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循证理论的预见性护理对气管插管全麻患者的影响

2023-05-27王怡纯

黑龙江医药 2023年9期
关键词:预见性苏醒全麻

王怡纯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河南 郑州 451191

气管插管全麻是外科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式,良好的麻醉方案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基础,同时气管插管能够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有利于手术期间患者的呼吸管理[1]。但气管插管是一种有创操作,会损伤人体口咽部、支气管,加之麻醉后药物会长时间存于患者体内,对其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一定干扰,导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出现躁动、喉痉挛、咽部不适等并发症,严重降低患者的麻醉复苏质量,延长患者的术后康复进程[2]。有研究表明[3],对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其麻醉苏醒治疗,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基于循证理论的预见性护理以循证理论为基础,从根源上寻找护理问题,收集最新、最优的医学证据为患者做出最佳的医疗决策,为患者提供前瞻性、预见性的护理服务[4-5]。鉴于此,本研究探讨基于循证理论的预见性护理对气管插管全麻患者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0月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行气管插管全麻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纳入标准:(1)具有手术指征,择期拟行外科手术治疗,均接受气管插管全麻。(2)年龄≥18岁。(3)具有正常的认知及沟通能力,依从性良好。(4)可配合完成研究。(5)临床资料齐全。排除标准:(1)伴精神系统疾病。(2)伴凝血功能障碍。(3)伴严重器质性病变。(4)伴血液系统疾病。(5)伴感染性疾病。(6)存在手术禁忌症或麻醉禁忌症者。研究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50.44±5.87)岁,手术时间1.2~4.5 h,平均手术时间(1.89±0.46)h,ASA分级为I级30例,II级20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50.72±5.41)岁,手术时间1.1~4.5 h,平均手术时间(1.90±0.51)h,ASA分级为I级29例,II级3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样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模式干预,包括术前病房访视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开展健康宣教,并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苏醒护理等工作。

1.2.2 研究组研究组患者予以基于循证理论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内容如下所示。(1)组建团队:建立预见性护理小组,由科室护士长担任组长,选择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作为组员,在开展护理前参照《循证医学(第3版)》进行专业培训,在培训结束后经考核合格方可参与护理。(2)提出问题:由组员在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按照“气管插管全麻”“并发症”“预见性护理”检索文献,分析以往经典案例,采用头脑风暴法分析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从减少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护理目标出发,提出亟需解决的护理问题。(3)获取及评价证据:根据提出的护理问题,在数据库中输入关键词 ,检索解决问题的最新证据,由小组将收集的证据进行整理,评价各种护理方法的可行性,将可行性、科学性不高的护理方法更替,并结合相关文献及临床经验,针对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制定预见性护理方案。(4)实施预见性护理:术前与患者及其家属详细沟通交流,做好术前宣讲工作,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手术及气管插管全麻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为后续手术顺利进行奠定基础;术后患者进入苏醒期,体内残留麻醉药物会导致患者出现兴奋或躁动,护理人员应提前加强防护措施,必要时可使用约束带,以防止坠床的情况发生;拔管后15 min内易发生喉痉挛,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发出吸气性喘鸣音并及时处理。(5)评估:在患者出院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评估,收集患者的数据及相关资料,组织小组成员针对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讨论,调整可控的要素,并制定新的预见性护理方案及流程,同时在下次护理过程中实施。

1.3 观察指标

血流动力学:术前安静环境下测量静息期两组患者右上臂血压,记录心率(Heart Rate,HR)、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待患者进入苏醒室后测量其苏醒期HR、DBP及SBP值,均测量3次取平均值。

麻醉苏醒质量:记录两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采用Steward评分标准评估两组患者的苏醒质量,包括清醒程度、呼吸通畅程度、肢体活动程度3个方面内容,评分0~6分,评分越高则表示苏醒质量越高[6]。采用警觉与镇静评分法(Observer Assessment of Sedation,OAAS)评估两组患者的质量,评分1~5分,评分越高则表示苏醒质量越高[7]。

并发症: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喉痉挛、咽部不适、躁动、屏气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情况

两组患者静息期的HR、DBP、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苏醒期的HR、DBP、SBP均较静息期明显升高,但研究组患者苏醒期的HR、DBP、SB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指标HR(次/min)时间静息期苏醒期t值P值研究组(n=50)32.18±5.77 24.33±3.53 8.206<0.001 33.15±6.09 26.53±3.45 6.688<0.001 12.46±1.43 18.35±2.67-13.751<0.001对照组(n=50)32.33±5.41 28.74±4.25 3.690 0.001 33.26±5.68 29.45±4.64 3.673 0.001 12.39±1.57 15.73±2.49-8.023<0.001-0.134-5.644 0.894<0.001 t值P值DBP(mmHg)静息期苏醒期-0.093-3.571 0.926 0.001 t值P值SBP(mmHg)静息期苏醒期0.233 5.074 0.816<0.001 t值P值

2.2 两组患者麻醉苏醒质量指标情况

研究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Steward评分、OA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麻醉苏醒质量指标情况(±s)

表2 两组患者麻醉苏醒质量指标情况(±s)

组别研究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自主呼吸恢复时间(min)12.28±2.17 15.73±3.43-6.010<0.001苏醒时间(min)13.23±1.51 14.64±2.02-3.953<0.001拔管时间(min)14.05±2.09 15.85±2.25-4.145<0.001 Steward评分(分)4.92±0.66 3.89±0.43 9.246<0.001 OAAS评分(分)4.03±0.37 3.72±0.33 4.421<0.001

2.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例(%)

3 讨论

气管插管全麻作为有效麻醉方案能够保障外科手术的顺利进行,但术中气管长时间保留会导致气道黏膜受压,引起不同程度的咽喉不适,不仅会影响患者手术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还可能会诱发误吸反流等并发症,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给患者的预后造成不良影响[8-9]。因此,如何减少气管插管全麻引起的并发症是现阶段临床护理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既往临床上对气管插管全麻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但此护理模式缺乏针对性及目的性,护理措施随意性较大,无法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导致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苏醒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下降[10-11]。基于循证理论的预见性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方法及理念,是现行分析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通过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最优循证证据,并与临床经验及患者的实际需求结合,选择适宜的预见性护理措施,从而有效预防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12-14]。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苏醒期的HR、DBP、SBP均较静息期明显升高,但研究组患者苏醒期的HR、DBP、SBP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说明基于循证理论的预见性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护理舒适度,减轻患者的生理应激反应,有利于维持患者的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稳定。本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Steward评分、OA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基于循证理论的预见性护理模式具有前瞻性的优点,可以先行评估患者可能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予以相应的护理服务,可更简便、快速的处理护理问题,从而预防并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麻醉苏醒质量[15]。

综上所述,基于循证理论的预见性护理可有效维持气管插管全麻患者的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其麻醉苏醒质量,有利于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预见性苏醒全麻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植物人也能苏醒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