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农村道路交通治理提质升级
2023-05-30
2022年12月23日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这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基本遵循。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推进农村道路交通治理现代化是题中必有之义,也是必须答好的重要考题。
农村道路交通治理,应当置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大局中思考和把握。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广大农村群众收入持续增长,带动农村地区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也催生出农村交通出行的新特征新趋势。例如,农业生产结构多元转变,电商蓬勃发展带动农产品销售走旺,“快递进村”不断向农村消费市场拓展,乡村旅游随着疫情形势变化加速复苏回升等诸多因素,让农村交通流量不断攀升且时空分布更加复杂。与此同时,农村地区机动车安全性能良莠不齐,汽车、农机车辆混行,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等穿村入户,农村道路交通设施建设相对不足,农村群众交通文明素养相对不高。这些新老问题和矛盾叠加交织,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一系列新挑战,需要创新应对、探索有效解决途径。
要更好地推动法治与德治融通并举。道路交通治理本质上是依法而治,做好路权的科学分配和保障通行秩序顺畅。当前,在持续完善以道路交通安全法为龙头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体系基础上,必须以更大力度强化执法,既突出对客货运企业等的源头监管,也突出对酒驾、超载等农村多发易发违法行为的路面执法,以法之必行的广泛认知促进广大农村交通参与者的文明习惯塑造和文明素质涵养。同时,高度重视道德作为“内心的法律”的力量,根据农村出行特点和地域特色,因地因时制宜加大宣传引导,进行文明交通的浸润式教育,发挥守法文明榜样的引领作用和反面案例的警示作用,将法律刚性与道德柔性有机结合,让安全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形成风尚。
要更好地推动共治与自治相得益彰。农村道路交通涉及面广,一个部门、某个地区单打独斗是不可能奏效的。要持续深化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共治格局,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一体化研究部署推进。全面细化责任体系,强化属地管理责任、相关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着力推进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护,深入开展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促进农村客运发展和保障农村校车安全运营。同时要看到,我国自古而今的乡村治理中蕴藏着深厚智慧和强大动能。要重视将文明交通理念纳入新时代村风民俗、村规民约,重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组织力和乡贤、亲邻的感召力,促进“两站两员”、网格员、路长等机制持续落地,让更多农村居民成为交通宣传、联防巡逻、义务劝导队伍的一份子,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密切协同配合,在不断增强积极性、参与感的过程中当好主角。
要更好地以智治促进善治长治。当前的社会治理创新更加强调以数据为驱动的“智慧治理”。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更需要抓住契机,将农村道路交通信息化建设放在新一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大盘子里整体谋划,加大科技信息化投入,针对农村道路线长面广的特点,促进信息科技与执法力量的更深度融合;打通城乡之间、部门之间、地域之间的数据壁垒,促进“雪亮工程”“天网工程”以及其他农村交通管理系统的整合集成,加快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应用,通过交通大數据的广泛汇集和深度挖掘,提高感知、研判、部署和处置能力,使农村道路交通治理向着智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明确指示。使命在肩,时不我待。要着眼广大农村群众对高质量生活、高水平安全的期待,创新应对农村道路交通发展趋势和挑战,坚持源头治理与系统治理相结合,不断提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水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