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建议护好生育力
2023-05-23
孕育下一代需要夫妇双方健康的身体,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不孕不育防治健康教育核心信息》,提出10个建议。
1.关注青春期生殖健康 青春期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征逐渐发育成熟,青少年的生理、心理都经历着巨大转变。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各种变化,学会保护自己,就有可能影响到未来的生殖健康。比如,过早进行性生活可能损害生殖系统,缺乏保护的性行为则会增加生殖道感染、性传播性疾病以及意外怀孕的风险。因此,要加强青春期性教育。
2.适龄婚育 超过一定年龄后,身体机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生育能力也不例外。一般认为,男性40岁后生育能力开始下降,精子质量变差,进而影响生育;女性的生育力在35岁以后下降速度增快,卵巢内可用的卵泡减少,卵细胞的质量变差,怀孕就会越来越难。
3.科学备孕 准备结婚或计划怀孕的男女双方,应主动接受婚检、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生育咨询指导等。科学备孕主要包括避免服用风险药物、戒烟限酒、锻炼身体、保持适当的性生活频次、选择排卵期同房等。女性若月经期不规律,还可以通过医学方法监测排卵。
4.戒烟限酒 精子和卵子的生成、受精卵的形成以及胚胎发育,都可能受到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其中烟酒影响较大。建议计划怀孕的夫妻双方戒烟限酒至少3个月,避免接触二手烟。肥胖和过度消瘦也对生育能力有影响,應保持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
5.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可能导致不孕不育、胎停育或流产。此外,睾丸适宜的温度是35℃左右,略低于人体正常温度37℃。如果长期处于高温环境、蒸桑拿和泡热水澡,以致睾丸温度升高,就可能影响睾丸的生精功能,导致精子质量下降。
6.保持心情舒畅 长期焦虑、抑郁,或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女性激素分泌,进而抑制卵巢的正常排卵,导致不孕。反之,计划怀孕的夫妻若能保持心情舒畅,及时疏解精神压力,对怀孕就有积极作用。
7.避免意外妊娠 无怀孕计划的夫妻,应当做好科学避孕,可采用工具避孕或口服避孕药。计划外怀孕若不得不选择流产,会对女性日后的生育功能造成损害。人工流产(包括药物流产)可引发输卵管不通、宫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并发症,导致女性继发不孕;多次重复人工流产导致并发症及继发不孕的风险更高。
8.注意生育力保护 有些疾病或治疗方式,已被证明会对生育能力造成毁灭性打击。比如部分恶性肿瘤的手术、化疗、放疗,以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9.共同接受正规治疗 不孕不育的病因复杂,如果怀疑自己不孕,夫妻双方要到正规医疗机构积极就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接受治疗。
10.禁止买卖卵子及代孕 辅助生殖技术必须在国家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由具有资质的正规医疗机构实施。任何形式的买卖精子、卵子以及代孕等,都属于侵害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的行为,必须严格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