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与优化
2023-05-30王建林
[摘 要] 在“双减”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应充分理解政策,加快教育改革,转变教学模式,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探索实施符合当前学生特点、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要的高质量教育教学方式。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其设计与优化应引起一线教师的重视,以“控量、提质、增效”作为作业改革的方向,在探索过程中聚焦四种意识,实施分层设计与优化,打造高质量课堂,实现高水平教学。
[关键词] 作业设计;分层优化;四种意识
[基金项目]2022年度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立项课题“‘双减’视域下以学会学习为导向的中小学作业设计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2SJYB002)。
[作者简介]王建林(1977— ),男,江西兴国人,兴国县教育体育事业发展中心,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小学教育研究及小学语文教育改革。
一、“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过重作业负担”,并且在作业的管理机制、作业总量、设计质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双减”背景下,作业既是减负增效的突破口,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在政策落地实施的当下,中小学校中的作业设计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其一,功能窄化。作业功能被窄化为复习巩固,为应试做准备,忽视了作业是课程的重要补充,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其二,设计单一。首先,作业内容局限于学科知识的识记和技能训练,同质化问题较为普遍;其次,作业形式以书面练习为主,缺少指向解决问题的综合学习任务与活动;最后,评价主体单一、指向不明、缺少量规,无法对学生个体的发展做出全面的、有针对性的、过程性的反馈。
其三,缺乏统筹。课上、课后,周末与节假日等时段的作业缺乏合理的统筹规划,各学科作业在数量和类别安排上不够协调。
二、作业设计与优化应具备的四种意识
有鉴于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且存在上述种种问题,一线教师应在教学中予以充分重视,并为解决上述问题在作业设计与优化中聚焦四种意识。
(一)作业设计强化“前意识”
所谓“前意识”,就是教师要在课前准备中将作业设计充分考虑到教学全过程中去,让作业发挥“引导课前自学、课中互学、课后巩固”的作用。学生手头上的教辅,均出自名师之手,如能充分利用,就足够让学生学好、练好。因此,要求教师强化“前意识”,就是要求教师用好教辅材料,为构建高效课堂、减轻作业负担搭好“脚手架”。教师无须自己编写作业,只需以教辅为蓝本,引导学生课前自学,为课堂教学提供问题指向,重点突破、难点提升,从而切实解决学生的疑惑。
强化作业设计“前意识”,将带来两方面的改善:一方面,作业时长被分解到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缩短了学生一次性完成作业的时间,缓解了学生的作业压力;另一方面,学生自学能力得到锻炼,化解了教师自己编写作业的压力。
(二)作业设计注入“远意识”
所谓“远意识”,就是指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着眼学生长远发展,不汲汲于考点,不戚戚于分数。教师在作业设计上,前提是深刻领会新课标的要求,吃透教材意图,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优化作业设计。例如,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69页第14题,作为“平行四边形”章节的复习题,题目简洁但内涵丰富,知识方法巩固和数学思想渗透兼具,拓展性强。在教学中注入“远意识”,可对教材的母题进行适当改编,如将“点E是BC的中点”改为“点E是BC上的任意一点”,即可化特殊为一般,条件变了,问题的本质不变,解题方法也没变。显然,采取类似做法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训练学生的推理能力,强化学生的建模意识。
(三)作业设计输入“宽意识”
所谓“宽意识”,就是要发挥作业育人功能,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能够延伸到广阔的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作业设计致力于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锻铸学生良好品格。例如,教师在设计劳动作业时可整合其他学科,将“野蛮其体魄”与“文明其精神”相结合,根据学情尝试设计大任务、长周期作业,引导学生既掌握劳动技能,锻炼身体,又探索了科学知识,提升自身素养。
(四)作业设计落实“全意识”
所谓“全意识”,是指作业设计要面向全体、关注差异,既让全体“吃饱”,又让个体“吃好”,让学生既能掌握必备的知识与能力,又都能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和提升。因此,作业设计可以单元为单位,涵盖基础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其中,基础性作业紧扣单元教材,内容来自教材重、难点,全体学生都要过关;拓展性作业内容延伸至教材之外,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帮助学有余力的学生巩固迁移知识。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就可以尝试设计一道拓展题:学校运动场看台风吹雨淋,墙漆斑驳难看,学校准备重新粉刷,请以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计算这项工作大概的花费。此题的情境创设,采用“大任务”方式,让小组内人人有事做,人人能做事,既要动手操作,又要走访调查,既巩固了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式,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动手能力和表达交际能力。
三、作业设计与优化的分层
为了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达成记忆、理解、应用、创造等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教师应实施分层作业设计,将作业分成复习巩固类作业、拓展延伸类作业和综合实践类作业。
(一)复习巩固类作业
此类作业意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夯实基础,形式包括抄写、听写、背诵、计算、思维导图、小练笔等。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采取以下策略:
1.精选作业内容。如语文学科对抄词、听写等一些常规作业进行分析、精选,避免重复、机械的练习。此类练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厘清解题思路,而不是追求作业的完成数量。
2.创新作业形式。复习巩固类作业并非让学生机械地抄写,而是要引导学生从简单认知走向深刻理解。以语文学科为例,为更好地激发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对写作之前的顺序做一些调整——先从内容、结构、写法等方面批注优秀范文,帮助学生理解好文章的标准,思考如何写出好文章,再着笔写作。
(二)拓展延伸类作业
此类作业旨在将课堂所学知识和方法放到新的情境中去应用、分析、评价、创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课外阅读、资料收集整理与运用等。这类作业可采取以下策略:
1.創设新的语言环境。如教师语文课上讲授了说明性文章《松鼠》,课后则要求学生拓展阅读散文《东北森林里的小松鼠》,对比两种文体的异同。
2.创设新的生活情境。以英语学科为例,学生作为创编者,在“中西文化月”活动中运用新的词汇将学习的歌谣进行再创编,以达到拓展和延伸的目的。
(三)综合实践类作业
此类作业要求在真实场景中重走知识的探究之路,包括生活小百科交流会、校园诗词大会、社会调查实践等。此类作业又可以分为学科内的创新实践和跨学科的综合实践。
1.学科内的创新实践。教师要在作业设计时发掘常规作业中可实践的点,将作业转化为表现性任务。
2.跨学科的综合实践。跨学科的实践作业是指向“五育”全面发展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学习者,还是实践者。他们必须通过跨学科学习来更新知识,并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运用知识。
四、结语
总之,在“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应充分利用政策窗口加快教育改革,转变教学模式,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探索实施符合当前学生特点、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要的高质量教学方式方法。作业作为教学的延伸,其设计与优化应引起一线教师的重视,以“控量、提质、增效”作为作业改革的方向,在探索过程中聚焦四种意识,实施分层设计与优化,打造高质量课堂,实现高水平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