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母亲
2023-05-26李丹
李丹
唐代诗人王维,有一首惟妙惟肖的诗作: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首在孩提时代就是脍炙人口的古诗,总是把我带回到我的童年。那是让我启蒙,给我启迪,在母亲的引导下,对绘画迷恋的开端。
还记得,在我4岁的一天,我拿着水彩笔在纸上绕来绕去,这是每个孩子都有过的过去,那时的我什么都画不出来,我问妈妈,熊猫怎么画?宝塔怎么画?妈妈拿过笔,线条在飞舞,寥寥几笔,一个黑白相间的大熊猫,一座古朴典雅的八层宝塔跃然纸上。这一举动,对于一个只有4岁,爱绘画而又画不出来的我来说,无疑是一件特别神奇的事情。从那时起我就经常缠着妈妈,让她画这画那,妈妈总能不加思索地将画跃然纸上,那时妈妈就成了我心目中最崇拜的“大画家”。我的母亲就这样在不经意间,在我的心中埋下了对绘画浓厚兴趣的种子。
那个年代的孩子,无论被谁问起:“你长大想当什么呀?”几乎所有孩子都会回答:“要当科学家。”也就是从那时起,任何人问到我这个问题时,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想当大画家。”我在绘画的艺术道路上,幸运地感受到母亲始终如一给予我的理解与支持。
记得小学时期,我的一个同学喜欢画漫画,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可是她的父母认为,绘画是没有好前途的。于是,她自己画的整整两大本漫画被她的母亲付之一炬,藝术的种子就这样消失在萌芽里。
其实,在那个年代,我那并没有从事美术专业工作的母亲,也有着同样的担心。然而,她自己对绘画的理解,让她坦然面对了我对绘画的痴迷,并给我报了美术启蒙班。
当今社会,这样重视对孩子幼童早期艺术教育的母亲,已经是比比皆是了。难能可贵的是,我的母亲一以贯之地将我对绘画的热爱支持到底!
在都江堰长大的我,初中时,都江堰的绘画教学,已经满足不了我对绘画艺术的渴望了,我想去五六十公里以外的成都,找老师学习绘画。那时候,母亲的工厂效益不好,收入锐减,职工面临下岗,但是,我的父母依然咬牙坚持,支持我去成都参加价格不菲的绘画班。
从那时起,每个周末和寒暑假,我就一个人奔波于都江堰和成都之间,那些年,求学路上的困难,都是对我绘画生涯的历练。它没有挡住我对绘画的坚持和热爱,反而让我愈发弥坚。我知道,那是因为母亲坚实的肩膀在支撑。
正因为如此,才能让我之后,在大多数大学同学转行弃笔的氛围中,依然挥笔不止。
大学毕业后,我成为了教师,有了家庭和女儿,女儿的出生,让一个母亲的幸福感笼罩着我,女儿对《灰姑娘》、芭比娃娃等故事的热爱,重新唤回了我儿时的公主梦。我的画笔很长一段时间呈现着婚纱与水晶鞋。当有人问到,我为什么会如此热烈地钟情于这样题材的时候,我说,或许每个女孩儿都有过公主梦。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梦”逐渐在现实中清醒过来。
工作之后,我仍然坚持追求着自我的每一个进步。先后跟随吴绪经老师和方政和老师继续深造研修,去进一步研究工笔艺术中那古往今来的哲思之美,从而形成了我现在表现女性刚柔并济的艺术题材。
这么多年,绘画于我是生命的一部分,也是我幸福生活的原动力。
忆往昔,我的绘画生涯,有一个理解与支持我的母亲,并且与我同行,我可以自豪,可以幸福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