李秀玲常说:“作为一名沂蒙儿女,我感到无比荣耀和自豪。‘红嫂情’这三个字担子很重,所以从小事做起。从源头收购开始,我们每一粒小麦,都经过了粒粒筛选,让百姓吃得放心,是我们的初心。”她表示,要学习革命战争年代的老红嫂,争做新时期的“新红嫂”,在爱党爱军、无私奉献、自强不息的路上带好头,永不掉队。

望着颁奖台上手捧奖杯的“新红嫂”,再低头看看自己胸前的绶带,心里竟然充满了力量,肩头也随之沉重起来。

猜你喜欢

老叔沂蒙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韩国汉诗中的沂蒙历史名人形象研究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疯狂编辑部之老叔长高记
描绘红色沂蒙新画卷
沂蒙妈妈与八路儿子的母子情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结合新的时代条件 弘扬光大沂蒙精神
老叔做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