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异乡人”!
2023-05-24任日莹张佳瑶
任日莹 张佳瑶
700多年前,马可·波罗向世界称赞杭州为“世界最美丽华贵之天城”,让杭州在全球名声大噪。进入近现代的杭州,也一直在探索城市国际化之路上前行。今天,杭州成为受欢迎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国际化的生活氛围越来越浓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洋面孔”。在这些国际友人眼中,杭州是一座怎样的城市?他们又与杭州有着怎样的故事?
欧丽娅:我爱杭州!
白皮肤,大眼睛,美丽的乌克兰女孩欧丽娅目前居住在杭州市萧山区的番茄社区青年公寓。每天到傍晚时分,刚下班的她会骑着自行车去幼儿园接五岁的儿子黄新华。“这是我儿子的中文名字。”眼前的欧丽娅神采奕奕、充满自信,她幸福地向外人讲述着她与儿子的日常。她说喜欢这座城市每到傍晚夕阳时分的美丽宁静,新华坐在自行车前面,迎着微风,母子俩非常享受这样的独处时光。
今年是欧丽娅来杭州的第九年。从最初基本的沟通交流都很困难,到如今中文对答如流。“刚来杭州时,我从拼音的‘abcd的发音开始学习,每天都很努力。”现在,欧丽娅已经成为浙江巴顿焊机技术研究院的一名工作人员,也是杭州文化广播电视台英语广播节目《Hangzhou Focus》的嘉宾主持。她的日常工作内容是翻译和接待,也经常参加一些电视节目,为和她一样来到中国的外国友人提供一些知识普及和指导帮助。
2021年,欧丽娅成为萧山区的“海外传播官”,与来自韩国、中国香港、加拿大、南非、伊朗、乌克兰、英国、巴西等在萧的其他七位海内外友人一起,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并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记录在杭州的生活。他们将这些内容发布于个人社交媒体账号。欧丽娅通过她的经历向世界传递着杭州声音,也向杭州传递着来自世界的声音。
今天,眼前的欧丽娅更像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杭州姑娘。“我很爱杭州!”整个采访过程中,欧丽娅几次脱口而出,难掩对这座城市的喜爱。甚至当让她说说杭州的缺点时,她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一条。直到今天,欧丽娅还记得刚来杭州时,在公车上有几个大妈大伯用俄语和她打招呼,“那是我对杭州的初印象。中国人非常友好,会用一些简单的俄语交流这件事也令我很惊喜。”
一座国际化的城市,往往拥有强大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基础,让全球通成为可能;一座国际化的城市,往往是有着良好的外语环境,是创新创业的,更是宜居的;G20峰会和亚运会的召开,在更多方面助力杭州迈向国际化之路。这些年,欧丽娅见证了这一切。望着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化,油然而生一种身在其中的自豪感。
也不是没有困惑。“未来,我计划一直在中国生活下去。”然而,她还未通过有效途径获得中国身份,这对她的日常生活、未来职业规划等方面产生了一定影响。获取更多有效信息、找寻多方途径尽早获得中国身份,是欧丽娅目前最大的心愿。不管如何,她都会在传播杭州城市之美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鸿志远:
我和杭州人一样,都热爱奋斗
一口流利的中文,“007”工作制,杭州青年企业家……来自瑞士的鸿志远是个资深“杭漂”,在杭定居多年的他早已不像个“老外”。“杭州和瑞士很像,都有着青山绿水的环境和推崇创新的精神。”青年时期的鸿志远因一次工作机遇认识了不少中国朋友,在交谈中得知杭州是一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与自己热爱挑战的性格不谋而合,便产生了对杭州的向往。2007年来到杭州后,他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城市,再也没有离开。
来到杭州后的鸿志远先是从事金融行业,于2015年开始创业。他抓住了市场需求,开创了杭州博如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一款名叫“Nihao”的App——为在中国工作和生活的外国人提供服务。通过这款应用的研发,鸿志远发现有许多外企都有来中国创业的梦想,却苦于缺乏相关的经验和了解。
两年后,他又开创了杭州你创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Nihub),为海外创业者提供资源整合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在中国落地和孵化企业项目。如今,Nihub已成长为为在华创业人员提供大数据、AI人工智能、高端制造业、生命健康、芯片半导体和物联网领域等多个领域服务的创新创业平台。在Nihub的推动下,海外优质项目与国内资本间的桥梁不断搭建,海外企业能够更好地开拓并发展中国市场。
目前,鸿志远是中国瑞士商会副主席、中国瑞士商会(上海)主席。在众多的头衔里,他最喜欢的是“杭州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因为这个头衔,他可以与更多的杭州青年企业家开展合作交流,感受新兴企业身上所散发的活力与热情,了解杭州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帮助杭州企业与海外企业加深了解,助推杭州国际化。
相比较上海、北京、深圳等更国际化的国内大都市,杭州有自身优势也有亟待突破的瓶颈。鸿志远坦言,杭州在搭建国际化场馆设施、承办国际重要活动等“硬件”方面准备充分,但是“软件”不足。“国际化不是‘老外化,是中国和国外在一起。”鸿志远说,杭州需要营造更理想的英语环境,这有利于加快杭州迈向国际的步伐。而他也将与杭州一起进步,共同营造更国际化的城市氛围。
现在,鸿志远的微信名是“鸿志远+瑞士国旗+中国国旗”。成为中瑞两国合作交流的桥梁,帮助更多的瑞士企业扎根中国、开拓市场,是他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希望,他能早日实现这个梦想。
Davy:
把英式橄榄球带到中国杭州
“大家好,我是英式橄榄球教练Davy,来自美丽的岛国萨摩亚。”初见来自萨摩亚的Davy,健壮的身材和健康的小麦肤色,讲着一口流利的中文。他向我们介绍了远在大洋彼岸的故乡——萨摩亚,一个被茂密的热带雨林和浩瀚的太平洋包围的神秘岛国。如今,Davy已经在杭州生活了七个年头,熟悉这座城市的一景一物,不再只是他人眼中的“异乡人”。
早在孩童时期,Davy就对遥远的中国心生向往。“我比较喜欢周星驰,他的电影《功夫》曾令我着迷。”长大后,Davy身边有了不少华人朋友,他们口中描述的神秘东方大国让Davy产生浓厚兴趣。与妻子Selina的相遇,讓Davy的人生有了不一样的选择。2016年,从南半球跨越太平洋来到北半球,Davy跟着妻子Selina来到杭州。“不同的气候、文化、语言,带来不同的体验。”Davy说,他去过很多中国的其他城市,但最喜欢的还是杭州。
“杭州的车辆很温暖。不管有没有红灯,只要行人过斑马线,车辆都会减速。”“杭州的创业氛围很浓厚,给有梦想的我们提供发展空间,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诗意地生活。”“杭州的公共自行车系统非常发达,利用率很高”……Davy说,一座充满正能量的城市令往来者欢欣愉悦,而他也想给这座城市带去更多美好的事物。
英式橄榄球就是其中一样。“在我的家乡,英式橄榄球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运动,”Davy说,从12岁起,自己就成为了橄榄球运动员,还加入了“新西兰和萨摩亚青年橄榄球计划”。他身边也有不少朋友通过参加国际比赛,成为了世界知名的橄榄球运动员。
在中国,英式橄榄球运动虽然未成气候,但也深受部分年轻人喜爱。而在杭州,英式橄榄球已经有了十余年的发展基础,目前,在杭经常参与英式橄榄球运动的达4000余人。
2017年,Davy和朋友发起了“橄动计划”——在杭州的中小学、幼儿园中免费提供橄榄球体验课,推广普及英式橄榄球知识,宣传橄榄球文化,并多次在杭州组织了全国性橄榄球联赛。这几年,Davy还加入了杭州市橄榄球运动协会旗下的雨人橄榄球俱乐部。如今的Davy,不仅致力于英式橄榄球运动的推广,更希望通过杭州亚运会契机进一步推广这项有趣的运动;他还是一名专业的健身教练,热爱生活的他,制作了许多推广轻食文化的短视频……
定居杭州的第七年,像Davy这样选择留在杭州的国际友人,找到了更多留在这座城市的理由,也创造了更多幸福的可能。但愿,每一个他,都能在这座城市获得这样的归属感。
吴博涵:杭州是我的第二故乡
今年在浙江大学国际商学院读大一的吴博涵是一个比利时男孩,也是一名华裔。多年前,他的父母赴比利时参加工作,在那里生下了他。成长途中,他曾多次随父母回中国游访,有着独特城市气质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杭州独得他的偏爱。
“从小我就听课本上讲,‘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到杭州后,我被它的美丽深深地折服了。而且这里的友好包容让我感觉十分亲切。”吴博涵一直梦想着以后能定居杭州。为了离杭州更近一点,他在报考大学时毅然选择了国内的浙江大学。这座梦寐以求的城市终于走入了吴博涵的生命里。在浙大求学令他对杭州有了更深的羁绊,他直言杭州就像他的第二故乡,熟悉得就像家一样。
去年,當看到学校老师在学院群里转发了关于招募杭州亚运会志愿者的消息时,吴博涵毫不犹豫地报名了。“亚运会是亚洲非常隆重的体育盛会,在杭州举办更是难得一见的历史机遇,能为我的第二故乡出份力,肯定要参加。”被告知入选为志愿者后,吴博涵第一时间与父母分享喜悦,也得到了父母极大的肯定。他希望尽全力做好志愿者的工作,服务好每一个来杭州的外国运动员,让他们在杭州有一段不同寻常的体验。同时,他也希望通过这次机会可以收获友谊和经验,为杭州与国际间的体育交流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了做好一名合格的亚运会志愿者,吴博涵对自己制定了严苛的训练计划。他深知作为一名志愿者需要有大量的体力支撑,于是他每天定时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同时,他和同学们利用碎片时间练习英语口语,提高彼此的沟通能力。“我有许多来自亚洲的同学也入选了这次杭州亚运会志愿者,我们闲暇时经常聚在一起讨论亚洲国家之间在文化习俗、饮食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能收获不少知识。”为了给亚洲各国朋友们提供更贴心周到的服务,吴博涵花了大量时间对前来参赛的亚洲国家进行学习研究。“作为杭州亚运会志愿者,我的一言一行代表杭州,所以我一定要尽我自己最大的努力为这届亚运会增光添彩。”
谈到未来,吴博涵想的是毕业后继续留在杭州,可以从事金融或者教育方面的工作。“因为从小在国际环境中成长,更能体会杭州这座城市的开放和包容,所以我非常希望帮助各国文化在杭州得到交流与发展。”
对于杭州,他除了有一张华裔的面庞,更有无限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