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才蓄能打造人才洼地

2023-05-30周学东

党员生活 2023年1期
关键词:通山县一村专业人才

周学东

通山县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立足县域资源禀赋,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构建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打造县域人才集聚新洼地。

拓宽招引渠道,集聚引才“强磁场”。聚焦产业引才。围绕通山“六大产业”发展规划,定向引进科技副总、院士专家、“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等专家人才62人。聘请华中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省内外高校12位专家教授担任农业机械技术顾问。聚焦项目引才。以全产业链为抓手,持续推进企业高技能人才招引计划,举办“春风行动”“引才专列”系列招聘会,为通山重点企业输送各类技能人才1895人。实施“文旅人才增量提质工程”,开展“商会会长故乡行”活动。聚焦民生引才。深度挖掘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岗位需求,明确县属事业单位空出编制优先用于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引进,2022年突破性拿出112个岗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通过“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基层医疗卫生人才专项引进”等方式,引进1569名大学生到通山就业。

搭建平台载体,激活育才“新引擎”。持续优化创业平台。充分发挥“人才超市”聚集效应和服务功能,累计吸引53家企业入驻。用活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平台,孵化各类科技企业65家,聚集各类创新创业企业53家,创造经济效益1500万元。深入开展校地合作。采取“订单式”培养方式,与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科技学院、湖北省农科院等在研发互动、人才培养、实习实训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建立产业研究院1家、院士专家工作站4个、技术研发中心8家、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8个。大力培育本土人才。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计划”,招录“一村多”学员431人、“一村医”学员123人。实施“特色农业人才培育工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培育500名特色农业人才。实施“文旅人才培育工程”,培训文旅人才3863人次。

优化服务环境,种好留才“梧桐树”。健全留才机制。建立健全县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制度,由每位县领导至少联系服务1名专家人才。成立通山县人才发展中心,常态化开展招才引智活动。完善留才政策。出台《通山县“人才绿卡”实施办法》《通山县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落实和保障用人单位自主权的若干措施(试行)》等系列配套措施。全面建立通山县人才队伍信息库,录入各类人才信息9548条。落实留才待遇。大幅提高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一次性安家费、生活补贴、购房补贴等各项待遇。统筹安排人才住房保障,推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规划新建人才公寓100套。建立人才就医“绿色通道”,優化就诊服务流程。给予人才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全方位保障。

激发创业激情,营造用才“好生态”。优化培育机制。按照“专业对口”原则,把不同专业人才跨部门、跨领域双向交流使用。围绕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选派198名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淬炼本领能力。完善评价体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突出能力和业绩导向,按照社会和业内认可的要求,建立以同行评价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采用考试、评审、考评相结合等方式,推荐评选各领域高层次人才代表33名。建立激励机制。加大人才政策、人才先进事迹宣传报道力度,在全社会营造重视人才的浓厚氛围。深入实施“青蓝结对”帮扶工程, 建成“名医名师名匠”工作室18个。完善荣誉奖励制度,优先推荐23名专家人才担任“两代表一委员”,积极打造近悦远来人才发展生态。

(作者系通山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猜你喜欢

通山县一村专业人才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一村一品”助农增收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一村三英烈
通山县规模放养土鸡新城疫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虚惊一场
新时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通山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对策
如何打造工程咨询业需要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