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妆品未来科技之路将走向何方?
2023-05-30刘海兰
刘海兰
回望2022年,国内化妆品行业对于产品科技的重视再度升级,政府监管部门出台多项化妆品行业监管政策,制定对本土化妆品企业自主研发化妆品进行产品功效评价涉及到的检测方法以及检测相关标准,种种迹象均表明:国家对化妆品产业的监管力度已经越来越强。
另外,国内化妆品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在不断地积极变革,高薪聘请品牌产品研发科学家、企业投入巨资兴办研发中心和实验室、涉足原料开发及原料应用,深入到一些与化妆品和皮肤学相关的基础科研领域,让我们看到了本土企业立足于科技,从科研发力的决心和勇气。但是,与国外已经成熟的化妆品企业巨头能稳定地在科研方面投入巨资相比,大多数本土企业仍处于科研資金和科研人才匮乏的弱势。
疫情未消,中国化妆品行业仍需负重前行。本土企业如何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技术研发优势?如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化妆品技术研发之路?最近,首次根据国人皮肤特点制定的《人体皮肤衰老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出台了,这让不少本土企业在进行自主研发化妆品的功效评价方面有了更切实可行的依据。
本期CCR《美妆沙龙》栏目邀请到参与制定《标准》的行业重量级专家和品牌科学家,请他们来谈谈《标准》制定背后的故事以及《标准》制定对促进化妆品行业发展的意义。
本期话题:《人体皮肤衰老评价标准》的制定对本土化妆品企业的意义——标准篇
李利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化妆品评价中心主任、皮肤性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人体评价与大数据重点实验室主任。
长期在皮肤科临床工作,关注损容性皮肤病、皮肤医学美容高新技术,化妆品临床应用、功效评价和不良反应监测。主持/参与编撰团标8项、指南/共识12项。创建教育部“精品在线课程”《化妆品赏析与应用》,主编本科教材《美容化妆品学》/参编译专著共18部。发表文章280+篇。获中国医师协会美容整形医师分会“优秀医师奖”。现任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常委,皮肤慢病管理与健康促进分会会长,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功效性化妆品分会副会长,四川省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专委会主委等职。
刘玮
前空军总医院皮肤病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皮肤科主任。
长期从事皮肤病性病专业的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皮肤光生物学、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及化妆品功效性评价,编写《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等7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及主译著作20余部。代表著作《现代美容皮肤科学基础》,《皮肤科学与化妆品功效评价》。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顾问,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及美容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标准委员会会长等。2019年被评为国之名医(卓越建树)。目前任中华皮肤科杂志、临床皮肤科杂志、中国皮肤性病杂志、中华医学美容杂志等十余种杂志编委。
李茜
强生(中国)有限公司亚太区临床科学负责人
致力于皮肤基础研究、验证新技术、产品评价和沟通,并将生命科学和应用心理学倾注其中,带领团队发表数十篇同行评审研究文献,塑造功效评价的行业标准。
旨在打造世界一流的皮肤研究中心,用创新和高质量的研究方式、具有洞察力的研究将科学技术转化到每位消费者的健康幸福生活中;和前沿研究机构合作塑造开放创新的生态系统,共同见证皮肤新兴领域,如微生态、初老、环境侵害与皮肤等组学研究和应用的转化。
CCR:《人体皮肤衰老评价标准》在2022年9月1日正式发布,请您谈谈参与制定此标准的初衷?
李利:关于延缓人体皮肤衰老的研究方兴未艾,延缓皮肤衰老的产品不断迭代更新。在科学研究和新产品开发中,都需要明确皮肤衰老涉及哪些范畴,如何量化评价皮肤衰老的程度。以前国内外虽然已有很多方法⽤于皮肤衰老特征的评估,但采⽤的测量⽅法和参数指标各不相同,严重影响临床和科研的发展与交流以及产品功效的准确评价。
我们制定《标准》的初衷就是为了建立适合中国人皮肤衰老状态的统⼀评价标准,用于指导皮肤衰老的相关研究、皮肤衰老检测仪器设备的开发和参数设置以及各种延缓衰老新产品、新设备的功效评价,从而提⾼评价皮肤衰老特征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李茜:强生一直在关注消费者对于“皮肤衰老”的困扰,并在寻找解决方案的道路上持续探索,研究了大半个世纪,从皮肤基础研究到活性物和配方技术方面积累了大量数据和心得。参与制定《标准》皆在希望能帮助提高评价中国人皮肤衰老状况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促进相关科学研究及产品研发的规范、科学、统一,推动皮肤衰老科研和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希望为中国人皮肤衰老的各项研究奠定基础,提供评价依据。
CCR:请概括介绍⼀下《标准》的内容,其关于⼈体⽪肤评价体系设定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国际上是否有相关的⽪肤衰老评价标准?
刘玮:评价皮肤老化变化是需要一个系统的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价体系,我们知道皮肤衰老不是一个简单的皱纹产生的问题,衰老会在皮肤的很多方面都有变化。首先是肉眼不见的皮肤细胞衰老。目前,国内外无论是原料还是产品方在评价衰老时,常用的都是图像的形式,有些肉眼可见的衰老比如皱纹、松弛,是图片可以呈现出来的;但有些衰老,比如细胞层面的衰老,仅用图片来呈现就不够充分了,还需要更深层次的组织、蛋白、细胞层面的呈现。国内有很多团队多年来一直在做皮肤老化的基础研究,但标准和研究不一样,标准是需要构建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为了能够更全面地、系统地、多层次地评价中国人的皮肤老化问题,我们组建了专家团队,针对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的评价体系,进行系统的研究,在细节上进行不断地推敲,并最终通过大量的实践与数据,构建了《标准》。
CCR:《标准》中的内容涵盖了⽪肤、⽪脂腺、⽑发头⽪、指甲四个内容维度,为什么选择这四个纬度?
李利:⼈体皮肤除了被覆全身的光滑皮肤外,还有五个附属器:毛发、皮脂腺、指甲、大汗腺和小汗腺,由于汗腺在衰老过程中,除了汗液分泌的变化外,目前相关的文献资料较少,故此次《标准》仅涵盖了皮肤和皮脂腺、毛发头皮、指甲四个皮肤附属器。
CCR: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各位专家各⾃承担了哪些任务?发⽣过哪些让⼈难忘的事?解决了哪些难题?
刘玮:我主要负责推动组织、制定这项标准。2022年9月,制定《标准》的启动会议在成都启动,受疫情影响,有些在上海的专家来不了成都,于是我们只好在上海又开了分会场。我们有些专家冒险去了成都之后,恰逢成都当时又出现了新冠肺炎病例,大家都很担心:会不会回不去了?会不会就此必须在成都常驻?这是非常特殊的经历,很让人难忘。
我们遇到的困难主要是衰老评价体系原计划有五个标准,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汗腺的衰老评价标准没做出来,因为在国内没找到合适的专家,我们联系到了非常权威的国际专家,但却又因为疫情等原因无法见面、无法推进。所以原本计划有五个标准,目前暂时只能撰写出四个标准;另外一个困难是,当这些标准写出来之后,我们发现这个体系太过庞大了,我们20多位专家、10家企业分头去写,汇总到一起之后发现文字太长、图片太多,不像标准,像一本书。于是我们开线上会议,李利教授组织我们大家讨论,讨论会开了很多次,每次开会都从白天开到深夜,最终,我们集体决定:不管多难,不管工作量有多大,一定要简化,删减部分文字。虽然大家都觉得很可惜,但我们最终还是决定:标准就应该按照标准应该有的样子发布。当然,我们已经写出来的详细版本也将出版成书以飨读者。
李利:本《标准》的制定是一个比较浩大的工程。以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皮肤慢病管理和健康促进分会的专家为主,他们由来自国内11家医院、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皮肤老化研究的知名专家组成,同时还邀请14家研发生产延缓皮肤衰老产品和设备及皮肤测量的相关企业参与编撰,署名的有32人。很多未署名的年轻医师和研究生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借此机会对他们表示感谢。皮脂腺、毛发、指甲三个皮肤附属器部分的内容分别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皮肤科主任鞠强教授团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吴文育教授团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科薛斯亮博士承担,其余的专家参与了皮肤部分内容的撰写。
李茜:作为企业方代表,我在这里也要感谢所有企业的参与,感谢大家给予了标准的行业视角和应用前景;我们多次在各位教授的带领下探讨、打磨标准到深夜,反复提炼、推敲内容合理性和专业性,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专家、同仁们严谨的治学态度;这项标准是和消费者与时俱进的,比如关于“初老”概念的提出,专家们主动提出将强生最新共同发表的关于亚洲人皮肤初老的研究成果引入标准,并达成共识:皮肤衰老是一个动态过程,体现在生物信号和表型、皮肤生理功能、结构和形态上的众多参数变化,在初期/年轻人群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同样值得关注,且有很多方法可以评价。
CCR:您能否给大家介绍一下初老的概念?
李茜:皮肤初老指老化的最初征象,尤其是18~35岁女性对面部皮肤特征性改变的自我感知,在亚洲人的调查报告中发现,常见的初老症状包括:皮肤暗沉、肤色不均、干燥脱屑以及瞬态皱纹,缺乏紧致,痤疮后暗沉、晒伤恢复缓慢等问题。这些现象提示我们去关注衰老前期阶段的存在,在这个阶段,衰老的主要临床迹象还没有出现,但消费者已经开始注意到自己皮肤外观出现的细微老化迹象。
CCR:《⼈体⽪肤衰⽼评价标准》是根据中国⼈的⽪肤情况制订的,国⼈的⽪肤有哪些特点?哪些部位更容易衰⽼?
李利:大多数中国人的皮肤对日光的反应强度居于白种人和黑种人之间,我们的皮肤既可以被晒红又可以被晒⿊。皮肤暴露部位既有自然老化、又有紫外线导致的光老化双重作用,如面部、双手等部位皮肤更容易衰老。
CCR:使⼈体⽪肤衰⽼的因素有哪些呢?
刘玮:皮肤老化的原因主要包括内源性老化和外源性老化。内源性老化是由年龄、身体衰老、基因等自然规律导致的皮肤组织自然退化产生的,外源性老化最主要的原因是光老化,包括紫外线UVB和UVA照射而导致的,UVB波长主要被表皮层吸收,并激发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导致胶原蛋白降解而对真皮造成轻微损伤。相反,UVA则深入真皮层并更进一步激活基质金属蛋白酶,从而导致胶原蛋白降解、细胞损伤和局部炎症反应。总而言之,光老化导致角质层增厚以及胶原蛋白减少,为皮肤带来干燥、皱纹和色素沉着过度等现象。外源性老化的原因还包括不良的作息习惯、生活方式,比如熬夜、吸烟、过度减肥導致的营养不良,还有空气污染、环境污染等等。
李茜:现代城市的环境状况也会刺激皮肤老化,其中包含汽车尾气、PM2.5、二氧化氮和臭氧等影响因素。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多环芳烃能够穿透皮肤屏障,并在紫外线的协同作用下加速皮肤日光性着色斑的产生。PM2.5的致病机理也与其类似。而臭氧对皮肤老化造成的影响则是通过升高皮肤组织中的氧化压力,在其中刺激生成过多不必要的氧化应激反应。过多地暴露在日晒、臭氧和PM2.5空气中还可能会导致皮肤组织产生慢性炎症反应,激活芳烃受体,从而进一步阻碍角质形成细胞的正常增殖分化,以及削弱表皮的屏障功能和皮肤的功能完整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不良生活方式中比较容易被忽视的,比如过量饮酒、过多的糖分摄入,以及心理压力等也会加快皮肤老化的进程。
CCR:您认为品牌企业应如何科学地将《标准》运⽤到品牌产品的实际⼯作中?
李茜:此《标准》的发布统一了行业乃至消费者对皮肤衰老表现和评价参差不齐的认知,科学地解读理解标准不仅对企业开发相关产品、筛选和评价解决方案有指导意义,也给消费者科普工作和皮肤衰老的自我评价提供了非常翔实的素材。它将指导我们以专业、科学的态度联动及赋能更多与皮肤衰老相关的科研与技术革新,将先进的研发洞察与配方技术融入露得清、城野医生、大宝,艾惟诺等产品的设计、开发、验证,推广等环节,与消费者分享应对皮肤初老问题的专业知识及科研实践。
CCR:请各位专家从⾃⼰的⾓度,谈谈《标准》的价值所在,对⾏业将会带来哪些影响?对⾏业发展有哪些意义?
李利:《标准》的制定使皮肤衰老的定义更加明确。
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料的梳理,整理出大家⽐较公认的参数,包括可以定量化测定的参数和半定量的图片参数等,使我们的诊断评价有依据、统一化,不仅便于学术交流,更重要的是对新的仪器设备和新产品有⼀把统⼀的尺子去衡量,更加公正、合理。《标准》从临床观察、皮肤生理学/皮肤影像学的无创性仪器客观评价、病理组织学、基因、蛋⽩质组学、代谢产物等多个维度诠释皮肤衰老,这也反映出皮肤衰老是⼀个系统化的过程。由此可见,如果一个产品仅仅是针对皮肤衰老的某个或某几个参数,并不适合宣称该产品就是延缓皮肤衰老。就如同砖块、水泥和钢筋共同参与建造高楼大厦,但不能说砖块就是高楼一样的道理。
刘玮:《标准》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包括在皮肤研究领域里,形成一个框架,比如评价某抗皱化妆品,就可以从这个标准里选择一些内容、图片、文字,还可以用组织学的方法,不仅局限于评价化妆品或化妆品原料,还包括那些立足于解决皮肤问题的药品、医疗仪器等。产品的研发进行过程后的评价,就可以在高水平的杂志上发表,利于产品的功效检测。媒体可以让行业更广泛地知道这个《标准》的存在,并让行业内的人真正用到自己的工作中,《标准》是在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作为一项科研成果发表的,是完全免费试用的。《标准》发布后就是为了国内行业评价产品功效使用的,所以说《标准》的发布对推动化妆品及其相关领域产品、原料、仪器进行功效评价都具有重要意义。
李茜:《标准》的制定和发布有利于促进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在市场上推广和应用,从而进一步加速我国维护皮肤年轻态产业的发展。
CCR:随着技术的进步,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体⽪肤衰⽼评价标准》是否也需要不断地更新?请各位专家预测一下,未来《⼈体⽪肤衰⽼评价标准》会有哪些变化?
李茜:《标准》里涉及的不少内容、相关研究都还在进行中,只是早期成果,比如皮肤影像库,皮肤初老的基础研究,强生消费品旗下品牌露得清为此还专门成立了“露得清初老学院”携手业内的顶尖学者和科研机构,以皮肤衰老形成相关的跨组學研究为轴,进一步解码和解决消费者对皮肤衰老的困扰。我们也希望把新的研究成果纳入标准中,推动行业共同发展。
刘玮:科技在不断发展,因此,不管是什么标准都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及时修订,让它跟上时代和科技的发展。未来会不断形成新的标准,汗腺衰老的评价标准会继续跟进,等到完善修订之后就会补充到《标准》中。
李利:未来将通过循证医学验证,获取更多皮肤衰老的临床和实验室数据,完善更新《⼈体皮肤衰老评价标准》。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准备做皮肤衰老分级(电脑版/手机版)在线测试:编撰制作更准确的《中国人皮肤衰⽼分级图谱》,以满足皮肤衰老科学研究、抗衰老行业发展和市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