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王不留行本草考证*

2023-05-22刘想晴赵宝林骆莉莉钟长军程旺兴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基原文字描述酸浆

刘想晴 赵宝林 骆莉莉 钟长军 程旺兴

(1.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芜湖 241000;2.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12)

王不留行作为临床常用药材,具有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尿通淋的功效,用于治疗经闭,痛经,乳汁不下,乳痈肿痛,淋证涩痛。2020版《中国药典》[1]规定王不留行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Vaccariasegetalis(Neck.) Garcke的干燥成熟种子。历代本草中记载的王不留行基原复杂,古人对王不留行植物形态的认识尚浅,导致多个王不留行混淆品与之混用。在目前药材商品中,部分地区将桑科薜荔FicuspumilaL.的果实、金丝桃科植物元宝草HypericumsampsoniiHance的全草等做“王不留行”使用[2]。王不留行作为常用的妇科用药及镇痛止血药,在古方中应用广泛,为确保古方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必要对历代王不留行的基原、产地、功用及药用部位等进行梳理,以期为使用王不留行药材的名方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1 王不留行名称考证

王不留行始载于《神农本草经》[3],列为上品。因其性走而不守,故得名“王不留行”;明·李时珍《本草纲目》[4]曰:“此物性走而不住,虽有王命不能留其行,故名。”清·刘云密《本草述》[5]中云:“愚按:王不留行,据其得名,似走而不守,其行血当与天名精同也。”《吴普本草》[6]曰:“一名,王不流行”,李时珍曰:“盖误也”,认为其是印刷排版错误。

《日华子本草》[7]记载:“王不留行……,又名禁宫花、剪金花”;宋·王介《履巉岩本草》[8]以“剪金草”之名收载:“剪金草,一名王不留行”。“剪金花”之名缘由有二:①因其具有金疮止血之功而得名,明·滕弘《神农本草经会通》[9]记载:“王不留行,金疮止血,又名剪金花。”②因其形态而得名,明·郑宁《药性要略大全》[10]记载:“剪金花一名王不留行,一名禁宫花。……其叶尖如小匙头,亦有似槐叶者。花开黄紫色,因名剪金花。”

王不留行,“多生麦田中”(《本草纲目》),“叶似菘蓝”(《蜀本草》),故名“麦蓝菜”;明·朱橚《救荒本草》[11]和清·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12]中均收载了麦蓝菜。因其具有通乳之性,王不留行亦有“奶米、妈不留”之名。文献记载王不留行之名尚有“王不留、留行子、不留子、金盏银台等。”

2 王不留行的基原考证

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3]中,将王不留行列为上品:“味苦,平。主金疮止血,逐痛出刺,除风痹,内寒。久服轻身耐老增寿。生山谷。”记载了王不留行的性味、功能主治及产地,未见王不留行形态描述,只知其生长在有土石且有流水的地方,固然无法确定其品种。

梁·陶弘景《名医别录》[13]进一步丰富了王不留行的功效:“味甘,平,无毒。止心烦,鼻衄,痈疽,恶疮,瘘乳,妇人难产。生太山。二月、八月采。”其“性平,主治痈疽,瘘乳,妇人难产”的描述与现用王不留行功用相近,由于缺乏相关形态特征描述,难以确定其来源。

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14]首次对王不留行的形态进行描述:“今处处有,人言是蓼子,亦不尔。叶似酸浆,子似菘子。而多入痈瘘方用之。”指出其“叶像酸浆,果实像松子”,与现用王不留行的植物特征有所不同。陶弘景在王不留行的性味、功效、主治等方面综合了《名医别录》和《神农本草经》中的记载:“王不留行,味苦、甘,平,无毒。主治金疮,止血,逐痛,出刺,除风痹内寒。止心烦,鼻衄,痈疽,恶疮,瘘乳,妇人难产。久服轻身,耐老增寿。”与现用王不留行功用相近,推测陶弘景记载之王不留行可能为石竹科近似种。

唐·苏敬《新修本草》[15]中亦未进一步明确王不留行的形态特征,延续前代本草中关于王不留行的植物形态、性味、功效、产地及采收等记载。

后蜀·韩保昇《蜀本草》[16]载:“叶似菘蓝等,花红白色,子壳似酸浆,实圆黑似菘,子如黍粟。今所在有之。三月收苗,五月收子,晒干。”根据上述文字描述可知,“叶倒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花红白色;果实外壳像酸浆,圆形,黑色像菘果;种子与黍粟相似;3月采收幼苗,果期5月。”其描述与石竹科植物特征相符,结合植物形态和花果期,推测《蜀本草》所载王不留行可能为V.segetalis。有学者[17]认为《蜀本草》中王不留行原植物疑是茄科酸浆(Physalisalkekengi),笔者认为此处有所欠妥。

宋·苏颂《本草图经》[18]对王不留行的形态进行了详细描述,曰:“王不留行,生泰山山谷,今江浙及并河近处皆有之。苗茎俱青,高七八寸已来,根黄色如荠根,叶尖如小匙头,亦有似槐叶者。四月开花,黄紫色,随茎而生,如松子状,又似猪蓝花。五月内采苗茎,晒干用。俗间亦谓之剪金草。河北生者,叶圆花红,与此小别。”根据文字描述及附图,其所记载的植物可以整理为3种,其中①“植株茎青色,高20~30 cm左右,主根明显,黄色;叶尖匙形,花黄紫色,花期4月”;其所附河中府王不留行(图1A)稍近似石竹科植物,图中下部叶为复叶状,可能是描绘错误,结合以上植物描述,推测其似女娄菜(Sileneaprica)之类。②“河北生者,叶圆花红”,结合所附成德军王不留行(图1B)的叶形和花序,推测为蓼属(Polygonum)一种;徐忠银等[19]考证为蓼属蓼蓝(Polygonumtinctorium)。③附图江宁府王不留行(图1C),根据其上端花的形态,可能是一种菊科植物;亦有学者认为似茄科酸浆(P.alkekengi)。综合推测《本草图经》中所载王不留行与今之所用不符。

宋·王介《履巉岩本草》[8]收载剪金草并附图(图1D):“剪金草一名王不留行”其性味、功效、主治与《名医别录》文字描述相同。其所附药图示叶对生,卵状披针形,全缘,无柄;郑金生[20]认为附图中所示植物形态与明代描述的石竹科麦蓝菜(V.segetalis)相符。

明·朱橚《救荒本草》[11]中收载王不留行并附图(图1E):“又名剪金草,一名禁宫花,一名剪金花。生太行山谷,今祥符、沙冈间亦有之。苗高一尺余。其茎对节生叉。叶似石竹子叶而宽短,报茎对生。脚叶似槐叶而狭长。开粉红花。结蒴如松子大,似罂粟壳样极小。有子如葶苈子大而黑色。味苦、甘,性平,无毒。”根据以上文字描述可知:“植株高于30 cm,叶对生,叶腋中有分枝。叶披针形;花粉红色,蒴果似罂粟壳,大小如松子;种子黑色,和葶苈子差不多大。”结合附图综合判断,《救荒本草》中记载之王不留行当为石竹科植物石竹科女娄菜(S.aprica)。

《救荒本草》[11]又载:“麦蓝菜,生田野中。茎叶俱深莴苣色。叶似大蓝稍叶而小,颇尖。其叶抱茎对生,每一叶间,撺生一叉,茎叉稍头开小肉红花,结蒴有子,结小桃红子。苗叶味微苦。”并附图(图1F)。《植物名实图考》[12]亦载“麦蓝菜”,文字描述与附图(图1G)皆与《救荒本草》同。关于《救荒本草》载“麦蓝菜”的品种,王作宾认为是石竹科植物麦蓝菜(V.segetalis)。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4]载王不留行:“多生麦地中。苗高者一二尺。三四月开小花,如铎铃状,红白色。结实如灯笼草子,壳有五棱,壳内包一实,大如豆。实内细子如松子,生白熟黑,正圆如细珠可爱。陶氏言叶似酸浆,苏氏言花如菘子状者,皆欠详审,以子为花叶状也。灯笼草即酸浆也。苗、子皆入药。”李时珍首次对王不留行的生长环境、株高、花期、花特征、果实种子特征进行准确且详细的描述,明确王不留行来源于石竹科植物麦蓝菜(V.segetalis);并指出陶弘景、苏颂描述王不留行中的不妥之处,是以果实的特征来描述花和叶的特征。

注:A、B、C.《本草图经》;D.《履巉岩本草》;E、F.《救荒本草》;G、J、K.《植物名实图考》;H.《本草原始》;I.《补遗雷公炮制便览》

明·李中立《本草原始》[21]首次记载了王不留行的药材图(图1H),图中除绘出两张植物折枝图,还绘有5粒种子,并标注“子大如黍而圆色黑”。其关于王不留行形态特征的文字描述与《本草纲目》基本一致,附图中所示植物形态特征与麦蓝菜(V.segetalis)完全相符。结合附图及文字描述,进一步明确王不留行的基原。明代晚期宫廷画师编制的《补遗雷公炮制便览》[22]收载王不留行,并附彩图(图1I)描述的植物与《本草图经》中附图(图1A)“河中府王不留行”基本一致,当为石竹科女娄菜(S.aprica)。

其后清代本草所引用前人观点,或加以补充,无所发明。诸如《本草备要》[23]:“王不留行,甘苦而平……花如铃铎,实如灯笼,子壳五棱。”已明确认识到所用王不留行之植物形态。

清·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12]:“王不留行,《别录》上品。宋《图经》谓之翦金花。《救荒本草》:叶可煠食,子可为面食,今从之。《蜀本草》所述乃俗呼天泡果,又名灯笼科。囊似酸浆而短,实青白不红,南方极多。又一种附于后。”吴其濬记载了王不留行2种:①如附图“王不留行(一)”(图1-J)所示植物乃为石竹科植物女娄菜(S.aprica);②其对《蜀本草》之王不留行的评注明显有误,将《蜀本草》中“子壳似酸浆”直接说成天泡果(茄科酸浆属PhysalisL.一种)并附茄科酸浆(P.alkekengi)图(图1K)以示王不留行(二),实属误解。然《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麦蓝菜”及附图(图1G)所示植物倒为石竹科Vsegetalis。

民国·赵燏黄《本草药品实地之观察》[24]提出本草记载的王不留行,当以V.segetalis之种子为正品。文中记载:“牧野氏记其学名为MelandryumapricumRohrb.”,即石竹科女娄菜(S.aprica)。但赵燏黄对市场上王不留行的原植物调查之结果有所不同:①“Bretschneider氏谓北平市品之王不留行,为石竹科SileneapricaTurcz.之种子”;②“石户谷氏以朝鲜药肆之王不留行,为Sileneapricavar.firmaWill之干燥全草”;③“北平及东三省药肆之王不留行,乃VaccariavulgarisHost.之种子也。”《本草药品实地之观察》描述王不留行药材特征为:“细小球形之粒子,直径不过1~1.5 mm,外面黑色而带暗蓝,大体光滑;质坚脆,破折面雪白色;味先觉微甘,后觉稍苦。”与现用王不留行描述一致。

《中药志》[25]记载王不留行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V.segetalis)的种子。1963版《中国药典》[26]记载王不留行为石竹科植物王不留行(V.pyramidata)的干燥成熟种子。1977版《中国药典》[26]记载为“王不留”,来源于石竹科植物麦蓝菜(V.segetalis)的干燥成熟种子。1985版至现用《中国药典》均记载为王不留行来源于石竹科植物麦蓝菜(V.segetalis)的干燥成熟种子。历版《中国药典》中收载的王不留行除个别名称或学名有别,其来源均指石竹科植物麦蓝菜(V.segetalis)。

从以上考证结果来看,唐代以前本草记载之王不留行,文字描述相对简略,难以确定基原;唐代以后王不留行的基原逐渐清晰,《本草经集注》首次对王不留行植物形态描述,但并不具体;《本草纲目》对王不留行的生长环境、株高、花期、花特征、果实种子等特征进行最为准确且详细的描述,明确了王不留行的基原为石竹科麦蓝菜(V.segetalis);《本草原始》首次附王不留行药材图,明确药材的形态。本草记载的王不留行当以石竹科植物麦蓝菜(V.segetalis)为正品基原,与现行《中国药典》规定的王不留行基原一致;另有,石竹科女娄菜(S.aprica)的种子、S.apricavar.firmaWill的全草被作为王不留行使用;茄科酸浆、蓼科蓼属一种、菊科一种被误用为王不留行。

3 产地考证

《神农本草经》[3]首次记载王不留行生长于山谷,但未见具有产地描述。《名医别录》[13]首次指出王不留行产地为“太山”,此处“太山”应指“泰山”,《本草经集注》[14]中记载“王不留行……生泰山山谷,……今处处有之”,指出王不留行分布广泛。《本草图经》:“生泰山山谷,今江浙及并河近处皆有之。”明确江苏、浙江以及黄河近处均有王不留行分布;《救荒本草》[11]记载:“今祥符、沙冈间亦有之。”指出在河南祥符到江苏盐城之间的区域也有王不留行的分布;《本草品汇精要》[27]载有:“[道地]:成德军、江宁府。”首次提出河北正定、江苏南京为王不留行的道地产区。《本草纲目》谓之:“多生麦冬。”今《道地药材图典》[28](三北卷)对王不留行的产地记载:“主产于河北武安、涉县、永年、魏县、大名、邢台、内丘、临城及黑龙江、辽宁、山东、山西、湖北。”

4 药用部位与功用考证

4.1药用部位 古本草中记载王不留行的药用部位与现代有异,除2020年版《中国药典》[1]规定的以种子为药用外,根茎、苗、花、梗、叶皆有本草药用记载。《蜀本草》[16]曰:“三月收苗,五月收子,晒干。”《日华子本草》[7]记载:“根、苗、花、籽并通用。”《滇南本草》[29]载王不留行:“梗、叶,细末醋调,敷痈疽疮溃散。”《本草品汇精要》[27]:“采:二月、八月取茎苗,五月取实。”

4.2功用考证 关于王不留行功用的记载,《神农本草经》[3]:“味苦,平。主金疮止血,逐痛出刺;除风痹;内寒。久服轻身耐老增寿。”其后《吴普本草》[6]载曰:“味甘,平,无毒。止心烦,鼻衄,痈疽,恶疮,瘘乳,妇人难产。”言明王不留行可以治疗金疮、鼻衄、痈疽、风痹、瘘乳、妇人难产,还可以安神。唐《药性论》[30]载曰:“能治风毒,通血脉。”《日华子本草》[7]对王不留行的药用记载曰:“治发背,游风,风疹,妇人血经不均及难产。”金《洁古珍珠囊》载:“王不留行……利疮疡,主痢疾。”明《滇南本草》[29]载王不留行:“性寒,味苦。治妇人乳汁不通,乳痈乳结红肿,消诸疮肿毒。治小儿尿血血淋,祛皮肤瘙痒,消风解热。”清《本草汇》[31]记载王不留行:“……通血脉,下乳汁。利小便,消疔肿。”可见,古本草文献多记载王不留行主治外伤出血、月经不调、乳房红肿、乳汁不下、难产、风寒痹痛、小便不利、痢疾、疔疮、痈疽、风疹、风毒及血脉不通等症。

5 小结

王不留行是常用中药之一,以“王不留行”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别名众多,主要因其形态、功效而得名。唐代以前王不留行基原较为混乱,《本草经集注》中首次出现王不留行的形态描述,《本草原始》首次附王不留行药材图,明确药材的形态。历代本草中记载的王不留行正品来源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V.segetalis);石竹科女娄菜(S.aprica)的种子、S.apricavar.firmaWill的全草被作为王不留行使用;茄科酸浆、蓼科蓼属一种、菊科一种被误用为王不留行。本草中记载的王不留行产地为江苏、浙江、河南、河北等地,并明确河北正定、江苏南京为其道地产区。古代本草中记载的王不留行的药用部位于现在有所不同,除《中国药典》规定的种子外,根茎、苗、花、梗、叶皆有药用记载。王不留行的药用广泛,可以用于伤出血、月经不调、乳房红肿、乳汁不下、难产、风寒痹痛、小便不利、痢疾、疔疮、痈疽、风疹、风毒及血脉不通等症。本草中名方中提及的王不留行的功用与现行《中国药典》所载功能主治基本一致,建议名方中使用王不留行可参考现行《中国药典》基原、药用部位及采收加工。

猜你喜欢

基原文字描述酸浆
酸浆草
多基原藏药“唐冲”名称、品种、药性和植物亲缘关系相关性考证研究
多基原郁金的性状、显微及气味差异性研究
酸浆苦素B的研究进展
微写作
微写作
微写作
酸浆苦味素B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抑制作用
败酱及墓头回基原的沿革与变迁
藏药沙棘的文献考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