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演唱技巧与戏曲唱腔的融合策略

2023-05-29曹禄明刘怡

参花(下) 2023年6期
关键词:吐字演唱者唱腔

◎曹禄明 刘怡

一、引言

我国拥有数千年的文化历史,戏曲不仅是其中一项独特的艺术表演形式,更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音乐类型相比,戏曲艺术有着独特的韵味和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艺术水平的追求不断提高,将声乐演唱与戏曲艺术相融合的表演形式逐渐兴起。为了找出二者的融合路径,促进民族音乐更好地发展,我们首先需要分析声乐演唱艺术和戏曲艺术之间的联系和差别,以期找准融合点。

二、声乐演唱艺术和戏曲艺术的概述

(一)声乐演唱艺术

声乐是借助声音、语言以及音乐之美开展的艺术形式,声乐表演的形式以及技巧是多种多样的,有原生态的声乐表演,也有美声演唱等,每一种表演形式都能够体现出声乐本身的魅力。在声乐演唱技巧的表达过程中,经常会应用咬字发声训练、气息训练等多样化的发声方式,通过锻炼这些发声方式,能够更好地为声乐演唱服务。总体而言,声乐演唱艺术是提升审美的艺术表现形式,歌唱者只有采用合理的方法训练,切实地传达出歌曲的真情实感,才能够突出声乐艺术本身的审美价值。

(二)戏曲艺术

与声乐演唱艺术不同,戏曲艺术是我国古代流传至今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属于综合性舞台艺术,其融入了美术、音乐、文学等多种表演形式,且和各个地区的文化紧密相连。不同的剧种、唱腔和演唱方法也有所不同,其中包含发声、用气的差别,等等,这些发声技巧、唱腔均值得当下音乐界去研究。唱腔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一种独特表演方式,它能够更好地推动剧情发展,展现人物的性格。在我国,不同的民族和地区,其实均衍生了不同种类的戏曲,故戏曲艺术颇具地域色彩。地方戏曲种类繁多,在字音、声调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如秦腔发源于陕西一带,其声腔风格是陕西关中方言,秦腔的特色就是苦音,有哀怨、深沉等情感特质。目前,很多戏曲曲目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甚至成为非常经典的唱段,其实和唱法、曲调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有很大的关系,它能够深刻地传达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和观众产生共鸣。戏曲学习,采用的是口传心授,学生通过观察老师在表演过程中的呼吸和表情状态等,逐步掌握演唱的技巧。在唱腔训练中,演员的发声被称为喊嗓,借助喊嗓将演员自身的状态调整好,找到头声,以免过度紧张造成走音、破音等。

三、声乐演唱技巧与戏曲唱腔的关系

(一)声乐演唱技巧与戏曲唱腔的共性

声乐演唱和戏曲艺术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在演唱的方式、音调的运用等方面却存在一定的共性。首先,声乐演唱和戏曲演唱在发音时都注重运用头腔共鸣,强调呼吸的顺畅以及声音的稳定性,在演唱时要有清晰的咬字和发音,气息尽可能地下沉,保证音调的正常。且为了避免在发声过程中对声带造成损伤,通常会使用多腔共鸣的方式,扩大音量。在表演过程中,如遇低音,则嘴唇处于微微抿着的状态,而若是高音,则需要张开嘴巴,这样就能够在非常放松的状态下完成声音的转换。其次,在音调的运用上,二者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表演时,为了能够更好地烘托艺术氛围,演唱者会在部分声调上做“倒字”处理。比如《红灯记》中,为了充分展现出革命人物的英雄气概,就将对白中的“碎”和“回”做四声处理,用以凸显人物情感和故事情节,这就是对作品的二次创作。还有一些演唱者,会在延长音和拖腔音前加入小倚音,以丰富演唱色彩,《走进新时代》这部作品即是如此。此外,声乐演唱和戏曲演唱对四呼五音的要求也较高,这是因为声乐和戏曲艺术的发展与区域化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比如越剧之所以具有缠绵唱腔,这和嵊县人民说话语气婉转、柔软是分不开的,且又受到昆剧和绍剧在念白规律上的影响,逐步弱化了鼻音发声,采用舞台腔。在演唱时,能否遵循该原则,也是对演唱者是否“字正腔圆”的一种衡量标准。例如,《故乡是北京》这部作品,在演唱的过程中,表演者要充分遵循五声四呼原则,在“虹”和“松”等拖拍的字眼上,口型保持“ong”,以此增强整部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也能够让听众更好地感受汉字的魅力。最后,从内容上看,声乐演唱和戏曲演唱都十分注重艺术传达的饱满性,这主要体现为观众在观看之后,是否能够充分感受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等。因此可以说,二者都十分注重作品内容的韵味以及情感的表达。

(二)声乐演唱技巧与戏曲唱腔的差别

声乐演唱的技巧是多样性的,且尤其注重对气息、节奏的把控。如传统民族唱法、原生态唱法等都属于声乐演唱法,二者均能体现出声乐自身的魅力。在演唱练习时,会针对节奏、咬字、气息等进行专项训练,以此提升声乐表演的效果。而戏曲艺术则不同,它的自身发展更具有艺术价值。且因地域不同,戏曲艺术传承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尤其是以地方文化和方言构成的戏曲形式,比如像昆曲、豫剧等虽同属戏曲艺术,但因唱段、曲调和演唱形式均有不同而各具特色,因此需要演唱者去仔细地聆听、观察,用心地体会戏曲唱腔的差别。[1]

四、声乐演唱技巧与戏曲唱腔的融合方法

声乐演唱和戏曲唱腔的艺术特征虽有所差别,但也存在共同之处。在促进二者融合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合理地应用演唱技巧,以促进二者更好地融合发展。下文主要从吐字技巧和发音准确性的合理借鉴、注重演唱过程中灵活运用气息、两者融合过程中应保证音色的一致性、渗透戏曲唱腔中不同地域的文化风格、借鉴戏剧舞台表演形式、强调情感表达需求这六个方面阐述声乐演唱技巧与戏曲唱腔的融合方法。

(一)吐字技巧和发音准确性的合理借鉴

在声乐演唱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就是把握吐字发音的准确性。在演唱的过程中,演唱者如果不能非常清晰地演唱出歌词的内容,那么,听众只能在倾听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本身的音调和节奏,而无法体会唱词背后的情感,那么音乐本身的价值也难以凸显。戏曲唱腔艺术对于吐字发音是非常注重的,且不同的字节会被赋予不同的发音标准,不仅是演唱者传递情感的一种有效方式,更能体现出演唱者的演唱功底。在声乐演唱过程中,通过借鉴戏曲唱腔的吐字发音技巧,根据不同的演唱内容、情感的需要,仔细地分析音节,灵活变换咬字技巧,提升声乐演唱过程中吐字发音的准确性。比如,有些音乐唱段需要柔和的吐字发音,也有些则需要高亢的吐字方式,这就需要合理地使用吐字发音技巧,才能有效提升整体演唱水平。

(二)注重演唱过程中灵活运用气息

在声乐演唱及戏曲唱腔中,气息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元素,演唱者气息是否稳定会直接影响演唱效果。因此,在将声乐演唱技巧和戏曲唱腔融合的过程中,就要格外关注气息的应用。[2]在演唱时,通常会借助腹式呼吸的方式,实现声腔的稳定性,如在戏曲唱腔中,就会利用小腹呼吸法发力,将气息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音调上升,气息则会变浅;如若唱到高音部分,则要通过卡、喊等方式体现自己的唱功,这便需要演唱者具备较为灵活、熟练的控制气息的方法。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也可以借鉴戏曲唱腔中的真假声混声唱法,这种唱法可以帮助演唱者灵活地转化气息,使发音更加圆润,以此提升声乐的韵律美,也给观众带来独特的视听感受。

(三)两者融合过程中应保证音色的一致性

声乐演唱技巧和戏曲唱腔的融合,既是音乐艺术领域的创新,也有利于促进两者更好地发展。在促进两者融合的过程中,需要保持演唱通道的一致性。[3]在演唱环节,演唱者首先需要调节呼吸,采用胸腔及腹腔呼吸方式,这样可以保证演唱者的发声部位处于松弛状态,才能将声音更好地从内部向外部传递,继而提升音律的美感。其次,音色也要保持一致性。音色是歌曲的三要素之一,从开始演唱到结束,表演者始终需要保证音色的协调性、统一性。想要达到这一目标,演唱者应不断地练习,掌握不同歌曲的发声方法,合理地利用声乐演唱技巧与戏曲唱腔的优势,以此保证演绎过程中的音色一致性。

(四)渗透戏曲唱腔中不同地域的文化风格

在我国不同的地区,戏曲剧种也有所不同,体现出不同区域的文化特色。究其原因,各地方言、四声特色存在差异性,表演者要想将声乐演唱技巧和戏曲唱腔两者顺利融合,首先需要研究各地方剧种,分析各区域戏曲作家的作品,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合理地应用声乐演唱技巧。比如南方人民性格细腻,在唱腔上注重风土人情,黄梅戏就是著名的戏曲之一。黄梅戏有起有落,注重灵活变换音色,唱腔也非常婉转,完美地呈现出南方水乡的魅力。而北方人民性格豪爽,声音高亢,在戏曲演唱中也以快节奏为主。比如河北梆子吐字清晰,不拖泥带水,这背后蕴藏的便是北方人民的风俗习性。在声乐演唱时,通过吸收不同地域的文化风格,并将其渗透至戏曲唱腔,可以更好地演绎各地区的文化特色,提升表演活力。

(五)借鉴戏剧舞台表演形式

我国的声乐艺术实际是在继承了戏曲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上发展而来的,同时又借鉴了西洋美声唱法,才使得声乐演唱更具有时代性、艺术性。但在声乐艺术发展的过程中,也难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演唱者过于注重音量方面的控制,在音色等方面虽较为出色,却忽略了舞台表演效果。观众虽然是用耳朵听,但也会用眼睛去观赏,演唱者忽略了舞台表现尤其是演唱姿态的控制,也会影响演唱环节的情感表达,缺少舞台美感。[4]戏曲唱腔表演时非常注重综合形态表达,既需关注演唱功底,也要注重舞台表演,通过表演的方式将美传递给观众。因此,在表演过程中,需要借鉴戏曲舞台表演的一些手段、手法。比如手、眼、身、法、步等技法,保证身段和肢体语言的完美融合,通过优美的眼神,合理的手势,恰当的情绪,提升声乐演唱的形象性,突显戏曲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当然,在借鉴表演形式时,还可以通过活用戏曲唱腔等方式,对人物情感变化进行合理掌控。比如民族声乐中的“喷口”就是对戏曲润腔发音、吐字的借鉴,才能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准确塑造。

(六)强调情感表达需求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每一项艺术都包含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声乐以及戏曲艺术也是如此,演唱者除了要具备唱功,能够精准把控演唱内容的音调、音色之外,更要让听众在欣赏艺术的过程中,感受到音律的韵味,如声韵、字韵以及情韵。情韵是演唱的核心,即要向观众传递艺术背后真实的情感,和观众产生共鸣。[5]因此在表演前,演唱者首先需要深入分析演唱内容,体会作品背后的情感,用合理的演绎方式展现出演唱的情韵。当然,在掌握了情韵之后,还要运用好声韵,借助声韵的作用,在演唱过程中输出情感,将音色、音调和背后的情感紧密相连,这样才能呈现声乐及戏曲艺术最佳的表演形态。

五、声乐演唱技巧与戏曲唱腔融合的注意点

声乐演唱和戏曲唱腔的融合主要体现在吐字和行腔两方面,声乐演唱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在借鉴戏曲唱腔时,寻找两者的共性。就传统的戏曲唱腔发音而言,因表演的程式化特点,动作往往带有一定的禁锢性。[6]而声乐演唱方式则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可以就这方面进行借鉴,将戏曲声腔艺术中的发音以及舞台表现方式渗透到声乐表演中,凸显程式化和体系化表演的结合。而戏曲声腔艺术中的程式化配合,如唱、念、做、打等表现形式,是戏曲表演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起到关键性的辅助作用。从声乐艺术作为一个理论性学科的发展情况来看,戏曲唱腔涉及的艺术内容过广,不宜当作基础学科进行培训,故戏曲唱腔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借鉴民族声乐的当前模式,实现民族音乐方面的创新。总之,无论是戏曲唱腔艺术,还是声乐演唱,两者都有共融的基础。在共融的过程中,一定要了解自身优势,合理借鉴和创新,保留特色,这样才能保证民族音乐自身的魅力不被掩盖。

六、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戏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文章通过分析声乐演唱以及戏曲唱腔,了解两者之间的不同以及共通之处,如在演唱方式,四呼五音、音调运用等方面存在共性。同时,也探讨了关于声乐演唱技巧和戏曲唱腔融合的相关方法以及注意点,通过了解声乐演唱技巧,合理借鉴戏曲唱腔中的吐字、发音、气息等方式,希望能够更好地促进传统艺术的革新,实现民族艺术的多样化发展。

猜你喜欢

吐字演唱者唱腔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孩子吐字不清,可能是舌系带过短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孩子吐字不清,可能是舌系带过短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小戏唱腔之“体” 略说
用心吐字,为爱发声
“孩子吐字不清如何处理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