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癖”的生活

2023-05-30王文英

阳光 2023年6期
关键词:张潮癖好米芾

清人张潮提倡有“癖”的生活,他说:“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人不可以无癖。”

人若无癖,生活必然了无生趣。

不过,张潮这话显然说的是吃穿不愁有钱又有闲的人。不然,一个吃饭穿衣都成问题的人,哪还有闲心蓄养癖好。有“癖”的生活是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当然,张潮所说的癖好都是上得了台面的雅癖,绝不是吃喝嫖赌之类的恶好。

张潮的“人不可以无癖”论,代表了文人的一种情怀和追求。他的这句名言在文人圈里得到了共鸣,文人的许多怪癖,许多任性,都因此有解了。所以,有“癖”的生活在文人那儿演绎得最为活色生香,也最是令人津津乐道。

若论文人的有“癖”生活还是要说旧日文人,至情至性远胜今日之人。比如东晋的王子猷爱竹,就爱得不同凡响。他的住所周围一定要竹林环绕,就连临时借住别人的房子,也不怕麻烦一定要栽种上竹子,这样他才能每天站在竹林之下吟诵歌唱。

据说,当时吴中一个士大夫家有一片竹林,子猷慕名前去观赏,到了竹林只顾自己沉醉其中吟咏,全然不理会洒扫庭院待客的主人。直到兴尽欲归时主人才和他说上话,他依了主人的挽留停住脚步,目光里却还只是那片竹林。

有人不解子猷何以如此爱竹?他道:此君高尚无比,怎可一日无此君!

爱竹的子猷还很任性,话说他雪夜访好友戴安道。

这雪夜访友,本没有什么稀奇。稀奇的是子猷一夜行舟,天亮后好不容易才到达目的地,他却调转船头原路返回。这事搁谁都想问个明白,所来何为?

子猷答:“我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子猷的行为若是放到今天,怕是很难找到知音,再任性的人也会认为他不是有病就是矫情。可这就是彼时文人的性格,在乎的是自己内心的感受,而不是你我他约定的世俗人情。

子猷的老爸“书圣”王羲之爱鹅,也爱得至情至性,还被隆重地记入了史书,“鹅池”也成了他故乡的地标,至今还受人“朝圣”。

一位独居的老太婆养了一只鹅,会打鸣,老太婆想用它换钱却没有卖出去。王羲之听说后,带着亲朋好友兴致勃勃地前去观看。哪承想,老太婆听说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来,一高兴便将鹅宰了招待他。这对爱鹅爱到骨子里的王羲之来说,不是掏心挖肺吗!此事令他唉声叹气了好久。

爱鹅的王羲之任性起来一点儿不比子猷逊色,“东床坦腹”这个典故说的就是他。

当年掌管军政大权的郗太傅,想找个乘龙快婿,便派门客拿着自己的亲笔信去王丞相府选婿。王丞相让门客去东厢房任意挑选。

王丞相的子侄们个个优秀,生在官宦之家,自然清楚郗太傅在当世的分量,听说他选婿,都故作姿态以示不凡,只有东床上的王羲之露着肚子躺在那儿,那神情就好像没听到有这回事儿似的。个性同样不一般的郗太傅,偏偏就选中了他这个傲慢又有点无礼的毛头小子。

自此“东床坦腹”成了乘龙快婿的代名词,还编进了辞典里。

东晋文人、大隐士陶渊明爱菊爱得深切,以菊为伴,又以菊为友,被人奉为“九月花神”。

魏晉时期,战事纷乱,百姓的生存和性命堪忧。文人们由对外追求转向个性的释放,好玄学、好清谈,纵酒狂歌,散发山阿,白眼向权贵,折齿为美人……慕姿容神韵,求惊世骇俗,出个尖儿拔个份儿,风流萧散,不拘礼节,这些尚可理解。但在大宋王朝,文人地位不低,可他们依然由着自己的嗜癖疯长,比起魏晋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可见,文人至性的有“癖”生活是不分时代背景的。

宋朝的大隐士林逋名声很响,就是因为他好梅爱鹤。但他不像王子猷和陶隐居那样只当梅、鹤为“友”,而是把它们当作“家人”,号称“梅妻鹤子”,且不移情他恋。

林逋隐居杭州西湖孤山,过着优哉游哉的闲适生活,常驾着小船游访寺庙,与高僧诗友你来我往,唱和往还,诗作随就随弃,从不留存,淡然如此,还真令红尘中的人瞠目。这样一介布衣、一个隐士偏偏得到了许多光环,活着的时候,真宗皇帝赐他“和靖处士”,死后仁宗皇帝又赐谥“和靖先生”,荣耀过世间多少手持笏板的官员,更是羡煞多少尘缘中的人,此是题外话。

再说说宋朝的另一个文人,大书画家、鉴赏家米芾的有“癖”生活,更是精彩绝伦。米芾好收藏,特别喜爱石头,痴迷沉醉,不亦乐乎。

自古至今,爱石者多了去了。生活在高楼、汽车、数字化的当下人也不在少数,但像米芾那样疯狂痴迷的爱法还真是难寻第二个人。旁人见到喜欢的石头最多想着怎么归为己有,米芾则不然,他见到心爱的石头就像见到了心爱的人,见到了敬重的人,必须行跪拜之礼不可。

话说米芾曾在官任上,见到衙署内有一块立着的石头十分奇特,高兴得手舞足蹈,立马换上官衣官帽,手握笏板,就像在朝堂之上跪拜天子一样跪拜这块石头,口中还连称“石丈”。还有一次,米芾听说城外河岸边有一块奇丑的怪石,便命令衙役移进州府衙内,米芾见过石头,跪地便拜,连连惊呼:我想石兄二十年了!

米芾整日痴恋石头,自然影响公务,他也因此好几次遭到弹劾贬官,但照旧痴迷,谁要想从他这拿走一块石头,那比登天还难。他可是视石如命的主儿,怎么可能随便把命给人呢。

有癖如此,又任性如此,匪夷所思吧。但这就是旧日的文人,至情至性,爱得痴癫,爱得纯粹,也爱得透亮,爱得有诗意。这样的生活令人艳羡,令人向往,但并不是什么人都能爱得这么敞亮,爱得这么无所顾忌。

尘世中的寻常之人也有自己的有“癖”生活,只是寻常之人的爱好,不像文人那样爱得不管不顾,爱得那样沉醉。寻常人的有“癖”生活鲜活、接地气,也多姿多彩。比如栽花种草、喂鸟养鱼;比如钓鱼爬山、集邮淘宝;有喜欢收藏字画,有喜欢茶道、花道,弄个香、玩个烟斗的,淘个饰品、包包什么的……

我喜欢淘换杯盘碗盏,案头文玩,不求价值多少,只要自己喜欢。空闲时摆弄摆弄案头几上的陈设,擦拭挪移,变换风景,便觉无限欢喜。虽然这些癖好与旧日文人的癖好不可同日而语,也没有他们那么执着沉迷,但也一样享受着沉浸其中的快乐。

生活多了内容,多了乐趣,自然就少了鸡毛蒜皮的计较。若是人人都专注地过着有“癖”的生活,那么人世间会不会清静、温暖许多?

微信中常有“问佛”的段子,不知出处,常借佛之口劝诫俗世中的人“破执念”。私心以为这“执念”不是凡尘中的蝇营狗苟的纠缠,就是为情所惑的偏执,绝不是张潮提倡的有“癖”的生活。

有“癖”生活论,不只是文人的专属,而是汉文化圈崇尚的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林语堂认为,这样的生活方式才够滋味,够诗意,够艺术。所以,他写了《生活的艺术》向西方人推介。《生活的艺术》在美国一版再版,说明这种有“癖”的生活方式也引起了西方社会中人们的共鸣。

所以说,艺术没有国界,艺术属于人类。

王文英:九三学社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副院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聘教授。

《中国书法报》遴选的“当代十大女性书法家”,《书法导报》推介当代书法五十家,荣获第七届冰心散文奖。出版《北窗夜话》《兰堂偶记》《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理论辅导教材》等专著,诗词收入《现代古诗三百首》《古今妙词一百首》。书法作品多次入展(获奖)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全国书法展览,并多次担任评委。绘画作品有《逍遥游》《家山梦忆》《满庭芳》等系列。

猜你喜欢

张潮癖好米芾
北宋·米芾《白帖》
Plasma propagation in single-particle packed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s: joint effects of particle shape and discharge gap
癖好与人生
癖好与人生
Numerical study on the modulation of THz wave propagation by collisional microplasma photonic crys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pagation of partial discharge ultrasonic signals on a transformer wall based on Sagnac interference
米芾学“字”的故事
石圣米芾的三个纪念地(上)
集萌社
爱的连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