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药剂对茶园柑橘始叶螨的田间防治效果
2023-05-22陈世春江宏燕王晓庆
陈世春,江宏燕,王晓庆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重庆 永川 402160)
0 引言
【研究意义】柑橘始叶螨Eotetranychus kankitusEhara,又名四斑黄蜘蛛、柑橘黄蜘蛛,隶属于蛛形纲Arachnida、蜱螨亚纲Acari、蜱螨目Acarina、叶螨科Tetranychoidae、始叶螨属Eotetranychus。柑橘始叶螨是我国四川、湖南等柑橘产区的主要害螨,其寄主范围广泛,包括柑橘类、桃、葡萄、豇豆、桑等多种作物[1,2],后被报道在茶园发现柑橘始叶螨的危害,且在茶树上呈聚集分布[3,4]。柑橘始叶螨在茶树上主要危害叶片,尤以嫩叶受害最为严重。茶树叶片受害后形成黄斑,危害严重时可使叶片凹陷、皱缩、扭曲、畸形,在叶背凹陷处常有少量丝网覆盖[3],在茶园大面积发生时亦可造成大量落叶,影响茶树树势和茶叶产量。通过开展各类药剂对柑橘始叶螨的田间防控试验,筛选出防治柑橘始叶螨的有效药剂,可为有效防治柑橘始叶螨并降低其暴发成灾的风险提供保障。【前人研究进展】柑橘始叶螨因其在柑橘类作物上的严重危害而被重视,在生物学特性[5]、分子生物学特征[6,7]、发生规律[1,8,9]、防治技术[10-12]等方面都得到较为充分的研究,其中近年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天敌控制[10,12]、化学防治等[11],但其在柑橘类作物上的防治技术不能直接应用于茶园。【本研究切入点】茶树和柑橘类作物因收获部位不同,导致在栽培管理、收获季节、生态群落和药剂选择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因此茶园中柑橘始叶螨的防治技术需进行针对性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在重庆茶区柑橘始叶螨严重危害茶园开展了5种药剂对柑橘始叶螨的防控试验,旨在为茶区防治柑橘始叶螨的药剂选用提供参考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药剂
5%双丙环虫酯DC(德国巴斯夫公司);11.8%甲维盐·唑虫酰胺SC(江西汇合化工有限公司);8%虫螨腈ME(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茚虫威EC(美国富美实公司);1.5%除虫菊素EW(云南南宝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1.1.2 供试器械
3WBD-20型电动式喷雾器(晋宁云峰农业药械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方法
2022年4月18日,试验选择在重庆市永川区乾丰茶场示范茶园(N29°22'51″,E105°53'50″,海拔570 m),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成龄茶园,树高80~85 cm,覆盖度85%,山地黄壤,茶园肥力中等,栽培管理措施一致。试验共设6个处理(表1),处理地块随机排列,每处理地块面积不小于100 m2。施药进行茶园蓬面和蓬下喷雾,每667 m2用液量45 L,各处理用药液量保持一致。
表1 试验处理Table 1 Treatments
1.3 调查方法
施药前及施药后3 d、7 d和14 d,采用检叶法调查柑橘始叶螨的螨口及卵的数量。采用“Z”形抽样法,每处理地块选取5个点,每点采集15张有柑橘始叶螨新为害状的叶片,用采集带封装带回实验室,在解剖镜下观察记录每张叶片上的柑橘始叶螨及其卵的数量,并计算螨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计算公式如下:
螨口减退率(%)=(喷药前活螨数-喷药后活螨数)/(喷药前活螨数)×100
校正防效(%)=(防治区螨口减退率-对照区螨口减退率)/(1-对照区螨口减退率)×100
1.4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16和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5种药剂处理对柑橘始叶螨成若螨的田间防治效果
5种药剂对茶园柑橘始叶螨成若螨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见表2。从速效性来看,处理4和处理5对茶园柑橘始叶螨的螨具有较强的快速击倒力,药后3 d校正防效均超过90%,具体为处理5(96.25±2.70%)>处理4(93.97±1.82%),显著高于处理1和处理2,处理3校正防效也超过90%,但未显著高于处理1。药后7 d,处理1的校正防效较药后3 d有所提高,其余处理均较药后3 d有所降低,处理1和处理5的校正防效高于80%,处理2和处理4的校正防效高于70%,处理3的校正防效为67.17%,5个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药后14 d,5个处理校正防效均高于90%,但是,空白对照处理的螨口减退率也高达84.48%,表明环境中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影响因素。
表2 5种药剂对柑橘始叶螨成若螨的田间防治效果Table 2 Field control efficacies of 5 pesticides on E. kankitus
2.2 5种药剂处理对柑橘始叶螨卵的田间防治效果
5种药剂对茶园柑橘始叶螨卵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见表3。从速效性来看,处理5对茶园柑橘始叶螨卵有较强的控制效果,药后3 d校正防效达94.69%,显著高于处理1和处理2的防效,而处理3和处理4的校正防效也超过88%,显著高于处理2防效,但与处理1的防效差异不显著。药后7 d,处理1和处理2的校正防效较药后3 d有所提高,均达80%以上,其余处理均较药后3 d有所降低,5个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药后14 d,5个处理的校正防效均高于98%,但是,对照处理的卵量减退率也高达54.20%,表明环境中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影响因素。
表3 5种药剂对柑橘始叶螨卵的田间防治效果Table 3 Field control efficacies of 5 pesticides on E. kankitus eggs
3 讨论与结论
综合分析本次田间药效试验结果,5种药剂均能较好地防治柑橘始叶螨的成若螨和卵,从速效性来看,以1.5%除虫菊素EW 500倍液的防治效果最佳。药后14 d,5种药剂防治柑橘始叶螨的效果陡升,与常规药效试验结果不同。结合田间实际情况分析,推测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药后14 d调查前下了暴雨,暴雨对柑橘始叶螨有一定的冲刷作用,使田间螨量整体降低;二是雨后的光照、温度和水分均适宜茶树生长发育,茶树生长旺盛,新梢数量快速增加导致各处理平均螨量减少。1.5%除虫菊素EW是5种药剂中的唯一一种植物源药剂,常被应用于螨害的防治且有较高的防效[13-15]。4种化学药剂中,11.8%甲维盐·唑虫酰胺SC、8%虫螨腈ME和15%茚虫威EC均为茶园登记用药,此前主要用于防治茶园中茶小绿叶蝉、茶棍蓟马、茶尺蠖、茶毛虫等害虫[16-19],近几年在该茶园亦有施用。且该螨之前在田间一直少量发生,对上述药剂可能产生一定程度的抗药性,虫螨腈使用次数较多,表现尤为明显。5%双丙环虫酯DC是一种天然产物衍生而成的新型杀虫剂,对茶小绿叶蝉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其在茶叶中残留的风险熵值远小于1,通过饮茶摄入引起的健康风险极低[20,21]。综上所述,茶园中柑橘始叶螨的防治可选用以上5种药剂,但因叶螨发生代数多,同种药剂同一年多次使用极易产生抗药性,因此,筛选多种药剂为茶农控制该螨危害提供了轮换使用药剂的选择。
柑橘始叶螨被报道在茶园危害后,田间多有发现,但发生量整体较少,针对性研究也有限,但本年度4月上旬发现试验茶园大量发生柑橘始叶螨,茶园受害严重,茶蓬上层因叶片受害呈现黄绿色,芽叶不发,聚集性的严重区域因落叶形成空洞状。分析本次柑橘始叶螨大发生的原因,春季高温是主要原因之一。柑橘始叶螨的最适发育温度为21~30°C,在此温度区间内单雌产卵量也显著增加[1]。基于天气网(https://www.tianqi.com/)数据查询统计,2022年3月永川地区首次气温高于21°C是在3月6日,早于2019~2021年同期,2019~2021三年气温首次超过21°C日期依次为2019年3月18日、2020年3月18日、2021年3月12日,且2022年3月气温超过21°C的天数有17 d,此前三年的3月气温超过21°C的天数依次是2019年 6 d、2020年 10 d和2021年 10 d。由此可见,2022年3月永川地区气温适宜于柑橘始叶螨的生长和繁殖,为柑橘始叶螨在永川茶园的大发生创造了必要条件。重庆是柑橘主产区之一,同时也适宜柑橘始叶螨的其他寄主植物生长,推测重庆各茶区均有柑橘始叶螨的分布。随着全球变暖的大趋势,春季高温频繁出现,柑橘始叶螨在重庆茶园有猖獗为害的风险。与此同时,春茶销售是重庆茶企、茶农的主要收入来源,柑橘始叶螨的发生期与春茶生产期重合,一旦大发生将极大威胁春茶产量和茶企茶农收入。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茶园柑橘始叶螨的监测预警和防治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