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多拉诞生记
2023-05-23撰文佳兰编辑关月
撰文=佳兰 编辑=关月
跨版 詹姆斯·巴里(James Barry)《潘多拉的诞生》64.4×93.7cm 1804-1805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 这是宙斯在招呼众神给与刚创造出来的潘多拉以各种禀赋
第一章 普罗米修斯:为真理的盗火者PROMETHEUSCARRYING FIRE
在希腊神话中,人类是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创造的。
他也充当了人类的老师,凡是对人有用的,能够使人类满意和幸福的,他都教给他们。
同样的,人们也用爱和忠诚来感谢他,报答他。但最高的天神宙斯却要求人类敬奉他,让人类必须拿出最好的东西献给他。普罗米修斯为维护人类的利益触犯了宙斯。
作为对他的惩罚,宙斯拒绝给予人类为了完成他们的文明所需要的最后的物品——火。
人神分离
在希腊神话中,人类的诞生得益于普罗米修斯。
多数人可能对普罗米修斯并不陌生。他为人类盗火的故事被广为传颂,可以说希腊众神中最为人类所敬仰并被视为英雄的就是普罗米修斯了。但普罗米修斯并不仅仅是为人类带来火种,他还是人类的缔造者。
他为什么造人呢?这源于神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普罗米修斯在希腊神话中是最早的泰坦神后代,也是最具智慧的神明之一,在希腊语中,他的名字有“先见之明”的意思,是一个充满智慧的神。在宙斯与泰坦之战中,他站在宙斯这一边。当他发现宙斯的力量不足以对抗老一代天神的时候,他创造了人类来做宙斯的助手。所以,在希腊神话中,他是个类似于中国“女娲”的角色。正因如此,美国一部关于探讨人类起源的科幻电影取名为《普罗米修斯》,用的就是普罗米修斯造人的典故。
德国作家斯威布所作的《古希腊神话与传说》中描述了普罗米修斯造人的过程:
“他清楚地知道,上天的种子就蛰伏在泥土里,于是他就掘了些泥土,用河水把泥土弄湿,然后按照世界的主宰天神的形象揉捏成一个人体。为了让这泥做的人体获得生命,他从各种动物的心里取来善与恶的特性,再把这善与恶封闭在人的胸中。在天神之中他有一个朋友,这就是智慧女神雅典娜。雅典娜很欣赏这个泰坦之子的创造,便把灵魂即神灵的呼吸吹进这仅有半个生命的泥人心里。这样,就产生了最初的人,不久他们便四处繁衍,充满了大地。”
本页左图:奥托·格莱纳《普罗米修斯》布面油画 120.5×80.5cm1909 年 加拿大国家美术馆藏
右图:尼古拉斯-塞巴斯蒂安·亚当《普罗米修斯》1762 年 普罗米修斯负责雕塑泥人,雅典娜赋予人灵魂
人类的起源总是离不开大地和泥土,希腊神话中亦是如此。普罗米修斯与智慧女神雅典娜(Athene)共同创造了人类,普罗米修斯负责用粘土雕塑出人的形状,雅典娜则为泥人灌注灵魂,并教会了人类很多知识。
奥托·格莱纳的这幅《普罗米修斯》中,普罗米修斯刚刚用黏土造人,但是他并没有扬扬得意于自己的造物,而是扭头看着远方。观者虽然看不见他的神情,但他的肢体语言却透露出他正在沉思。画面外的远方,则凝聚着神的希望,他在等待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到来。(《众神的样子:希腊神话与西方艺术》)
人类出现的早期,是无限美好的黄金时代,此时,人类与神祇生活在一起,吃同样的实物,不用辛勤劳作,没有疾病,没有痛苦,每天幸福的生活。人类与神祇唯一的差别就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神是永生的。
随后出现了巨人之战,宙斯领导的第三代神祇推翻了克罗诺斯王朝的统治,在这场战争中,普罗米修斯虽然是巨人神,但他站在了宙斯这一方,帮助宙斯取得了胜利。宙斯登临万神之神后,就一直想找机会树立自己的统治权威。于是,人类的麻烦就出现了。
宙斯王朝的众神们很愿意保护人类,但要求人类对他们服从以为报答。为了不增加人类的负担,普罗米修斯想出了一个诡计,这个并不聪明的计谋成为宙斯与普罗米修斯冲突的关键。关于普罗米修斯与宙斯之间冲突的神话,有四个较为古老的版本,分别来自赫西俄德、荷马、品达和毕达哥拉斯。其中,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Hesiod, 公元前8 世纪)的《神谱》提供了最为完整的版本,《工作与时日》中的相关情节则提供了重要的互文内容。
本页16 世纪早期,古希腊文的《神谱》
出自《神谱》的记录记载了造成人神分离的墨科涅分牛事件。
“当初神灵和凡人在墨科涅发生争执……”
这是诗人所要描述的神人分离的开端,也拉开了普罗米修斯对神王宙斯挑战的序幕。
人类的起源总是离不开大地和泥土,希腊神话中亦是如此。普罗米修斯与智慧女神雅典娜(Athene)共同创造了人类,普罗米修斯负责用粘土雕塑出人的形状,雅典娜则为泥人灌注灵魂,并教会了人类很多知识。
墨科涅是伯罗奔尼撒半岛北部的一座城市的古名,当世界还很古老的时候,神和人一起在这里聚会,共同生活、用餐。实施计谋的过程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普罗米修斯“殷勤地分配一头牛”(《神谱》行537),把牛肉切碎后分成两份:一份是牛肉和丰肥的内脏,却用牛皮包裹、用牛肚隐藏,显得成色不佳;另一份是牛骨,却涂了厚厚的一层脂肪,显得肥美多汁。之后普罗米修斯让宙斯从中挑选一份,宙斯选择了涂着厚厚的脂肪、实际上是白骨的那份,并表现出愤怒的样子,“不再把不熄的火种丢向梣木”(《神谱》行562),为之后普罗米修斯盗火埋下了伏笔。
这次聚会以后,人不再像神一样生活。人在下界,神在天庭,就此分离。宙斯与普罗米修斯之间的冲突则围绕着这场分离而加剧。
关于普罗米修斯如此分牛的动机,赫西俄德在《神谱》中并没有直接解释。受后世作品的影响,我们一般认为普罗米修斯这么做是出于他对人类的偏爱和想要保护人类的心情,这明显与后世普罗米修斯形象的正面化有关。这也是为什么在西方文学中,普罗米修斯成为“伟大的殉难者”的原因。
从表面上看来,墨科涅分牛事件中人类得到较多的好处,但实际上,宙斯的选择早就由他自己决定好了,骨骼是属于神,而人类只配得到肉。为什么呢?原来牛死后骨头永不消失,而牛肉则会腐烂。虽然如此,宙斯对普罗米修斯的行为仍大感愤怒,为了要惩罚普罗米修斯,宙斯拒绝给人类为了完成他们文明所需的最后一物——火。
盗火
火能照亮黑夜,也能把食物烤熟。所以,火实际上象征着智慧与文明。
本页左图:扬·科西尔斯《普罗米修斯盗火》1637 年 普拉多美术馆藏 Prometheus Carrying Fire by Jan Cossiers, 1637
右图:海因里希·费格《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带来了火种》1817 年 Heinrich von Fuger - Prometheus Brings Fire to Mankind, 1817
在东方,充满了智慧的人被称为“聪明人”,运用到了光明的形象;西方更是把漫长的中世纪文化不发达时期比作“黑暗”时代。而18 世纪著名的文化启蒙运动,不论其法文原文Siècle des Lumières 的字根Lumi,还是英 文The Enlightenment 的字根Enlighten,都是照亮的意思。
普罗米修斯被捆绑在巨石上受难,神秘的紫色天空中启明星亮起,海面下晕出的晨光照亮了下半部分的天空,这是宙斯指派秃鹰来撕咬他肝脏的时刻。暖黄的光线照耀在巨石和后面高高的雪山上,又仿佛代表着普罗米修斯为我们带来的希望。
人类失去火种只能吃生的食物,也只能在黑暗中度过那难熬的黑夜。看到人类受到如此的苦难,普罗米修斯非常的内疚,于是他决定想办法帮助人类——盗火。
火来自哪里,有两种不同传说,所以我们看到的艺术作品内容也有所不同。一种说法是火盗自宙斯:普罗米修斯趁宙斯喝醉酒时,从他那里偷来了火种。
另一说法则是盗自太阳神阿波罗:普罗米修斯躲在太阳车所要经过的路上。当太阳神阿波罗驾驶着太阳车轰隆隆从天空中驶过的时候,普罗米修斯悄悄地将茴香树的枝条插进太阳车的烈焰中,偷取了火种。
宙斯得知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以后非常生气,叫赫淮斯托斯打造了一根铁链,将普罗米修斯锁在了高加索山的山顶上,并且派一只老鹰每天去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夜晚又令他的肝脏重新长好,如此日复一日的折磨他。
本页托马斯·科尔《被束缚的普罗米修斯》布面油画 163×244cm 1847 年旧金山艺术博物馆藏
为什么要啄食肝脏呢?因为在古希腊,肝脏被视为承载人类情感的器官,应该就像是心脏一样的。宙斯本来要罚普罗米修斯整整受三万年的雄鹰啄肝之苦,可后来一个名叫赫拉克勒斯的大力神路过这里,解救了他。
美国哈德逊河画派创始人托马斯·科尔创作于1847 年的的这幅《被束缚的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 Bound)描绘了一个宏大的场景,普罗米修斯被捆绑在巨石上受难,神秘的紫色天空中启明星亮起,海面下晕出的晨光照亮了下半部分的天空,这是宙斯指派秃鹰来撕咬他肝脏的时刻。暖黄的光线照耀在巨石和后面高高的雪山上,又仿佛代表着普罗米修斯为我们带来的希望。当我们的目光离开天空和山脉的浪漫颜色,会注意到画面底部这些歪倒的枯树,和中间刚刚俯冲下来的秃鹰,杂乱而荒凉。
有先见之明的普罗米修斯被宙斯带走之前,曾告诉他弟弟厄庇米修斯,宙斯的报复不会停止,要他不要收取宙斯的任何礼物。
本页左图:卢梭《论科学与艺术》1750 年
右图:古斯塔夫·莫罗《普罗米修斯》1868 年 Prometheus by Gustave Moreau, 1868
普罗米修斯被后人赋予了诸多“第一”的头衔,其中最容易让人产生联想的就是他像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一样被钉在了高加索的山石上,普罗米修斯是第一个为了人类的“罪”或“弱”而受难的人(神),他是第一个先知。但他显然不是希腊最高神明宙斯的先知,那又是谁的先知呢?——他是凡人的先知。普罗米修斯还是第一个革命者,第一个造反派。他作为人类的朋友、凡人罪孽的承担者,但他代表的却不是高尚的救赎,而是无法遏制的欲望,正是这种不安分守己才导致了苦难和放逐。
最早对于普罗米修斯这一神话的重述,同样源于希腊的古典时代。柏拉图在其对话篇《普罗泰戈拉》(Protagras)中讲过一个有别于赫西俄德版本的人类起源神话故事。神人分离后,神和人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修复,即“诸神和人之间重建的亲密关系”。这种新的亲密关系由英雄的产生而出现——通过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对普罗米修斯的解救而实现。
到了近代,1750 年,卢梭在其论述《论科学与艺术》的卷首选择了一幅手执火把的普罗米修斯的插画,引发了各式各样的评议和争论。他在文章中提到普罗米修斯,他说,“普罗米修斯的火炬就是科学的火炬,是为了激励伟大的思想而诞生。”并且,卢梭大胆地把自己比作普罗米修斯——将科学之光和对科学的热爱带给社会,这注定是他的使命。
18 世纪以后,对普罗米修斯文学形象的再塑主要归功于三位诗人:歌德曾创作过《普罗米修斯》一剧,虽未能完成,但在流传下来的片段中,我们看到普罗米修斯被塑造成一个人类的伟大创造者形象 ; 拜伦早年曾翻译过埃斯库罗斯的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的片段,在他各个时期的诗篇中,普罗米修斯的名字先后出现过17 次,其后更是创作了短诗《普罗米修斯》(1816 年),将普罗米修斯塑造成一个敢于抗争,并最终打破枷锁的英雄。
第二章 潘多拉的诞生THE BIRTH OF PANDORA
普罗米修斯盗火之后,宙斯很生气,对人类的敌意与日俱增。于是下令火神赫菲斯托斯用泥土造一个女人出来,带着一罐子邪恶和灾祸到人世,作为对盗火的惩罚,这就是潘多拉——世界上第一个女人,而且是最美的女人。
在打造之时,宙斯让爱与美女神阿弗洛狄忒(Aphrodite)为她注入了让所有男人为之迷狂的香味;让智慧女神雅典娜(Athena)为她装扮,配以最美的衣裙和饰品,使她散发出美艳的光芒;让神使赫尔墨斯(Hermes)教她说出最动听妩媚的语言。最后送礼的是宙斯,他送出的是一只黄金盒,一只不允许潘多拉打开的黄金盒。
在众神的参与下,一位美冠天下的女子被打造出来。众神决定给她起名叫潘多拉,这名字的意思是拥有一切美好天赋的礼物。在希腊语中,潘(pan)是全部的意思,多拉(dora)是天赋、礼物的意思。潘多拉(Pandora)合在一起就是“拥有一切天赋的女人”。
本页威廉·埃蒂《完美的潘多拉》布面油画 1823-1834 年英国伯明翰博物馆藏
到此为止,人类似乎还碰不到灭顶之灾:潘多拉本身最多只是一种潜在的罪恶之源。但厄庇米修斯没有听从哥哥普罗米修斯的忠告,接受了宙斯派神使赫尔墨斯送来的“礼物”。美丽的潘多拉还随身带来了宙斯送的那只精美的盒子,尽管众神都告诉她永远不要打开,但好奇无比的潘多拉最终还是没有抵制住诱惑,将盒子打开。从此,不幸、疾病、灾害便为害人世,人类从此陷入痛苦的深渊。
潘多拉一看大势不好,立刻把盒子关了起来。只是她不知道,当时智慧女神雅典娜不忍看如此多的邪恶之事来残害人类,便在盒子的底部悄悄安放了“希望”这个唯一美好的东西。可惜“希望”还没有飞出盒子,便被惊慌失措的潘多拉永远地关了起来。于是,人类就只能苦苦地企盼希望。
本页1539 年的《工作与时日》,左边古希腊文右边是拉丁文
这妇人用手揭去了瓶上的大盖子,让诸神赐予的礼物都飞散出来,为人类制造许多悲苦和不幸。唯有希望仍逗留在瓶颈之下的牢不可破的瓶腹之中,未能飞出来。
——古希腊·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
这妇人用手揭去了瓶上的大盖子,让诸神赐予的礼物都飞散出来,为人类制造许多悲苦和不幸。唯有希望仍逗留在瓶颈之下的牢不可破的瓶腹之中,未能飞出来。
——古希腊·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
后来的故事我们就都知道了。人类就是这么奇怪,越是禁忌的事情越是想做,越是不让知道的事情越是想知道。这就是人类的好奇心。从科学上说,好奇心促使人类进步,人类最终是凭借好奇心逐步脱离了神的控制。可神话中,神却用人类的好奇心来惩罚人类。
潘多拉一出生就是众神的宠儿,她还只是个涉世不深的小女孩。她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带来怎样的苦难,一切艰辛苦难尚未在这个天真少女的面前展开。如果说潘多拉犯了错,那么她的错不是虚荣、不是好奇,而只是天真。
潘多拉就像《圣经》中的夏娃一样,因为上帝不让她吃知识树上的果子,才燃起了无尽的好奇心,非要吃到不可。神灵的指令听起来怎么那么像诱惑。
英国唯美主义画家沃特豪斯绘于1896 年的油画《潘多拉》应该是迄今为止对这一人物最为成功的一次创造了。
约翰·威廉·沃特豪斯(1849 年-1917 年)是英国前拉斐尔派画家,擅长描绘神话的女性,被称为“现代前拉斐尔派”,很大胆地借鉴法国印象派的绘画技法到他的作品中。他崇尚清新自然之风,以雅致见长,又富含浪漫特质。他笔下的女子,体态轻盈,面容清丽,神情忧郁,在唯美的表象下,静静诉说着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矛盾、压抑与痛苦的情绪。
古希腊神话诞生在女权衰落后男权制兴起的时代,女性的形象开始被男性操控,他们夺走女性的自由意识与权利,操控女性的生理与心理,将女性视作为男性服务的工具。这一点在潘多拉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本页左图:约翰·威廉·沃特豪斯《潘多拉》布面油画 91.1×151.1cm1898 年 私人收藏
右图:朱尔斯·约瑟夫·列斐伏尔 《潘多拉 》布面油画 132×63cm 布宜诺斯艾利斯国立美术博物馆藏 潘多拉是个纯洁懵懂的少女,一点不知道她捧着的盒子里是什么,但眼神里好像有一丝害怕。
盒子不是个“盒子”
在大多数艺术作品中,维纳斯都是全裸的,这体现了男性画家对女性的观看欲望。而在绝大多数艺术作品中,潘多拉都穿戴整齐,全裸的情况极少。为什么艺术家不让她裸着?因为潘多拉拥有可以毁灭世界的盒子。那么,潘多拉的魔盒究竟长什么样?
神话故事里没说,谁也没见过,所以艺术家们就开始发挥想象力。每位画家画得都不一样。潘多拉的故事虽然存在不同版本,但最早对这个故事的记载,是源自公元前八世纪的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在他的两篇巨著《神谱》和《工作与时日》中都写到了潘多拉的故事。
根据赫西俄德所述,宙斯给潘多拉的是个罐子(古希腊语“Pithos”)。但是在十六世纪,后人将赫西俄德的巨著翻译成拉丁文时,错把罐子翻译成了拉丁文的“盒子”。以至于从那以后的大部分文学艺术作品中,潘多拉的罐子都变成了盒子。
本页左图:尼科洛·德尔·阿巴特《潘多拉》 1555 年 布面油面 巴黎卢浮宫藏
右图:尼古拉斯·雷涅尔《虚荣的寓言——潘多拉》1626 年
但是也有的画家似乎遵循了古希腊传统,将潘多拉魔盒画成了陶罐和圆壶。在16 世纪画家阿巴特的这幅《潘多拉》中,潘多拉正在向观者展示着自己手上的一个壶罐。她衣着诱感,姿态撩人,连眼神也带着魅惑的邪恶,像个典型的蛇蝎美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潘多拉都是西方文化中的“红颜祸水”是邪恶、虚荣的典范。16-17 世纪的画家大多也这么看待她。捧着罐子的潘多拉,不是虚荣的,就是邪恶的。17 世纪,弗莱芒画家尼古拉斯·雷涅尔的代表作《虚荣的寓言——潘多拉》中,潘多拉打开的也是个罐子。
到了19 世纪,人们看待潘多拉的观点发生了很大转变:真正有错的不是她,而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神明。甚至在故事的流传中,那个真正把人间苦难交到潘多拉手中的人也成了宙斯本人。所以,在 19 世纪之后的作品中,潘多拉手上拿的不仅从罐子变成了黄金盒,连她的眼神也变得单纯清澈了,她被还原成了一个天真的少女。
在16世纪画家阿巴特的这幅《潘多拉》中,潘多拉正在向观者展示着自己手上的一个壶罐。她衣着诱感,姿态撩人,连眼神也带着魅惑的邪恶,是个典型的蛇蝎美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潘多拉几乎就成了西方文化中的“红颜祸水”是邪恶、虚荣的典范。
这幅亚历山大·卡巴内尔的《潘多拉》中,潘多拉手捧魔盒,用纯洁的眼神看向世人,她的眼神里还有一点迷惘和忧郁。都说她是为人类带来灾难的凶手,可她手上捧的难道不也是人类的希望吗?别忘了,故事中的潘多拉一看到灾难、瘟疫乱飞就惊慌失措地立刻关上了盒子,以至于直到现在,“希望”还被关在魔盒里,等待人类去探寻。
本页左图:亚历山大·卡巴内尔《潘多拉》 1873 年 布面油画 70.2×49.2cm 巴尔的摩洪尔特艺术博物馆藏
右图:威廉·阿道夫·布格罗 《潘多拉》布面油画 92.5×64.5 cm
布格罗是19 世纪法国学院艺术绘画的最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艺术力求重现早期文艺复兴的古典风格,追求人物造型的高度优美和艺术的理想化,擅长于用细致而独特的肌肤处理中来描绘人体的自然美,因此,他的作品总是给人一种唯美和纯洁的艺术享受。他的油画《潘多拉》让我们仿佛看到一位忧郁无辜的人类女性形象。画中的潘多拉具有完美的面容和细腻白嫩的肌肤,虽然她的右手拿着潘多拉之盒,但她那纯净的大眼睛则暗示着这位少女的纯洁与无辜。
本页左图:奥迪隆·雷东《潘多拉》布面油画 143.5×62.2cm 1914 年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右图:奥迪隆·雷东《潘多拉》143.5×62.9cm 1912 年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藏
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雷东创作于1914 年前后的《潘多拉》中,描绘了一个完美而纯洁的裸女的形象。她被绚烂的鲜花围绕,就像圣经中伊甸园里的夏娃。在她打开盒子的那个瞬间,和谐被破坏,混乱被释放,整个世界开始发生高度共振。雷东还曾经画过一幅着衣的潘多拉,这个潘多拉几乎背对着画外的观者。但是,仅从画面内容来看,尚不能判断出画家画的究竟是打开盒子之前正在犹豫的潘多拉,还是打开盒子之后感到沮丧的潘多拉。无论怎样,雷东的两幅《潘多拉》中的人物神态,虽然远不如尼古拉斯·雷涅尔的画中描绘的那样清晰,但是明显地体现出了一种共同特征:潘多拉和她手中的盒子发生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无论怎样,雷东的两幅《潘多拉》中的人物神态,虽然远不如尼古拉斯·雷涅尔的画中描绘的那样清晰,但是明显地体现出了一种共同特征:潘多拉和她手中的盒子发生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潘多拉的盒子是美术作品中认定其身份的关键元素,但不是所有打开魔盒的女孩子都是潘多拉,比如这幅沃特豪斯的《普赛克打开黄金盒》,它讲述的是罗马神话中丘比特与普赛克的故事,普赛克打开的魔盒虽然没有给世人带来灾祸,却让自己陷入了沉睡。
故事的结尾
潘多拉给人类世界带来了灾祸,痛苦和磨难。但她也为人类留下了最重要的遗产,那就是希望。正是因为潘多拉在慌乱之中盖上了潘多拉之盒的盖子,才把希望留在了盒子里,使得人类永远在苦难中寻找着一丝希望。所以,潘多拉的魔盒不仅仅是灾祸的象征,还是人类自我救赎的希望与光明未来的象征。
在被困高加索山三十年之后,普罗米修斯——这位“最光荣的神灵”和“智慧、勇敢和受尽折磨的爱”的化身(雪莱语)再也不用受苦。著名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Heraclus)为了寻找金苹果来到高加索山下。当看见老鹰正在啄食痛苦的普罗米修斯之后,义愤填膺的他立即放下行囊,用自己的神箭射死了凶恶的老鹰,救下了普罗米修斯。
宙斯惩罚完人类之后,潘多拉的故事就此从希腊神话中结束。一万种的不幸漫游在人间,悄无声息地将疾病和痛苦带给人类,但人类还有生存的希望。这个希望不仅仅被保存在魔盒之中,而且还延续在普罗米修斯偷来的圣火里。
这也暗示了人类的希望不绝如缕,正如雪莱的诗篇中所说的:
全心地爱,别怕困难。
不要放弃希望。
希望自会在艰难中实现他的愿望。
不要改变,不要灰心,也不要懊丧。
潘多拉的魔盒与普罗米修斯的圣火,虽然故事各异,但传达着相同的信念:即使面对最深重的苦难,人类也永远不应放弃希望。
本页上图:约翰·威廉·沃特豪斯《普赛克打开金盒》 布面油画 117×74cm
下图:路易·赫尔森特(法国)《密林中的潘多拉》布面油画 138×173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