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三春暖 海天一色情
2023-05-26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唐 孟郊《游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 孟郊《游子吟》
孟郊可怜,在他年纪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拉扯大。于是,孟郊发奋读书,立志科考,希望摆脱贫困的生活,让母亲颐养天年。可偏偏事与愿违,孟郊一次又一次参加科考,每次都无功而返。每当孟郊考试名落孙山,一个人在他乡,总是想起远在家乡的母亲。他曾写下《游子》,诗中游子远行天涯,植萱草于北堂,借鲜艳花色以悦亲心,或食之令母忘忧,希望母亲能够减轻对自己的思念,忘却烦恼与忧愁。
多年以后,五十岁的孟郊得到了江苏溧阳县尉这一职位,结束了长年漂泊流离的生活,并为此感到愉快。突然间,他的心骤然像被什么东西刺中,他再一次想起了母亲。于是,五十多岁的孟郊急切地派人去老家将母亲接来与其同住。在溧水迎接母亲时,他心随念走,吟出著名的《游子吟》,流传至今。
《游子》是孟郊专门献给母亲的诗,从母亲的角度倾诉母爱,而《游子吟》是从孩子的角度感受母爱。在中国的文化意象里,萱草代表母亲和孝道,萱草也因此成为中国人的母亲花。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十分注重对母亲的孝道。正是这种孝道,让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有了一种自信和自豪。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灿烂的伦理文明,非常重视亲子之情和博爱之心,从古至今孕育出许多伟大的母亲形象。从周氏三母,到孔子、孟子的母亲,再到太史慈和陶侃的母亲……无一不体现出一位母亲对家庭、家教、家风的影响。
余光中曾在《今生今世》里写到,“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第一次,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第二次,你不会晓得,我说也没用/但两次哭声的中间啊/有无穷无尽的笑声/一遍一遍又一遍/回荡了整整三十年/你都晓得,我都记得”。
在母亲与子女的这两次哭声之间,横亘着的是世间每一对母子的缘分和这一生的母子情深。岁月洞穿了时空,在那前赴后继的面庞上雕刻出蜿蜒而细密的沟壑。从清纯可人的女子到步履蹒跚的老妪,母亲给予的深深爱意如同她脸上的细纹,由简及深……
在文艺界,母亲常常是许多文艺家创作的缪斯和歌颂的对象。然而,当文艺家本人成为母亲时,她们又会“遭遇”怎样的困境?创作时间不够,睡眠不足,情绪起伏……这一切难以规避的现实,又会带给她们怎样的人生体验,她的故事,她与子女的故事,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筑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现代艺术》自2020年1月推出“家学”栏目以来,陆续呈现吴绪经父子、陈沫吾父子、李晖父子、陈乃建父子、康锦元父子等家学艺术赓续,尤其在2022年6月,《现代艺术》隆重推出“家声文正 学养天成——2022‘父亲节特别策划”,集纳14对从事同一艺术门类的以血缘家庭为单位的父子(女)档,呈现其个人成长、家庭教育、家族文化、家国情怀。(详见《现代艺术》2022年6月“家学”栏目)
母亲节,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在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中国人和全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们一道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谢。敬重母亲,弘扬母爱的母亲节,在中国已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节日。
“五月雨晴梅子肥,杏花吹尽燕飞飞。”时隔一年,五月,我们迎来温馨的母亲节,同时也迎来五四青年节。值此,《现代藝术》以“青年节”之名,以“母亲节”之义,面向各个艺术门类,集纳以子女与母亲为单位的母子(女)档,推出(美术)大唐卓玛&杨睦田母女,何红英&林林母子,尉志坚&郭鸿蔚母子,杨巧云&粟琴母女,周红&李丹母女;(书法)李凌雁&冯文博母子,钟艳&胡艺月母女;(音乐)付元荣&张笛母子,张莉娟&敖翔母子;(摄影)何军&张海洋母子;(民间文艺)宋西平&张丹母女;(曲艺)施敏&吴鉴峰母子共计12对母子(女)档(艺术门类以文联工作惯例为序,同一艺术门类以母亲姓氏拼音首字母为序),呈现母亲在作为自己、女儿、母亲的多重身份之下的涅槃蜕变,以及子女在母亲陪伴下的成长故事,希望以文艺为载体,以浓郁深情演绎寸草春晖,致敬母亲、献礼母亲、感恩母亲,从而弘扬中国精神,讲述中国故事,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宇宙洪荒,生命浩瀚,唯有母亲和孩子真正分享过心跳。女本柔弱,为母则刚。母爱如天,亲情似海,海天一色,寸草春晖。在此次呈现的母子(女)档中,有被艺术救赎的生命体;有相互成长、彼此成就的母子(女)档;有为了孩子,坦然接受命运安排的母亲;有全身心陪伴孩子成长的母亲;有以身作则、用爱教育的母亲……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她们的母子(女)生活,去感受母亲如春日的阳光,无私地照耀,让小草肆意生长的爱;并看那小草,如何报答春日阳光的恩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