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学新动向 挖掘素描教材新体系
2023-05-30邵小莉
邵小莉
素描被认为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其从设计学科诞生之初至现在都是最重要的设计基础课程之一。它是记录和收集形象资料、表现设计意图的重要方式,可以提高形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对美感和形式的敏感度、感受力和把握能力。秉承着这种教学理念,早期的设计素描教学明显延续了苏联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体系,注重明暗、风格或者技法的呈现。这从2000年以前的众多设计类专业使用的素描教材中就可得知,如1996年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工艺美术设计专业教材《素描》(谷嶙编著),1998年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设计素描》(杜海滨编著),2000年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系列教材”之《素描》,2000年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设计素描》(冯峰、卢麃麃著)等。
2000年前设计素描教材以“素描”命名较为常见,而2000年后的素描教材则绝大多数直接以“设计素描”命名,随着设计学科的迅速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越来越体会到传统素描教学与后期设计专业教学的割裂有关。翻看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的设计学专业杂志《装饰》会发现,反思设计素描教学与绘画素描教学区别的文章主要发表在2004年以前,如2004年第6期的《设计素描与绘画素描》(孙绍昆),2004年第11期发表的《关于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的思考》(鲍时东)等,此后少见此类文章,针对设计素描的讨论转入如何与不同设计专业对接的新方向,可见设计素描不同于绘画素描已成共识。与此同时,市面上出现的众多以“设计素描”命名的新教材,展示了不同专业院校的不同探索,步伐大小不一,但无一例外都强调物象观察与思维表达,有别于传统素描对风格与技法的强化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也于2006年出版了由中央美术学院周至禹教授编写的《设计素描》,这本书从出版时间上并未占得先机,却在后续的推广中影响越来越大,至今已发行逾二十万册,并在2021年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这既得益于作者先进的教学理念与严谨的写作态度,又得益于教材出版后对教学理念的大力推广。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对设计教育无论在质上还是量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被吸引到这个领域,各艺术设计院校也根据市场反馈及教学反馈进行了系列的教学反思和实验,也因此才有了前文提及的对于设计素描与传统绘画素描区别的讨论。时任高等教育出版社艺术分社编辑的梁存收敏锐捕捉到了这种教学动向,策划了“Art Design新思维设计系列教材”,吸纳了全国范围内设计基础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周至禹编写的《设计素描》即其中之一,它以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基础部多年的教学探索为基础。相较于传统素描教材,《设计素描》在内容上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从技术训练转向认知训练,从外物的塑造导向对造型的创造;第二,针对形态进行训练,强调对自然形态、人工形态以及抽象形态进行研究,研究自然形态的功能、精神、审美和诉求作用;第三,保持训练方式与语言的多样性,拼贴、拓印等手法的运用丰富了基础训练的内容与方式,以适应不同专业对造型的基本要求。这些教学内容上的转向反映了当时设计学院师生对于基础课程与专业学习关系的新理解,使设计素描走出了专业化、碎片化的知识学习转而走向更为开放的思维训练式学习,更符合设计学科拥有较强综合性与交叉性的学科属性。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学生复习、检阅知识点的主要材料,好的教材应做到既便于教师“教”又便于学生“学”。《设计素描》一书作为设计基础教学探索改革的最新成果,如果不能提供一种直观有效的教学方式则难于为同行所理解、认可并采用。为此,《设计素描》对教材体例进行了精心设计,独创了基于实践的教材体例,增加了作业过程中的教学问题和解答对话,既解决了造型的具体深入性又解决了灵活多样性。全书共八个主题,每个主题根据知识点的难易、多寡设置1~3个课题,课题一般包括课题要求、课题目的、教学问题、教学对话、学生作品几部分内容,如此则课程的教学方法与过程对于教师来说一目了然。课程的知识点被合理巧妙地在教学进程中一一披露,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课题成了创造性活动的载体,既有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又保留了一定的开放性,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这种创造性思维对于其后续建立更加宽泛的思考维度并形成更加综合的设计体验至关重要。
鉴于当时新的设计素描理念对于一些前线教师尚是新事物的状况,教材后还附有教学光盘,收录了周至禹教授的教学讲座,详述了素描这一学科的发展历史,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教学理念的异同,设计素描在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学实施情况及取得的成效等,这对教材使用的教师深入理解教材结构、教学理念并用好教材大有裨益。
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或许图片只是说明文字内容或者美化版式的手段,但对于美术与设计学科来说,图片常常即内容本身,往往是文字叙述无法替代的。《设计素描》对图片的重视贯穿自内容写作至印刷出版的全过程。全书近500张图片,或为国内外经典案例或为学生优秀作业,均经作者精心挑选,不仅要求内容经典,也对图片分辨率采用高标准、严要求。《设计素描》第一版出版时,市面上大部分素描图书均采用单色印刷,包括前文提到的同类产品案例,但这本书却采用了四色印刷,只因单色印刷与四色印刷对于画面的层次、笔触等在呈现效果上仍有较大区别。《设计素描》(第二版)2016年修订出版时也尤为重视图片内容的更新,全书替换了200余幅高质量图片作品,更以二维码的形式关联了众多学生优秀作品案例。该书前后两版的版式设计与装帧在同类书中也都颇具特色,第二版采用裸背装的形式,使图书能够完全摊平,方便文字与图片的观看。设计学科的师生通常对于视觉内容异常敏感,长篇精妙大论对于他们来说或许不如一张精彩的图片来得直观与震撼。《设计素描》可谓从内容与形式上都传达出自身的特色,充分照顾到了使用师生的阅读习惯。
新的教学理念推动了教材的更新与发展,而教材也将成为教学理念的实施载体对其进行检阅与传播,进而推动其发展。设计学科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莫大的关联,中国地大物博,区域的发展不平衡实属常见,学科发展的不平衡也如是。《设计素描》出版以后,高等教育出版社每年在各省举办设计素描教学研讨会,一方面宣传图书,另一方面收集反馈信息。2010年至2016年又举办了七次“设计素描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用一周的时间帮助相关课程的教师了解这套教学理念,掌握这套教学方法,来自全国200余所院校的300余名教师参与了培训,不少教師是第一次接触到这套教材与教学方法,给予了非常积极与正向的反馈,这种反馈也体现在图书码洋的增长上。不仅如此,一些教师在这套《设计素描》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编写出新的素描教材,又有兼任其他美术类课程的老师将其教学方法用于其他美术类课程的教学上,形成了不同学科的良性互动。
截至2020年,中国已拥有2 178所设计院系,有72万设计专业的新生。设计院系包括艺术院校、综合类院校、理工类院校、师范类院校、职业教育类、高职高专以及中外合作等院校。随着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中国的设计教育体系还将不断扩大与完善,其教学理念也将不断迭代更新。《设计素描》作为从传统绘画素描向设计素描转型时期的一本代表性教材也将不断地随之更新,2016年我们根据教学使用中的反馈进行了第一次修订,即将展开第二次修订。或许随着其在各地方院校的普及,它在某些方面已经显出陈旧,新的教学实验已经展开,那么及时探寻新的方向并将之推广将是下一本教材的使命。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既搭建起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也搭建起教师与教师间的桥梁。教师对教材的选用是建立在对其教学理念的认同上,因此合格的教材编辑总应及时关注相关学科的教学新动向,并以此为基础发掘选题。而完成教材的出版过程也只是走完了第一步,只有将教学理念同步传播才能让教材充分发挥价值,让教学与教材不断形成良性的互动,推动学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