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类古诗教学例析
2023-05-29葛茜
葛茜
统编教材中安排了不少家国情怀类古诗。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诗句和重点意象,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笔者以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认识与思考。
一、在想象画面中体会情感
教师在古诗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抓住诗句描写的景物,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内心情感。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一诗常常被视为军旅诗的代表作,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教学时,笔者抓住诗句表达上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读诗句,思考能够从哪些诗句中想象出怎样的画面。学生围绕这一学习任务,一边读诗句一边想象,然后互相交流自己想象的画面,说说自己对画面的体会。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汇报自己想象画面的结果。有的学生从“青海”与“雪山”中想象出一幅辽阔壮美的画面:近处的青海湖碧蓝如洗,远处的雪山如银蛇蜿蜒,雪山映入湖面,美不胜收。有的学生抓住“玉门关”与“黄沙”想象边塞之地一望无际的荒凉,戍边将士像玉门关在万里黄沙中一样孤寂。笔者适时让学生把多个画面整合起来展开想象:宽阔的青海湖、巍峨的雪山、矗立的玉门关、无尽的黄沙,身穿金甲的戍边将士置身其中,会有怎样的感想呢?“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誓言在天地之间回荡,这样的誓言中寄托的正是戍边将士征战沙场不惧困难誓死夺取胜利的决心与壮志。
二、在感悟意象中感知意蕴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事物经过诗人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情景交融是诗人营造意象的有效路径。《古诗三首》中的每首诗都承载着诗人的独特情感,产生了独特的艺术形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诗中描写的客观事物,体会诗人寄托在其中的感情,感悟诗人创造的意象。
比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一首感人肺腑的爱国主义诗篇,意境深远。教学时,笔者让学生整体感知这首诗后,先从中提取所描写的客观事物,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河”与“岳”。接着,笔者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在“河”与“岳”这两个原本很普通的词语中寄寓的思想感情:“河”本来是指黄河,“岳”本来指华山,两者都具有自然属性;但是,在陆游的诗中,“河”指的黄河一直以来被视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具有不怕艰难、永远向前的个性特点;“岳”指的华山被陆游赋予了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意义,他主张收复失地的战略是从关中入手先夺取华山;更为关键的是,有“三万里”之长的黄河和有“五千仞”之高的华山,早已成为被金人占领的失地,迟迟收复不了,这是多么令人揪心的事情。接下来,笔者让学生借助相关资料深入理解诗人寄托在“河”与“岳”的感情。
三、在补白表达中体悟心声
古诗的语言凝练,跳跃,字里行间有不少留白之处。这样的留白给小学生学习古诗带来了困难。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借助想象对诗句中的留白进行补充,让学生与作者换位思考,从旁观者变成亲历者,这样才能顺利体悟作者的心声。
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视为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诗”,诗人在诗中留下了大量空白,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适当补白才能顺利把握诗人的情感流动,捕捉到“快”的轨迹。从诗歌中表述的意象看,描写神情方面的有“涕泪满衣裳”“愁何在”,描写动作方面的有“漫卷诗书”“放歌”“纵酒”,描写现实与想象结合的有“还乡”“穿巫峡”“下襄阳”“向洛阳”等。显然,诗人表现“快意当前”,没有描写人物之间的对话,也没有描写人物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选择初闻喜讯时一家人用语言来表达欢乐的情感,也可以让學生想象杜甫在巫峡的船上的心理活动,开展补白活动,补白的内容要与“第一快诗”的风格相匹配,从中体会诗人认识到个人的悲与喜中凝结着的是深厚的家国情怀。
总之,在家国情怀类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诗中描写的景物与事件,触摸诗人的情感脉络,从中感受深深的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