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表演中戏曲艺术元素的融合建议

2023-05-29陈艺文

参花(下) 2023年6期
关键词:唱腔声乐戏曲

◎陈艺文

随着艺术文化事业的进步,现代艺术获得快速发展,全民审美素养和审美水平不断提升,戏曲、声乐表演重新受到了大众的关注,二者的艺术主题较为相似,内在审美价值观基本相同。传统戏曲中蕴含着我国民族艺术文化的精髓,如生、旦、净、末、丑等角色与行当的视觉形象与艺术功能、情感色彩丰富的唱腔等。戏曲艺术表现形态有着强烈的舞台影响力,可强化艺术表现力与视觉、听觉效果,将多种古典文化融合在一起,体现出民族文化的跨地域、跨时代共性,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与重视。民族声乐在吸收、借鉴西方音乐艺术要素与文化精神的同时,主动融入传统戏曲元素,其在演唱方式、舞台表演内容等方面具备现代性、新颖性,能够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

一、戏曲艺术与民族声乐概述

(一)戏曲艺术概述

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音乐、语言和动作表现形式。其中,音乐是戏曲艺术的核心,它包括唱腔、乐器伴奏和打击乐等;语言是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段,包括唱词、说白和念白等;动作是戏曲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包括身段、手势和步法等。戏曲艺术的特点是综合性、表现性和艺术性较强,它不仅要求演员具备良好的音乐、语言和动作表现能力,还要求演员具备丰富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

戏曲艺术在我国整体艺术文化发展过程中,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戏曲这一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而言,其自身也在时代的发展下不断转变,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形成了一定的变化规律。戏曲艺术最开始的表现形式是原始歌舞,而到了西汉时期,民间出现了具有表演特征的“角抵百戏”,及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各种歌舞与表演相融合的歌舞戏,这种艺术形式能提升表演过程的感染力。我国的传统戏曲包括宋元阶段出现的南戏、元明阶段的杂剧,近代的国粹京剧以及各地方不同地区的戏曲,都可以统称为传统的戏剧文化。早在12 世纪初期,我国的戏曲艺术就已经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形态,并且不断发展,历经了800 多年的时间,最终形成其自身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现阶段,戏曲艺术已经逐步发展完善,拥有300 多种不同的戏曲种类以及剧目种类,令戏曲这一艺术形式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与强大的感染力。

(二)民族声乐概述

我国的民族声乐是在融合了其他艺术形式的优势与特点的基础上,逐步构建了属于自身完备的艺术表演形式与风格,其中既包含了说唱、民歌、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精华内容,也吸收了西方美声唱法中的歌唱理论,使民族声乐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1]民族声乐表演具有显著的民族性与科学性特征,不但运用了西方的声乐理论,也将我国传统的戏曲元素融入其中,从而构成了一种与传统不同,但又传承了传统文化理念的独特歌唱形式,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具有不同的艺术特征,但就总体而言,都能表现出民族声乐自身独特的艺术审美特征以及艺术价值。

二、声乐表演融入戏曲元素的作用

戏曲唱腔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声乐表演则是一种以歌唱为主要形式的艺术表演形式。将戏曲唱腔融入声乐表演中,不仅可以让声乐表演更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也能让声乐表演更加丰富多彩,特别是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尤为显著。

(一)融入戏曲唱腔的作用

戏曲唱腔可以让声乐表演更加具有音乐魅力。戏曲唱腔中的音乐元素和唱腔技巧可以和声乐表演结合,产生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效果,增加表演的多样性和艺术魅力,让观众更容易被表演所吸引。

(二)融入戏曲表演中情感的作用

戏曲表演可以使声乐表演更加具有情感表达的深度。戏曲表演注重角色情感的刻画,而声乐表演通过歌唱、语音等手段表达情感。将两者融合在一起,能够使声乐表演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使观众更能够深入地理解角色的情感,从而更容易被表演所打动。[2]此外,戏曲表演也能够让声乐表演更加具有文化底蕴。戏曲表演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将戏曲表演融入声乐表演中,可以使声乐表演更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增强表演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三)融入戏曲表演中演员形态的作用

声乐表演过程中,通过借鉴戏曲元素中的演员形态,能让舞台表演中演员所阐述的情感及思想更加明确,并且表演环节中还需要演员运用自身的形态,展示出表演的内容。“形”说的是表演者自身的肢体动作以及诸多行为活动,只有确保“神”和“形”完美融合,才能使表演目标得以实现,提升整体表演的效果。通过对于传统戏曲里的引、定、开、合等相关技能元素的运用,能让声乐表演的演员们使用的肢体动作更加协调与自然。

三、声乐表演中戏曲艺术元素的实践运用

(一)唱腔技巧的运用

戏曲唱腔具有独特的音乐特色和表现形式。将唱腔技巧应用到声乐表演中,不仅可以增加表演的音乐表现力,还能够使表演更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魅力。

1.音调处理

唱腔中的音调处理是戏曲表演的重要技巧之一,它能够使表演更具有音乐感染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在声乐表演中,可以运用唱腔中的音调处理技巧,增加表演的音乐性和表现力。例如,在演唱《阳关三叠》时,可以运用唱腔中的“压”“慢”“滑”等音调处理技巧,使唱腔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和舞台表现力。[3]

2.节奏控制

唱腔中的节奏控制也是戏曲表演的重要技巧之一,它能够使表演更加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例如,在演唱《将军令》时,可以运用唱腔中的“押、顿、连、快”等节奏控制技巧,使唱腔更具有节奏和韵律的美感。

3.音量调节

在声乐表演中,可以运用唱腔中的音量调节技巧,增强表演的音乐性和表现力。例如,在演唱《长相思》时,可以运用唱腔中的“高、低、强、弱”等音量调节技巧,使唱腔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4.声音变化

唱腔中的声音变化是戏曲表演的重要技巧之一,在声乐表演时,可以运用唱腔中的声音变化技巧,增加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例如,在演唱《卜算子》时,可以运用唱腔中的“断、连、颤、滑”等声音变化技巧,使唱腔更婉转,从而更易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

总之,将唱腔技巧运用到声乐表演中,可以增加表演的音乐表现力、情感表达能力和艺术魅力,使表演更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特色。唱腔技巧的运用需要有创新意识并且灵活运用,从而使声乐表演更加自然、流畅、具有吸引力,并提高表演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二)板式结构的借鉴

传统戏曲作品中,板腔体结构较为常见,此类腔体结构具备较强的对称性、均衡性,以连续不断的对称语句作为段落的基本单位与核心组成部分,基于音韵变体原则,可演化出多种类型的段落结构与语句搭配方式,通过板式结构的跳跃与复合搭配,构建富有张力与层次感的完整框架结构,可间接修饰变化多端的剧情与立体的人物形象,呈现出富有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板腔体可分为快板、慢板等多种类型,其整体行进速度、结构完整性有较大差异,可分别运用于题材、内容差异较大的作品之中,让戏曲作品更具韵律与审美价值。如《井冈山》《小二黑结婚》等声乐作品中,创作者便合理运用了腔体变换手法,连接了不同段落。不同阶段的戏曲内容,可为声乐作品的艺术效果增添更多神韵,让人物形象变得立体、完整,营造出梦幻的艺术气氛。比如在情节冲突激烈的部分,会通过快板来营造紧张刺激的氛围,通过对板式节奏快慢的掌握,以间接方式逐步引导观众情绪的变化,将此类艺术表演方法运用于声乐艺术表演中,能有效掌控舞台节奏,重点强化声乐艺术表现的感染力和张力。

(三)角色情感的刻画

戏曲表演中,角色情感的刻画和表达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表演的情感层次和艺术效果。将角色情感的刻画和表达运用到声乐表演中,可以让表演更加具有情感表达的深度。在进行角色情感刻画之前,首先需要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只有真正理解了角色的情感、性格、行为等特点,才能更加准确地进行情感表达。例如,在演唱《水调歌头》时,表演者首先需要对歌词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掌握其情感内涵,才能更好地表现出词曲中所蕴含的情感。通过歌唱、语音等手段表达角色情感,能够使演员更具有舞台表演的真实感。例如,在表演《白蛇传》中的白娘子时,可以通过歌唱的技巧和语音的表现,表达出角色内心的深情和悲伤。身体语言也是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运用身体语言表现角色情感,可以增强演员的角色表现力和感染力。[4]例如,在演绎《牡丹亭》中柳永这一角色时,表演者可以通过身体语言的运用传达出角色内心的情感起伏,从而增强表演的艺术效果。此外,表演中的情感体验也是非常重要的,表演者首先需要体会角色的人物形象,才能更好地表现出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将角色情感的刻画和表达运用到声乐表演中,才能切实增强表演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艺术价值。

(四)“神”“形”结合的应用

借鉴戏曲中的“神”,指的是依靠表演者的表情进行体现,也可以说是通过表演者的眼睛传达各种情感信息,即所谓“一身的戏在脸,一脸的戏在眼”。根据表演的内容,表演者的面部表情和眼神都要随之变化。在进行民族声乐表演时,表演者更应该发挥出“神形兼备”的舞台演出技能,在日常练习时多加留意表情神态的训练,将在戏曲中学到的对于表情的刻画和演绎,通过动作、表情传达给观众。在表演时,更应该注重通过表情和眼神的表达让剧目更加传神。

戏曲中的“形”,通常是指演员在表演中所表现出的形态,即戏曲中经常说的“身段”,戏曲讲究的是唱、念、做、打,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表达形式和方法,戏曲表演时看重的是手、眼、身、法、步,讲究的是身段表演上的“韵律”感,这个“韵律”蕴含在动作的神里形间,即神的韵味、形的规律。在戏曲表演时,注重在舞台上的形态歌唱的结合,“神无形则不显,形无神则僵死”,这里所说的“神”主要包括剧目所体现的思想和情感要通过表演者的动作、表情予以体现,“形”则是指表演者的身体动作活动,只有实现“神”“形”的完美结合才能真正实现表演的目的,达到艺术的效果,也才能更好地展现声乐作品的艺术魅力。

(五)创作素材与主题吸纳

我国本土化戏曲的传承历史较长,不同流派戏曲作品中涉及丰富的艺术创作素材,主要涉及古代和近代社会的爱情、政治、战争等多个领域的主题,部分艺术题材富有想象力与影响力,包含多个大众喜闻乐见的独特艺术人物,如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男女主人公、《白蛇传》里的白娘子与许仙等,此类虚拟艺术人物的形象较为立体、生动,且带有多处富有节奏感与韵律感的台词与念白,能够勾起观众的回忆。这类特殊艺术题材通过文化表演活动代代传承,传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与个人幸福的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为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素材与可用艺术创作主题。新时代的民族声乐创作者可借鉴、吸收古典戏曲的题材与人物塑造模式,从全新的角度入手解读经典艺术主题和人物,将古典戏曲作品改编为包含西方式唱腔与舞台表演动作的新作品,使之体现传统戏曲艺术的神韵,重点模仿传统戏曲艺术中的审美理念。情感表达方式、精神要素,使得传统戏曲文化在全新的领域获得广泛传播,让民族声乐作品具备古典文化气质与审美价值观,主题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降低新形态声乐艺术的理解难度,促使其获得快速发展。

四、结语

声乐表演是将歌唱作为途径的表演形式,主要用表演人员的歌唱技巧以及艺术成果来检验整体表演效果。近年来,声乐也在不断吸收其他艺术形式的优势,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演形式与风格。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经过长久的发展演变,逐渐拥有了丰厚的艺术内涵,通过与戏曲文化的融合,能够促使声乐表演的未来发展走向全新的道路,并提升整体声乐表演艺术的丰富程度,二者之间形成优势互补,从而使声乐艺术表演更加科学化、可持续化的发展。

猜你喜欢

唱腔声乐戏曲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小戏唱腔之“体” 略说
声乐诊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