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精神视阈下“半条被子”的精神内涵
2023-05-30苗体君
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半条被子”的故事时,引来了会场上热烈的掌声。总书记说:“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2020年9月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来到“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总书记指出:“‘半条被子’的故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和为民本质。……今天,我们更要坚定道路自信,兑现党的誓言和诺言,同人民群众风雨同舟、血肉相连、命运与共,继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半条被子“的故事仅仅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众多同类故事中的一个,故事虽小,却彰显着一种伟大的革命精神。
关于”半条被子精神“的内涵,理论界已有三种说法:易鹏飞认为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是党和人民血脉相连、鱼水情深的深刻彰显,是党不断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坚强保证。”[1]湖南汝城县委的一篇文章认为是“一半留下的是温暖,一半带走的是希望;一半留下的是初心,一半扛上的是使命;一半留下的是牵挂,一半注入的是动力;一半留下的是企盼,一半谱写的是华章。”[2]曾天雄、张晴晴认为是“践行初心,人民至上;鱼水情深,同甘共苦;秋毫无犯,为民造福。”[3]
2022年10月1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及“人民”二字多达百余次,指出:“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他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其他一系列的重要讲话,”半条被子精神“的内涵应该包括两个方面:
一、彰显出了军民间的鱼水情深
半条被子的故事发生在中央红军长征途中。1934年11月6日晚,中央红军在湖南汝城休整时,3位女红军借宿在沙洲村徐解秀老人家中,当晚3名女红军和徐解秀共同盖着徐解秀床上仅有的一块烂棉絮,还有3名女红军共带的一条被子。次日下午3点多,部队开拔时,3名女红军就把她们共有的这条被子剪下来一半,留给徐解秀。见徐解秀不敢收下,3位女红军就告诉她说:“红军同其他当兵的不一样,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是人民的军队,为的是让老百姓过上好生活。”[4]可以说,半条被子的故事记述的就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在军民之间一件非常感人的故事。
3位女红军所在的中央红军,发端于南昌起义及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的部队。从建军的第一天起,“为人民服务”就成了这支部队的宗旨,并以此奠定了军民鱼水情深最为稳固的基石。南昌起义的政治纲领是实行土地革命,废除苛捐杂税,维护工农利益。秋收起义时,毛泽东则更为直接地把起义部队命名为工农革命军,并打出了有铁锤镰刀图案的军旗,标志着这支部队是根植于人民群众,并把为工农利益而战定为唯一的宗旨。1927年10月3日,毛泽东率部“上井冈山前,宣布三项纪律”[5],也就是“说话要和气,买卖要公平,不拿群众一个红薯。”1928年5月4日,在井冈山宁冈砻市举行的庆祝朱毛两军会师大会上,为了密切军民关系,毛泽东代表红四军军委宣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三大纪律是:(一)行动听指挥;(二)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三)打土豪要归公。六项注意是:(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四)买賣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1929年6月10日,毛泽东率红四军进驻闽西连城县新泉镇,部队在新泉休整期间,官兵曾结队到位于新泉村中的露天温泉洗澡。为了注意群众影响,部队在泳池四周围上谷笪,为此,又在“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中添上“洗澡避女人”“大便找厕所”,将原来的“六项注意”改为“八项注意”。这些都充分显示出了毛泽东、朱德等人民军队的领导者一心为民、服务人民的革命本色,也彰显出了他们积极构筑军民间鱼水情深的伟大革命情怀。
也正是因为部队官兵有服务于人民、为人民谋利益的价值观,才使得中央红军官兵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了解群众的疾苦,解决群众的困难,用正确的政策实现群众的利益,用铁的纪律维护群众的利益,用模范的行为关爱群众的利益,用为民奉献的精神保卫群众的利益,从而赢得了老百姓的极大支持。当年的闽西苏区人民倾其所有支援革命战争,正因为毛泽东、朱德在创建中央苏区时,精心培育出了军民间的鱼水情谊。当红军集结在于都长征第一渡口,准备踏上漫漫长征之路时,于都人民不分男女老少,从四面八方涌过来,依依送别即将远征的红军。人民送来的一顶顶斗笠,一杯杯茶水,表达了他们对红军的无限深情。
为了密切军民关系,中央红军长征经过贵州剑河县时,毛泽东曾将自己身上的毛衣,送给路边一位穷困潦倒冻得瑟瑟发抖的老太太和她的孙子。同时,红军也更加严格地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沿途人民的财物秋毫无犯。可以说,类似于”半条被子“的故事,在长征途中时时上演着。1935年11月6日,当毛泽东率领红一军团与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时,毛泽东曾慷慨激昂地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6]可以说,红军长征途中一路都在播撒军民友谊的种子。当然在长征途中许许多多个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中,以“半条被子”的故事最具有代表性。“半条被子”故事的一些细节,更能彰显出“人民群众是革命军队的母亲,革命军队一刻也离不开人民群众。”[7]为了送3位女红军战士赶上红军大部队,徐解秀和丈夫朱兰芳送了一程又一程,暮色开始降临时,因为徐解秀脚小,走路迟缓,最后决定让丈夫朱兰芳再送她们一程,以便翻过山能尽快追上红军大部队。让徐解秀没有想到的是,她的丈夫与3位女红军此后竟再也没有回来。1991年1月,徐解秀在临终前,依然断断续续地对家人说:“那3位红军和你爷爷会回来看我的。他们都八九十岁了,走路不方便了,一定要想法子把村前到山脚的路修好。要告诉3位姑娘,新社会我就有被子盖了。现在只是太想她们。是她们让我明白了什么叫红军,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和红军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啊!”[4]几句话,道出了徐解秀对红军的信任及对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所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述“半条被子”的故事时说:“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
二、彰显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和为民本质
2020年9月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时,特别指出:“‘半条被子’的故事,代表了我们党的初心,体现了党的为民本色。”[8]关于何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曾做过具体的阐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9]可以说,初心是使命的本原,使命是初心的升华,不忘初心是牢记使命的内在要求,牢记使命是不忘初心的必然归宿。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开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特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就成了中国共产党人建党的出发点,可以说是与生俱来、不能改变的。正是因为坚守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才能始终把握着历史的方位,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并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把“半条被子”的故事与伟大建党精神中的“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两句话联系起来,3位女红军战士留下的半条被子,所彰显出来的正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3位女红军战士带走的那半条被子,彰显出来的是3位女红军战士携带着仅存的半条被子,怀揣着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踏上了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漫漫征程。
如果对“半条被子”的故事进行认真的梳析,这里面蕴含着大量的关于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与使命的信息。1984年10月,《经济日报》社记者罗开富怀揣多名老红军战士的嘱托,徒步重走长征路,沿途挖掘采访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11月7日中午,罗开富来到汝城县文明乡沙洲村,偶然遇到了徐解秀老人,徐解秀便向他讲述了发生在50年前,她与3位红军女战士的故事。依据徐解秀老人的讲述,罗开富写出了一篇题目为《当年赠被情谊深 如今亲人在何方——徐解秀老婆婆请本报记者寻找三位红军女战士下落》的文章,刊发在《经济日报》1984年11月14日第一版。特别是3位女战士在与徐解秀分别时,对徐解秀说:“大嫂,天快黑了,你先回家去吧,等胜利了,我们会给你送一条被子来,说不定还送来垫子呢。”[4]这几句话饱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和为民本质,饱含着中国共产党人不仅留给了人民半条被子的温暖,还留给了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彰显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罗开富采写的文章发表后,当年参加长征的亲历者,包括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时任第六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的邓颖超,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领导人、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康克清,红军长征时年龄最大的女红军、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蔡畅等15名当年的女红军,表示愿意帮助徐解秀寻找她的丈夫和3位女红军。邓颖超等还通过报纸对当年帮助过红军的父老乡亲们进行问候:“悠悠五十载,沧海变桑田。可对那些在革命最艰难的时候帮助过红军的父老乡亲们,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请罗开富同志捎句话:我们也想念大爷、大娘、大哥、大嫂们!”[4]邓颖超、康克清、蔡畅等都已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而邓颖超、康克清二人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邓颖超的丈夫是红军长征时的总政委周恩来,康克清的丈夫则是红军总司令朱德,她们公开发表的这段话语,既表达她们对当年支持过长征的人民群众最真诚的问候,同时也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不会忘记”[4]自己的初心。
随后,在邓颖超的主持下,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寻找3位女红军的行动,遗憾的是,徐解秀的丈夫和3位女红军都没有找到。为了兑现3位女红军对徐解秀的“等胜利了,我们会给你送一条被子来”[4]的承诺,邓颖超在逝世的前一年,特意买了一床新棉被,并委托罗开富送给徐解秀老人。通过邓颖超帮3位女红军兑现承诺,彰显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站稳人民立场。”“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的初心,同时也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遗憾的是当罗开富背着邓颖超买的新棉被来到沙洲村时,徐解秀老人已去世3天了。
综上所述,依据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应该从两个层面,科学全面地来理解半条被子精神的内涵。从3位女红軍军人身份这个层面,彰显出了军民间的鱼水情深;从红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这个层面,则彰显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和为民本质。
参考文献:
[1]易鹏飞.弘扬“半条被子”精神打赢脱贫攻坚硬仗[N].郴州日报,2017-02-03.
[2]中共汝城县委.“半条被子”精神的深切意蕴[J].新湘评论,2019(22):44.
[3]曾天雄、张晴晴.“半条被子”精神的主要内涵及其时代意义[EB\OL]http://www.rmlt.com.cn/2021/1018/628349.shtml.
[4]管培利、张虎.“半条被子”故事背后的深情——30年前徒步重走长征路的《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讲述徐解秀与3位女红军的故事[N].经济日报,2016-10-22.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思想年谱(一九二一——一九七五)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6]新华社记者宋振远、李浩、孙少龙.长征是宣言书、宣传队和播种机——追记陕北会师“雪地讲话”[EB\OL]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19/0809/c85037-31286738.html.
[7]何虎生.长征精神[M].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教育出版社,2019:136.
[8]人民日报大家谈: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N].人民日报,2020-09-28.
[9]党的十九大文件汇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1.
[作者简介]苗体君(1969-),男,广东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责任编辑 / 危春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