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人体“第二心脏”的支点——足踝
2023-05-30
受访专家
陈亚平
北京同仁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师协会北京分会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康复学组委员。擅长足踝疾病与损伤康复、运动创伤与骨科康复、截瘫、四肢瘫、脑瘫功能重建与康复,以及骨质疏松症与小儿骨科疾病的治疗。
门诊时间: 周一下午,周二、周四上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想要寻找人生里的诗和远方,除了要有一颗百折不挠的心,更要有一双坚实的脚。我们上至游览祖国大好河山,下至日常逛街买菜,一双健康的脚都是必不可少的。医生有时候把脚称作人的“第二心脏”,这是因为脚承受了整个身体的重量,而且脚距离心脏的距离最远,脚部和小腿的肌肉担负着把下肢的血液泵回心脏的作用,更可见脚对于健康的重要性。不过,有很多人以为脚出了问题无非是走不了路,其实并非如此。北京同仁医院康复医学科陈亚平主任告诉我们,人体“第二心脏”的支点——足踝的疾病不仅会影响站立行走,还可能导致全身性的问题,影响膝盖、骨盆,甚至是脊柱!那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先来看一个典型的案例:
冯叔叔在一次崴脚之后,足踝里像塞了东西,一直转着疼,虽然不影响行走,但十分难受。后来就变成了习惯性崴脚,早晨起来时踝关节疼痛,需要走半小时后才能恢复,经常脚胀脚麻,走路走不久。崴脚2年后,膝关节、腰椎、胸椎等多个部位开始出现问题,站立时姿势含胸驼背,有一次甚至因为颈椎问题直接晕倒。后来冯叔叔下定决心去康复科进行足踝恢复训练,现在他的颈肩腰腿痛都没有了,也再也没有崴脚过。
在冯叔叔的例子中,他在崴脚之后几年时间里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其病根是来源于崴脚后出现的踝关节不稳。要知道,踝关节是由胫骨、腓骨下关节面和距骨滑车构成,周围有关节囊和韧带对它进行加固,正常情况下是一个非常稳固的关节。踝关节果出现稳定性下降的问题,身体为了保持平衡,就会代偿性地出现膝关节过伸来调节重心,这就必然会使膝关节的受力发生改变。膝关节如果无法代偿,还会继续连带着骨盆的受力发生改变。就这样,身体其他部位的受力也一步一步发生了变化——比如脊柱,先是出现肌肉被动拉伸或过度紧张,随后出现椎体小关节紊乱,引起颈肩酸痛、手臂麻痛、头痛头晕、心慌胸闷等症状。冯叔叔最后逐渐出现含胸驼背、头向前屈的情况,不仅是简单的仪态改变,而且是一种疾病的典型表现——上交叉综合征。这种病原本多由不良生活习惯诱发,而这次的病因却在脚踝。
● 脚部衰老的信号
为什么小小的足踝问题,却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呢?
首先来认识一个人体组织——筋膜。筋膜藏在皮肤下面,遍布全身,像一个个巨大的囊袋包裹着肌肉,有的通过相互移行和束带联系包绕骨骼和脏器,有联络关节、肌肉,主司运动的功能。它们柔韧且富有弹性,既有固定的形态,又能随着外力的作用而发生一定程度的、可恢复的形变。人体作为一个整体,当机体适应外界的时候,筋膜也不断适应着外界应力,达到动态的平衡。如果某个部位的筋膜出现了问题,那么其他部位为了代偿,就会承担更大的负荷,时间久了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俗话说人老脚先老,如果您的脚出现了以下两种症状,那就要提高警惕了——您的脚出现衰老了!
第一个症状是足痛。如果您经历过脚底板疼的话,那一定会对那种步步钻心的感觉印象深刻。在人的脚底就有筋膜组织,叫作足底筋膜(跖腱膜)。足底筋膜从跟骨后半部开始,向脚趾的根部放射式分布,是一种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带。它就像橡皮筋一样绷在脚底,维持着足弓的正常形态,承担了大量的脚部负荷。如果足底筋膜长期处于高负荷工作的状态,例如长时间走路或跑步的话,一些微小的损伤就会在筋膜或筋膜的起止点处出现,造成无菌性炎症,引起疼痛。
足底筋膜炎可以发生在筋膜的任意位置,不过最常见的疼痛点是在足跟前内侧,通常表现为尖锐的疼痛,早晨起床后几步、长时间走路或站立后疼痛最为明显,休息后疼痛能够减轻,拍片子的时候可以看到跟骨长骨刺。如果不加以重视的话,长期慢性的疼痛会导致步态改变,影响全身姿态,导致身体其他关节的生物力学改变甚至退变。
第二个症状是容易崴脚。几乎所有人从小到大都有崴脚的经历,似乎没有必要小题大做。但是,如果经常崴脚的话就需要提高警惕了,因为这往往预示着踝关节不稳。很多中老年人都有基础疾病,最怕摔跤,而经常崴脚就意味着容易摔倒,这对于他们来说就非常危险。踝关节不稳的病因有韧带松弛、肌肉控制能力减弱、本体感觉异常等,慢性踝关节不稳的常见症状包括空虚、机械性不稳定、疼痛、肿胀、无力、反复扭伤以及功能性不稳定等。踝关节反复扭伤可引发骨关节炎,严重者可引起关节僵硬和关节畸形。
● 足踝自测三部曲
第一步,我们来测试自己足底筋膜的紧张度。动作很简单,只须双脚并拢,努力地下蹲即可。如果可以完全蹲下且脚跟不离地,那么足踝后侧的筋膜就是正常的;如果蹲不下去或者需要踮起脚跟才能蹲下,那就说明足踝的筋膜变紧,弹性变差了。
第二步,我们来测试自己踝关节的活动情况。两只脚同时做屈、伸、内翻、外翻活动度测试,再弯曲膝盖后做勾脚尖动作,看两边是否活动度一致。
第三步,我们来测试自己踝关节的稳定情况。单腿站立,计时自己能站多长时间,年轻人站够1分钟以上为合格,老年人站30秒以上为合格。
● 锻炼足踝小妙招
足底筋膜紧张或足底筋膜炎较轻的人,可以经常做做足底筋膜的放松锻炼。学会下面这三个动作,除了能放松筋膜,有助于足弓健康,还能锻炼到足内侧肌肉,改善腿型。
动作一:滚小球
将筋膜球放在地上,用脚将小球踩住,从足跟一直到脚尖来回滚动。如果没有筋膜球的话,也可以选择用网球代替。每次做3—5分钟,每天做1—2次。最好光脚滚小球,可根据疼痛轻重度逐渐加大力度,建议以能忍受的酸胀痛为准。如果疼痛较剧烈,可以先扶着墙踩球,注意安全,避免摔跤。
动作二:牵拉足底
坐在地上,身体保持前倾状态,用双手抓住双脚。如果锻炼者的身体灵活度不够,可以将腿部适当弯曲,然后再抓住双脚,将脚趾沿着小腿方向牵拉,左右脚接替进行,感受脚底部的伸展牵拉。或者将腿架在另一条腿的膝盖上,用手固定足底,另一只手握住足趾,缓慢向后牵拉。当出现酸胀感后坚持10秒,随后放松3秒,交替进行,做30次左右。
动作三:足底抓毛巾
上身正直坐在靠椅上,双脚分开平放于地面,将毛巾置于训练垫上,用脚踩住一端,通过收缩脚趾,把毛巾拉向自己身体的方向。每侧重复练习5次,维持5—10秒再放下。如果觉得很轻松的话,可以在另一端放一个小重物压住毛巾来增加练习难度。这个动作有利于加強足背部和足趾的肌肉力量。
如果足底筋膜炎疼痛较重的话,除了日常锻炼外,也需要主动地进行治疗。足底筋膜炎的治疗目的是彻底缓解疼痛,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物理治疗(冲击波、高频)、药物治疗(非甾体消炎药、糖皮质激素)、中药泡脚等,也可以通过佩戴功能矫形鞋垫抬高足弓减轻筋膜张力,恢复筋膜弹性。如果病程很长而且症状无法缓解,必要时也要考虑手术治疗。
针对踝关节稳定性较差的人群,也有一套动作让大家可以在家自行锻炼。双手叉腰,上身直立,用有问题的脚单脚站立,抬起另一只脚,先后向正后方、左前方、右前方三个方向尽力地伸,伸出后支撑腿缓缓屈膝,再缓缓起身。脚能伸得越远,代表踝关节的稳定性越好,不过锻炼时不需要刻意追求距离,注意不要摔跤,安全第一。
(编辑 车 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