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探析
2023-05-30刘益志
[摘 要] 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是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教师应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积极反思教学过程,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具体到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构建高效课堂。这就要求教师以学生长远发展为目标,围绕其核心素养,持续、稳定、高效地发挥自身专业能力。
[关键词] “双减”;小学数学;教学方式
[作者简介]刘益志(1995— ),男,江西永新人,永新县城厢小学,初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作为认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小学生来讲是有难度的。从学科特点出发,数字运算相对乏味,要让小学生长时间保持注意力及学习热情是一大难点;而且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受到教师与学生思维方式差异以及班级整体认知水平不均衡等种种因素影响,数学学科教学颇具挑战性。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总结经验,进行创新设计,优化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一、课前预习生活化
当前小学生数学预习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即教师没有给出具体预习要求,学生没有系统化的预习技巧。教师课前未给学生持续布置相关预习任务,学生难以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即便是部分教师提出了预习要求,但也形式大于内容,没有考虑到学生个体学习基础方面的差异,导致课前预习逐渐演变成了超前学习,额外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引起学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以致陷入恶性循环,得不偿失。
那么,预习是否必要呢?答案是肯定的。“双减”的目标之一是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科学、高效的教学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双减”背景下课前预习是有绝对必要的,关键在于需要把握课前预习侧重点。数学学科新旧知识之间具有很强的逻辑性,高效预习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有积极作用。班级学生数量多,学习起点和思维水平存在一定差异,课前预习有助于学生课前达到对课程内容的基本认知要求,便于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把握授课节奏。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深挖教材,重点考虑提升课堂体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化预习是一种新的预习方法,它要求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不对理论认识做过多要求,旨在让学生了解学习的方向。这种生活化预习任务符合“双减”政策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作业的要求,而且其生动的体验方式更能激发低年级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用数学思维去感知世界。以下为生活化预习的具体案例:
1.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前后,左右,上下”方位教学,教师鼓励学生在放学回家过程中寻找家里、商场、街道等生活场景中的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位。
2.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元、角、分”货币单位教学,教师鼓励学生课后带上钱独自去购买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
二、课堂教学整合化
(一)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1.无效问题和无效沟通大量占用课堂教学时间。有趣的数学问题能够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然而,很多时候数学课堂却充斥着诸如“你懂了吗?”“都会了吗?”“能不能记住?”等与课堂内容关联不大的封闭性的问题,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
2.教师教学语言表达不够清晰。用严谨、正确的教学语言进行提问是引导学生发散数学思维的关键。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偏向于自身的经验,缺乏逻辑性及学生视角,以致学生无法找到正确的思维定位,削弱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3.教师专业能力不足。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有时候要身兼数职,钻研教学方法力不从心。学校应当建立相关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教师自身应意识到钻研教学问题的重要性,要多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如儿童教育心理学、分类教学法等。
4.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低。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重要的场所,然而低龄段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却主要在课堂的前10~15分钟,教师应把关键知识点及最能够勾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集中安排在这一时间段进行讲授,这对营造有趣的课堂氛围,延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很大帮助。
(二)新形势下课堂教学的整合
高效数学课堂指的是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将核心内容——运算法则、知识点与生活的关联、数学思维等高质量地教授给学生。高效课堂还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并且注意力保持长时间的高度集中,在课后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双减”背景下教师应重点整合各方资源,构建高效课堂。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应充分整合学校资源,利用课余时间交流互鉴,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参加知名教师的线上讲座是教师提升自我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学会共情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加了解学生,加强理论学习有助于消除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困惑。例如,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有助于教师从学生角度去看待学习,能够更加清楚地知道各种教学问题的根源。
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将学生课前生活化预习的内容作为教学的依据,能够极大地改善教学质量。因为,以学生课前的生活化预习为基础,引出课程内容,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中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
三、课后复习个性化
(一)“双减”政策落地前课后复习状况
“双减”政策落地前,小学数学学科的课后复习首先表现为复习内容的模式化。学生复习内容与课堂授课内容几乎完全重复,挫伤学生学习热情,产生畏难情绪。其次表现为大量的机械练习,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这样的机械练习容易扼杀学生的想象力,不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部分教师布置课后复习就是对学生搞题海战术,进行各种拔尖训练,往往一堂课的知识学生还未完全消化,就迎来了“战术升级”,既增加了教师工作量,又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二)“双减”政策落地课后复习应该坚持的方向
1.复习内容趣味化。课后复习需要专注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尝试实际应用。因此,复习内容应打破传统刷题模式,提高趣味性、实用性,例如涉及几何图形的课程就可以让学生课后制作一些手工模型。
2.复习内容多样化。复习内容多样化是指复习内容的层次多样。例如,根据课堂授课内容设计一道引导思维发散的复习题目,帮助学生触类旁通。对于低龄段学生,则可以布置用数学语言讲故事的课后复习题目。
3.培养学生高效学习能力。研究表明,尽管学生之间存在智力上的差异,但是对信息的处理与存储过程却是大致相同的。在接收外界信息时,缺乏逻辑、杂乱无章的信息不利于小学生理解记忆。因此,当学生对知识点概念不清楚时,教师应及时教授学生定期归纳总结的方法,将所学知识链条化、体系化。培養学生自身的高效学习能力可从团队合作能力、时间规划能力和绘制思维导图能力三个方面入手:
团队合作能力。“双减”政策下各地中小学都实施了放学后的大课间托管制度,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托管课上对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应用团队练习的方式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编组,明确分工,鼓励他们通过团队合作去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时间规划能力。人们常说学霸和普通学生之间差的只是一张时间规划表,这种说法是有一定依据的。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后复习,让学生学会合理地分配时间,培养其时间规划能力。
绘制思维导图能力。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厘清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有助于将杂乱的学习内容整理成章,实现高效记忆和深入理解。
四、总结
“双减”政策减的是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并非放任自流让学生开“盲盒”。教师应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积极反思教学过程,不断改进,学方式,持续、稳定、高效地发挥专业水平,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