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查”的能力实践探析
2023-05-29解书琴
解书琴
统编教材中安排了不少关于“查”的学习训练,“查”不仅是学生的主动作为,还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与“听说读写”一样重要。有鉴于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查”的学习指导,适时让学生开展与“查”有关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使“查”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一、梳理“查”在语文学习中的运用
在统编教材中,“查”的学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查阅工具书,重点是查字典;二是查找资料,根据目的不同有多种查找路径。
首先是查工具书。统编教材十分重视学生查阅工具书,为了方便学生运用字典这个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工具,同时能够拥有正版的字典,国家采取措施把字典像免费教科书一样发放给一年级学生。统编教材分两次安排学生学习查字典:一是在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中,学习的是音序查字法,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讲了具体的查阅方法,提供了操作口诀。这种学练结合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比较快地学会运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生字。二是在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中,学习的是部首查字法,分步讲解了具体的查閱方法,解决“读书的时候,遇到了不认识的字”以及不理解的字怎么办的问题。从本质上说,查阅工具书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要求,只是年级越高查阅的工具书可能专业性更强一些。
其次是查找资料。在统编教材中,查找资料既有显性学习要求,又有隐性学习要求。显性学习要求主要体现在语文综合性学习和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之中。从三年级下册开始安排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每次都涉及资料的查找,这是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性要求;在语文要素学习目标中,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和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都明确提出了“查找资料”和进一步学习的要求。隐性的学习要求在统编教材中有多方面体现:一是古诗文类的课文后面给出的注释,这就是编者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习资料,可以算作古诗文学习中查找资料的范例;二是部分课文之后安排的“资料袋”,这也是编者提供给学生学习课文时查找相关资料的范例;三是学生学习有些课文,需要从网络上搜集资料。
二、夯实“查”在基础学习中的运用
在统编教材中,“查”既是一种广泛运用的学习方法,又是一项自主性很强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学生养成自己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习惯,让字典等工具书常伴身边,随时使用。
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下,教师对传统的勤学好问需要做出具有新意的解释:在勤奋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好问”的对象首先是自己手中不说话的老师——字典,然后才是会说话的老师。这样,低年级的学生在遇到不会读、不理解的字时,或者是为了验证某种结论、探寻某种结果时,产生了学习动机;如何把这一学习动机变成动力,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即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自己想方法解决那才是最棒的!当然,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能遇到新的困难,教师要有充分的估计并及时施以援手,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跳一跳就能够摘得果实,产生解决问题的快慰感和收获感,从心底滋生进一步解决问题的渴求。
三、追求“查”在深入学习中的优化
用字典查字词的读音与意义,对于阅读教学来说基本上属于浅层次的学习;要想把语文学习推向深入,就需要在优化知识结构和高阶思维上发力。查阅工具书或查阅资料能够有效助推语文深度学习的发生,主要体现在学生查阅工具书或查找资料开展语文学习活动,通过思考与探究,获得了新的认知。
如教学《燕子》,学生表示不理解课文中“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的表述,学生一般把其中的“赶集”从词语要素出发理解成赶来集合或赶来集中,对“赶集”具有的特定内涵缺乏了解。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查阅工具书,学生发现“赶集”一词中的“集”字除了有“聚集”“集合”之意,还有4个义项;教师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的语境来理解“集”的意思,学生能够确认“集”属于农村小镇上形成的集市,进而明白“赶集”就是去集市上买卖东西。学生查阅的尽管只是一个“集”字的意思,解决的却是“赶集”这个词语的意思,是通过多方面信息组合与联系获得的新的认知。这就是“查”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的体现。
四、探索“查”在研究学习中的提升
随着年级的递增,学生在学习中会直面众多有背景有故事的课文,给学生学习语文带来挑战。学生面临的问题值得学生探究,需要找到深入学习的有效路径。在这些有效的路径中,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方法查找资料是基本的路径,包括工具书的有效运用和借助互联网完成资料的搜集等。
以古诗词教学为例,对诗句中字词意思的理解,在查看课文注释之外,学生还可以借助字典查阅字词的意思,解决字面的意思。但是,学生要想理解词语蕴含的意境等深层内容,或者理解诗句、整首诗的意思,普通的字典、词典就不能有效解决问题,而需要查阅专业性的工具书,如《唐诗鉴赏词典》《唐宋词鉴赏词典》等,或者通过互联网进行查阅。如教学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课文中只有两条注释,只解释了诗题和“簸”字的意思,诗人在诗中创造的意境或者所用典故的用意等,用普通字典、词典查找是无济于事的。如果学生能够查阅《唐诗鉴赏词典》,就能够从中知道诗人创作这首诗的背景,诗人在艺术表达上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且用典不着痕迹,将黄河为背景形成了厚重、粗犷、壮阔的意象,与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有异曲同工之妙。学生查阅了这些资料再来理解这首诗,许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如果没有专业性的工具书,学生查阅互联网,也能够查找到上述资料,这样的学习与理解就有了研究性学习的意味。
总之,在教学中,对于“查”这一重要的语文学习方法,教师要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角度,重视指导学生从基础做起,形成综合性的能够熟练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