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和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2023-05-23代允义王红丽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丁苯阿司匹林黏度

孔 羽 代允义 王 燕 王红丽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认知与运动障碍科(河南 商丘 476000)

脑梗死主要是由于动脉硬化形成的,血栓形成导致血栓破裂,血管堵塞使得相应血管供应区域的脑组织会发生缺血缺氧坏死等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临床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脑部的小血管会出现玻璃样变性而形成脑组织,急性的缺血缺氧,坏死而形成腔隙性脑梗塞,是发生脑梗死的高危人群。随着近年来居民生活压力的增加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脑梗死的发病率也在上升,已成为威胁中国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发病后如果不及时干预,很容易造成不可逆的神经损伤,甚至直接导致患者死亡[1]。现阶段临床针对老年脑梗死主要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或者采用他汀类药物进行降脂治疗,但在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老年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治疗效果与临床预期相比还有一定差距[2]。现有研究表明,丁苯酞注射液对于治疗轻中度脑梗死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脑梗患者出现残疾的几率。本研究共纳入10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围绕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和瑞舒伐他汀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20年4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66~73岁,平均年龄(69.53±3.47)岁,病程5~43h,平均病程(24.37±18.63)h。观察组男2 4 例,女2 6 例,年龄6 5~7 4 岁,平均年龄(69.51±4.49)岁,病程6~48h,平均病程(27.36±20.64)h。组间上述对比(P>0.05)。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入选标准:符合《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9》[3]中老年脑梗死诊断标准;年龄≥65岁;近6个月内未接受过本次研究药物治疗;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稳定;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明显的精神障碍和认知障碍者;患有凝血功能障碍者;患有严重心脏系统疾病者;不配合研究或研究过程中退出。

1.3 方法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和瑞舒伐他汀治疗,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21 进口药品注册证号 H20160684),口服100mg/次,1次/d。瑞舒伐他汀(可定)(阿斯利康药业(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3224 ),口服20mg/次,1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患者发病后48h内静脉滴注丁苯酞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25mg/次,2次/d,每次滴注时间50min~60min。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d。

1.4 观察指标临床疗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基本消失,头颅MR检查显示脑梗死病灶范围明显缩小或消失为显效;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临床意识障碍症状明显改善,患者疗效指数30%~59%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头颅MR检查未好转,疗效指数<30%为无效。患者血黏度。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mL,使用0.1%肝素抗凝,并采用全自动血液粘度动态分析仪检测患者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卒中量表(NIHSS)[4]进行评估,总分42分,分值越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包括肠胃紊乱、失眠多梦、乏力嗜睡、恶心呕吐等四种,取上述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比例。

1.5 统计学分析SPSS 20.0统计学软件。患者血黏度、神经功能缺损情况(±s)采取t检验;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率(%)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86.00%(P<0.05)。见表1。

表1 治疗有效率[n(%)]

2.2 两组血黏度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血黏度情况(mPa·s)

2.3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总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NIHSS评分情况(分)

2.4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总药物不良反应率4.00%低于对照组14.00%(P<0.05),见表4。

表4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3 讨 论

老年人脑梗死的发生,多是由于在长期高血压或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发生脑动脉硬化和动脉斑块形成,导致血管狭窄和管腔闭塞;或者不稳定斑块的栓子脱落,导致动脉间栓塞,以及斑块破裂并出血,在狭窄的血管内形成凝块。上述机制最终导致脑组织缺血和动脉支配区域缺氧坏死,以及神经功能缺损,从而最终导致脑梗死[5]。该疾病发病迅速,发病后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可以直接影响到后续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

脑梗死是一种与年龄密切相关的高发病率疾病,患者的脑损伤程度会随着脑梗死病情的进展而逐渐恶化,即使经过治疗也会有很多后遗症。临床上,老年脑梗死的发病率和致残率较高,除了对老年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外,它还涉及全身各个系统,对大部分器官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近年来,我国临床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综合发病率不断攀升,给我国公共医疗卫生系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积极预防和对症治疗临床老年脑梗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这种疾病通常在临床上用药物治疗。然而,由于这种疾病的平均病程较长,患者长期服用单一药物后容易出现副作用和耐药性。在这种背景下,多种药物联合治疗该病在临床上受到广泛关注[6]。该次共纳入10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和瑞舒伐他汀治疗,最终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86.00%,患者血粘度、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谭红等[7]学者研究结果相一致。分析可知,阿司匹林和瑞舒伐他汀作为治疗脑梗死的常用药物,应用较为广泛,针对处于急性期和恢复期的患者,均有良好的疗效。其中,阿司匹林是一种抑制环氧基化物的抗血小板药物,能够阻止血小板中花生四烯酸转化为血栓烷A2,减少血栓烷A2的产生,影响血栓烷A2与前列环素的比率,从而防止血小板聚集。瑞舒伐他汀属于他汀类降脂药物,主要对降低血脂,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升高有一定作用,还可以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8]。本次研究中除了采用阿司匹林和瑞舒伐他汀治疗外,还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共同治疗,在发病48h之内用药,可以有效促进血管的生成和重塑神经,改善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上述三种药物联合使用能够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血流流速和神经功能。该次研究结果还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总药物不良反应率4.00%低于对照组14.00%(P<0.05),与吴玲等[9]学者研究结果相一致。分析可知阿司匹林药物在长期大剂量服用后,不仅会对胃黏膜造成直接的刺激作用,引起恶心、呕吐或者出现腹部的不适或者疼痛,还会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肾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瑞舒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也容易引起肌肉酸痛、全身乏力,以及肝功能的异常。在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共同治疗后,可以适当减少各种药物使用剂量,用药更为温和,有利于老年患者吸收和代谢,对机体不良刺激较少,因此用药安全性更高[10]。由于该次关于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和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的研究样本量较小,研究角度不够全面,并且由于经济、人力和其他方面的限制,无法进行更长时间的随访,因此后续仍需进一步探索联合方案的治疗效果和影响。

综上所述,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和瑞舒伐他汀用于老年脑梗死患者治疗,在提升临床疗效,降低患者血黏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丁苯阿司匹林黏度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超高黏度改性沥青的研发与性能评价
水的黏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SAE J300新规格增加了SAE 8和SAE 12两种黏度级别
高黏度齿轮泵径向力的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