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培养料对平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2023-05-23唐艳仪周玥琳揭红东刘小春吕雪莹揭雨成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8期
关键词:营养品质苎麻副产物

唐艳仪 周玥琳 揭红东 刘小春 吕雪莹 揭雨成

摘要 以全株苎麻、苎麻副产物为主要培养料栽培平菇,对平菇生长、子实体营养成分及栽培平菇后培养料营养成分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设计6个试验配方和1个对照配方,以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川平5号为供试菌株,全株苎麻、苎麻副产物与水稻秸秆按比例混合,以仅添加棉籽壳为对照,研究全株苎麻、苎麻副产物与水稻秸秆混合比例对平菇菌丝、营养品质和生物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T2配方(苎麻副产物65%、水稻秸秆15%、麦麸15%、过磷酸钙2%、蔗糖1%、石灰1%)效果最佳,生物学效率为104.66%,较对照提高11.23%,粗蛋白含量与粗多糖含量为22.66%与5.54%,较对照分别增加5.99%与2.36%。

关键词苎麻;副产物;平菇;生物学产量;营养品质

中图分类号S646.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23)08-0037-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08.010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ffects of Different Cultures on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Pleurotus ostreatus

TANG Yan-yi ZHOU Yue-lin JIE Hong-dong et al(1.Ramie Research Institute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128;2.Hunan Grass Crop Germplasm Innovation and Utiliz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Changsha,Hunan 410128)

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cultivation of oyster mushrooms with ramie and ramie by-products as the main culture materials, respectively, on the growth of oyster mushrooms, the nutrient composition of fruiting bodies and the nutrient content of the culture material after cultivation of oyster mushrooms.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was designed for 6 experimental formulas and 1 control formula, with Pleurotus ostreatus Chuanping No. 5 as the test strain, the whole plant of ramie, ramie by-products and rice straw were mixed proportionally, and the effects of the mixing ratio of ramie, ramie by-product and rice straw of the whole plant on the hyphae, nutritional quality and biological yield of the whole plant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2 formula (65% of ramie by-products, 15% of rice straw, 15% of wheat bran, 2% of calcium superphosphate, 1% of sucrose, 1% of lime) had the best effect, and the biological efficiency was 104.66%, which was 11.23%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and the crude protein content and crude polysaccharide content were 22.66% and 5.54%, which were increased by 5.99% and 2.36%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Key wordsRamie;By-product;Pleurotus ostreatus;Biological yield;Nutritional quality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是側耳科侧耳属中广泛栽培的凤尾菇、白黄侧耳、糙皮侧耳等食用菌的统称[1]。平菇肉质鲜美,营养含量高,是世界上广泛栽培的食用菌之一,也是我国产量较高、发展速度较快、栽培面积较广、经济效益较高的食用菌。优质的栽培原料能够为平菇生长提供营养物质。平菇栽培原料来源广泛,目前常用的栽培主料有棉籽壳、玉米芯、稻草等[2]。

随着食用菌产业迅速发展,棉籽壳价格的飙升,平菇栽培成本也显著增加[3],制约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寻找廉价的栽培食用菌新材料。我国是水稻种植大国,随着水稻种植面积的稳定增长,水稻秸秆产量也逐年增加[4]。农作物秸秆木质纤维素含量高,营养成分较低[5],通过食用菌栽培方法可以降低菌糠木质纤维素含量,提高水稻秸秆利用率。我国苎麻常年种植面积达20万hm2左右,生物学产量按20.7 t/hm2计算,干物质高达414万t,近96%的副产物很少被利用,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6]。欧阳西荣等[7]研究显示,以苎麻骨、壳为基料,加入适量添加剂,可作为栽培食用菌的培养基。李杨红等[8]以苎麻麻骨代料栽培平菇发现,含苎麻麻骨各配方平菇的产量、子实体大小和产出投入比均优于对照,且以添加59%苎麻麻骨时产量最高。

使用苎麻副产物代料栽培平菇,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能扩大栽培平菇的原料,同时又能解决苎麻副产物焚烧污染空气、浪费资源等难题。笔者利用全株苎麻、苎麻副产物作为主要培养料栽培平菇,筛选出栽培平菇最优配方,变废为宝,提高苎麻利用率,并为进一步利用苎麻栽培其他食用菌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菌株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川平5号菌株,购自湖南农业大学食用菌研究所。

1.2试验原料全株苎麻生长至60 cm左右时收获,苎麻副产物包括麻骨、麻叶、麻壳,全株苎麻和苎麻副产物均为湘饲纤兼用1号,水稻秸秆为去除籽粒的茎秆,以上材料均取自湖南农业大学耘园基地;棉籽壳、过磷酸钙、石灰购自湖南农业大学食用菌研究所;麦麸购自湖南农业大学耘园基地饲料厂;蔗糖购自湖南农业大学红旗市场。培养料原料的营养成分见表1。

1.3试验方法

1.3.1供试配方。以棉籽壳培养料配方为对照(CK),各处理组采用不同比例全株苎麻、苎麻副产物分别与水稻秸秆作为培养料栽培平菇,每个菌包干重控制在400 g左右,培养料含水量65%左右,共设计6个处理组,试验设计见表2。

1.3.2培养料的处理与制备。全株苎麻、苎麻副产物与水稻秸秆分别用铡刀切成2 cm左右的小段,按配方要求分别准备好样品,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将混合均匀的培养料装入22.00 cm×36.00 cm×0.04 cm规格的聚乙烯筒袋中,确保上下均匀,每袋装样400 g(干重),用塑料套环封口。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灭菌温度为121 ℃,2 h。灭菌结束后将菌袋放至接种室冷却至室温后开始接种,每袋接种量为3 g。

1.3.3菌丝培养。将接种好的菌袋放在菌丝培养室内,温度控制在25 ℃左右,湿度控制在85%左右,避光培养。每天对菌丝生长情况进行观察,菌袋被杂菌污染后应及时处理,记录在收获第一茬平菇之前的菌丝生长发育情况以及菌丝长满菌袋的天数。

1.3.4出菇管理。菌丝满袋后放至出菇房,将塑料套环打开,开始出菇。出菇室保持通风状态,室内温度控制在20~25 ℃,湿度控制在85%~95%,光照强度控制在250~850 lx[3]。每天观察平菇生长情况,保证其正常生长。当平菇子实体达到九分熟时,即菌盖的颜色从内到外由深变浅、菌盖外侧开始向上略微卷曲、菌体孢子还没有大面积向外扩散时进行收获,收获子实体前三茬[9]并记录鲜菇重量与鲜菇形态指标。采收完三茬平菇后,将菌糠收集保存測定营养成分。

1.4测定项目与方法

(1)平菇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的生长速度(cm/d)= 菌丝生长长度(cm)/菌丝满袋时间(d)[10]。

(2)平菇菌丝生长势。用目测的方法,记载各处理的菌丝密度、粗细和颜色。密度用“+”号表示,“+” 的多少表示密度的大小,“+”越多表明密度越大[11]。

(3)平菇生物学效率。生物学效率(%)=平菇鲜重(g)/培养料干重(g)[12]。

(4)平菇子实体营养成分。将收集的平菇子实体于105 ℃烘箱烘干4 h,测定干物质[13]含量。粗蛋白(CP)含量的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14];粗多糖含量的测定采用硫酸苯酚法[15]。

(5)培养料营养成分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粗蛋白(CP)含量,索氏浸提法测定粗脂肪(EE)含量,马弗炉灼烧和差重法测定粗灰分含量,滤袋技术改进的范氏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方法测定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糖(SS)含量[16]。

1.5数据统计采用Excel 2010对原始试验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后,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各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配方培养料对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2.1.1平菇菌丝生长速度及生长周期。由表3可知,使用不同配方培养料栽培平菇,平菇菌丝生长速度、满袋天数不同。以苎麻副产物为主要原料配方整体长速高于以全株苎麻为主要原料配方。以全株苎麻为主要原料配方中,随着全株苎麻添加量的减少,平菇菌丝长速加快;以苎麻副产物为主要原料配方中,随着苎麻副产物添加量的减少,平菇菌丝长势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T配方长速最快,日均生长量达6.49 mm,较对照显著增快(P<0.05)。6个配方中,平菇均能正常生长,在T配方中,菌丝满袋天数最短,为38.2 d,显著低于对照(P<0.05)。

2.1.2平菇菌丝长势。由表4可知,以全株苎麻为主要原料配方中,随着全株苎麻添加量的减少,菌丝长势逐渐变好,菌丝强度、洁白、浓密、整齐程度增加。以苎麻副产物为主要原料配方中,T、T配方均达到菌丝粗壮、浓密、洁白、尖端整齐的效果。整体上,以苎麻副产物为主要原料配方菌丝形态、长势优于以全株苎麻为主要原料配方。

2.2不同配方培养料对平菇产量及生物学效率的影响由表5可知,添加苎麻副产物配方产量、生物学效率整体高于全株苎麻组。6个配方培养的平菇产量在256.67~418.37 g/袋,以T配方产量最高,达418.37 g/袋,显著高于对照(P<0.05)。以全株苎麻为主要原料配方中,随着全株苎麻添加量的减少,平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提高;以苎麻副产物为主要原料配方中,随着苎麻副产物添加量的减少,平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T生物学效率最高,为104.66%,显著高于对照(P<0.05)。

2.3不同配方对平菇子实体的影响

2.3.1平菇子实体形态指标。由表6可知,不同配方培养的平菇子实体形态差异较大。各配方培育的平菇子实体中,F1配方菌盖直径最小,为57.24 mm,显著低于对照(P<0.05),F2配方菌盖直径最大,为65.54 mm,显著高于对照(P<0.05)。F1配方菌盖厚度最小,为5.51 mm,与对照有差异但不显著(P>0.05),T配方菌蓋厚度最大,为7.41 mm,显著高于对照(P<0.05)。F1配方菌柄长度最小,为46.65 mm,显著低于对照(P<0.05),T菌柄长度最大,为55.80 mm,显著高于对照(P<0.05)。F1配方菌柄直径最小,为9.23 mm,显著低于对照(P<0.05),T配方菌柄直径最大,为11.43 mm,显著高于对照(P<0.05)。

2.3.2平菇子实体营养指标。由表7可知,各配方栽培的平菇子实体含水量存在一定差异,各配方平菇子实体含水量均高于CK,F2配方含水量最高,为91.43%。6种培养料配方栽培的平菇子实体中,与对照组相比,粗蛋白、粗多糖含量均显著提升(P<0.05)。F1配方粗蛋白含量最高,为28.08%,与对照组相比提升了18.63%;T配方粗多糖含量最高,为5.54%,与对照组相比提升了74.21%。

2.4不同配方培养料栽培平菇后营养成分分析由表8可知,栽培平菇后不同配方培养料中各营养指标含量均不同。各配方培养料栽培平菇后,DM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各配方中,T配方干物质含量最高,为39.79%。各配方培养料栽培平菇后CP含量均显著升高。各配方培养料栽培平菇后NDF、ADF、ADL、CEL含量均低于对照,T配方NDF含量最低,为55.52%;F2配方和T配方ADF差异不显著,但F2配方ADF含量略低于T配方,为34.84%;F2配方和T配方ADL差异不显著,但F2配方ADL含量略低于T配方,为17.62%;T配方和T配方CEL差异不显著,但T配方CEL含量略低于T配方,为14.27%。各配方培养料栽培平菇后,WSC含量均高于对照,T配方WSC含量最高,为4.34%。

3讨论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对自然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需要更绿色、更经济、更实用的替代培养料,实现平菇的代料栽培。苎麻嫩茎叶粗蛋白含量高,其他营养成分丰富,但由于其木质纤维素含量高,其有机物质消化率低于苜蓿[17]。平菇能够分泌大量的胞外酶,降解培养料中的木质纤维素,生成小分子营养物质供自身生长需要[18]。刘芹等[19]通过平菇对培养料中木质纤维素降解研究推测,平菇优先利用培养料中的葡萄糖、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然后分泌漆酶和锰过氧化物酶降解木质素,木质素结构破坏后平菇菌丝进入木质纤维素内部并开始分泌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以降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为子实体生长不断提供营养物质。研究者通过7种不同食用菌对猕猴桃枝中木质纤维素降解试验发现,平菇产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降解酶能力较强,这2种酶通过相互协同作用,可快速有效降解纤维素[18]。包怡红等[20]以槟榔加工副产物代料栽培平菇后,培养料中CP含量略有提高,CEL含量显著下降,与该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该试验采用全株苎麻、苎麻副产物代料栽培平菇,以添加65%苎麻副产物栽培平菇,产量最高,获得最佳栽培效果。随着苎麻副产物添加量减少,产量下降。此前有用苎麻副产物作为栽培主原料栽培刺芹侧耳,以添加60%苎麻副产物配方栽培效果最好[21],与该试验苎麻副产物添加量基本相等。食用菌的生长速度和菌丝密度是反映生长特性的重要指标。除F1、F2组外,平菇在其他4组培养料中生长速度快、菌丝雪白粗壮,生长状况好,为平菇子实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表明适量全株苎麻、苎麻副产物替代料可作为栽培平菇的优质原料。栽培料中全株苎麻含量较高时,平菇生长状况较差,可能是全株苎麻难以提供速效养分供子实体利用,从而影响其长势、产量。另外,苎麻中含有抑菌物质单宁,若其含量过多会影响平菇菌丝的生长[22]。李杨红等[8]以平菇为供试菌株,利用麻骨与棉籽壳按比例混合栽培平菇,结果表明苎麻麻骨各配方平菇的产量、子实体大小和产出投入比均优于对照,与该研究结果一致。说明使用苎麻副产物与水稻秸秆作为平菇培养料,能达到产量的要求,且生产的平菇生物学效率高。

不同培养料成分会影响子实体的性状。王庆武等[23]以不同豆秸添加量进行平菇栽培试验发现,豆秸添加量不同,平菇农艺性状差异显著。该试验中,含全株苎麻配方中,菌盖直径、菌柄长度、菌柄直径随着全株苎麻添加量的减少,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含苎麻副产物配方中,随着苎麻副产物添加量的减少菌盖厚度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不同培养料对平菇子实体营养品质影响不同。胡燕[24]研究表明,添加70%花椒籽残渣辅料时4种食用菌粗蛋白含量分别达到最高。该试验中,对照配方培养的平菇粗蛋白含量最低,为23.67%,添加80%全株苎麻时,培养的平菇粗蛋白含量最高,为28.08%。陈旭等[25]利用皇竹草及中药渣、白酒酒糟等副产物为原料培养香菇和灵芝,子实体中粗多糖含量最大,分别达138.2和29.7 g/kg,表明副产物基质具有诱导活性成分代谢的潜力。该试验中,各配方子实体粗多糖含量均高于对照,含苎麻副产物配方子实体粗多糖含量优于含全株苎麻配方,最大含量达5.54%。

4结论

全株苎麻和苎麻副产物可以部分替代常规培养料栽培平菇。当全株苎麻、苎麻副产物作为主要替代料时,添加一定量的水稻秸秆,菌丝生长速度与菌丝生长势效果较好。整体上,苎麻副产物作为培养料的效果优于全株苎麻。

苎麻副产物替代量为65%(T配方:65%苎麻副产物+15%秸秆+15%麦麸+2%过磷酸钙+2%石灰+1%蔗糖)时,生物学效率高达104.66%,高于其他处理,且生产的平菇CP含量与粗多糖含量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平菇品质有所提升。

6个配方全株苎麻或苎麻副产物为替代料的栽培试验中,栽培料中CP含量顯著高于对照(P<0.05),NDF、ADF、ADL、CEL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以T配方(65%苎麻副产物+15%秸秆+15%麦麸+2%过磷酸钙+2%石灰+1%蔗糖)效果最佳。

参考文献

[1] 张金霞,蔡为明,黄晨阳.中国食用菌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1:20-21.

[2] 贾长青,马瑞,苏旺苍,等.天麻茎秆废弃物栽培平菇及其营养成分分析[J].食品工业,2021,42(8):338-343.

[3] 江可,宋海燕,刘建兵,等.油菜秸秆混合稻草栽培平菇研究[J].生物灾害科学,2018,41(1):74-77.

[4] 郭冬生,黄春红.近10年来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的时空分布与利用模式[J].西南农业学报,2016,29(4):948-954.

[5] 于胜晨,曹水清,任有蛇,等.肉羊常用农作物秸秆类粗饲料营养价值及瘤胃降解特性[J].中国畜牧杂志,2017,53(9):69-74,85.

[6] 熊和平.苎麻多功能深度开发利用系列报道之一  苎麻多功能开发潜力及利用途径[J].中国麻作,2001,23(1):22-25.

[7] 欧阳西荣,唐守伟.苎麻高产高效栽培与综合利用技术综述[J].中国麻业科学,2008,30(2):84-88.

[8] 李杨红,李相才,郭曦隆,等.苎麻麻骨代料栽培平菇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9,58(11):78-82.

[9] 李梦雪.紫苏秸秆对平菇生物学性状及营养品质的影响[D].太原:中北大学,2014.

[10] 黄艳,林国强,江玉姬.竹荪生长条件的初探[J].武夷学院学报,2013,32(2):71-76,82.

[11] 徐晓明.棕榈纤维对草菇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8.

[12] 闫良.不同施肥种类对黑木耳生长和结实性状的影响[J].林业勘查设计,2018(3):131-132.

[13] 章云忠.毛竹材用林丰产培育技术[J].安徽林业科技,2009,35(3):40-42.

[14] 万凌燕.凯氏定氮法测定食品中蛋白质的探讨[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2,39(8):89-90.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食用菌中粗多糖含量的测定:NY/T 1676—2008[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16] 张丽英.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M].4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6:121-123.

[17] 刘艳.饲用苎麻木质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鉴定与对青贮品质影响的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9.

[18] WANG D X,SAKODA A,SUZUKI M.Biological efficiency and nutritional value of Pleurotus ostreatus cultivated on spent beer grain[J].Bioresource technology,2001,78(3):293-300.

[19] 刘芹,胡素娟,崔筱,等.糙皮侧耳对培养料中木质纤维素的降解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22,34(1):202-210.

[20] 包怡红,贾雨彤,赖章飞,等.槟榔加工副产物代料栽培对平菇子实体及物质转化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22,43(15):157-164.

[21] 李智敏,胡镇修,朱作华,等.利用苎麻副产品栽培刺芹侧耳技术初步研究[J].食用菌学报,2012,19(3):49-53.

[22] 王海营,何劲,乔光,等.油茶饼粕代料栽培平菇混料配方的优化[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9,38(2):26-31.

[23] 王庆武,兰玉菲,蔚承祥,等.不同豆秸添加量对平菇综合农艺性状的影响[J].中国食用菌,2016,35(2):18-20.

[24] 胡燕.花椒籽残渣辅料对食用菌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2.

[25] 陈旭,曾茜,杨雨,等.不同副产物基质配方对食用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21,34(11):2385-2390.

猜你喜欢

营养品质苎麻副产物
桃果深加工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体外产气法和尼龙袋法评定苎麻的饲用价值
金银花及其副产物的营养研究进展
海南几种海参生物学特性和营养品质探析
饮用水中含氮消毒副产物的形成与控制
苎麻叶面积测定方法比较研究
悬铃叶苎麻基因组DNA的六种提取方法比较
基于苎麻属野生近缘种形态变异类型的系统关系研究
工业副产物废氢溴酸的回收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