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深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023-05-30袁飞
[摘 要] 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以发散学生思维、激活学生的创造力为目标。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深度教学理念受到了学者及一线教师的关注,并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以深度理念为指导的数学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知识结构。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響,当前的深度教学还有待优化,教师只有认真分析、全面把握,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深度课堂;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深度教学
[作者简介]袁飞(1979— ),男,江苏宜兴人,宜兴市环科园实验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和学校管理。
现如今,新课标理念已经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以新课标为指导的数学教学已经初见成效。但依然有部分教师因认识不够深入,还有很多问题需要优化。因此,教师要认真审视当下课堂,在把握问题、分析成因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深度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一)深度教学的内涵
学习有深浅之分,对停留在浅层阶段的学生来说, 他们很少思考、思考方式单一且停留在表面。深度学习强调学生思考的深度,需要学生在思考中完成对知识的深度加工,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一般情况下,经过深度学习掌握的知识,停留在学生脑海中的时间更久、记忆更深刻。学生只有经历深入的思考才能厘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才能在原有基础知识上不断地纳入新的知识点,进而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深度教学的意义
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生涯的基础,只有打好此阶段的基础,才能助力学生更高层次的学习。而深度学习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让知识印刻在学生记忆中。从本质来看,深度学习即深度思考。深度思考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深度学习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思考方式,而且可以作用于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
二、小学数学课堂深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停留在低层次阶段,弱化了学生的知识应用力
目标是开展教学的指向标,是确保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前提条件。在具体的教学开展中,教师要在融合教学内容、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设立目标,如此才能推动教学有序开展。但当下的目标制定处在表面化的状态,完全没有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做出思考,不利于学生的深度学习。因此,教师要积极革新自身理念,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制定目标,引领学生深入学习。以“克与千克”为例,本节知识与生活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教师在制定目标时要帮助学生理解“克与千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克与千克”对生活中的物品重量进行权衡。但这样的学习对学生来讲是不够深入的,需要让学生通过对物品称重的体验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很多教师却忽略这一现实问题,将目标设定在低层次阶段,导致学生无法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师要制定深远的目标,以确保课堂效率的稳步提升。
(二)预设过度开放性低,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
综观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师“一手包办”,引导学生沿着制定好的方案学习,学生的任务就是听教师讲解、做教师布置的习题,完全丧失了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数学知识具有抽象、逻辑性强的特点,而传统的数学课堂枯燥、少有趣味,不仅阻碍了学生的进步,而且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深度学习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根据课堂生成设计问题,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很多教师依然秉持陈旧的理念,以知识讲解为主,缺少开放性目标知识教学,阻碍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三)忽视学生自身的体验,学生难以真正把握知识
但受制于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课堂教学依然采取“讲解—习题—总结”这一模式,完全没有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最终学生只能跟随教师的脚步学习。长期处于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也无法实现学生浅层学习向更深层次的过渡,最终弱化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只有认真分析、积极创新,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学生才能在亲身体验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四)评价方式单一,阻碍学生的发展
评价是数学课堂的关键一环。有效的评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而且能让教师对课堂教学情况有真实的把握。随着新理念的逐步渗透,教师只有摆脱以分数为主的评价弊端,融入学生表现、思维发展、课堂成效,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学效果。单一的知识评价最终是管中窥豹,不利于教师对学生做出全面的指导。
三、小学数学课堂深度教学问题归因
(一)学生积极性弱,未能掌握有效的学习方式
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兴趣,才能主动参与进来,才能学好数学。受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弱及自控力不足的影响,加之数学难度很大,学生如果未能掌握适合自己的方法就不能真正理解知识,严重者会丧失对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要想推动学生的学习,就要从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入手。
(二)教师忽视学情,忽略学生的诉求
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教师会以内容为重点制定目标,开展各环节的教学。在教师的认知里,认为只要做好知识输出即可,从不关注是否适合学生的需要。教师以绝对的领导思维开展教学, 不顾学生的需求,不仅与教学规律相违背,而且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稳步提升。
(三)目标定位模糊,忽视学生能力的发展
课堂是数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场所。国家制定教育目标,学校则要在贯彻落实国家教育目标的同时,从学校的实际情况考虑,学校的目标决定了教师的教育方向、教学模式。但当下的数学课堂目标设定较为宽泛,忽视学生能力的发展,进而抑制精准目标在数学课堂的落实。
四、小学数学课堂深度教学解决方法
深度学习是学生合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前提,教师通过采取有效措施集中学生注意力、发散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巧设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他们思维的发展点,进而优化教学方法,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一)加强知识点联系,构建系统知识体系
数学知识点是一环扣一环的,这就要求教师注重知识点的内在关联,通过设计问题、巧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建立起知识点的网络体系。第一,探寻知识背景,基于数学主题开展教学。对知识背景的探索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热情,而且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第二,把握知识模块的关联,通过提出假设,运用知识探寻结论,实现对综合知识的有效应用。数学知识并非孤立存在的,教师只有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设计综合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以此发现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不断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中,教师在讲解主体知识之前,可以从“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回忆三角形的定义,然后抓住“围成”这一关键词,鼓励学生运用长度为10cm、6cm、5cm、4cm 的小木棒围成三角形,看看有几种围法,并将选用的木棒围成的图形展示在表格内。通过学生对表格内数据的分析,可以探索出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在上述的教学探究中,通过教师的一步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不仅把握了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了系统的知识体系。
(二)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发学生深入探究
教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点引出未知知识点是教学常用的一種手段,不仅能让学生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而且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因此,教师要以深度学习为目标,通过数学任务的布置引领学生的深入探究,进而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探究,最终建立起系统知识体系。这一过程还能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出了“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结论,但因学生经验浅、基础知识弱,在做题的时候看到有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就做出判断,最终导致错误不断。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趁机提出“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边吗?”的问题,引发学生进一步的关注与思考,并指导学生绘制一个三角形,对各边长度进行测量、计算,最终让学生对本节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布置任务,引发学生的持续探究,进而实现学生的真正理解。又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中,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转化”二字。但就小学生当前的数学思维发展情况来看,难以想到这一点。因此,教师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为5 厘米、宽为3厘米,让学生计算它的面积。接着,通过教师演示将长方形拉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提问:谁能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还是15平方厘米吗?大家给出了不同的意见。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指导他们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开始探究,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在小组探究中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总之,深度学习引领下的课堂教学,只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并保持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与好奇心。
(三)巧设课后作业,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作业有着巩固知识、检验课堂学习成效性的功能。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应注重题型的多样化设计,以帮助学生全面把握知识。例如,学生在学习“因数与倍数”知识点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作业设计为填空题、选择题、推理题,以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基础上,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在内容设计上,教师还要考虑融入趣味元素,以真正激发学生内在的热情。例如,学生在学习“面积”知识点后,教师可以设计“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合适的材料与工具,想办法求出6 个图形的面积,并将数据记录下来”的作业。实践作业的设计不仅为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提供了平台,而且通过第二天的课堂展示可以让学生学到他人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在作业难度方面,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通过层层递进,实现深度教学。
作业是课堂的延伸,教师只有认真设计,才能让学生把握住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另外,教师还要注重预习作业的设计,让学生第二天的课堂学习更具针对性,从根本上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提升教师素养,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数学教学以培养学生思维为主要目标,而教师知识、专业能力决定着学生思维发展情况,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见,小学数学教学的探究任务任重道远。学习是一项受益终身的活动,每一个阶段的学习都是下一个阶段的开始。因此,教师只有提升自身素养,才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学习中有更多的收获。因此,教师在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估的过程中,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并努力挖掘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肯定学生的能力,并采取合理方法指出他们的不足,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评价以激励和鼓励为主,注重学习过程的引导,努力健全评价机制,才能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才能对学生思维过程、学习效果做出细致、全面的检验。
(五)深度教学反思,推动学生的持续进步
课堂反思有助于教师精准把握学生的真实情况, 并以此为基础积极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高质量课堂的构建在于教师引导作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需要,做好课堂反馈,根据学生提供的信息优化课堂,可以助力数学教学效率的稳步提升。例如,在 “乘法结合律”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情境图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进而得出“三个数相乘,将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将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的规律。在学生掌握的基础上,指导他们运用掌握的规律自主计算习题,并尝试总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激发出来,学生的数学思维也被激活了。
五、小结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改革的持续推动,对教学的探究也在不断深入。从有效教学向深度教学过渡,不仅为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而且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深度学习不仅是一种理念,而且是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真正激活学生的数学意识,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其重要性毋庸置疑。而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开展质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是深远的。综观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只有探寻到有效的方法并采取合理的措施,才能找到适合学生的方法,以此引发学生的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