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基层治理“大文章”
2023-05-30张慧罡
张慧罡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末梢神经”,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基层治理的成效,直接关系民生福祉,关系国家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长春市宽城区团山街道长山花园社区时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区治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基层治理是新时代的一篇大文章,要想把它写好、写实,必须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一、把党的领导作为基层治理的“压舱石”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基层治理也面临很多新的挑战,基层社会治理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主心骨”,要想推动基层治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就要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作为首要任务,贯穿基层治理的全过程。
一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基层党组织越坚强有力,基层社会的稳定越有保障。要全面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强化统筹协调、整合力量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公共服务,引导各类组织和群众共建、共商、共享,着力推进基层社会的齐抓共管格局。
二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层堡垒越是坚固,作用发挥的才会越好。只有不断健全党的基层组织,才能使党的领导真正嵌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使党的组织在基层社会实现全覆盖。要想提升组织力,首先要突出头雁效应,拓宽基层组织书记的选拔渠道,让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有施展拳脚的舞台;其次要突出队伍建设,在人才选用中做到严格把关,在人才培养中做到德才兼备,在人才使用中做到人尽其才;最后要突出有效覆盖,在基层各领域、各行业建立党的组织,实施网格化管理,消除基层党建“盲区”。
三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执行力的好坏是衡量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标准,要想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就要树立正确的执行观念,强调实干,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干部队伍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真正把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真正让党的惠民政策惠及百姓,担当起应该担当的责任。
二、把完善制度作为基层治理的“定盘星”
基层治理要想运行有序,必须强化制度保障,健全完善党全面领导、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制度,构建“1+N”基层党建制度体系,夯实基层治理效果。
一要健全领导体制。完善党的领导各项制度,包括班子选配机制、干部考察使用机制、奖惩问责机制、组织生活机制、应急处置机制、资源整合机制、服务群众机制等,及时查缺补漏,创新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避免工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让党建引领作用得到正常发挥。
二要建立运行高效的管理体制。构架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多元共治体系。推动机构职能调整,建立科学规范、运行顺畅、人尽其责的机构职能体系,全面推进共享信息平台建设、多部门联动体制建设、联合执法机制建设,确保基层管理服务的精准、便捷、高效。
三要完善社会参与制度。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作用,让更多群众参与进来,建立联系群众、定期走访、居民协商等制度,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群策群治格局。健全志愿服务激励保障机制,完善公益反哺、以奖代补等激励措施,大力支持和发展壮大社会工作相关服务部门和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号召广大群众参加到社会治理当中。建立文明公约,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形成崇德向善、健康文明的良好风尚。
三、把群众满意作为基层治理的“风向标”
基层治理的成效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我们党历来都秉持一切为了人民的执政理念,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最终目标,基层治理也要把人民满意作为检验标准。无论是“枫桥经验”“红管家”,还是“红色网格”“红色领航”,各地的基层治理经验都在告诉我们,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方向就是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一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协同联动、重点突破、精准发力,着力解决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切实让广大群众舒心、顺心、暖心。通过党建引领整合社会资源力量,打造多方参与服务的工作机制,坚持把基层作为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推动组织向基层延伸、力量向基层下沉、资源向基层投入,着力打通服务基层“最后一百米”,确保“服务上水平、环境有变化、居民得实惠、群众真满意”,努力把村屯、社区建设成为组织健全、治理精细、管理有序、服务便捷、邻里友善的幸福家园。
二要坚持一切依靠人民。自治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实质在于直接民主,也就是把一些重大事务直接交由群众决议。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要自始至终保持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引领群众的初衷,要将有意愿和能力关心基层发展的能人志士聚集起来,引导他们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推进自治组织建设。开展“邻里守望”等社会服务活动,推动行业、辖区内各类组织主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服务群众工作,壮大群防群治队伍,提高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水平。
四、把问题导向作为基层治理的“方向盘”
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大目的就是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维护基层社会安全稳定,所以强化基层治理一定要把握问题导向,针对基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创新治理方式、改进服务质量等,补齐治理短板,提升治理效能。
一要着力解决管理体制不顺、职责落实不到位、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研究提出并组织实施管理体制改革领域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推进基层组织转变工作职能,优化机构编制管理,推动编制资源下沉基层,为基层治理建立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
二要着力解决权力下放不彻底不到位和权力下放接不住、用不好的问题。构建基层治理放权赋能体系,做好城乡基层治理简政放权各项工作和专项改革任务,建立和落实各级行政审批服务清单和行政执法事项清单,让服务流程更加便捷、高效,确保权力下发后能够接得住、用得好。
三要着力解决基层群众诉求处理不及时和各类矛盾隐患问题。构建基层网格治理体系,组织实施网格治理,推进各类组織、执法服务力量下沉网格,让网格员真正发挥作用,及时解决群众诉求,及时发现各类矛盾隐患,让“小网格”守住基层“大平安”。
四要着力解决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物业管理服务问题。构建物业治理体系,落实社区物业监督管理权,建立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体系等,加强对物业行业监管,构建形成党建引领、权责清晰、多方联动、群众满意的物业管理服务格局。
五要着力解决公共服务与群众需求之间的矛盾问题。构建基层便捷优质的服务体系,组织实施城乡基层治理民生服务领域的目标计划,抓实便民服务、志愿服务、专业服务,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幸福感、满足感、获得感。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担当。基层社会治理的笔墨已经备好,如何写好这篇大文章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基层党员干部一定要扛起民生责任,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交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作者单位:中共公主岭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高嘉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