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备制造业的职业教育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的探索与实践

2023-05-26周永芳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3年5期
关键词:装备数字化职业

周永芳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0 引言

美国的“再工业化”,德国的“工业4.0”,英国的“工业2050”及“新工业法国”等国家战略的实施,预示着全球制造业正在经历革命性的变革[1]。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指出了“制造强国”建设的“三步走”战略,也对我国职业教育赋予了新使命。职业教育要积极回应,主动作为,面向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诉求,培养多层次、多类型的高素质制造业人才,为我国建设制造业强国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劲的人才支撑。

1 常德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情况

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入交融,一场影响深远的产业调整正在悄然发生。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在“三高四新”、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指引下,常德制造业后来居上,正大步朝前迈进。根据《赛迪顾问先进制造业百强市(2021)》的调研结果,常德位列榜单第71位,在湖南省7个上榜城市中排名第三(前两位为长沙、株洲)[2]。装备制造类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典型的传统专业最易受新兴技术冲击。在“三高四新”战略引领下,《常德市推进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打造优势产业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出台,明确了要以工程机械为重点,发展支柱产业,统筹推进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打造智能塔机(升降机)、车桥、混凝土设备等优势产业链,以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实施智能改造工程,加快产业数字化。

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和相应的专业技能。常德职业教育始终坚持以产业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目前,常德装备制造大类职业教育涉及机械设计制造类、自动化类、汽车制造类、机电设备类中的大部分专业,以及航空装备类中的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办学层次为中职和高职专科,尚无职业本科。

职业教育要主动适应产业新发展、回应新期待、对接新要求,以提高适应性。2021年3月,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出台,最显著的特征是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因此,要基于专业目录修订,做好专业布局调整,以应对产业发展的变革,实现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同步升级,为区域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培养高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推动常德市乃至湖南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助力我国制造强国建设,发展实体经济的现实要求与必然选择。

2 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以下简称《目录》)装备制造大类解析

2.1 坚持制造强国,优化装备制造大类职业教育专业结构

《目录》调整以高职专业为基础,原则上按照专业大类对应产业、专业类对应行业、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群[3],架构了中职、高职、职业本科的三级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基于产业、行业的专业架构特征,为职业教育与产业链对接的供给侧改革做好了顶层设计。采取保留、合并、更名、新增等调整措施,优化了专业结构和布局。以高职专科为例,保留了数控技术、工业设计、工业机器人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等各专业类的骨干专业;将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和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合并更名为智能制造装备技术;将焊接技术与自动化更名为智能焊接技术,将铸造技术更名为现代铸造技术等,体现了人才职业能力需求从传统制造领域向智能化的转变。

《目录》修订对接制造强国战略,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针对性地梳理调整专业设置,突出人才支撑功能。例如,针对大国重器中国高铁,新增高职专科高速动车组制造与维护专业和职业本科轨道交通车辆工程技术专业;聚焦现代飞机制造的科技制高点及发展趋势,新增高职专科飞行器数字化装配技术专业和职业本科航空智能制造技术专业,支撑航天强国、制造强国战略;为了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经济的深度融合,新增高职工业互联网应用专业和职业本科工业互联网工程专业;围绕科学化管理,服务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提质增效形成的新岗位需求,新增高职专科计量测试与应用技术专业和职业本科现代测控工程技术专业;增材制造技术对制造产业具有颠覆性意义,围绕新职业——增材制造(3D打印)设备操作员的人才需求,新增高职增材制造技术专业。各专业类调整比例如表1。

表1 装备制造大类各专业类调整比例统计 单位:%

整体来看,高职专科的调整比例高于中职,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职业本科此次调整比例最大,很多专业类实现从无到有,调整比例达到100%。

《目录》修(制)订后,装备制造大类中职专业由28个增加为30个,高职专科专业由64个增加为68 个,职业本科由 11 个增加为28个,增加幅度最大,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专业调整情况具体如表2。

2.2 聚焦专业核心要素,统筹装备制造大类“中、高、本”衔接

《目录》聚焦专业核心要素如专业名称、人才培养规格、岗位群、职业技能和核心课程等,对于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培养目标和规格层层递进,人才定位横向衔接,捋清了装备制造大类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三个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4],打通了人才培养的纵向通道,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

表2 装备制造大类专业调整情况统计 单位:个

以汽车制造类专业为例,首先,对“中、高、本”三个层次一体化设计了专业名称,分别为汽车制造与检测、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汽车工程技术、体现不同人才培养层次需求;其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逐层递进,中职以培养从事汽车成品装配、检测、质量检验等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高职专科目标为培养从事工艺管理、现场管理、车辆返修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本科旨在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具备一定创新能力,能从事汽车及零部件试制、标定、试验技术开发,生产工艺设计及改进等工作;再次,专业主要岗位群或就业也逐层提升,中职岗位群为汽车整车制造人员、检验试验人员和机动车检测工,高职专科面向汽车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群),职业本科面向汽车零部件设计与试制、台架测试与试验、整车制造工艺设计、汽车性能测试与试验等岗位(群);最后,升级改造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将 “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知识融入传统汽车结构及制造工艺知识模块中,对核心课程也进行了优化设置,中职侧重基本操作,高职专科偏向智能化操作、调试维护、检测试验,高职本科则为智能化设计与应用。综上所述,在专业名称、培养规格、就业面向和核心课程设置等方面确保了汽车制造类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之间的有机衔接、纵向贯通。

2.3 对接行业转型升级,优化装备制造大类专业名称与内涵

专业升级不只是修改专业名称,更要在专业内涵中融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科学技术,全方位开展数字化改造。据统计,装备制造大类有20%的高职专业将数字化、智能化等体现在名称上,职业本科这一比例达到40%,体现职业本科的高层次、高起点、高要求。85%以上高职专业的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中体现数字化、智能化等专业内涵。各专业类的核心课程数字化改造统计如表3。

表3 装备制造大类各专类核心课程数字化改造统计

例如,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对接智能制造、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材料成型与改性工程等新职业,三个层次的数字化改造核心课程共 66门。以高职专科的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专业为例,其核心课程增设了智能成型生产线控制技术、增材制造技术、三维造型与数值模拟等如表4。

3 实施装备制造大类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的实施路径

3.1 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优化专业结构布局

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的专业逻辑是从职业教育教学目的出发。职业院校要根据国家制造强国、湖南“三高四新”战略与常德市产业立市的发展规划,主动优化专业结构和院系布局,凝练办学特色,促进专业名称与内涵升级。

要按照新版《目录》和专业简介,修(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课程与评价方式等体现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要联合企业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要实行例会制度,定期修订,掌握新技术、新业态、新职业的发展趋势,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从专业结构布局、内涵建设与教学改革上全面适应数字化改革。

另外,引进第三方评价,考察评价专业与产业契合度、毕业生在企业满意度、人才培养质量等,从“供给侧”持续强化改革,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动态反馈调整,提升专业建设适应性。

表4 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及专业核心课程改造实例

3.2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完善教学标准体系

教学标准是撬动质量提升、使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活动规范实施的保障。职业院校要基于新版《目录》,做好相关教学标准的修订工作,包括教学标准、课程建设标准、顶岗实习标准、专业仪器设备规范等[5]。要结合企业调研,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细化专业课程体系,对接企业用人需求,明确专业基础、核心、拓展课程及实践环节,融入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对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要求,在与产业、技术发展的融合中推动职业教育的“三教”改革。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职业教育“中、高、本”纵向贯通,课程体系重构也要注意“中、高、本”衔接中的人才培养定位、职业能力需求等根本性问题。

3.3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升级改造课程内容

以往信息技术通常作为公共基础课,但是产业变革与数字化升级中,信息技术的通识教育已不能满足产业升级改造的要求。应当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最新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教学模块,作为专业基础课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要坚持面向生产过程,重点在于“互联网+”“智能+”的元素改造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对接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提升学生数字化职业技能。

为了提高职业教育课程对产业升级的适应性,课程体系也需要及时重构、调整,实行动态反馈机制。教师要定期走访、调研企业,及时了解行业与企业新业态、新技术、新岗位对劳动者的能力需求,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针对性重构课程体系,及时更新课程内容,既注重专业教育,也要兼顾数字化能力的培养。

4 专业升级对教师能力发展提出的要求

4.1 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

教师要认识到数字经济时代下,装备制造业的边界正在延展,传统装备制造大类的毕业生不能满足新岗位、新职业、新技术的工作要求,是不易被企业所接受。根据企业调研可知,制造类企业一方面对于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强烈,一方面对技术工人的知识、技能、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当下传统装备制造类毕业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低,并可能逐渐被替代。如果不及时升级改造,不跟上时代和产业发展的潮流,将在这场科技变革中出局。

教师要先了解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变革,掌握装备制造领域的智能化、精准化、智慧化技术及应用,才能培养出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所以,终身学习的理念不仅是学生要建立的人生信条,更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自身要内化的学习动力。

4.2 教师专业能力的更新

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要求教师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仅包含装备制造的专业知识,对于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也是重要内容。教师要拓宽知识领域,掌握编程、建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专业知识并能应用于装备制造领域,增强逻辑思维、精准化管理思维,能重构课程内容,对接智慧化管理、智能化生产、数据化应用与数据化技能,实现跨界融合。

加强校企合作,加强技术交流,增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特别注意学习一线生产新技术、新手段。职业院校应制定教师实践培训机制,每年要保障一定时长的先进制造企业顶岗实践经历,既要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弥补自身知识结构在新技术应用上的不足,更好地为课堂教学做好知识储备; 同时,也是了解现代制造企业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岗位要求及数字化技能要求的良机。

4.3 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职业院校要成立教师发展中心,为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专业化发展提供指导与考核,以此督促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可通过教师团队内训、企业师资认证、集中培训等方法,提升团队数字化教育教学能力。积极培植特色教学团队,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各级职业能力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点带面,以先进典型促进教师群体的自我革新。

师生都要不断突破旧模式束缚,克服对新事物、新方法的思维转换较慢的困难,积极参与数字化学习和培训,彻底完成数字化课堂改革。

5 结论

装备制造大类《目录》适应数字时代发展、服务制造强国、对接产业升级,对于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职业院校应当以《目录》修订为契机,与产业需求对接,优化专业结构;与职业标准对接,完善教学标准体系;与生产过程对接,升级改造课程内容。而《目录》的落地,执行的关键在于专业教师的数字化能力也要提升。

猜你喜欢

装备数字化职业
好装备这样造
港警新装备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防晒装备折起来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