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传媒科技的演化进程与创新发展研究

2023-05-26冉红庆

人民长江 2023年5期
关键词:传媒业传播媒介发展

现代化的新闻传媒手段替代了传统电视、广播和报刊等形式,给人类带来了丰富的视觉盛宴。新闻媒体以锐不可挡之势给传媒业带来巨大变革,也给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变,人们通过智能手机、网络电视和数字化报纸等无孔不入的现代新媒体,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大量知识。新媒体技术不仅带来了传播方式的改变,也使得媒体接受群体趋向普遍化和大众化,新闻传媒行业为顺应时代潮流,将大数据等新科技应用到各个层面。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应对全球科技和信息化浪潮,新闻传媒业应该朝着新生态方向快速发展,传统新闻传媒急需转型发展。为进一步推动新闻传媒业生态重构,未来用户平台将是人的社交平台,在新闻生产系统方面重塑专业媒体与媒体人的价值;在新闻分发平台方面基于新的传播机制形成新的格局;在信息终端方面新模式给未来人们带来全新的信息消费;在重构的生态中依然要坚守专业价值与能力;新闻传媒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使得媒介形态层出不穷。为此,由孙宝传和朱友芹合著的《中国新闻传媒科技发展史话》一书,有助于了解新闻传媒科技的演化进程进而开展创新发展研究。

作者通过梳理新闻传媒发展的演进历程,提出了符号是传媒的基因和信息符号变异等观点,并认为基因复制机制改善是传媒演进和迭代的源头。这部著作为研究新闻传媒科技的演化历程打开了一扇窗口,或者说为解开传媒科技迷宫提供了一把钥匙。回顾网络媒体发展历程足见新技术对网络媒体的巨大促进作用,展望未来新闻传媒和网络媒体发展前景使人欢心鼓舞,探究新闻传媒科技的发展历程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有利于了解过去和展望未来。作者以技术为切入点回答了传播媒介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的问题,研究新闻传媒科技经历了怎样的演化进程以及有何规律,对新闻传媒技术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作者还探究了传播媒介的演化和更迭历程,探究了我国新闻传媒技术经历的发展阶段,并对新闻传媒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判。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撬动了新闻媒体的变革和发展,进而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我国传播媒介与技术演进在历史长河中是有规律性可循的,其经验可给今天新闻传媒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借鉴。该书遵循进化观点诠释了传播媒介演变发展历程,在理论层面深入探讨了传媒构成的三大要素,从宏观视角审视了传媒变革大背景,以史为鉴阐述了新闻媒体新变局,这是该书作者的基本观点和写作主要思路。

人类传媒的发展经历了史前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磁传播、数字传播和网络传播六个历史阶段,经历了从体语、口语、文字、印刷、电磁、数字到网络等七次传播媒介的演变。一部传媒演化史就是人类不断满足自身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发展史,在其演变过程中克服传播媒介固有的缺陷,是人类不断打破时空枷锁束缚、不断改善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和空域性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提高人类器官感知信息传播能力的过程,在这个新旧传媒形态演化和创新发展过程中,人文科学和科学技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书中,作者首先论述了史前的体语、口语和借助他物的传播方式。史前是一个有声无言的时代,人类只能依靠体态语言传播信息,人类为了进一步拓展自身感觉器官感知信息,开天辟地创立了声音符号以开传播革命的先河。再后来依靠口语作为主要传播方式和手段,因口语是无法留存下来的,又开始借助结绳、符木和洞穴壁画等物来记录信息,这些原始记录方式也成为人类文字的先驱。作者借助了生物进化论的研究方法探究了传媒的演化规律和演化历史逻辑,可以说在人类传播史上传播媒介的每一次迭代发展都是人类传播活动的重大变革。人类最开始使用面部表情和手势体态等肢体符号进行信息交流,简单的肢体语言无法表达人类复杂的思想,于是产生了语言符号和文字符号,但是无法跨越时空的口语也会稍纵即逝,文字因受地域和交通条件限制也传不快、走不远。

其次,论述了汉字的产生、演变及其传播。由于记忆总是有一定的限度,使用其传承文化和思想也比较困难,于是古代汉字便应运而生了。我国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石鼓文、铭文、大篆小篆、隶书和楷书等字体演变,竹、石、木、帛等成为汉字最初的载体。东汉蔡伦通过不断改良造纸术发明了纸张,从此我国文字传播如虎添翼。汉字经历了数千年发展演变,其中流变和改革成为汉字不断发展的推手,汉字的产生和发展开启了人类文明史。在此基础之上,作者还进一步论述了古代新闻性信息及其传播方式的问题。古代就有了新闻的存在,新闻性信息最先依靠甲骨文作为载体,新闻性信息传播始于奴隶社会的商代。古代通信依靠车马邮驿,古代文字传播兴衰长达三千年,广告自古就有,那时还没有印刷术,纸上的文字只能用手抄,千里之遥的书信也只能依赖鸿雁传书。到了宋代畢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清代最早的官府报纸也出现了,民间报刊也尚在萌芽之中,社会底层也开始流行传媒。传播媒介的不断演进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更与人们对信息的需求相契合。人类三次大的传播革命就是在三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发生的,与能源革命相伴相生。有关传播媒介演进和传媒技术发展研究,应该置于广阔的经济社会背景和人类文明发展历史进程中加以审视和考量,还要探讨传播媒介和传媒技术对政治和文化形态的深刻影响。

第三,在印刷传播篇重点论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以及中国近代报业的兴起。作者从历史背景考察了近代报纸的缘起,近代报业从洋办、官办到民办逐渐兴起,主要介绍了报纸版式的三变脸,有书式折页对开张、线装本改成了洋装本,还介绍了杂志的两种包装式样,这时广告与报纸开始结缘,从此近代广告业开始出现了。同时,还论述了稿件传递手段和报刊发行方式。产生了稿件传递的四件宝,稿件传递方式主要有快马和信鸽送寄,信鸽传播新闻也是一日千里,可谓鸿雁传书谱新篇。上海《申报》馆的开张并首发电讯开启了我国电信行业,那时的报刊发行依靠赠送、求订和报贩三大招。在此基础之上,作者论述了我国印报方式的变迁和印报机具的演进问题。当时的报刊行业得到了快速成长,但是印刷术发展却相对滞后,印报方式依赖于木印、石印和铅印三种方式,由于排版设备工序效率比较低下,于是把铸字铅排改为铸排,从而大大提升了排版效率。印机动力历经了人、畜、煤汽和电五代,印报机具也从平板、滚筒轮到机器提升了三个档次,从一些成功报纸得到了“善其事先利其器”的启示。在日寇侵华的岁月里我国报业印刷技术呈现出倒退现象,从业人员也是艰难度日。

最后,在电磁传播篇论述了电报的发明与现代通讯社的诞生。重点阐述了各式新闻通信终端同台竞技、广播电影电视的问世和加盟、电磁传播时代报纸印刷技术的进步等问题。在数字传播篇论述了新闻通信从模拟到数字的嬗变、报业第一二次技术革命(即印刷革命和采编革命)、新闻图片处理数字化的演进、新闻资料存储和利用的计算机化、报业技术革命的深化(管理革命)、广播电影电视的数字化进程等问题。在网络传播篇重点论述了新闻传媒跨入互联网传播时代、新闻传媒跃入移动传播时代和新闻传媒科技的未来发展等问题。总之,该书以新闻传媒技术发展为线索和以传播媒介为基点,通过六大部分内容深入研究了新闻传媒技术的演变和传播媒介的发展历程。作者探寻了媒介技术发展历程深刻影响着社会、经济和文化传承,通过总结出来的发展规律为我国未来媒体的发展提供借鉴。作者按照历史演进探究了我国新闻传播发展路径,清晰地讲述我国从古至今的传媒技术发展历程,探讨了一些经验教训的借鉴。从宏观到微观视角探讨了传媒技术的实际发展情况,旨在指导我国新闻传媒能够应对新舆论环境的挑战和变革。

当前,我国新闻媒体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新媒体层出不穷,新型媒体形态在新技术支撑体系下利用数字、网络和通信等技术,通过互联网和无线通信网等传播渠道向各种终端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具有自身发展特点,具有一定的消解力量和一定的跨时空性质,形成全球各媒体和各地区之间的信息交互性,新媒体在传播手段和传播形式上都有质的与根本性改变。我国新媒体技术产业发展整体呈现出以下特点:新媒体产业总体市场规模快速发展,如分众传媒、盛大网络和阿里巴巴等新媒体企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新媒体快速发展离不开新媒体企业的成长。移动互联网与互联网业务的深度融合,使得中国即时通信网民规模越来越大,各类应用使用率大幅度增长,手机端发展更为迅速,互联网与手机互联网用户高度的重合性预示着移动互联网的广阔发展潜力,在新时期传媒技术朝着智能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积极构建結构合理与协同发展的传媒体系,以及全新的新闻传播舆论导向体系,传媒技术变革充分体现了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各级媒体在改革中利用自身占据的资源、人才和技术优势,在融媒体转型和变革发展道路上,都保持着各自的舆论优势。各级主流媒体都在积极融入新媒体环境之中,网络自媒体信息的泛滥,也在深刻影响着大众舆论。

新闻传媒科技的创新发展是贯穿传媒业发展历程的不竭动力,创新成为新闻传媒业的一种生存手段,日新月异的媒体形态和经营模式是依靠科技变革创造的,网络和手机等传播载体催生了大量新消费群体和市场空间,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互依存使得传媒形态呈现多元化趋势,新兴媒体只有牢牢把握市场脉搏和不断进行技术手段的创新,才能取得可持续发展。

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明确的创新取向是传媒科技创新的内外条件,当前我国传媒技术手段的革新有着良好的条件和发展趋势。掌握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成为我国传媒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突破口,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推动传媒业技术的创新。如报刊出版过程中的采编、排版和印刷等环节技术手段的革新,大幅度提升了媒体的生产效率。传媒行业需要依靠信息技术实现产业升级改造,信息技术为传媒业带来了革命性改变,传媒技术手段的革新转变了传媒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为推动传媒技术革新和实现管理制度创新,急需跨媒体经营、融资和转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使得管理模式初步形成,大大提高了社会与经济效益。传媒技术手段和经营方式的改进当然也离不开国家宏观管理政策的不断调适和完善。

新闻传媒科技创新的根本是内容创新。数字化技术只能改变传媒形式而不能替代内容,创新原动力来自于传媒人的创新精神与对时代的深刻感悟。传媒业需要通过内容创新来创造出经典作品,内容的生产、复制和传播是其运行的基本特征。作为传媒业的源头内容,生产是根本与关键,人类的思维情感活动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展现,内容所包含的思想、信息和价值观念等核心要素,是受众接受内容产品的根本原因,内容创新成为传媒产业的灵魂。如长篇小说《红楼梦》衍生出了电影、电视和音乐作品等艺术形式,其根本主要是内容的创新。其次,新闻传媒科技的创新手段是载体的不断创新。包含思想文化的内容需要依靠传媒载体方式传递给受众,传媒载体的不断演进需要技术的变革和市场的选择两大因素,技术革新可以推进传媒载体形式的多种多样变化,但不能决定这种变化,传媒载体的创新是以新的手段满足乃至创造新的需求,其重要性是对传媒产业经营方式的改变。再次,新闻传媒技术创新的关键是经营创新。媒体经营模式取决于技术手段、载体方式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创新能够对某种载体形式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将网络媒体优势和自身内容生产优势相结合,通过载体创新来增加发展动力也是经营创新。最后,新闻传媒技术创新基础是政策创新。传媒政策与政治体制休戚相关,影响着传媒业的市场环境和发展趋势。体制机制创新成为我国新闻传媒业发展的基础性问题,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成为推动传媒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传媒特点进行行政管理政策的创新,进而能对新闻传媒市场进行经营、载体和内容的创新。

基金项目:

“基于‘两地定位下重庆区域文化传播融媒体路径研究”(KY2021004)

书评人简介:

冉红庆,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新闻史论与文化传播。

猜你喜欢

传媒业传播媒介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试论融合发展语境下文化传媒业的新路径
视觉文化视阈下武术传播媒介研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欧洲传媒系统面面观之瑞士传媒业图景下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反腐报道中的大众传播媒介
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研究
移动互联网给传媒业服务业带来深刻变化 新时空 新业态 新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