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考场作文文采出众?
2023-05-30王淦生
王淦生
富有文采,是对中学生作文的一项较高要求。在各版本的高考“考试说明”中,“有文采”一般都会被列入“发展等级”中。具体要求是: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富有表现力,在通顺的基础上充分展现语言的风采,彰显语言的表现力。
究竟什么是文采?文采,原本指事物具有的错杂艳丽的色彩,现在多指文章中表现出来的令人赏心悦目的色彩和风格。一般来说,一篇文章的文采主要是通过其优美的语言表现出来的,因此,只要平时注意适当地修饰语言就可以达到增加文章文采的目的。
怎样让文章富有文采呢?你需要在词句、修辞、引用、意蕴这四个方面多做推敲。
第一,锤炼词句,让你的作文语言摇曳多姿
首先,要在词语的运用上下足功夫,力求做到词汇丰富、文辞优美。
这需要同学们平时就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个方面是做积累词汇的有心人,广泛阅读,广储词句,培养良好的语感。课堂上必须做好课堂笔记,学好课文里的优美词句;课外阅读也要做好摘录,认真研习所读到的优美词句。另外,同学们还要记取平时遇到的锦词妙句,包括生活中鲜活的语言、精美的歌词和影视剧台词等。
另一个方面是在日常的写作中,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推敲词句。不同语句中相同的意思尽量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相近的意思要琢磨其细微差别,力求选用最恰当、最精准的词汇,这样才能使语言言简义丰,含蓄隽永。
二是修饰词句。要尽量做到字斟句酌,让文章绘形绘声绘色。
三是注重词语的时代性,巧用流行语。要能够有意识地运用一些富有时代气息、彰显时代风貌的词语。人们口头上流行的语言、妇孺皆知的名言警句等,往往都是生动、形象、深刻的,如能将这些词语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活用到记叙文的人物语言中,就会收到化平淡为神奇的效果。请看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优秀作文《跨平庸之壑,登高山之巅》中的一个片段,注意其语言的运用:
华夏大地,岁月静好,未来可期。四十多年来的经济奇迹令人振奋,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然而,“修昔底德陷阱”魔咒在前,“中等收入陷阱”有待跨越,我们仍需面对种种挑战。但是,“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我辈青年是祖国“再跨越”蓝图的亲手绘制者,也将是种种棘手问题的终结者,更将是绚丽“中国梦”的实现者。然而,在这个当人人自奋的时代,“躺平”之风不乏青年拥趸,“知识无用论”也有青年信徒。被错误价值观动摇了意志,被消极思想腐蚀了精神,青年人又何以在“再跨越”的发展中书写华章?
时代列车提质加速,“你怎么样,中国就怎么样”,今天的你或许和我一样平凡,但我们一定要不甘平庸,在祖國的“再跨越”发展中登上人生巅峰。
这段文字大量运用了“热词”,使得文章充满时代气息和现实针对性,极富感染力。
其次,要在句式上下功夫,力求语句灵活多变。
常见句式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技巧各有特色——短句简洁明快,表意灵活,节奏感强;长句表意严密,内容丰富,精确细致;整句气势贯通,节奏鲜明,音调和谐,语势强烈;散句富于变化,错落有致,形式灵活;常式句严整;变式句奇崛……
同学们在写作时要善于变换句式,长句和短句结合,记叙文多用短句,议论文善用长句;整句和散句兼用或散中见骈,这样,状物写景、叙事说理时就能让文字摇曳生姿,各擅其胜。请看2022年高考天津卷优秀作文《人间烟火源不尽,点点光亮暖万家》的开篇:
一勺豆面、一张薄脆,鸡蛋与饼皮融合,酱料悄悄浸入其中,这是津城充满烟火气息的幸福味道。烟火气从一只只锅中升腾,它来自一片热土、一个小家,来自每一个满怀热爱的人。丝缕烟火,点滴光亮,它们汇聚在一起就可以抵御万难。在烟火气的笼罩下,人们学会了珍惜与成长。
这段话的句式长短富于变化,整散结合错落有致,读之确实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第二,巧用修辞,让你的作文语言意趣盎然
适当运用修辞是增加作文文采、提高文章品位的重要手段。修辞使用得当,能使文章语言更准确、贴切、连贯、生动,从而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产生共鸣,受到感染。
修辞是作文的“魔水”,而同学们要将这些“魔水”恰到好处地洒到作文上,从而点石成金。在作文中运用修辞,主要是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在写作训练中,同学们要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如在议论文中运用排比,既可以使论据丰富而集中,又可以使论述语言更有气势。请看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优秀作文《移用借鉴落俗套,唯有创新领风骚》中的一个片段:
自主创新奏强音,独领风骚谱华章。从来模仿借鉴易,唯有创新难!创新就要敢于坚持自我,勇于挑战权威,善于“根据情境”走独创之路。袁隆平年轻时就敢挑战权威,他不惧冷嘲热讽,另辟新路,培育出杂交水稻;港珠澳大桥在建设中抛弃西方套路,提出中国方案,最终天堑变通途;华为独立自主,大胆创新,闯出一条5G之路……可见,创新带来的不仅是个人价值的实现,更是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繁荣昌盛。可以说,中华民族的成长史亦是一部创新史,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写满了中国智慧,沁满了创新的芬芳。
这段文字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有深度,有气势,有振聋发聩之效。
汉语有一种天然的音韵之美,尤其是对句的运用更会让文章的语言整饬优美。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优秀作文《秉承跨越之精神,铸就未来新辉煌》的结尾,可谓极尽语言的音韵美:
天道酬勤,笔揽万方,谁画云笺九万里?吾侪奋进,梦逐沧海,我开天籁第一声!北京双奥之城的神话,必然会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北京双奥之城所代表的“跨越,再跨越”精神,定然会世世代代影响着我们。让我们昂首挺胸,勇敢跨越。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这段文字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得语言形象生动、音韵铿锵,彰显了汉语的魅力。
第三,旁征博引,让你的作文语言典雅精辟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中的精粹,名言警句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历史典故是祖先留给我们后人的宝贵遗产。在写作中,适当引用古诗文,会给你的作文语言增添文化底蕴;经常运用名言警句,会让你的文章意蕴深远、耐人寻味;而不失时机地化用一些诗词,会为你的文章增添几分深刻;引用一些历史典故,会让你的作文语言更富表现力和说服力。
引经据典通常有三种形式:明引诗文出彩、暗引仿作显新、嵌引灵活多变。
明引是最常见的一种引用方式。它的引用契机有两个:一是受语流中某一词语或短语的启迪而联想到曾经遇到过的、刚好有这个词语或短语的名言警句;二是通过相似联想将记忆中储存的关于某一问题、某一景物或某一现象的古今诗文佳句汇集在一起,构成排比,产生一种一气贯通的雄伟气势。
暗引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它不仅要求考生有丰富的阅读和积累,还要求考生能在熟背众多诗文且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灵活仿作,将诗文名句的意旨展露,做到妙趣横生、形神兼备。如由“各领风骚数百年”转化而成的有调侃意味的“各领风骚没几天”就是一例。
嵌引有三种方法:一是将引用的一句诗分成几部分嵌入一句话的不同位置并使之成为句子的某一成分;二是将引用的诗句整句嵌入一句话中,加上引号使之成为整个句子的一部分;三是将引用的诗文名句、历史典故简缩成词或短语融入句中,使读者一看便知道它的含义。这样,文章语言不仅灵活机智、生动形象,而且典雅精致、富有文采。
由棋入学,道理一样:求学之道,亦当先夯实基础,方能渐入佳境,继而有所创造。古今中外,凡有大学问者,莫不遵循此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而这“源头活水”便是贾岛的“两句三年得”、孟郊的“拈断数茎须”、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李白的铁杵磨成针、钱钟书的学贯中西……他们所有的“妙手”,无不得益于他们“本手”之锻炼。陆游诗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可见,求学之道亦如围棋之道,遵循规范,学好“本手”,方有“妙手”。
这段话摘自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优秀作文《固本夯基,妙手生辉》,文中引用的诗词可谓恰到好处,一连串表现“固本”的诗句叠加运用,凸显了学好“本手”的重要意义。
第四,涵泳意象,让你的作文语言意味隽永
高考作文在“有文采”方面有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文句富有意蕴”。富有意蕴是指在叙事、抒情类的文章中,语言不直白,不浅露,言简意赅,内涵丰富,言有尽而意无穷。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同学们要尽量用鲜活的意象代替抽象的叙述和说明,用细腻的描写展示美好的情境,用含蓄的暗示启发读者的思考,甚至为读者“留白”,给他们留下想象的空间。
涵泳意象,要求同学们在阅读时反复吟咏,细細体味文章的意境,参透作品,从而获得写作技巧;在写作时,要注意细品自己的文章,并不断修改,力求语言隽永,余味无穷。
抒情性较强的文章,用语不可一览无余,要设置别具内蕴的情境,用含蓄的语言激发读者的联想、想象和思考。请看2022年高考天津卷优秀作文《寻常巷陌,人间烟火》中的一个片段:
你可曾想过,街市上的熙熙攘攘、餐桌上的热气腾腾、一家人的团团围坐……这些平淡无奇的生活,却是很多人遥不可及的梦想?久处和平盛世的我们能否意识到,这温情祥和的背面有着怎样的惊心动魄?
这段话通过设问和反问,启发读者对“人间烟火”背后的“惊心动魄”进行联想,从而深深体味那些为我们“负重而行”的人的无私奉献,写得含蓄而意味隽永。
曲折有致、含蓄蕴藉是把深意隐藏于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之中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力求做到藏情于叙,叙中含情;藏情于物,物我一体;藏情于景,情景交融;藏情于理,理中藏趣。宋代严羽《沧浪诗话》中的那句“言有尽而意无穷”,道出了委婉含蓄的真谛。在写作时,同学们要注意掌握含蓄暗示的方法,将质朴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结合在一起,把你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深沉细腻。例如,在写作中可以运用各种旁敲侧击、寓意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手法,让你的语言达到含而不露、弦外流音的效果,以给读者留下想象和回味的空间。
文采,是文章美丽的外衣,是作者思维、情感和才华的优美载体。若想文章文采斐然,同学们就应在平时加强语言训练——要从人们的口语中、从古今中外的文学宝库中努力汲取人类语言的琼浆;从课本中、从媒体上学习借鉴各种表现手法和语言技巧,同时坚持训练,用心锤炼自己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