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性五度”:“双减”政策背景下高质量课后服务的整体设计

2023-05-30陶志诚

教育·教学科研 2023年1期
关键词:新中办学学校

陶志诚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高质量的课后服务越来越受到关注。课后服务不单单是学校教育体系中教育时间的延长,还是“双减”后教育新时空的重构,将塑造基础教育新形态,促进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向学校的回归。梳理当下的“双减”政策研究和实践,都把“聚焦课后服务,满足学生需求”作为“双减”政策落地的焦点和难点问题。然而,纵观当前课后服务的相关研究,或专注于课后服务的意蕴、价值、逻辑等理论探索,或单纯地呈现学校在课后服务领域中的主要做法,缺少从理论与实践兼顾的视角对课后服务的整体性、系统性设计和思考,以致课后服务不得不面临理论与实践的疏离而在追求高品质的道路上“挣扎”。上海市新中初级中学认为,课后服务不是单一的育人行为,而是与学校整体的办学特色、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课程教学、日常管理等融为一体,应该用系统论的视角从整体上谋划“双减”后的课后服务问题。学校在理论思考和实践建构的双重互动中打造了“五性五度”的课后服务工作体系,提升了课后服务质量,以校本化的探索保障了“双减”政策的落实落地。

在“双减”政策的驱动下,课后服务已经成为每一所学校都必须要开展的新的教育活动样态,不仅承担着政策落实的重任,也承载着学生和家长的“无限期待”。调查发现,从教师的角度看,尽管教师普遍对“双减”政策的价值认同较高,也能够主动积极参与到“双减”落实之中,但是他们普遍担忧因为课后服务的问题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额外的压力。在新中初级中学看来,课后服务政策不是另起炉灶的教育教学重构,而是一种兼顾家长诉求、学生发展、学校实际的适切政策方案,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统筹资源,发挥优势,既能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和优势做出课后服务的特色,又不给教师增添过多的额外负担,这是保障课后服务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上海市新中初级中学以“打造静安区一流品质的公办初级中学”为追求,坚持“丰富生命智慧,追求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将“素质全面更身心健康,多元发展且学有所长”作为培养目标。为此,学校不断进行课程改革,丰富课程供给,打造人才培养特色。自2020年开始,学区实施“紧密型集团化办学”,新中初级中学是牵头校,这种集团办学的优势让集团内部四所学校办学特色横向贯通,足球、篮球、舞蹈、啦啦操、管乐、花样跳绳等特色课程能实现共建共享。集团成员校内特长教师的流动,能够为课后服务“自主时刻”特色课程安排提供便利。在这样的情况下,新中初级中学的课后服务,充分发挥了学校自身和集团化办学的优势,既做好了学校内部课程的“深度挖潜”工作,又做好了集团各校课程的“共建共享”,为丰富课后服务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持,也让指向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特色活动和课程成为学校课后服务的亮点。同时,这种基于学校实际的课后服务建构策略,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开发新课程、设计新活动的负担,获得了教师的支持。

課后服务的主体是学生,要让学生在课后服务的时光中体验幸福,收获成长,这是课后服务的价值所在。新中初级中学坚持服务性原则,结合学校实际,利用人员、场地、管理等有限资源,坚持把“学生快乐、教师愉悦、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特色鲜明”的办学目标和发展方向融入课后服务中,让学生既能感受到课后服务的温暖和快乐,又能获得实实在在的成长。在课后服务的设计和实施中,学校特别注重彰显以学生为本的价值导向,坚持基于学生需求开展课后服务。这种需求的满足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其一,在课后服务工作开展之初,通过对学生需求的调查,了解学生对于课后服务的期待和要求,以此为基础设计课后服务的整体框架和主要内容,形成“学习时刻”“自主时刻”“温馨时刻”的三段式课后服务的雏形;其二,在课后服务的开展过程中,通过每个月的动态化的需求调查,不断调整课后服务的内容和方式。比如,在课后服务实施一个月后,学校通过调查发现,第二时段(自主时刻)学生参加的比例较课后服务刚开始时出现了大幅下降,这立刻引起了学校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学校在调查分析后发现,原因出在课后服务的内容和质量上。在自主时刻的原有安排中,为了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学校仅仅安排老师在教室看管学生,学生自主完成作业,没有差异化,更谈不上个性化教育培养,因此,学生的参与兴趣逐渐降低。针对这样的情况,学校教学处在当月又一次专门组织开展学生问卷调查,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充分挖掘校内特长教师资源和校外体育、艺术、科技等特色教育课程资源,并及时增加在课后服务第二时段中,满足了大多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统计显示,此次调整后,课后服务第二时段学生的参与人数明显增加。这种基于学生需求的课后服务理念和内容方式的动态调整,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学校和教师的用心,体会到了课后服务的温情和收获。

课后服务是课内学习的重要延伸和补充,课后服务的功能不能仅局限于服务性,更要体现出育人性,当下的课后服务,越来越关注立德树人在基本定位、实施形态、供给方式等方面被赋予的全新价值,而要承载这种价值,就要通过课程化的设计和供给提升课后服务的深度。在新中初级中学看来,中学阶段的课后服务不能定位于简单的活动,而要体现其课程育人的价值,这种课程的设计和供给要体现两方面的属性:一方面,课程本身要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均衡性、适宜性和趣味性;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需要,让学生享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基于这两个属性,学校着重对课后服务第二阶段——自主时刻,开展课程化的设计,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拓展提升,在做好学生作业的个性辅导之外,还开发形成了五大维度的课后服务课程“套餐”。

其一,拓展提高课程。开设了针对新中初学生特点的“古诗文赏析”“小记者写作”“数学思维”“数理拓展”“数独”“英语听说拓展”等课程,满足了学有余力的同学对学科学习的更高需求。其二,艺术欣赏课程。开设“民族舞蹈”“管乐队”“合唱”“中英文演讲”“双语戏剧”“英语歌曲”“创意美术”“街舞(爵士)”与“街舞(Hiphop)”等课程,鼓励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尽学校之力提供丰富的艺术类课程,让每一位学生有一项艺术特长。其三,体育健康课程。开设“体适能训练”“篮球”“足球”“乒乓球”“啦啦操”“花样跳绳”等课程,有效地落实了我们一贯倡导的每一位学生掌握至少一项体育技能,并成为其终身爱好。其四,科学探索课程。开设“电子制作”“模型制作”“计算机编程”等课程。其五,劳动实践课程。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安排了六、七年级每周一节的“校园维洁行动”劳动课,由劳技教师指导“木工制作”、屋顶田园的种植与养护等。上述课程的实施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灵活选择,既保障了学生的课程和发展自主权,又通过课程化的设计和实施提升了课后服务的育人效能。

在“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过程中,名校牵头的集团化办学是一种越来越受关注的教育发展模式。作为组织治理的典型代表,名校集团化办学既是实现集团内校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客观要求,又能够孕育出教育教学改革新的契机。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集团化办学能够为课后服务提供新的创生空间。我校是“上海市新中初级中学紧密型集团”牵头校,在各校探索有效的课后服务体系的过程中,新中初级中学注重发挥紧密型集团化办学特有的组织优势,通过“特色课程共享”和“特长教师流动”打造了集团内部共建共享的课后服务体系,既有效延伸了课后服务的广度,又为集团化办学效能的更好发挥提供了新的载体和方式。特色课程共享,即针对课后服务的第二时段“自主时刻”,在集团内开设了“啦啦操”“创意美术”和“双语戏剧”等共享课程,丰富了集团成员校的课程资源,提高了课后服务的品质;特长教师流动是为了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提升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区域教育资源共享,推动教育多元化体制创新,根据紧密型集团创建方案要求,每学期,集团内至少有四名艺术、体育、科技教师参与流动,从而带动了“管乐”“合唱”“花样跳绳”“DI”等特色课程的开设,这种特色项目的贯通开设,打通了小学和初中的壁垒,丰富了课后服务课程,有利于学生的纵向培养。

学校承担着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发展的主任务,影响着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价值立场,而课后服务正是引导学校教育克服功利化倾向,引导学校教育回归“立德树人”价值的重要方式。要保障课后服务核心价值的发挥,就要从科学管理的角度审视和建构课后服务体系,保障课后服务的规范性,并以这种规范性谋求课后服务的有效性。基于这样的认识,新中初级中学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和部署课后服务工作,通过“主体责任明确”和“实施原则建构”,不断提升课后服务工作的规范性。

其一,主体责任明确。学校各部门通力合作,各司其职,共同保障课后服务的顺畅有序实施。课程与教学中心负责协调服务老师、职工及服务内容,纳入学校课程计划,根据学生意愿形成“一生一课表”,做好考勤点名、服务质量督导,专门设立对学生的请假制度,如学生临时有事,填写请假单,由班主任批复。每学期对学生和家长进行课后服务满意度调查,做好学期课后服务工作小结,逐步优化服务内容;学生发展中心负责参与课后服务学生的纪律要求、安全教育。班主任联系家长发放服务征询单,中途变更需申请和审核。协调妥善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伤害和紧急事件。卫生室做好防疫、学生意外处置;后勤服务中心负责公共教室、设施的安全使用,卫生清洁、防疫消毒、安全离校。同时加强对课后服务上课教师的管理,并由课程与教学中心整理每天需要进校上课的教师、校外教师进入校区的情况;校务办公室负责相关人员弹性上班、调休,做好课后服务专项经费的使用,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杠杆效应”,让更多教师积极参与课后服务。

其二,实施原则建构。根据课后服务工作的性质,严格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对课后服务的整體设计和实施提出四个方面的基本原则,确保课后服务工作“有法可依”。首先,坚持安全第一原则,优化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加强课后服务安全教育,确保工作有序开展;其次,坚持本校教师和外聘专业教师相结合的原则,充分挖掘校内特长教师资源和校外教育课程资源,以本校教职工为主要力量,安排丰富的课后服务活动,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参与到各种社团活动、拓展课程和学习中;再次,坚持自愿参加与自主选择相结合的原则,由家长自愿申请、学生自主选择,稳妥推进课后服务工作;最后,坚持常态化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如遇不宜混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室外的体育、艺术类项目正常开展活动,室内课不混班上,采取各班任课教师自主答疑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形式。

课后服务是“双减”政策落实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提升课后服务的有效性需要学校结合实际整体性设计。新中初级中学以家长需求和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出发点,本着提供丰富且有个性服务的初衷,着眼立德树人和学生全面发展,通过“五性五度”的整体性设计,增强了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学有所长,也让学校课后服务真正成了让家长和社会“点赞”的“民心”工程。

猜你喜欢

新中办学学校
凤凰涅槃,“新中”重生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学校推介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