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县 “五联五统五促进”构建教联体新格局
2023-05-30
近年来,崇阳县始终把“教联体”作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使“教联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1.8万名乡村学生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全县义务教育实现了“有学上”向“上好学”的转变,逐步形成“教联体”建设“五联五统五促进”的工作格局。
推行“五联”,构建“教联体”办学网络。
一是“乡村一体”联。以乡镇为单元,以中心小学为主体,联合单元内小规模学校实行“1+X”一体化办学。全县共建12个乡镇“教联体”,“教联体”内教师交流无障碍,优质资源共享无障碍。二是“以城带乡”联。以城区优质初中学校为依托,联合边远乡镇初中办学。全县共结成3个初中“教联体”,通过校长下派、师资交流、资金扶持等形式带动农村初中学校发展壮大。三是“以强带弱”联。以城区传统强校为主校,带动城区薄弱分校办学。主校向分校输入管理团队,注入优质师资,帮助城区薄弱学校增强造血功能,提升发展能力。四是“城郊融合”联。以城区名校为龙头,融合城郊“空心化”学校办学。通过城区名校强势“输血”,带动城郊学校恢复生机活力,最大限度将学生吸附在当地。五是“線上课堂”联。成立网教协同中心,推行“联校网教”办学,城区建成14个主播教室,以一对二或一对三的形式,向28个乡村听课教室专递音乐、美术等小学科课程资源,帮助农村小规模学校开齐开足开好课程。
实行“五统”,创新“教联体”管理模式。
一是发展统一规划。以“教联体”为单位,制订发展规划,在项目建设、师资配置、经费保障、质量评价等方面统筹安排,共同促进“教联体”的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持续提升。二是管理统一实施。在教联体内一体推进人事、教学、安全、财务、后勤管理,建立教联体校长在主校与分校之间轮流办公、定期巡查制度,保证教联体内师资同盘、教学同步、培训同频、考核一体。三是师资统一配置。建立教师一年一小轮、三年一大轮的“能上能下”轮岗制度,促进“教联体”内部教师有序流动。下派教师在职称评聘、评优表模、绩效工资发放优先考虑,通过师资均衡促进“教联体”内部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四是财务统一结算。建立“教联体”财务统一预算、结算制度,统筹安排项目建设和资金投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薄弱分校的改造升级上,一批农村学校焕发出新的光彩。五是教学统一考评。坚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实行“捆绑式”监测评价,倒逼总校统筹安排教育教学资源,补齐薄弱分校发展短板,促进了县域内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实现“五促进”,深化“教联体”办学成效。
一是促进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紧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行“学校+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办学模式。精心挑选一批独具特色乡村学校,与城区学校联合办学,打造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基地,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劳动教育,促进“五育”并举方针落实落地。二是促进了“县管校聘”改革落地。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添活力。崇阳县率先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吸引和鼓励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让教师经济上受到优待、精神上受到鼓励、地位上得到彰显、事业上得到发展。2022年秋季,全县共有315名城区教师聘任到农村任教,推动了城乡师资均衡配置,教育均衡发展。三是促进化解城区学校“大班额”。统筹推进教联体建设,稳住吸引农村和城郊学生就近入学,促进学生回流。2022年秋季仅县第二实验小学向鹿门铺等三个分校就分流学生1815人,共扩增35个班级,1925个学位,大力促进了城区大班额化解工作。四是促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以“联校网教”为抓手,建设智慧校园,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
2022年,崇阳县被确定为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实验区。“三个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被确定为全国优秀案例进行宣传推广。五是促进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2020年以来,全县投入资金5000万元,推动了40余所乡村和城郊学校办学条件改善。美丽的校园、舒适的环境、不断提升的教学质量,吸引在城区就读的学生回到户籍所在地学校读书。据统计,2022年全县农村学校回流学生2147人,其中包括部分在北上广务工人员的子女。教联体让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减轻了群众负担,赢得了群众赞誉,为乡村振兴汇聚了人气,注入了活力。
(供稿单位:崇阳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