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30年1992-2022 回顾历程 总结成就 展望未来
2023-05-23撰文余锦生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艺委会秘书长
撰文=余锦生(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艺委会秘书长)
1992 年,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正式起航,至今走过了30 个春秋。30 年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推动下,在党和政府的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在业内同仁的奋斗下,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数量到质量,从国内到国际,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值此30 周年之际,我们有必要回顾历程、总结成就、展望未来,为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的发展划上一个完美的“逗号”。
1 回顾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拍卖活动逐步消失,直到实行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到了80 年代中期,民间古玩收藏和拍卖活动悄然出现,为文物艺术品拍卖业的起步铺垫了基础。1992 年,“92 北京国际拍卖会”成功举槌,以及第一家专业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上海朵云轩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现上海朵云轩拍卖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正式拉开了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业的序幕。经过十年的探索,200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修订确立了“文物拍卖”的法律地位。后经过十年的奋起,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规模在2011 年达到历史顶峰,跃进国际前列。2012 年以后,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发展进程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方向转变,持续至今。这30 年的历程,可以说是:方向明确、发展迅速、脉络清晰、阶段分明。
(一)萌芽期(80 年代-1991 年)
20 世纪80 年代,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逐步发展,为各行各业注入了生机,拍卖业也随之恢复发展。拍卖以其公开、公平、公正的特征受到政府部门及流通领域的关注。1986 年9 月,国营广州拍卖行成立,随后,上海、天津、北京、沈阳、深圳等地相继成立国有拍卖企业,主要从事破产企业、生产资料、公物等拍卖处置,为拍卖文物艺术品奠定了基础。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精神需求日益增长,艺术创作、艺术收藏的热情也被激发,以“旧货市场”为形式的民间收藏活动开始出现,收藏品拍卖也悄然兴起。80 年代末至90 年代初,北京市拍卖市场、上海拍卖行、深圳市动产拍卖行(现深圳市拍卖行有限公司)等一些资产拍卖企业偶有尝试古玩、工艺品、名家书画等拍卖活动,北京、郑州、长沙等一些地方集邮团体或机构纷纷举办邮品拍卖会,这些探索对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形成起到重要的培育作用。
本页1992 年10 月3 日 深圳市动产拍卖行(现深圳市拍卖行有限公司)举办首届当代中国名家字画精品拍卖会
本页上图:1995 年北京翰海秋拍推出的张先《十咏图》以1980 万元成交
(二)起步期(1992-2001)
“92 北京国际拍卖会”的成功举办,可以说正式拉开了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序幕。随后,上海朵云轩、中国嘉德、北京翰海、四川翰雅、北京荣宝、中商盛佳(现中贸圣佳)等一批专业性的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相继成立,并在海内外藏家的支持下陆续举行拍卖活动,取得较好效果。1995 年,全国年成交额已有4.8 亿元,且诞生了第一件千万级拍品——北宋张先《十咏图》以1980 万元成交。
在起步发展中,国家文物局顺应市场发展形势,大胆创新,先后印发《关于1996 年文物拍卖试点实行直管专营的通知》《关于1996 年文物拍卖实行直管专营试点的实施意见》《关于1996年文物拍卖直管专营试点管理的补充规定》《关于加强文物拍卖标的鉴定管理的通知》等文件,支持文物拍卖的试点与探索。与此同时,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于1995 年6 月成立,首要任务是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的出台(1997 年1月1 日实施),为我国拍卖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2000 年,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成立了文化艺术品拍卖专业委员会,负责文物艺术品拍卖领域的服务和自律工作,研究行业顶层设计,创造行业发展条件,紧抓行业规范自律,二十几年来为行业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图:1992 年10 月11 日 “92 北京国际拍卖会”在北京二十一世纪饭店剧场举行
下图:1999 年8 月23 日 中拍协在苏州召开文化艺术品拍卖研讨会并筹备成立艺委会
本页上图:2012 年9 月25 日 首批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标准化达标企业名单发布暨授牌仪式在京举行
(三)发展期(2002-2011)
2002 年,《文物保护法》的修订实施,为“文物拍卖”确立了法律地位。此后,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到2011 年,拍卖企业从几十家增长到几百家,拍卖成交额从10 多亿元攀升到500 多亿元(落槌价),达到历史高峰,跃入国际前列,且成交记录屡次刷新,亿元拍品屡见不鲜。
在行业管理上,工商、文物、文化、商务等有关部门先后出台《拍卖监督管理办法》(2001年)、《文物拍卖管理暂行办法》(2003 年)、《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2004 年)、《拍卖管理办法》(2004 年)等专项规章,建全行业监管法规;与此同时,中拍协也着手制定《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行业标准)、《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自律公约》等核心规范,与政府监管形成有效配套,初步形成一套文物艺术品拍卖的行业管理架构。
(四)成熟期(2012-今)
2012 年开始,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出现回落,尤其是2020 年疫情出现后,拍卖市场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这10 年来,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规模徘徊在250-350 亿元之间,仅为高峰时期的一半。然而,在市场回归理性的情况下,行业发展进程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
在这10 年里,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一是在规范化上取得卓有成效,形成行业标准及自律体系;二是在业态上形成了以拍卖交易为核心的上下游产业圈;三是在国际化上建成国际交流平台,实现“走出去”“引进来”;四是在网络化上迅速完成网络拍卖的技术升级、规则研究和运用推广,应对疫情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随着国家简政放权的总体改革,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和优化,如下调回流文物关税、删除“追续权”法案、下放相关审批权限、解决全额开票等,相关部门还相继出台促进收藏拍卖市场发展的有利措施,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
中下:2017 年8 月19 日 第四届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国际论坛在上海举行
右下:2021 年12 月24日,国家文物局等六部委出台《关于加强民间收藏文物管理 促进文物市场有序发展的意见》,提出十五条发展措施
2 总结成就
三十而立,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业从起步到发展,再到逐步成熟,已经培育一支精兵强将的队伍,成就一个百亿规模的市场,确立一个国际拍卖的中心,形成一个拍卖服务的产业,建成一套行业监管的体系,建立一套行业自律的体系,取得中国文物定价权,获得社会价值共识。
(一)培育一支精兵强将的队伍
短短30 年,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队伍已从90 年代初的6 家试点企业发展到今天的680多家企业,注册资本115 亿元,从业人员3700多人。这对于文物艺术品拍卖这一小众行业来讲,已远超其他国家,并且历经30 年,培育出一批诚信自律、管理规范、专业较强的品牌企业,以及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现代化企业运营能力的高管人才,一批专业扎实、品学兼优的业务人才,还有一批懂网络运用、信息管理、媒体宣传、营销策划、客户服务的新型人才。
(二)成就一个百亿规模的市场
本页2007 年以来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额和实收拍品款趋势图(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拍卖行业协会
本页上表:1992-2022 年北京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额(单位亿元)数据来源 易拍全球研究院
短短30 年,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从单件拍品突破百万大关到突破亿元大关,从单场拍卖几千万元到几十亿元,从单年成交额几亿元到几百亿元。尤其是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大量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涌入拍卖市场,拍卖成交额呈直梯式增长,2009 年诞生单件亿元拍品,2011年创造了历史顶峰,成交额554 亿元(落槌价)。尽管在此后的10 年中,拍卖市场规模受到宏观环境和疫情的影响,也基本稳定在250-350 亿元之间。
(三)确立一个国际拍卖的中心
短短30 年,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从“空白”到占据全球近三分之一的份额,稳居国际前列。北京也成为了继纽约、伦敦、香港之后的国际文物艺术品拍卖中心,其占据了全球约15%和全国76%的市场份额。据易拍全球研究院统计,1992 年至2022 年,北京地区共举办2.6 万场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上拍拍品超过360 万件(套),成交拍品超过220 万件(套),累计成交额突破4200 亿元,并且诞生了诸多世界拍卖纪录。
(四)形成一个拍卖服务的产业
下图:2018 年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艺委会与中国博物馆协会非国有博物馆专委会签署战略合作
近10 年来,中拍协积极搭建平台,推动交易链、服务链合作,建设“文物艺术品拍卖服务产业体系”,先后与一批相关行业组织、艺术服务机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网络技术和交易平台、金融保险机构、会展运输企业等建立联动,共同围绕拍卖市场的结构性建设和拍卖产业链完善展开密切合作,包括行业宣传、市场研究、保税服务、网络拍卖、艺术品保险、艺术品金融、艺术品运输、拍卖会展等方面,以及支持北京、上海、海南等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
(五)建成一套行业监管的体系
文物艺术品拍卖在起步伊始,行业监管既无经验可循,又无法律可依,相关政府部门只能以政策试点予以规范引导。经过90 年代初期的探索和试点,1997 年国家出台《拍卖法》,明确了拍卖企业乃至文物拍卖企业的设立条件及相关要求,2002 年《文物保护法》修订,正式将“文物拍卖”纳入管理。如今,行业监管形成以《拍卖法》《文物保护法》为上位法,以《拍卖监督管理办法》《拍卖管理办法》《文物拍卖管理办法》《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等为专门规章,以各级商务、市场、文旅、文物、税务等部门的系列文件为具体规范的行业监管体系。
(六)建立一套行业自律的体系
多年来,在中拍协的主导下,拍卖行业自身已建成涵盖行业标准、自律公约、行为规范、操作指引、质量评价等方面的自律规范体系。包括《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等标准,《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自律公约》《文物艺术品拍卖从业人员职业守则》等公约守则,《文物艺术品拍卖标的审定指导规范》《关于加强艺术品拍卖标的内容审核的指导意见》《文物艺术品拍卖标的信息说明指导规范》《文物艺术品拍卖标的保存管理指导规范》《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业务操作及管理指南》等行为规范,以及“文物艺术品拍卖标准化达标企业评定”“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排行榜(青花奖)”等质量评价机制,与行业监管形成有效配套和互补。
跨版2020 年北京保利推出的吴彬《十面灵璧图卷》以5.129 亿元成交
(七)取得中国文物定价权
30 年前,中国文物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拍卖,其市场定价权主要集中在纽约、伦敦、巴黎等国外拍卖中心城市。随着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发展和收藏群体的壮大,国际市场格局被打破,“中国价格”在国际价格体系中的影响力日益凸显。截至目前,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已诞生亿元拍品近百件、千万元拍品几千件,并且创造了诸多世界拍卖纪录,牢牢掌握了中国文物的国际定价权,这不仅意味着我国文物艺术品流通领域在世界上的话语权,更是中华文化复兴的重要标志之一。
本页上图:2019 年12 月26 日,中国嘉德向国家文物局捐赠《郑振铎等抢救流散香港文物往来信札》
下图:2019 年9 月24 日 第四届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排行榜(青花奖)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
(八)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
30 年来,拍卖行业不止于单纯创造经济价值、产业价值、纳税贡献,更是致力于创造社会价值,包括提升人民群众历史认知、文化修养、爱国热情和文物保护意识;促进10 多万件流散文物的回流,为国有博物馆、私人博物馆和民间收藏提供了重要藏品来源;推动我国文物鉴赏、历史研究,乃至文博事业的发展;推动相关高等院校拍卖、文博、艺术市场、艺术管理等专业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持续举办公益慈善拍卖活动,筹集募捐善款累计超过十亿元,同时先后向国家捐赠一大批珍贵文物;参与国际文化市场交流合作,传播中华文化,对中国文化走出去和世界人民了解中国起到独特的作用。
3 展望未来
近几年来,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确面临着极具挑战性的发展环境,一是遭遇疫情冲击,线下拍卖活动受到影响,二是宏观经济形势下行,拍卖市场信心不足,三是社会流动资金收紧,艺术品收藏投资减少,四是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国内外市场流通不畅。当然,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所具有的困境与红利,我们既要适应,更要寻找机遇。比如疫情影响倒逼了网络拍卖的发展,使我们的交易方式得到升级,消费方式得以便利;比如高端收藏投资热度的下降倒逼了我们对大众艺术消费的开拓,使得我们的受众群体得到壮大,市场结构变得合理;比如国际环境复杂倒逼了我们对国内市场的挖掘,使得国内艺术资源得到盘活,交易制度得到优化;比如传统艺术的热度减弱倒逼了艺术形式的创新,使得数字艺术“横空出世”。总之,机遇是留给时代的先行者。
未来,国内外经济形势仍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拍卖行业或将背负着沉重的经营压力,加上现阶段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整体上在企业管理、企业定位、运营模式、人才培养、专业能力、服务能力、品牌意识、诚信机制等方面仍有待提升。下一步,从拍卖企业角度,必须要与时俱进,在夯实自身业务专业和操作规范的同时,不断创新思维、创新拍品、创新服务、创新营销,加快寻找自身市场定位,构建拍品资源体系,加快设计自身业务功能,构建综合服务体系,加快提升自身运营水平,构建企业管理体系。从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角度,要继续改善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营商环境,保障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合法权益,保障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公平秩序,保障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规范发展;同时要建设好文物艺术品拍卖业态体系,文物艺术品拍卖诚信体系和文物艺术品拍卖价值体系,加快推进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质量化”发展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等方面对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和文物事业提出了新要求。文物艺术品拍卖作为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继续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