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郴州中低等烟叶分切技术研究

2023-05-29权佳锋李晓闯饶超奇伍园园陈颖杰陈若星王得强王建兵曾兵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分布规律烤烟

权佳锋 李晓闯 饶超奇 伍园园 陈颖杰 陈若星 王得强 王建兵 曾兵

摘要 为了研究中低等烟叶的质量分布规律,以2020年桂阳C4F烟叶为材料,通过对选取的标准C4F叶片进行切段,对切后每段样品的物理指标、化学成分、感官质量、配方应用进行测定和评价。结果表明:桂阳C4F烟叶自L1~L10每段含梗率逐渐下降,含叶率L6~L8段较高,L1、L2段含梗率较大,使用价值较小;总糖、还原糖、烟碱含量L1~L10逐渐增加,总氮含量在L1、L2含量高于其他段,其他段间无显著变化,L1~L8段的烟叶感官质量逐步上升,L9、L10段有所下降。L1、L2烟叶感官质量较差,对整体感官质量有明显负向作用,切后烟叶感官质量提升明显,应用于上等级烟叶模块后可改善香气质和余味,工业适用性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 烤烟;叶面质量;分布规律;烟叶分切

中图分类号 TS4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09-0175-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09.042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quality distribution law of middle and low grade tobacco leaves, the 2020 Guiyang C4F tobacco leaves were used as materials, and the selected standard C4F leaves were cut into sections, and the physical indicators, chemical components, sensory quality, formula application of each section of the samples after cutting were measured and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uiyang C4F tobacco leaves gradually decreased from L1 to L10 in each segment, the leaf content was higher in L6 to L8 segment, the L1 and L2 segments had higher stem content, and the use value was small; The content of total sugar,reducing sugar and nicotine increased gradually from L1 to L10, the total nitrogen content in L1 and L2 was higher than other sections,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between other sections. The sensory quality of tobacco leaves in L1 to L8 sections gradually increased, while L9 and L10 sections decreased. The sensory quality of tobacco leaves at L1 and L2 is poor, which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 on the overall sensory quality. The sensory quality of tobacco leaves after cutting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being applied to the uppergrade tobacco leaf module, the aroma quality and aftertaste can be improved, and the industrial applicability is further improved.

Key words Fluecured tobacco; Leaf surface quality;Distribution law;Tobacco leaf cutting

基金項目 江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科技项目“江西烟叶配方打叶与均质化加工技术集成应用”(赣烟工科计2021-09)。

作者简介 权佳锋(1992—),男,陕西渭南人,助理工程师,硕士,从事烟草原料研究。*通信作者,工程师,硕士,从事烟草原料研究。

烟叶原料是决定和影响卷烟产品风格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1]。由于环境因素和植物生理作用影响[2-3],同一烟叶不同区段物质的代谢、转化和积累的程度不同,进而导致不同区段烟叶的品质特征存在一定差异[4-6]。针对叶面的质量分布差异,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孙建锋[7]研究指出,糖、淀粉、烟碱和总氮含量以叶缘和叶尖部较高,叶基较低。贺帆等[8]研究认为,总氮含量叶尖较高,叶缘、叶中较低;钾离子含量叶基最高;殷全玉等[9]研究认为,总氮、烟碱和氮碱比从近脉到近缘均呈递增趋势,但总氮从叶基处开始先降低,在接近叶尖处开始升高。化学成分是烟叶质量形成的物质基础,感官品质是评价烟叶质量的重要手段,这2类常被用来评价烟叶质量和可用性。马一琼等[10]研究指出,叶尖部分烟叶品质相对较好,叶中部次之,叶基部较差。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区位叶片在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对烟叶配方打叶均质化加工[11]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精细化加工的配方设计提供了新思路,红塔烟草(集团)[12]和浙江中烟[13]也进行了烟叶分切研究。

目前当前优质烟叶原料的需求日趋增加,而烟叶原料的加工多采用配方原烟直投,并未考虑单叶叶面的质量分布差异,不符合国家局提出的精细化均质化加工要求。为了弥补当前烟叶加工工艺不足,通过探明烤烟叶面不同区位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差异和规律,开展烟叶分切技术研究和配方应用,不仅是提高中、低档次烟叶利用率的有效途径,还能促进复烤企业的均质化、精细化水平的提高,分切技术的实现也对缓解工业的烟叶库存结构性矛盾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試验设计

以2020年郴州C4F为试验对象,选取大小、长度相当、重量偏差±1 g的标准C4F烟叶100片,自叶基向叶尖开始切段分离,第1段为叶柄段(无叶或较少叶段)0~10 cm,后续分段每5 cm 1段进行分切,切至50 cm后余下叶尖作为最后一段,自叶基至叶尖标识为L1~L10(图1),对切段后烟叶的重量、含梗率、化学成分、感官质量等指标进行检测和评价,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切技术应用评价中,以2020年C3F配方打叶模块为对照组,将C4F切除0~20 cm叶基部后的烟叶部分,外掺至C3F配方模块,掺配比例分别为5%(T1)、10%(T2)、15%(T3),掺匀后制成单料烟样品,进行感官质量评价,并判断是否达到C3F模块设计要求。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烟叶重量采用电子天平测定。

常规化学成分烟碱、总氮、总糖、还原糖、钾、氯等含量测定步骤参照《YC/T 159—2002烟草及烟草制品水溶性糖的测定连续流动法》《YC/T 161—2002烟草及烟草制品总氮的测定连续流动法》《YC/T 468—2013烟草及烟草制品总植物碱的测定连续流动(硫酸氢钾)法》《YC/T 173—2003烟草及烟草制品钾的测定连续流动法》《YC/T 162—2002烟草及烟草制品氯的测定连续流动法》。

烟叶含梗率的测定采用手撕叶片进行测定。含梗率=烟梗重量/烟叶总重量×100%,含叶率=叶片重量/烟叶总重量×100%。

烟叶感官质量的评价,将烟叶样品制成单料烟后置于温度为(22±2) ℃、相对湿度为(60±2)%的恒温恒湿箱内平衡2 d。由江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专家对烟叶样品进行感官质量评价,评价指标为香气质、香气量、浓度、杂气、刺激性、余味、劲头、燃烧性、灰色,计算平均值作为最终评吸得分。

1.3 数据统计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和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烟叶叶面感官质量分布规律

由表1可知,感官质量评价总分自叶基向叶尖段逐步上升,至叶尖段有所下降,烟叶自L5段起,即25 cm后烟叶呈现一定可用性。香气质、香气量、浓度、杂气、刺激性、余味自叶基向近叶尖逐步上升,但在靠近叶尖段有所下降,其中,香气质、浓度、刺激性评分下降更为明显。综合来看,叶基段的香气质较差,香气量较少,浓度、劲头较小,杂气、刺激性较大。L8~L9段的烟叶质量最好,香气质量较好,浓度饱满,劲头适中,杂气、刺激较小,余味较适。叶尖段(L10)香气量较足,但刺激性稍大,香气质和余味较L8、L9段烟叶差。结合C4F感官质量评价结果,可从2个方向提升其可用性,一是剔除叶基部提升自身质量,二是切取质量较优段与高等级烟叶复配,但在该过程中要尤为注意浓度和劲头升高的问题。

2.2 烟叶重量分布规律

烟叶分切是为了提升烟叶可用性,如将一片低等级烟叶中可用性较高部分与高等级混配,可有效增加高等级烟叶数量,但同时也可能造成低可用性部分更难应用,因此分切距离的选择不仅要考虑质量差异,还要考虑经济指标变化。郴州烟叶分切后各段重量情况表明,C4F烟叶L1~L5段的叶基和叶尖2段重量相当。从烟叶含叶和含梗情况来看,L1~L2的烟叶仅贡献11.2%的纯叶,但纯梗贡献达64.2%,L1段烟叶仅贡献纯叶2.9%,更靠近叶基含梗率越大(表2)。同时,叶基部叶片偏薄,造碎较大,该部分烟叶最终进入成品片烟的比例应低于实验室测出值,可见选择在烟叶近基部合适处分切,对经济效益影响有限。

2.3 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分布规律

由表3可知,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自叶基向叶尖呈逐步上升趋势。总氮含量叶基(L1、L2段)部稍高,但至L3段后变化较小,无明显规律,烟叶总氮含量的分布与香气吃味变化并不一致,这可能是由于总氮在较小范围波动对香气吃味影响较小,这也说明总氮含量不是同一叶片不同段位的香气吃味变化的主导因素。烟碱含量自叶基(L1、L2)向叶尖(L10)部逐步升高,叶基部劲头也偏小,但当烟碱含量在1.58%~1.84%时,感官质量上劲头无明显差异,钾、氯含量则逐步降低。因此,在烟叶分切中应关注烟碱变化对劲头的影响,而在一些贫钾产区烟叶中还要考虑燃烧性的问题。

2.4 分切技术应用分析

分切技术应用评价中,以2020年C3F配方打叶模块为对照组,将C4F切除0~20 cm(L1~L2段)叶基部后的烟叶部分,外掺至C3F配方模块,分切后叶尖段烟叶应用效果表明,T1处理的香气质和余味略有提升,感官质量总体变化不大。T2处理香气质和余味有明显改善,浓度略有降低,杂气有增加,但总体感官质量优于CK。T3处理的香气质、香气量下降,浓度、劲头变小(表4)。可见,C4F叶尖段外掺比例为10%(T3处理)时,C3F配方模块感官质量有改善,且配方模块数量增加。

3 讨论与小结

现有研究表明,叶基部分外观质量差,含梗高,不耐加工,糖含量偏低,感官质量较差,对烟叶综合质量有负向作用;叶中段外观质量较好,含梗适中,糖含量适中,致香物质丰富,感官质量较好;叶尖段外观质量尚好,含梗低,糖含量丰富,但致香成分中,碱性成分偏多,酸性成分偏少,因此在感官质量中呈现一定刺激性[5,14-17]。以上结论与该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感官质量变化规律与化学成分含量有较大关系,烟叶还原糖含量自叶基(L1、L2)向叶尖(L10)逐步增加,香气量亦逐步增加,杂气、余味逐步改善,在靠近叶尖(L10)处有所降低,这主要由于碱性致香成分逐步增多,酸性和中性致香成分逐步减少,从而导致了叶尖段刺激性较大,对烟叶感官质量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18-20]。越靠近叶基段(L1、L2)烟叶劲头越小,且与烟碱含量正相关,但试验中L5~L10烟碱为1.58%~1.95%,烟碱含量虽逐步上升,但劲头评分并未表现逐步增大的规律,说明当烟碱在一定含量范围时,劲头的感官差异较小。叶基段(L1)总氮含量虽然稍高,但感官评价中香气浓度较小,这与当前研究结果不一致[21],这可能与香气量的变化有较大关系。

从桂阳C4F烟叶分切结果来看,对叶基部分(L1、L2)0~20 cm进行剔除可有效提升原级烟叶质量,叶尖段与上等级烟叶配伍性较好,10%比例以内掺配至上等级烟叶模块可改善烟叶香气质和余味。分切距离和应用比例还应结合等级质量情况及复烤企业配套条件等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闫克玉,赵铭钦.烟草原料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 韩锦峰.烟草栽培生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 史宏志,韩锦峰.烤烟碳氮代谢几个问题的探讨[J].煙草科技,1998,31(2):34-36.

[4] 刘国顺.烟草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5] 韩富根.烟草化学[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105.

[6] 王小东,顾会战,郭东锋,等.烤烟叶片不同区位化学成分含量及协调性分析[J].烟草科技,2021,54(6):22-29.

[7] 孙建锋.烤烟叶片不同区位生理特性及理化指标的比较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6.

[8] 贺帆,王涛,孙建锋,等.烟叶不同区位主要化学成分差异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3,25(12):49-52.

[9] 殷全玉,许希希,张玉兰,等.烟叶不同区位常规化学成分差异分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0(1):21-29.

[10] 马一琼,姚倩,程良琨,等.河南浓香型烤烟叶面不同分区常规化学成分的差异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8(12):26-33.

[11] 吴祚友,徐其敏,马建勋.打叶复烤均质化技术[J].农技服务,2011,28(11):1602-1603,1615.

[12] 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种基于化学成分分布规律的烟叶分切方法:CN201210392908.2[P].2013-05-29.

[13] 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基于烟叶分级标准的烟叶分切方法:CN201410394607.2[P].2018-06-26.

[14] 李少鹏,胡宗玉,张天兵,等.基于质量差异的翠碧1号烟叶分切研究及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4):197-202.

[15] 邸慧慧,史宏志,马永建,等.烤烟叶片中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分布[J].中国烟草科学,2010,31(6):5-8.

[16] 陈伟,张玉,王根发,等.浓香型烟叶分切烟片的综合质量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8(5):26-29.

[17] 刘江豫,袁超,李彦周,等.烟叶分切关键质量控制指标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29):74-76,94.

[18] 陈伟,杨树林,田海英,等.基于致香成分含量为评价指标的烟叶分切方法[J].广州化工,2016,44(23):89-91,112.

[19] 符再德,张其龙,张晖,等.张家界桑植浓香型烤烟烟叶分切研究[J].烟草科技,2012,45(5):51-55.

[20] 杨景全,于国锋,冯媛,等.初烤烟叶颜色与常规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相关性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9,31(5):79-83.

[21] 常爱霞,杜咏梅,付秋娟,等.烤烟主要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烟草科学,2009,30(6):9-12.

猜你喜欢

分布规律烤烟
烤烟上炕机械研制
不同追肥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烤烟专用水溶根施肥技术介绍(二)
黔西南州烤烟化学成分可用性评价
烤烟漂浮育苗和移栽改进方法研究进展
烤烟漂浮育苗不同育苗盘筛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