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小芦笋梦 浓浓家乡情
——访梦飞田园芦笋产业基地创始人李建

2023-05-25衷晨

江西农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产业基地芦笋乡亲们

文/衷晨(特约记者)

千亩芦笋采摘忙,乡村振兴干劲足。走进南昌市新建区石埠镇梦飞田园芦笋产业基地,种植大棚里遍地芦笋,空气中都飘散着芦笋淡淡的清香。近年来,梦飞田园芦笋产业基地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推动芦笋富民产业不断兴起,带动了一方经济,致富了一方百姓。

放飞芦笋富裕梦

时下,正是反季节种植芦笋的成熟采摘期,南昌市新建区石埠镇梦飞田园芦笋产业基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农民们正忙着采摘和分类新鲜的绿芦笋,享受着收获的喜悦。“我们芦笋产业基地全年能够带动200多名群众季节性务工,从最初的西岗村辐射到周边村庄,每年给当地村集体创收40 万元以上。”梦飞田园芦笋产业基地创始人李建介绍道。小小的芦笋,撑起了乡亲们的富裕梦,也铺就了致富乡亲、振兴乡村的美好未来之路。

芦笋产业的发展,是当地推动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据史料记载,芦笋的食用始于五代十国时期;自宋代起,不少文人墨客便留下了关于芦笋的美词佳句。苏东坡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就有对刚出土的芦笋的描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现在正赶上了创新创业的好时代,人才、资金、技术都不断涌向农村,我们要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在田园里放飞自己的创业梦想。”李建告诉记者。

李建出生在南昌市新建区石埠镇的西岗村,这里是曾经的省级贫困村,由于交通不便,没有产业,村民纷纷外出务工。2002 年只有15 岁的李建也毅然选择了外出打工学艺,不断地学习各种知识技能,之后自己创业开办了一家饭店,在生意上也小有所成。2020 年春节第一波疫情来临时,家里的乡亲们搞起了芦笋种植产业,李建也开始向往家乡的田园生活,产生了强烈的返乡创业的冲动,想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于是,李建与乡亲们对接,创办了梦飞田园芦笋产业基地,大力投资发展芦笋产业,带领当地农户一起参加并打造芦笋产业链,希望能吸引更多的年青人一起回乡发展,让家乡成为真正的芦笋小镇。

打开芦笋致富门

说起创业遇到的最大困难,李建的思绪被拉到了创办梦飞田园芦笋产业基地之初,他微笑着将那段艰苦的日子娓娓道来:“万事总是开头难,我的创业之路也毫不例外。由于前期投入大,收益回报低,再加上乡亲们的不理解,在实施的过程中每天都有新的困难和挑战,资金方面也经常面临着短缺的窘境。”

“这么好的芦笋,一定要让它走出家乡,走向市场。”李建对乡村振兴的这份执着让同样想为家乡做建设的发小方祥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也一起投入到了芦笋种植产业当中。方祥拥有27家电竞连锁酒店,创办了江西体量最大的星座电竞连锁酒店,他和李建两人抱着同一个“田园梦”和一腔热血一起投身农业,开始了农创之路。二人在芦笋种植界深耕打拼多年,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摸索出了一条自己的种植路。带着老百姓一步步尝试,在种植过程中结合实际不断改善种植方式,为产出高品质芦笋把好第一道关口。

走出芦笋振兴路

李建告诉记者,芦笋是高效经济作物之一,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具有抗疲劳、增强体力的营养功效,食用、药用价值较高,市场潜力巨大,一次播种可连续采笋至少15 年,亩均收入可达1.5万元,产值是其他农作物的几倍。

并肩致富,生活更红火。种植芦笋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还为广大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让乡亲们在赚取不错收入的同时还可以照顾家人,给他们带来了满满的幸福感。后续,梦飞田园芦笋产业基地将加强研发,拓宽芦笋产品种类,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推动更多的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描绘乡村振兴的美丽蓝图。

猜你喜欢

产业基地芦笋乡亲们
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大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大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绿芦笋结出“绿笋情”
欧洲“芦笋季”
“团长”何八斤让乡亲们便利购物
为乡亲们奔小康当好“领头雁”
乡亲们叫我“卖光光”书记
无公害芦笋栽培技术
把唐山打造成为国家级节能环保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