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海诚:不做宫崎骏第二

2023-05-23邹迪阳

看世界 2023年9期
关键词:新海动画

邹迪阳

《铃芽之旅》海报

新海诚始终抱着那条缺了一条腿的凳子。

在全場欢呼中,海报上的门打开了,新海诚穿门而入,从《铃芽之旅》的废墟场景中走了出来。他身着一身黑色西装,穿着黑色皮鞋。来到舞台前,他对着观众席鞠了两躬。作为50岁的中年宅男,新海诚多少有些局促,手里一直抱着那条凳子,直到主持人示意,他才放在地上。

这是3月17日,《铃芽之旅》北京大学首映仪式上,导演新海诚的出场方式。“门”是电影中的门,凳子,也是电影里的凳子,片中男主角“草太”正好被封印其中。

凳子的中国之旅,享受着异常奇特的待遇。在北京和上海,它睡的是豪华大床房,在降温后,中方工作人员给它围过围巾,它随着新海诚一起搭地铁、过安检,走红毯,接受媒体采访时,凳子也陪在新海诚身旁。

这是新海诚时隔三年再次来到中国。他说,日本受疫情影响也很严重,没想到这么快与大家见面了。

首映式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新海诚耐心回答了每一个问题。合影后,他仍然抱着凳子,一边挥手,一边走下了舞台。

自《你的名字。》以来,新海诚每部作品在中国都备受关注。《铃芽之旅》上映半月有余,仍在持续刷新6年多前由《你的名字。》创造的日片在华票房纪录,截至4月20日,已经超过了7.5亿元人民币。

在部分中国影迷心中,新海诚俨然成了一个“爱豆”。

一位影迷坐飞机时拍的照片神似《天气之子》的云朵,他装裱下来,特意送给了新海诚。有人亲手送上定制的LED小风扇,其用心程度,令人慨叹。

新海诚早期作品,是很多中国影迷心中的私密回忆。豆瓣50多万人参与评价的《秒速五厘米》,勾连着他们青春期最缠绵悱恻的青涩情感。

在他恋物癖般的执着勾勒下,总能喷溅出让人屏息的唯美。

如今,新海诚已经50岁了,他的作品,早已脱离了青春期的青郁、感伤和无病呻吟。不变的是,这个中年大叔,依然保持着如此奇特又童趣的作风,还有日均工作12-15个小时的工作节奏。

《铃芽之旅》便是在这样的高强度作业下诞生的。作为“灾难三部曲”的收官作,影片取材自3·11东日本大地震,那会儿新海诚的女儿不满一岁,对震灾的印象几近空白。他希望用这个笑泪交织的故事,告诉下一代当年发生了什么,同时教会世人如何直面内心的废墟。

熟悉新海诚的人会发现,近几年的他少了些飘在半空的焦灼,变得更柔和,也更贴近土地了。这给了我们以恰当的机缘,去考量他为何能从诸神林立的日本动画界杀出,成为“后吉卜力时代”标志性的舵手。

如果没踏进动画圈,新海诚会被冠上何种名头?答案很可能是吃喝不愁的富家少爷。

原名新津诚的他,1973年出生于日本长野县南佐久郡小海町,父亲乃百年建筑名企“新津组”第三代社长,在当地颇受人尊重。母亲是个“文艺青年”,美术造诣极深,画作入选过长野县美术展。

在Falcom这样注重“纪律性”的血汗工厂内,理想和现实的拉扯,并没给他留下太多游刃表达的空间。

家庭氛围的濡染,新海诚从小便热爱阅读,喜欢探索母亲的书架。另一方面,由于长野偏僻、闭塞,新海诚童年时家里只能收到NHK(日本放送协会)一个电视台,看不了太多流行的科幻动画。他只能靠着菲利普·迪克、亚瑟·克拉克等人的名著,咀嚼狭义相对论、时间、宇宙起源等晦涩的命题。

和这种间接的灵感补给比起来,故乡风貌的恬淡与清新,或许才是新海诚最珍视的部分。小学练速滑时,他常要清晨五点起床。身心虽疲累,但家旁边松原湖结冰的湖面、升到树梢头的朝阳,也在他脑海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你的名字。》中的系守镇,便是以长野为原型。

“长野在日本算是一个山区,平均的海拔比较高,大约1000米。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因为周围的山谷,让光线的明暗都很分明,空气也很新鲜。我相信这是生活刻意留在我意识中的有关世界光亮的印象。”

因此不难理解,为何新海诚创作的一大特色标志,即为对自然物候杰出的把握,和精细入微的摹状。尤其是云海、星空、花瓣等“易逝”的元素,在他恋物癖般的执着勾勒下,总能喷溅出让人屏息的唯美,盛满了俳句里物哀式的含蓄和委婉述怀。

区别于吉卜力等工作室出品的动画中,类似场景具有的平面、简约手绘质感,新海诚追求的,是在写实基础上利用层次的通透和丰富性,辅以3D等前沿技术,营造出一种强烈的氛围感,让画面看起来像是被记忆美化过的,梦幻到有些失真。

这种熟稔的光影和色彩使用,无形遮蔽了一个事实:新海诚并非科班出身的动画监督。整个学生時代,他与动画的连结更多发生在私下看漫画、研究父亲奖励自己的电脑时。哪怕升入中央大学,他念的都是文学部日本文学系,只会在闲时去儿童文学社团帮着画绘本。

转折发生在大四那年,按照父亲的设想,新海诚本该被安排去东京某建筑公司实习,毕业后继承家业。但他却推掉了这个机会,选择加入建筑公司附近的另一家游戏公司—知名会社Falcom,并以“新津诚”的名义从事美工、程序、动画与宣传画制作等工作。

尽管未能满足父亲的期望,可在Falcom任职的五年间,新海诚却延续了母亲的绘画天赋。Falcom出品的《永远的伊苏2》《英雄传说:卡卡布三部曲》等游戏动画中,均有他参与的成果。密集的任务量和基础性技术锻炼,也让他的制作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就像每个业界新手,刚加入Falcom时,新海诚只是个饱受压榨的小职员,每天清早6点起床,夜里加班到12点,搭最晚的电车回家。在东京埋头打拼之余,他仍保持着敏锐而活跃的观察力,不时将目光投向流动的都市景观和人群,以此奠定创作的情绪基调。

这当中,无论《被包围的世界》《遥远的世界》《她和她的猫》等早期较为粗糙的黑白短片,还是《言叶之庭》《你的名字。》等转型阶段的作品,都布满了飞驰的电车车厢、信号灯、盥洗用具等视觉意象。此外,代代木大厦、JR新宿车站、须贺神社等地标也常在新海诚的电影中出镜,引得粉丝们争相“圣地巡礼”。

在商业宣发的语境下,这些剧照极易被盖章为批量贩售的明信片,可它们实际承托的,却是现代城市中碎片式的经历和邂逅,无法弥合的疏离感和对乡愁的回望,也是新海诚除了本职工作,真正的志趣所在。但在Falcom这样注重“纪律性”的血汗工厂内,理想和现实的拉扯,并没给他留下太多游刃表达的空间。

2001年初夏,为了更投入地制作个人首部映像动画《星之声》,新海诚毅然从Falcom辞职。次年,这部除了音乐外,脚本分镜、作画、剪辑、配音等各环节均由他一人完成,长达25分钟的CG短片问世,得到业界广泛认可,给了新海诚以“独立动画人”身份前行的底气。

永恒的孤悲

回溯新海诚早期作品,可捕获一种奇妙的反差:相对于背景细节的低损,人物的轮廓、面部细节总是较为扁平、欠打磨,肢体动作僵硬,割裂于整体画风外,似乎风景才是发声的主角。

2011年,日本发生该国历史上强度最大的3·11地震,无疑是一代人创作心态的分水岭。

这种视觉构建的不协调,除了归咎于专业水准生疏、绘画精力上的取舍,亦能作为一种切口,指向新海诚创作的经典母题,即前文谈到的“远方”“思念”“距离感”等等。

对新海诚来说,那是贯穿其成长年岁的潜台词。从在长野对着天空、夕阳发呆,到蜷身于东京的钢筋水泥丛,每日挤电车上下班,他从未有意遮掩自己敏感、孤独的“在别处”姿态,并将对空间和人际情感的体察,生发于外在的直觉经验,延伸为笔下数个小人物的叹息。

短片《她和她的猫》中,主人公为一个大城市独居的女白领,身边仅有的陪伴是只公猫。全片由新海诚亲自配音,通过字幕卡交代宠物视角中主人的日常:既要忙碌工作,又要应对失恋的痛苦。即便无法感知人类的悲欢,猫咪仍愿默默守护着对方:“我……或许还有她……都应该喜欢着这个世界。”

远方与距离感的表述,在新海诚接下来的作品中,还在延续。

2002年的《星之声》,以2039年地球与外星文明Tarsian的冲突为背景,讲述2046年时,14岁的初中生美加子进入宇宙深部对战,与暗生情愫的寺尾升仅能靠Email沟通。相隔8.6光年,使两人成了“被宇宙拆散的第一对恋人”。片末,即将奔赴战场的阿升收到了八年多前美加子发的最后一封Email,似在象征着“也许,思念可以超越时间与距离”。

2007年的《秒速五厘米》,称得上不少中国新海诚粉丝的“入坑作”。影片分为三个章节,描绘了贵树和明理在搬家、工作等多重阻力下,虽互有好感却终究只能错过的故事。相似的剧情六年后于《言叶之庭》再度上演,却多了层年龄和身份禁忌(师生恋)带来的隔膜。极尽渲染和表现力的画面,叠加男主的零碎旁白,平添几多怅然。

了解新海诚的观众,往往能在作品中嗅到他私人的自我投射:铁杆“猫奴”一枚,习惯透过电车电窗看风景,包括年少时的情感受挫,不善袒露心声的内敛和羞赧,都能与画面产生紧密的互文。

《秒速五厘米》称得上不少中国新海诚粉丝的“入坑作”

在偏抒情的声画组合技巧下,人物面孔变得模糊,成了复杂环境的点缀,和写意大过写形的存在。这套不同于正统日本动画的语法规则,被日本著名批评家、新海诚的朋友大塚英志概括为“Layer(图层)的美学”:

“新海把他自身、角色、感觉的意识Layer化。首先把主人公或者说观众的主观所掌握的空间以Layer构建起来。风景不仅仅是背景,还是内面的投影,这是一种把意识外化的手法。而不是解释主人公现在所在位置的背景画。所以人物的描绘在最低限度也没有问题。而风景作为意识的流动被蒙太奇地连接起来。”

通俗来理解,新海诚采用的方法论并非构筑严整的叙事弧线,而是通过画面、台词、音乐、转场间的巧妙安排,激发出观众和角色的共鸣,让人被瞬间的情绪节奏抓住。同类的MV式拍摄手法,也能在其他文艺创作者身上寻见,如王家卫、岩井俊二、村上春树等等。

在过往采访中,新海诚曾多次表达对后面两位的喜爱,尤其是村上春树。“他非常注重‘可能会发生,但终究没有发生’的情节,我很喜欢他这种蕴含在作品里的态度。”

受村上的《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启发,他制作了首部3D短片《被包围的世界》,几年后《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名字又以村上《在约定的场所》为雏形。此外,新海诚迄今仍有将剧本改写成小说、随电影同步发售的习惯。文字的流畅优美,既填补了电影过于凝练而造成的空白,也印证着监督扎实的古典文学功底和涵养。

《言叶之庭》男主角孝雄为百香里的脚量尺码,并准备为她做一双鞋

《你的名字。》的男女主角通過身体互换改写了历史

抛开风格上的些许重叠,新海诚不无个人限定的标签,那就是“中二宅男”。和岩井、村上对成人世态竭力而迂回的刻画不同,新海诚的视点相对固定,总也跳不出思春期特有的烦恼和迷茫,因此常予人一种浮在表面的感觉。

若要更准确梳理这种创作倾向,不能不提到另一个日本ACG产业特供的关键词:世界系。

所谓“世界系”作品,大致特征为简略世界观描写,着重于表现男女主人公的情感羁绊,将两人的命运和世界毁灭等庞大的、抽象的设定(灾难)相勾连。

关于这一故事类型的开端,最主流的说法是《新世纪福音战士》。男主碇真嗣密集的心理独白,预言了千禧之交席卷的青年思潮,为名词“后Eva症候群”的诞生,和往后十余年同类作品的涌现提供了可遵循的框架。

面对唱衰声不绝,本土动画人亟须一针强心剂,让整个产业重拾信念的炬火。

从《星之声》开始,新海诚的脚本便流露出典型“世界系”色彩。而在其首度试水团队作业和商业动画模式的《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中,象征外在秩序的神秘“白塔”,被女主沉睡中的意识所遥控,片中更有不少直陈“世界系”内核的台词:

“那个时候,坐着汽车前进夜晚的味道和朋友的信赖,空气中流动着佐由理(女主)的气息,我感觉到了世界的一切。”

《言叶之庭》的男主秋月孝雄,也曾在好奇凉亭中偶然际会的女子身份时,吐出类似的心声:“在我看来,她仿佛代言了整个世界的秘密。”莫名感伤的气氛包裹,让世界的意义和复杂性都被隐去,“我”的周围即是世界。

在被问及为何笔下的主人公大都是少男少女时,新海诚曾解释道:“十几岁的时候和成年人比起来,一份份的感情是很张扬、鲜明的,就算以大人的视角给出些建议,他们也听不进去。”

可以说,美好与遗憾并存的青春物语,才是新海诚绝大多数作品的主轴,而非随手拼贴的宏大概念素材,譬如《星之声》中的外太空危机,《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中的日本南北分裂,在片中更像是用作调味,因此不免加剧观感上的错位。

《天气之子》讲述“牺牲一人以换取晴天”的伦理冲突

口碑遭遇滑铁卢的《追逐繁星的孩子》,堪称这种错位感的集中呈示。尽管影片在设定上有着罕见的野心,还涉及了人与自然、生与死、文明形态之争等议题,却更像是部别扭的吉卜力仿作,并再次暴露了新海诚从“世界系”延承下来的局限。

2011年,日本发生该国历史上强度最大的3·11地震,无疑是一代人创作心态的分水岭。对和新海诚同辈的文艺工作者而言,曾被视为抽象、非日常性的创伤事件,第一次切实发生了,且由此蔓生的恐慌、无力等集体情绪,也在不断朝外扩散,这驱动着他们重新展开对个人和外部关系的省思,并将其投射到叙述视角的革新中。

具体来讲,经典的“世界系”模板不以问题化解为出口,主人公在困境裹挟下,通常是懦弱和被动的。但新海诚“灾难三部曲”却试着打破这一僵局,给出直面和解决的方案。

在《你的名字。》中,男女主通过身体互换改写了历史的悲剧。高潮时刻,年少的懵懂冲撞、誓要挽回眼前人的心情,在炸毁变电站等一系列日漫特有的“燃”劲助攻下,与拯救家园的使命无缝接轨,推翻了“小我”和“大我”间的屏障。

相比之下,《天气之子》则要激进得多。面对“牺牲一人以换取晴天”的伦理冲突,男主呐喊道:“天气什么的,坏就坏吧!”这番坦荡的抗争性辩白,在影片上映后惹来不少诟病,但也可算作新海诚摈弃《你的名字。》的调和路线,决然迎向作者性的回归与拥抱。不和解,也是一种“解决”。

如果说前两部作品都是借用陨石坠落、气候异常等设定,对3·11地震进行隐喻式的侧写,《铃芽之旅》则大方征用了这场现实中的天灾,将地震实体化为来自异世界的生物“蚓厄”,同时以公路片手法让人看到3·11遗留的破坏如何在列岛各地扎根,盘作难解的心结。

当铃芽回到被夷为废墟的老家,翻开童年日记时,顶部赫然写着“3·11”这个敏感日期。相对于剧情大量的留白和悬置,新海诚在片中就“创伤性记忆”给出了明确的看法:唯有撞开心门,才能走出阴霾,给旅途画上句点。

这种主旋律向的鸡汤结尾,昭示了新海诚在过去十年间对“世界系”叙事传统所做的修正和改良。当中既有外部环境陷落的原因,或许也有年龄增长带来的感知变化。需承认的是,在制度性的观察和反刍上,几部影片不时显得单薄,如《天气之子》中对社会底层图景(离家、童工、孤儿、中年丧妻)的描画,更像是种本能的问责,少了审慎而锐利的批判。

《铃芽之旅》中的废墟场景

但,以此为标准来要求新海诚注定是悖谬的。出走半生,他仍是个剔不去青涩和棱角的男孩,喜欢设身处地站在年轻人的立场上。和笼统的“纯爱战神”相比,这才是他最任性的标签。而他如何看待、处理个人和外界的矛盾,也决定了其作品在市场上的接受度。

《铃芽之旅》上映后,日本社交平台多了个新梗“500亿男”,意为新海诚最近的三部电影票房总收入超过了500亿日元。

将时间拉回到2016年《你的名字。》问世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制霸日本院线的原创动画电影多以迪士尼等好莱坞巨鳄为首。面对唱衰声不绝,本土动画人亟须一針强心剂,让整个产业重拾信念的炬火。

在内外危机的发酵下,《你的名字。》作为东宝公司史上发行规模最大的影片,最终的表现远超预期,且将日本动画电影推向了新的岔路口。自此,新海诚每度现身都顶着 “宫崎骏接班人”的头衔。桂冠之下,各种比较和争议也如洪水般涌来。

在试着回应这一评价,和刺探新海诚本人的立场前,有必要先就日本动画所谓的“黄金时代”—上世纪80-90年代末抽丝剥茧,还原一个前提性的结论:彼时的产业规模和题材之繁茂,与境内动荡的局势(世界大战、广岛原子弹轰炸、投降、反《日美安保条约》)分不开。

动漫文化研究者徐靖撰写的《青春燃烧:日本动漫与战后左翼运动》一书,对此有着系统性的总结:

“‘战中组’的高畑勋、宫崎骏、大塚康生这一代人经历过战败、战后社会运动的起起伏伏,对于当时的世界格局和社会运动有更多的知识和经验积淀,思考也更为成熟独立。动画成了他们向世界继续传播左翼运动理念的工具。”

与之相较,新海诚等人则属于日本的“团块次代”(1971-1974年),这是日本人口增长的高峰期,物质相对充裕。降生在和平年月的他们,无须动辄为温饱担忧,为生死存亡而战,就像新海诚本人在采访中自嘲道:“我觉得自己一定不会是下一个宫崎骏,他每天冒险,我只会去便利店买东西。”

于是乎,公共精神的匮乏,囿于“小家子气”的创作视野和格局,成了早期新海诚最大的掣肘。直到现在,批判的声音也未完全消遁。这似乎应验了为主流意见所排斥的某类青少年形象:矫情,自私,懒惰又不思进取。

但对温室里长大的人而言,危机或从未远离,只是换了种形态,以更加微妙和不可知的方式侵入。同样被委以“接棒宫崎骏”重任的细田守,曾在《夏日大作战》中传达对互联网乌托邦的质疑;以画风奇诡而著称的天才导演汤浅政明,则借《四叠半神话大系》淋漓体现了御宅族的懊悔、避世和价值虚无感。

将新海诚和这些新生代翘楚相类比,可以发现,他对自我认同的欲求,和看似空洞的情绪向演出风格,说到底只是一种如实的经验分享和书写,盖因披了层现实的皮,看起来更像都市轻小说,没什么“警世”的分量。

至于外界的苛求,并不会在根本上动摇他的创作观。新海诚数次在公开场合强调,自己想做的是服务大众的娱乐动画。这种为时代做注脚的抱负,也能从其加入CoMix Wave Films后的作品转型中窥见:

影像肌理上,更加完整、普适性的叙事搭配精致画工,削减个人意识流笔触;御用配乐从天门转向人气摇滚乐队Radwimps;借势于人物的彩蛋式串场,和日本神话、民俗等招牌元素,搭建起崭新的“新海诚宇宙”,撬动话题的趣味和可看性。

《铃芽之旅》吉祥物“大臣”

“我觉得自己一定不会是下一个宫崎骏,他每天冒险,我只会去便利店买东西。”

对无数正在泥潭挣扎的后代,新海诚提供的不仅是技能经验,还有成长路径的启示:一个低调的独立动画人,如何在擅长的领域内勤恳工作,最终靠着顶配资源扶持,晋升为掌握更大话语权和票房号召力的明星。

诚然,这种集结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励志剧情节,不足以掩盖日本动画行业整体的尴尬。尤其是过去十年间,原创的动画作者虽数量井喷,但工作条件恶劣、剥削严重、题材同质化、创造力枯竭等痼疾,横向来对比并未得到很好的改善。

此外,伴随电影行业景气度的回落,动画创作的主阵地正在倒向小荧屏。Mappa、日昇、东映、骨头社、霸权社、Madhouse等工作室打造的爆款IP,引领着当代年轻观众的审美。如何在高饱和的信息和图像轰炸下,确立起自身的优势定位,也成了横亘在新人面前、迫待逾越的障碍。

或许眼下大环境的“衰退”,不过是代际交接衍生的插曲。我们也期待,不论新海诚还是其他苦修的创作者,都能跳出前辈阴影。动画艺术理应是个包容的殿堂,诸多切面相遇,才能反射出最鲜活、热烈的时代情绪。

《铃芽之旅》的制作迈入尾声时,新海诚在采访中提到3·11过去十天左右,他看到东京的樱花盛放,从心底感到安慰和恐惧,因为“大自然对人间发生的事竟如此毫无关心”。但也正因此,不论面对地震、疫情、俄乌战争,还是任何形式的威胁,“日子总归要继续过下去”。

对他而言,普通人赖以存活的养料恰在于此:并非哲学向的严肃讨论,而是藏掖在骨子里的爱和忧伤。

责任编辑何承波 hcb@nfcmag.com

猜你喜欢

新海动画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生产实习课教案
我的动画梦
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
寻找那些银幕背后的英雄 情感动画系新海诚(Makoto Shinkai)
新海丰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船期表
新海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