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幅名画,两个女人《曾是潘多拉的夏娃》

2023-05-23撰文关月

艺术品鉴 2023年7期
关键词:魔盒潘多拉夏娃

撰文=关月

本页 让·库辛《曾是潘多拉的夏娃》局部

西方父权制文化传统中有两位女性始祖——潘多拉和夏娃。她们美丽而性感、极具魅力,对男性构成无法抗拒的诱惑,挑起了人类无穷尽的欲望。

在古代西方,基督教出现之前,以希腊文明为主的西方文明信仰的是希腊神话中的诸神。中世纪后期基督教诞生之后,人们改信了上帝。因此,西方艺术题材开始有了两个体系——希腊神话题材和基督教题材。

潘多拉是古希腊神话中宙斯创造的第一个女人,她的出现是为了惩罚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偷盗火种。众神给予她无与伦比的美丽,但同时也给了她满载灾难和疾病的魔盒,最终潘多拉的好奇心打开了魔盒,灾难降临人世。夏娃是希伯来文明(犹太教和基督教)《圣经·创世纪》中上帝取亚当的肋骨造成的女人,因蛇的引诱,连带着亚当偷吃了知善恶羞耻的禁果,被上帝逐出伊甸园。后来偷食禁果就成了人类原罪和一切罪恶的开端。

西方两大文明源头,古希腊和古希伯来,女人皆被指为灾难的源头,祸害人类的罪魁。而潘多拉、夏娃这两大女性始祖形象无一例外地被刻画为红颜祸水。

有人说夏娃就是潘多拉,潘多拉也是夏娃。

卢浮宫博物馆藏有一幅法国枫丹白露画派画家让·库辛(Jean Cousin1495-1560)的油画,名字就叫做《曾是潘多拉的夏娃》(Eva Prima Pandora)。作品将两个女性形象结合在了一起。

库辛塑造的画面上洞窟色彩阴暗,远处城市和高山的朦胧景致与达·芬奇的《岩间圣母》颇为相似。此画又名《夏娃,第一个潘多拉》,故而画中裸体美女被赋予双重角色:一重为《圣经》中偷食禁果的夏娃,另一重则是希腊神话里宙斯为削弱男性势力所创造出的女性潘多拉。

本页 左图:让·库辛《曾是潘多拉的夏娃》中夏娃的纤纤玉手拿着象征人类不再永生的苹果,右手枕着暗示人类终将一死的骷髅。

她的身边点缀着众多的象征物。夏娃的纤纤玉指拿着象征人类不再永生的苹果,右手枕着暗示人类终将一死的骷髅,左手放在了一个白壶上,这个壶看起来是艺术化的潘多拉之盒,但夏娃将手盖在白壶的动作,又似乎意味着人类的希望在壶中跳动(中野京子:《名画之谜·希腊神话篇》)。

在基督教的影响下,很多人认为夏娃是西方文化中“第一个女人”,但是这个称号潘多拉比夏娃更名副其实,因为她更早:潘多拉来自早期希腊文明,能追溯到公元前3000 年,而夏娃来自较晚的基督教《圣经》文明,《圣经》约成书于公元前1500 年到公元90 年之间。

库辛画中的主角究竟是谁并不重要,因为无论是圣经中的夏娃还是希腊神话里的潘多拉,都代表着人类痛苦的根源,而这所有的痛苦,归根到底,只能怪罪一个词,那就是“好奇心”!

夏娃在蛇的引诱下,吃下了禁果,还拖着老公亚当一起下了水;潘多拉出于好奇打开了魔盒,把各种痛苦与磨难洒到了人间。夏娃代表着原罪,注定要伴随着死亡;而在潘多拉的世界里,死神更是如影随形。夏娃若是心静如水,蛇再怎么巧舌如簧,也无计可施;潘多拉如果禁得住好奇心的诱惑,灾难又怎么有机会逃出去。

右图:让·库辛《曾是潘多拉的夏娃》中夏娃的左手放在一个象征潘多拉之盒的白壶上。

当潘多拉惊慌的关上盖子,所有的灾难开始倾巢而出,只留下了最弱小的却最光明的救星:希望。我们宁愿相信“希望”没有被关在最开始的魔盒中,而就存在于画面中间那个红色的罐子里,成为痛苦的人心中的一点火种。

或许,打开魔盒的潘多拉与偷吃果子的夏娃,都是人类发展中无法回避的罪恶和苦难的源泉。

故事终究只是故事。希腊神话中的潘多拉和她的魔盒本质上是古代父权制度和神权政治的产物,它符合古希腊的历史潮流,诞生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希腊社会哲学的一部分。夏娃的出现,则巩固了男权主义,无论对错,这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或许,没有夏娃也会有另外一个“冬娃”,无论是红颜祸水还是命途多舛,夏娃本身并不存在过错与否,这是一个伟大的始祖形象,代表了人类的真、善、美、丑恶、虚荣、诱惑、苦难等多元素。

潘多拉和夏娃一样,看起来是灾祸的源头,但是实际上,她们没有自主的权利,只是神权的傀儡与工具。从诞生起便是为了承担罪责,二者的经历也殊途同归,都为社会压迫女性提供了背书。这大概也是让·库辛创作此画的真实用意。

猜你喜欢

魔盒潘多拉夏娃
欧拉魔盒
上海夜色714定制影院 打开潘多拉的“魔盒”
愧疚
“魔盒”里的小精灵
巧克力魔盒
四眼
带着“魔盒”去远行
科技的“潘多拉”
潘多拉手袋
维密天使助阵夏娃的诱惑“蜕变”大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