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风险管控的研究
2023-05-24马萍
马萍
昌图县财政金融服务中心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是大势所趋。在大数据信息化时代,事业单位也应当不断优化财务信息化系统实现高效的管理,为了顺应财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事业单位在管理中存在较多的问题,由于在初期的探索阶段,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较为薄弱,信息系统不够完善,会存在一系列的系统风险问题,因此事业单位应当采取措施进一步解决问题,推进财务信息化的高效发展。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概述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等有计划地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监督,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是单位各类信息的交汇,是单位管理者决策的重要依据。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化指单位能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实现会计管理的信息化,使单位的会计核算、控制、决策等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管理,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具有实时性以及可视化的特点。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由于单位管理体制的束缚、资金以及员工能力的限制等因素,单位的财务信息化水平较薄弱,会导致风险的产生,因此事业单位加强财务信息化风险的管控是很重要的。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控的重要性
(一)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事业单位在管理过程中加强财务风险的管控可以保障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由于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很快,竞争日益激烈,事业单位在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较多风险问题,主要表现在投资风险以及决策风险中,事业单位通过加强财务风险管控能够有效保障财务信息的安全性,预防投资以及筹资风险,保障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准确性,同时信息化能够加强会计信息的科学性,为单位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保证单位管理者财务决策的科学性
事业单位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需要对财务成本、风险等方面进行了解,在管理者决策过程中需要科学的数据支撑,才能保障决策的科学合理。由于在成本分析以及对经济活动计量过程中会出现较多问题,通过财务信息化管理可以保障单位内部的资金安全管理、利润管理、成本管控等风险降低,避免管理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保障财务决策的科学性。
(三)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提高经济效益
事业单位在财务风险管控中,财务人员需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了解风险防控的有关知识,提升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在风险管理过程中通过积极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提高财务人员信息化管理理念,强化对风险的认知以及管理水平。此外,通过信息系统对风险的管控,提高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保障财务资金管理的安全性,降低风险产生概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风险管控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者对财务信息化管理认识不足
事业单位由于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时间较短,对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优势没有充分认识,导致信息化建设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实践过程中容易产生财务风险问题。
一方面,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通常以手工记账为主,在工作中容易产生错误问题,工作效率较低。会计制度的发展变化使得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进一步加深,财务信息化的管理提高了财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但是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信息系统的建设的认识程度较低,导致系统的建设与单位实际情况发展不相协调,难以发挥信息化系统管理的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随着事业单位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但同时事业单位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机遇的同时也会面临较大的考验,单位内部人员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单位进行重大决策之前,财务人员未了解到可能的财务风险,仅仅依靠以前的经验进行决策,导致单位的流动资金与实际资金利用产生差异,使得单位财务风险增加。
(二)单位财务信息化基础较薄弱
目前大多数企业单位管理内部都已经建立了财务信息化系统,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依旧面临较多问题,信息化的基础较为薄弱。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单位内部系统的功能开发以及设置不完善。目前部分事业单位信息化的实施未结合自身的业务进行系统设置,一些单位缺乏信息系统的实践经验,系统的设置简陋,难以满足单位的业务需求,导致很多单位的财务人员依旧使用手工进行记录管理,难以发挥信息系统的效用。在系统软件的开发中未有设置统一的规范标准,在设计过程中缺乏审核,对项目的功能权限未能归集起来统一操作,设计的随意性较大。如单位在设立转型资金中需要新增加新项目,但是单位主管在添加项目中由于编码形式不统一,项目名称的不规范,对于跨年度的项目以及结余项目,使得名称相同而所属年度不同的项目操作中很混乱。
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系统内部财务与业务的集成性较差,使得财务信息沟通效率不佳,财务预算难以获得准确的财务数据。在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需要加强沟通,共同参与到预算编制中,为了保障财务预算数据的准确性,财务信息系统建设中应当将财务模块与业务模块紧密衔接,打破孤立状态,但是目前事业单位系统建设中孤立性系统难以保障财务人员对业务的掌控和了解。
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化软件产品等无法及时改进更新,导致财务风险的加大。目前部分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中未切合自身实际,盲目进行软件开发,许多系统中出现的差错以及漏洞未及时处理,信息化管理不够充分。如在某市有7家事业单位中5家使用了财务信息化产品,4家是上级统一安排使用,但是在信息化管理中未及时对系统软件进行完善,对一些资金问题没有能力进行调整,1家在计算机管理中自行优化了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并附加了很多信息化功能,能够解决一些风险问题。
(三)单位缺乏财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
人才是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保障,目前事业单位内部虽然有大量的人才储备,但是财务人员受传统财务观念的影响,在财务思维方式以及工作内容等方面依旧停留较为简单的层面,难以满足财务信息化管理需求。
在专业知识方面,事业单位人员缺少经验丰富的财务信息化专业知识,在信息化管理中操作水平有一定难度,对信息化管理的方法掌握不足,使得在工作中财务风险产生的概率较大。同时单位领导者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不足,单位内部缺乏既精通财务专业知识又了解大数据等信息化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还有单位内部员工对国家会计制度改革的内容等方面了解较少,对现代化管理的理念认识不清,导致财务人员的精力浪费在基础的财务工作中,没有进行自身职能的转型,不利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顺利实现。
(四)财务信息化监管机制不完善
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化与风险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单位应当不断完善系统监管机制以及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优化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保障制度的建设能适应信息化的管理。但是目前事业单位的制度建设与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不相匹配,单位的内控审计监督机制不完善。由于事业单位信息化应用时间较短,在监督管理的流程方面不够完善,导致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风险以及漏洞难以识别,不利于系统的优化管理。同时事业单位内部监管机制的不完善会导致财务人员的工作行为不规范,工作积极性下降,影响单位的发展。此外,内部控制制度的改进不完善也会导致事业单位制度体系与财务信息化建设不相匹配,难以发挥出制度的约束作用。
四、事业单位强化财务信息化风险管控的有效策略
(一)强化财务信息化风险管理意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在管理中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信息技术的使用提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但是信息化管理也会存在一定风险,主要的风险在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不强、信息系统的风险防护以及技术投入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单位内部管理者以及员工应当加强风险管控。
一方面,单位管理者要具备现代信息化管理意识,在单位内部建设中充分利用资源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同时管理者还应当对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机制,降低风险产生的概率。此外,单位管理者还应当不断优化会计核算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财务核算的效率,保障财务信息的质量。
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要具有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财务部门应当加强对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宣传教育,提高财务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全面认识,同时为了有效提升管理者决策的科学性,单位财务人员要充分利用信息系统提高财务数据的分析能力,减少风险的产生。
(二)完善财务信息化系统
事业单位要想降低财务信息化风险发生的概率,就应当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的功能以及系统建设,同时要做好财务信息系统内部各模块的衔接,全面提升单位的管理水平。
第一,事业单位要不断完善信息化系统的结构以及功能。在事业单位信息化流程建设中应当加强数据统计、数据分析以及纠错功能,提高数据审核的效率以及财务信息的质量。例如,事业单位全部人员每年发起的数据流高达5000 笔处理量,人工审核会导致审核质量严重下降,加强数据统计可以避免大量重复性审核。同时领导者一天面对几条甚至上百条业务信息审核时会导致重点不突出、重复遗漏等现象,加强信息归类以及分析可以把握审核重点,提高效率。
第二,事业单位要加强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之间的融合,打造业财融合信息化管理。单位在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需要共同参与到预算编制过程中,完善的业财融合管理系统可以提高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传输的效率,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因此在系统建设中单位应当对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了解业务系统的具体要求,完善财务系统的建设。
第三,事业单位要完善财务信息化安全建设。财务信息化系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产生信息泄露以及密码被盗等风险问题,因此单位应当结合自身实际采取措施加强财务信息化系统安全建设,如开发杀毒软件、选择数字证书加强对系统的监督,对相关人员进行风险教育,完善数据备份系统等。
(三)提升单位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事业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不断提升人才的专业素养,培养高质量的财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不断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
首先,财务人员要加快自身的职能转型,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中财务人员不仅要掌握财务管理相关专业知识,还应当注重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充分掌握相关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理念,使自己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
其次,事业单位管理者要完善人才的培养机制,培养精通财务专业知识以及信息化素养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在培训方式上可以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参加相关的讲座、聘请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专业人才为单位内部员工讲授信息化管理理念,提升员工信息化水平。同时管理者还应当加强财务人员的信息化操作水平,组织员工了解财务与业务管理流程,主动学习财务信息技术,提高财务信息质量。
(四)优化财务信息化风险监控管理
在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为了解决风险管理问题应当不断优化财务信息化风险监控手段,创新财务管理的模式。
首先,单位内部管理人员要明确自身管理的职能,将财务管理职责有效落实,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在管理过程中为了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安全性,管理者要将日常的信息管理工作、财务基础工作以及财务数据信息的统计工作的人员合理安排,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分工,为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化工作顺利展开奠定基础。同时各职能部门要做好数据的安全性工作,保障财务信息的准确性。
其次,事业单位要加强财务信息化的风险监控。在单位的流程设计过程中,单位应当结合自身的财务监管需求,建立风险控制以及内部控制程序,不断完善监管的流程,同时还应当对系统软件以及硬件进行优化升级,实现对系统操作中风险的控制,提高网络安全水平。
最后,单位要建设对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评价机制。在系统监管过程中要从多个角度建立量化的评价标准,推进财务信息化系统的改进升级。例如,某单位在系统的建设评价中利用雷达图从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信息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全面性、操作性等其他因素全面反映财务信息化系统管理的优势以及劣势,达到系统的转型升级。
(五)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
财务信息化的安全性建设离不开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单位内部控制的质量直接影响财务信息系统管理的有效性。在财务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内部控制的方式已经从人工控制转变为程序控制与人工控制相结合的全面内部控制模式。因此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以及自身管理的实际情况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对于单位的重大项目的决策还应当进行专家论证以及技术咨询,同时要完善预算管理、会计核算管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等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建立财务信息化操作、管理的规范化制度体系。
此外,在内部控制监管中要做到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全面性监督,降低财务决策的风险概率,同时对日常的会计核算、监督、决策执行等强化岗位职责的监管,保障财务制度建设与财务信息化管理层相匹配。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大数据、云计算时代背景下,信息化已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事业单位通过加强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推进管理效率的进一步提升。目前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中还依旧存在较多问题,信息化管理可以弥补缺陷,为了加强单位信息化风险的管控,提高管理者决策的科学性,减少单位管理中存在的不利因素,事业单位应当完善信息化系统建设,优化财务信息化风险监控手段,不断创新系统管理的手段,进一步适应信息化时代潮流,推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