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浪花里的一滴水
——记第八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辽沈战役纪念馆社会教育部
2023-05-24牛泽群
文/本刊记者 牛泽群
在茫茫的人海里,你是哪一个?在奔腾的浪花里,你是哪一朵?如果带着这个问题走进位于英雄城市锦州的辽沈战役纪念馆,走近社会教育部的24 名讲解员,我们一定会得到这样的答案:“在征服宇宙的大军里,那默默奉献的就是我;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那永远奔腾的就是我!”
“挤”与“钻”
2022 年8 月16 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辽宁的第一站,就是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并会见老战士老同志、革命烈士亲属和纪念馆工作人员代表。“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全体讲解员牢记于心。
据不完全统计,近5 年来,社会教育部累计提供展馆及遗址旧址免费讲解1.1 万余场,每年接待参观80 万—100 万人次,并一直保持零投诉纪录。
“平时我们都是换班吃午饭,忙的时候干脆就吃不上饭。”社会教育部主任王竹笑着说,“我们经常放弃节假日、休息日,我现在已经‘攒’了200 多个休息日,到退休也休不完。”
一位讲解员告诉记者一个细节:在馆内走一圈是700 延长米,如果加上馆外的雕塑和烈士陵园等,走一圈接近3 公里。在参观接待旺季,她一天要讲解三四场,穿着高跟鞋步行10 公里左右。对讲解员特别是19 位女讲解员来说,讲哑了嗓子、走肿了腿都是家常便饭。她们衣兜里经常装着创可贴,脚磨破了就悄悄贴上,即使疼痛钻心,也要在参观者面前保持良好的仪态。直到回到办公室,才能流露出“真面目”,一个个疼得龇牙咧嘴……
王竹告诉记者,讲解员上岗前,要用半年时间学习战史、礼仪、发声技巧乃至公文写作等多门课程,还要将几万字的解说词背得滚瓜烂熟。
习近平总书记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后,社会教育部迅速整理了总书记驻足关注的33 个红色故事,并将原来2.6 万字的解说词补充完善为4.1 万字。“我们对自身的要求是,不光要做一名不被观众问倒的解说员,还要做一名红色历史的研究员。”
截至目前,社会教育部共有30 余人次获得国家、省、市级称号,20 余人次在国家、省、市讲解、演讲比赛中获奖。有的讲解员不仅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还受邀参加了全国学术研讨会。
光与热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咱们锦州有一条大街叫‘云飞街’,那么,你们知道这条大街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吗?它是用革命烈士马云飞的名字命名的。”在“红色讲解员进校园”活动中,姚璐璐一次次声情并茂地为同学们讲述身边的红色历史。每当她打起从马云飞烈士的儿子叶灵序老人那里学来的手语,告诉同学们由于马云飞在锦州攻坚战前夕全力搜集敌军情报,无暇顾及正在患病的儿子,以致叶灵序终身聋哑的故事时,现场的孩子们总会深受感动、潸然泪下。
将学雷锋活动与本职岗位有机结合,已成为辽沈战役纪念馆社会教育部的优良传统
红色故事进校园、进军营、进机关、进厂矿、进社区,讲解员们坚定地传承着红色基因。接受记者采访的当天,对口援助新疆裕民县的讲解员张丽佳踏上万里征程。这已是社会教育部第五次派讲解员进疆,有力地帮助当地展馆提高了工作水平。
2022 年8 月,讲解员马莹经过层层选拔,成为由中央宣传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等单位、部门联合主办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的60 名讲解员之一。她告别3 岁的女儿,来到北京接受封闭培训。在两个月的准备时间里,每天高强度的培训,更新了20 多个版本的解说词,都没有难住马莹。每天晚上,她还主动查找资料,积极拓展展板背后的故事。此后,在历时三个多月的展览时间里,马莹为广大参观者奉献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的讲解。2023 年元旦,马莹圆满完成任务回到家中,望眼欲穿等着妈妈回家的女儿抱着她大哭了一场。
赞与暖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参观者给讲解员递上矿泉水、帮着扇扇子……每一位讲解员都可以讲出许多类似的暖心瞬间。而对于她们的带头人王竹来说,最难忘的记忆是一篮子鸭蛋的故事。
2017 年,朝阳凌源市一位叫马万生的老人前来寻求帮助。马万生说,他的父亲马洪志于1947年参军,此后再无音信,直到1959 年,家里收到革命烈士证明书,才知道父亲牺牲了。又过了几十年,马万生辗转得知父亲有个老战友还活着,由此打听到父亲牺牲在一个叫什么“嘴子”的地方。用马万生的话说,要靠自己的力量找到父亲牺牲地,实在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
凭借多年研究战史的扎实功底,王竹脱口而出:“是不是松树嘴子?在朝阳市朝阳县,现在叫士毅村!”
根据老人提供的零星信息,马洪志烈士被确认牺牲在士毅村,困扰了马万生一家多年的谜团迎刃而解。接下来,王竹又多方沟通协调,在纪念馆烈士名录墙上补刻了马洪志烈士的名字。
2018 年清明节,马万生老人带领全家人来到锦州,在烈士名录墙下祭奠父亲。他把一篮子鸭蛋塞给王竹,流着泪说:“孩子啊,你一定要收下,我们一家人想了父亲70 年、找了父亲70 年,是你帮我们完成了这个心愿呀!”
还有一次,四野152 师后代白玉芳老人给王竹打来电话:“你可以给我寄一包东北的黑土吗?有些四野战士牺牲在广西,他们再也回不去家乡了,我想把黑土撒到他们墓前。”
王竹含着眼泪,在辽沈战役烈士陵园的松树下挖了一包土,细心地包好,自费寄到了南宁。
工作不分分内分外,社会教育部全体员工用奉献诠释着忠诚。王竹动情地说:“那么多优秀的中华儿女,把鲜血和生命都献给了这片土地,能为他们做些事情,把他们的故事讲给所有人听,我们感到光荣,感到自豪!”
回味着讲解员们的故事,记者告别锦州这座英雄城市,踏上归程。天很蓝,阳光很暖,蔚蓝的渤海卷起洁白的浪花,每一滴水都那么澄澈、那么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