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隔离与睡眠质量及二者交互作用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2023-05-25吴根丽张利赵亚璇

实用老年医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认知障碍慢性病功能障碍

吴根丽 张利 赵亚璇

目前我国人口处于老龄化加速发展期,伴随着当前高速信息化、城市化和家庭空巢化等社会发展特征,老年人成为社会隔离高风险人群。社会隔离又称为社交孤立,是一种主动或被动的与社会脱轨,活动参与、社会互动、人际交往处于某种断裂或绝缘的状况,社会隔离反映了社会联系的严重缺失[1]。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老年人的认知水平与社会联系相关,与外界联系越紧密,认知功能减退风险越低,而存在社会隔离的老年人认知功能评分则较低,但这种关联性是否会受到其他预测变量的影响还未明确。另外有研究表明,睡眠障碍可导致工作记忆、注意力以及抽象问题的解决能力等高水平神经行为出现异常,从而损害认知功能[2]。社会隔离、睡眠障碍都会增加认知功能减退的风险,但目前还未有研究将三者纳入同一模型来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本研究旨在进一步系统研究社会隔离、睡眠质量与老年人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并探讨社会隔离、睡眠质量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是否存在交互作用,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及预防策略提供一定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法,于2021年10~12月按照前一年的经济收入水平将蚌埠市所辖区域划分为高、中、低三层,每一层随机选取2个街道社区或行政村的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纳入标准:(1)蚌埠市常住人口,年龄≥60岁;(2)能够正常沟通,配合完成本次调查;(3)未确诊为痴呆。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20份,剔除不合格问卷后回收有效问卷506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7.3%。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年龄60~92岁,平均(72.7±7.28)岁。

1.2 研究内容 (1)一般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水平、婚姻状况、居住情况、合并慢性病等情况。(2)Lubben社会网络量表简表(Lubben Social Network Scale,LSNS-6)[3]:该量表可反映个体社会网络情况,总分为30分,分数越高表示社会联系越紧密,总分<12分为存在社会隔离。(3)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用于测评研究对象的睡眠情况,总分0~21分,得分越高表示个体的睡眠质量越差,8分及以上表示个体存在睡眠障碍[4]。(4)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基础量表(MoCA-B)[5]:用于评估个体的认知功能,总分为30分,认知功能障碍判定的标准为:小学及以下<19分,中学<22分,大学及以上<24分[6]。

1.3 统计学分析 双人核对后录入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社会隔离、睡眠质量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认知功能的影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社会隔离、睡眠质量及二者的乘积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相乘交互作用分析,相加交互作用采用Delta法;并引入Andersson等[7]编制的Excel表以计算相对超危险度比(RERI)、归因比(AP)、交互作用指数(S)等评价指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人口学特征老年人认知功能情况 本次调查的506例老年人中,存在社会隔离166例(32.8%),存在睡眠障碍138例(27.3%),存在认知障碍116例(22.9%)。同时存在睡眠障碍与社会隔离75例,其认知障碍发生率为66.7%(50/75)。存在睡眠障碍但无社会隔离63例,其认知障碍发生率为19.0%(12/63)。存在社会隔离但无睡眠障碍91例,其认知障碍发生率为30.8%(28/91)。无睡眠障碍也无社会隔离277例,其认知障碍发生率为9.4%(26/277)。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情况、合并慢性病情况、社会隔离情况、睡眠质量老年人认知障碍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见表1。

表1 不同特征老年人认知功能状况比较(n,%)

2.2 社会隔离、睡眠质量与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以是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为因变量,社会隔离、睡眠质量为自变量,控制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情况、合并慢性病情况等混杂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社会隔离的老年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为无社会隔离老年人的3.673倍(95%CI:2.174~6.205),有睡眠障碍的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为无睡眠障碍老年人的3.308倍(95%CI:1.970~5.556)。见表2。

表2 社会隔离、睡眠质量与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3 社会隔离、睡眠质量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乘积交互作用分析 以是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为因变量,社会隔离、睡眠质量及两者的乘积为自变量,在控制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情况、合并慢性病情况等混杂因素之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社会隔离×睡眠质量的OR值为1.648(95%CI:0.575~4.721,P=0.352),说明社会隔离与睡眠质量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不存在相乘交互作用。见表3。

表3 睡眠质量、社会隔离与认知障碍的相乘交互作用分析

2.4 社会隔离、睡眠质量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相加交互作用分析 以不存在社会隔离且无睡眠障碍的老年人为参照组,调整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情况、合并慢性病情况等混杂因素之后,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同时存在社会隔离和睡眠障碍的老年人发生认知障碍为两者均正常老年人的11.811倍(95%CI:5.923~23.552)。交互作用评价指标:RERI= 8.167(95%CI:0.199~16.134),AP=0.640(95%CI:0.379~0.902),S=3.276(95%CI:1.374~7.814),其中RERI和AP的95%CI不包含0,且S的95%CI大于1,说明社会隔离和睡眠质量对老年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存在相加交互作用。见表4。

表4 睡眠质量、社会隔离与认知障碍的相加交互作用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中32.8%的老年人存在社会隔离,高于赵迪等[8]对青岛市老年人的调查结果(29.7%),与蚌埠市大量年轻人外出就业,父母、子女空间距离的增加导致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发生风险增高有关。本研究中27.3%的老年人存在睡眠障碍,低于奚婧等[9]的调查结果(38.5%),可能是由于本研究的调查对象男性比女性多,而女性情绪较敏感,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从而导致各种睡眠问题。本研究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22.9%,与王玲等[10]的调查结果(22.5%)近似。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0岁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70~79岁及60~69岁老年人。主要是由于随着年龄增长,脑细胞逐渐萎缩、老化,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出现退行性改变,大脑认知功能也随之减退[11]。受教育经历对老年人认知功能起到正面影响。研究发现,受教育经历能增加个人的大脑储备,并且文化程度越高,接收医疗健康知识的途径和获得卫生机构服务的机会越多,进而能够延缓认知能力的下降和预防老年痴呆的发生[12-13]。无配偶、独居老年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概率更大。离异、丧偶是独居老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变故会导致老年人与外界交流减少,并且缺少来自配偶或子女的生活照顾、情感陪伴,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心理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增加了认知功能衰退的风险[14]。本研究结果显示,患有常见慢性病的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高于无慢性病者。以往的研究证实,高血压病人血压升高会引起形成记忆的海马谷氨酸浓度降低,并且会导致脑萎缩、脑白质的病变;而糖尿病病人血糖的波动会损害机体的各个器官及神经系统,导致认知功能下降;脑血管病则通过引起腔隙性脑梗死和白质改变,导致海马损害,直接损伤大脑功能[15],这些都使认知损害的风险增加。

控制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情况、合并慢性病情况等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隔离、睡眠障碍是老年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社会隔离主要影响老年人认知功能的视空间/执行能力、命名、语言和延迟记忆能力[16]。存在社会隔离的老年人活动参与度、社会交往程度降低,致使老年人记忆力减退、认知受损、执行功能减退,而随着躯体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减退,又进一步加重了社会隔离程度[17],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危险因素。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有睡眠障碍的老年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较无睡眠障碍者更高。睡眠障碍会导致神经元无法得到良好的恢复和重塑,另外,睡眠障碍能够通过增加β淀粉样蛋白沉积[18]、影响前额叶皮质血流速度[19]、干扰神经通路等途径损害认知功能,并且可以促进大脑各区域(特别是与学习、记忆相关的海马区)神经炎症反应的发生,导致神经退行性改变,进而加剧认知功能的下降[20]。

本研究交互作用结果显示,社会隔离与睡眠障碍对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不存在相乘交互作用,但存在相加交互作用,相加交互作用是基于风险差尺度来衡量风险的绝对变化,更具有生物学意义。研究显示,存在社会隔离的老年人如果同时出现睡眠障碍,其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是二者单独作用之和的3.28倍,而其中64.0%的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可归因于社会隔离与睡眠障碍的交互作用。随着城市化、信息化、空巢化的进展,老年人接受新技术的能力有限,社会隔离已成为人口老龄化面临的新问题。睡眠障碍是老年人群常见的问题,会导致一系列生理和心理问题,其常常与焦虑、抑郁情绪以及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有关,而社会隔离也与情感关系、社会关系疏松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社会隔离与睡眠障碍可能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具有协同作用。因此,针对老年重点人群,拓展其社会联系网络、有效的睡眠干预措施将有助于降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社区可以定期组织老年兴趣活动小组、开展新技术的培训、提供有效的睡眠健康指导,相关部门在政策上制定探亲假及探亲交通优惠等措施来解决老年人社会隔离和睡眠问题,从而预防和控制其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和发展。

综上所述,本研究从统计学角度研究了社会隔离、睡眠质量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同时存在社会隔离与睡眠障碍的老年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远高于二者的单独作用,提示改善重点人群的社会联系及睡眠质量对预防认知功能障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研究样本量包含的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老年人较少,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影响,且本研究属于横断面调查,无法证实这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也提示在今后进行纵向队列随访研究的必要性。

猜你喜欢

认知障碍慢性病功能障碍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关爱父母,关注老年认知障碍症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慢性心力衰竭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十年增一倍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高血压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