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方法引导,尽显探究魅力
2023-05-30杨艺婷
杨艺婷
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教师应厘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和内涵,加强有效方法的引导,使活动显示探究魅力,切实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有效的方法引导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左膀右臂,有了有效方法的引导,学生探究实践活动才有方向;有了有效方法的引导,学生探究活动才有动力;有了有效方法的引导,学生探究活动才能创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2001年正式成为国家课程,它作为一门年轻的课程走到了教师与学生的中间,不仅影响着我国的基础教育,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彻底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活。众所周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等特点的课程,它注重以生为本,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方法引导,突出学生主动探究、勤于动手的理念。纵观这一门新课程,针对“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方法引导,尽显学生探究魅力?”这一问题,笔者浅谈几点自己的见解。
一、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以主题为中心,以实践探究为载体,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任务,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有效渗透新课标的理念,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了探究的魅力。充裕的时间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翅膀,广袤的空间是它的舞台。教师在方法的引导上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给学生宽松、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飞翔。
(一)营造“开放性”和“综合性”的统一
正所谓“不拘一格显个性,万紫千红才是春!”教师应注重“开放性”和“综合性”紧密结合的有效方法引导,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开放性的个性发展空间。比如在执教“汽车知多少”的开题课上,学生提出的问题琳琅满目,有关于汽车为什么能动?怎么开汽车?几岁的人才可以开汽车?汽车怎么制造的?谁发明了汽车?……这些问题较为分散,可操作性和可行性较低,缺乏研究价值。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讨,集思广益,选出一两个大家都感兴趣、具有可行性和研究价值的问题写在纸条上,写好贴在黑板上。然后请大家一起来分门别类,归纳整理出了几个方面的研究主题:汽车历史大探索、汽车种类大搜索、汽车利弊大揭晓、小小汽车设计师、汽车与环保等。在筛选过程中,教师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巧妙地驾驭课堂,使教无痕,生学有得。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多种多样,时而说,时而议,时而问,时而思,时而合……课堂氛围浓烈,充分展示出了一幅“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勇于实践”的画面。因此,教师更应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让学生能更好地深度探究。
(二)力求“真情化”和“过程化”的结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讲究一个“真”字。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求、兴趣和动机出发,让学生的活动与情感水乳交融,相得益彰。返璞归真,注重过程,是课堂的最佳境界。它不是阳春白雪式的理论堆砌,不是为说结果而说的纸上谈兵,更不是哗众取宠式的课件展示,而是少了华丽,多了务实;少了高雅,添了情趣;少了矫情,多了童真。
例如在开展《家乡的建筑》这一主题活动时,用时一个月多,教师应该注重凸显“真情”和“过程”的结合,学生分组通过实地考察几处有名的古厝、采访当地留守古厝的老人、查找书籍和网络的资料、动手制作古厝的模型等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走进家乡的建筑,实实在在地触摸古厝的一砖一瓦,真真切切地目睹古厝的古往今来,整个主题活动充分展现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魅力,唤醒了学生保护家乡的意识,淋漓尽致地唱响了热爱家乡的旋律,提升了师生的家国情怀。
二、随风潜入夜,润如细无声
《学记》曰:“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的有效引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如何做到“润物无声”的有效引导,并久久地润泽学生探究的心灵呢?
(一)扶放有度,适时引导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方法引导应是润物无声,根據活动主题的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不断创新。教师应巧妙地做到:立足学情,体现个体的差异性;关注现实,体现活动的实践性;注重做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着眼引导,体现教师的引领性;关注细节,体现教师的专业性。
例如开展“关于学生视力状况调查”主题活动的成果展示时,学生通过观察、调查、查阅资料和采访专家已经全面掌握了学生近视的原因有:生理、遗传、坐姿不正确、看电视、玩手机和电脑、用眼习惯不好等。虽然活动已经结束了,但教师还是激励学生认真思考,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视力。一个学生就提出了课桌椅高低也会影响视力,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一个新的主题就此衍生。
教师扶放有度,适时引导会助学生一臂之力。一个活动的结束,有时也意味着另一个活动的开始。综合实践活动中,生成性的问题有时往往比预设的问题更能激发起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引发他们进一步去深入探索。教师应该重视活动中的生成,有时候这才是活动中最精彩的部分。
(二)多元评价,提升能力
教师富有激励的评价语会让活动获得最有力的提升。评价语的运用,颇见智慧,教师评价注重整体性、多元化和过程性的统一。
比如:在开展《清洁工具》这一主题活动时,教师开始发现有一位学生对这个主题缺乏兴趣,记得在活动中期指导环节,该生被其他同学设计的扫地机器人吸引住,我评价道:“你的眼睛可真亮,设计扫地机器人真的太有意思了。快加入他们的研究战队,把你爱动手动脑的优势亮出来。”一语激起千层浪,一下子激发了该生的兴趣,在成果展示课上,该生展示并汇报了他亲自设计和制作的三种清洁工具,成为这个主题活动最闪亮的成果。
教师应该重视评价的多元化,善用激励性和积极性的评价语,适时给予学生正面的评价。教师不仅要注重口头上的激励性评价,而且也要设计一些多维度的评价表,在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能根据评价表的维度找到参照点,调适自我学习行为,极力鼓励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同时评价表可以设置小组评、自评、师评、家长评等,注重评价的多元性、增值性,这样可以更有效地监测和科学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特征。教师应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有研究价值的主题持续不断、深入探究,防止浅尝辄止。
(一)精心设计活动,绽放探究活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活动,有清晰的教学过程,有科学合理的环节设计,静态动态,相得益彰。静态展示可以是一些体验日记、一篇研究小论文、一些设计的产品(如小模型、小制作、小发明等)、一份研究报告……动态展示可以是一场比赛、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组节目或谈心得体会等。在实践过程时,则应注意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感受和体验层层深入。同时我们应该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让他们在活动中一展身手,懂得在万花丛中散发出自己的幽香。彰显合作,别具匠心,这样才能提高方法引导的实效性。
在主题活动中,教师需具备积极的参与意识,能用心关注学生探究的动态,并从他们的思路和方法等方面给予及时的有效引导,则能演绎师生、生生互动的精彩。例如我们围绕“美化校园”主题开展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实践主题明确,教师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合作探究,注重课内外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学生通过调查、查阅、采访等考察探究活动,有小组发现学校厕所有异味的来源和处理方法,有小组研究学校垃圾分类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有小组研究学校植物的管理方法,还有的小组研究校园立体劳动园的建设等。教师立足本校情况,就近取材,精心设置主题活动并且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有效引导,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因此学生在活动中收获颇多,成果较多,提出了许多对学校有意义的方案;同时,学生们的核心素养也大大提升。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景互动,形成多向互动,碰撞出思维火花,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进而,让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群体智慧,使学生之间能“互通有无”“智慧共享”。简而言之,活动育人,综合育人,实践育人,绽放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力。
(二)有效运用资源,演绎探究精彩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也注重教师如何做到有效利用和开发身边的资源,让学生动起来。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有效资源,让实践获得最大的提升。首先教师应该活用资源,收集和整合各种资源。活动主题是基础,教师应当适当取舍,校内外资源是外延,積极引导学生运用;其次善用各种校内外资源,助力主题活动的有效开展。
比如在开展《生活垃圾》这一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家长有在社区居委会工作的,有在环保局工作的,有当环卫工人的……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有效地促进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让学生自行分组,组建各个小组,有的小组在家长的带领下到社区实践,他们准备打扫垃圾的工具,真正走到社区里和街道上,开展打扫生活垃圾的活动,了解生活垃圾的现状;有的小组在家长的协助下到环保局实地参观和采访了相关人员,获取了第一手资料;有的小组跟踪拍摄了环保工人的一天,还体验了一次环保工人的角色,真正体会到环保工人的不易……教师引导学生挖掘身边的资源,有效运用起来,学生从活动中真正了解到生活垃圾的危害。
总而言之,“学生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个正在萌发的种子,只要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就能创造出一片灿烂的天空……”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以全面培养学生“社会责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教师有效和科学地引导,学生的探究精神才会不断地深入,体验才会更加丰富。
马卡连珂曾说过,“教育是诗一样的事业。”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想象着走进教育的诗境,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这个大舞台上创造生命的精彩!让“综合实践的阳光”朗照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