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工匠精神 培养高技能人才

2023-05-30

中国周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产业工人高技能工匠

弘扬工匠精神

时代发展,需要大国工匠;迈向新征程,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一台台大国重器的铸造,一个个超级工程项目的完成,一项项高精尖科技的突破,离不开大国工匠和工匠精神;贯彻落实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也离不开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今年两会期间,与会的众多国企央企代表委员围绕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大国工匠积极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航天科技集团七院7102厂一线技能工人王林:建立健全首席技师制度,培养智能制造“大国工匠”

我国航天事业经过60余年的自主发展,航天装备制造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然而,目前由于缺乏足够的技能领军人才示范引领和平台支撑,拥有绝技绝活的技能大师和工匠人才,尤其是“高精尖缺”制造行业内高技能人才相对匮乏。

王林建议,在技能含量较高、高技能人才密集的以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服务业等产业为重点的企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首席技师制度,充分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在生产管理、技术革新、项目攻关、技能人才培养上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发展和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全国人大代表,航天科工集团首席技师、三院239厂特级技师、三院239厂机加中心数控三组组长戴天方:发扬“工匠精神”为民尽责

“发扬工匠精神不仅指技艺与技能层面的传承,更是指工作态度与工作理念的坚守。”戴天方认为,履职过程中也需要“工匠精神”。在数控岗位一干就是30多年,在本职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戴天方始终把提高履职能力摆在重要位置。

结合自己的工作领域,通过走访调研,戴天方提出了关于职业院校学生与企业深度交流学习的建议。

戴天方发现,职业院校学生所学与就业单位现实所需有较大差异,学生在职业院校里学习基本的技能操作与企业生产所需技能水平不对等。为此,他建议要提前把企业所需技术知识融入职业院校基本理论教学中,加强双向交流、双向沟通。就业初期是个人职业生涯关键重要基础,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使在校学生能够针对企业所需提升技能水平,进而精准就业,达到体现个人价值和满足企业需求的双赢目标。

全國人大代表,中国船舶技能带头人、重庆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特级技师傅国涛:加强青年技能人员的培养,贯彻落实“技能中国行动”

近年来,随着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尤其是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船舶工业企业越来越重视技能人才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然而在现实情况中,人才短缺尤其是一线高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越发凸显。

为优化技能人才队伍结构,加强青年技能人员培养,破解技能人才“断层”窘境,傅国涛建议:

一是转变择业观念,培养技能人才从青少年抓起。继续加强国家层面以及省市地方、基层企业各级对高技能人才的宣传表彰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文化氛围,让“技能大师”“大国工匠”“技能专家”成为社会追捧的“明星”。提高技能人员的社会地位,让青少年对在技能领域就业有信心、有盼头。

二是校企合作,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的互联互通。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契合。加强校企合作,使职业院校提前了解企业所需,把企业所需知识技能融入职业院校基本理论教学中;加强优秀的竞赛型学生与实际生产的联系,通过“名师带高徒”,使他们优良的功底转化为解决企业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让所学技能落地,避免学非所用与实际生产脱节。通过增强青年技能人员的从业信心,稳定技能人员队伍。

三是培养提拔,打破工人与干部之间的壁垒。落实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互通互转制度,制定分配方案,落实技能人员的待遇。强化推进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学历双向比照认定,让有相应职业资格等级的技能人员与有管理职称的干部享受同等的薪酬待遇。打破工人与干部之间的壁垒,突破选人用人时的学历限制。

傅国涛表示:“作为一名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今后我不仅要努力工作,更要做好‘传帮带,传承好‘工匠精神,培养更多能够‘独当一面的优秀高技能人才,为中国船舶集团和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一汽研发总院试制部首席技能大师杨永修:向技术无人区挺进,发扬精益求精、专注执着的工匠精神

“向技术无人区挺进,只要发扬精益求精、专注执着的工匠精神,就会迎来海阔天空。” 杨永修与团队曾在攻克一项汽车发动机加工核心工艺难题时,要实现0.015毫米的加工精度,他们经过反复尝试后,终于在浩如烟海的代码中总结出精密参数,实现技术突破。

今年两会,杨永修准备的4个建议中,有2个与人才培养紧密关联——“推进新能源汽车高层次技能人才培养,助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职业本科建设,服务区域支柱产业”。

杨永修表示,建设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全面推动工学结合,加强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贯通,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这包括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推广“校企双导师”制度,以校企双制、校中厂、厂中校等方式,密切企业和职业院校的联合,建立信息和技术共享平台,开展“双元”培养等。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总承包公司项目质量总监邹彬:弘扬工匠精神,推动质量强国建设

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质量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服务产业工人转型、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推动“中国速度”向“中國质量”、“制造大国”向“质量强国”转变具有重要作用。

邹彬表示,这需要政府倡导、企业主导、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努力实现尊崇质量至上、创造质量光荣、共享质量生活。

一是加强新时代工匠人才的培养,进一步落实国有企业办职业院校的相关激励政策。建议进一步发挥大型央企办学的特色和优势,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建立国企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投入机制,开设生均经费拨款财政专户,参照国家生均财政拨款水平进行拨付,引导国有企业办职业院校积极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鼓励大型企业办好企业大学。

二是加强新时代工匠人才就业导入,进一步推动新型工业化。建议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推进“工业建造”,加快建筑工业化,把工地搬进工厂;建议由政府主导,大力完善装配式职业技能认证体系和装配式建筑通用技术标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形成装配式产业发展环境,鼓励社会资本全产业链深度参与新型装配式建筑项目,以更大、更优质的平台吸引产业工人就业。

三是加强新时代工匠人才保障,进一步营造发扬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建议在政府主导下、市场竞争中,提高质量的准入门槛,实现产品和服务既优质又优价,进一步完善技工等级晋升制度、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政策,建立学历、技能证书互认制度;建议政府等多搭建类型丰富的技能大赛平台,让各行各业的人才涌现出来,让社会上尊重技能人才、产业人才的共识得以形成并蔚然成风。

提升产业工人技能水平

产业工人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伴随着自动化、信息化到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创新脚步不断加快,高技能、高素质的产业工人越来越重要。

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这其实也对产业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产业工人技能水平、推动工人从“工”向“匠”转型升级也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的关注焦点和热点。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宝武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胡望明:聚焦产业工人技能转型,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产业工人队伍技能转型,加快能力素质提升,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美好生活,关系到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成败,更对国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胡望明十分注重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非常关心企业员工的发展。他表示,钢铁作为传统产业,拥有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钢铁工人为我国挺起钢铁脊梁奉献了青春与热血,作出了巨大贡献。

近年来,中国宝武围绕创建世界一流伟大企业的战略目标,打造一支适配集团发展战略的人才队伍,尤其大力推进了“操检维调”通用型人才培养。胡望明说:“产业工人队伍蕴含着最深沉最坚实的发展力量,必须要全心全意依靠他们办企业。”

关于产业工人技能转型,胡望明建议,首先要明确技能转型的方向,让产业工人队伍实现多层次、全方位的能力提升;在此基础上,国家要进一步优化技能转型路径,出台对技能人才的评价标准等措施积极引导,并完善技能转型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兵器工业集团江南工业集团员工彭小彦:完善推广新八级工培养体系,加快提升产业工人技能水平

据统计,在全国7.7亿就业人员中,技术工人数量为1.65亿人,占就业人员20%,其中高技能人才4700多万,只占就业人数的6%。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无技术等级的职工比例为72.8%,没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比例达 61.3%,有高级职称的职工仅为4.5%。在非公企业、小微企业,技术工人更是严重匮乏。

彭小彦提出了《关于“完善推广新八级工培养体系 加快提升产业工人技能水平”的建议》,建议:一是建议有关部委调研典型企业做法,进一步完善产业工人培养机制,进行推广。目前各企业尽管初步构建了“新八级工”培养体系,但是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中级工、高级工职业技能提升,都是企业自主开展培训,师资力量、持续教育投入力度存在不足,并缺乏统一有效培训教案和政策支持;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的培养,在关键核心职业和“卡脖子”制造领域缺乏针对性的培养和可持续能力深造学习的体系;在国家级大师工作室评选方面,目前是逐级开展,需较长申请时间。

二是建议把湖南省湘潭市作为推广试验区。鉴于湖南省湘潭市具有良好的产业工人培养环境,彭小彦代表建议在湖南省湘潭市设立“新八级工”培养试验区,在取得具体成效后,立即向全国其他地区和企业进行推广。

全国人大代表、东风商用车车辆工厂首席技能师王建清: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中国现代化建设离不开高技能、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无论是航空航天、深海探测,还是汽车产业,要做到不受制于人,不被人卡脖子,就必须重视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无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制造业,无论是工业经济,还是数字经济,都需要产业工人来发挥重要作用,我们要通过弘扬工匠精神培养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集群,为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作出贡献。”王建清说。

王建清代表一线产业工人,就新时代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培养提出建议:一是关注高技能人才培养、高技能人才岗位作用发挥、高技能人才技能持续提升、高技能人才津贴与薪酬待遇落实等,打通“最后一米”。

二是关注汽车产业创新发展,让科技跃迁下的人、车、生活更加和谐。例如如何创新改善我国私家车保有量超过2亿辆后面临的停车难问题、出台新能源公务用车配备标准、支持湖北打造“汉十高速”智能网联及新能源示范应用高速路场景等。

三是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支持湖北十堰创建国家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及申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材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设备动力部部长温广勇:优化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

“对制造行业来说,技能人才尤为重要。这几年我在管理岗位,感受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温广勇说。近年来,企业和职业技能学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共建冠名班,为企业培养输送技术人才,企业也建立了专门的留人用人选人制度,让技能人才能够留得下来。

温广勇表示,企业每年都要从相关职业院校引进通用工等技能人才,但是随着和职业技术院校的接触,他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一头热一头冷”“校企两张皮”等问题,导致职业教育和企业需求难以“同频共振”,职业教育同产业发展契合度较低。

温广勇建议加强校企融合,企业和职业院校各往中间走一步,更新教材、设备,加强培训,积极应对新变化、新方式、新技能等共同挑战,培育新时代的技术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铁六局丰桥公司石家庄项目部副经理王足刚:从源头提高产业工人的工作积极性

在建筑行业,产业工人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建筑行业普遍招不到年轻的产业工人,“会干”“能干”的产业工人更是急需补充。

鉴于当前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后续产业工人普遍比较难招,技能素养满足不了现场需求等问题,王足刚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符合产业工人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打破条块分割,建立完善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重点、校企合作为基础、社会各方面包括工会广泛参与的多层次、多结构的职业教育培训格局;进一步构建完善符合产业工人职后学习需要的制度机制。健全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细化传统行业的技能工种分类,鼓励支持中央企业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营造有利于产业工人成长成才的舆论环境,把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企业氛围、社会氛围作为重要任务来抓,从源头提高产业工人的工作积极性。(来源:国务院国资委国资小新)

猜你喜欢

产业工人高技能工匠
为高精尖产业工人插上腾飞“翅膀”
90后大工匠
组织推动 凝心聚力
——湖北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周年
工匠风采
产业工人新时代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工匠神形
农民工许纪平:做一名有本领的新时代产业工人
工匠赞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