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人,美美与共
2023-05-22谢树红
谢树红
【摘要】新课标背景下,美育是小学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五育并举”育人模式中的关键内容,而美术学科是小学艺术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具有美育的功能和作用。将美育思想和理念渗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不仅有助于落实课程目标,还能够推动小学育人工作的开展。从研读课标理念、巧创直观情境、借助绘画教学等角度出发,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思想和理念,可以打造新型的美育模式。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美术;美育;以美育人
美育,即审美教育,以培养人的审美素养、审美能力等为主要目标。当美育的思想和理念渗透在学科教学中时,不仅能够让学生把握基础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还能使他们具备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挖掘美术作品和现实生活中的审美要素。为此,在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以美育人、美美与共的原则,将美术学科中的基础教学内容、创新性教学活动,与美育思想融合为一体,为学生创造审美与鉴赏的空间,从而完善美术课程教育体系。
一、研读课标理念,确定美育目标
蔡元培先生曾说“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可见美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这一角度来说,美育的思想观念应得到重视和关注。
新课标背景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思想,教师要在开启教学活动之前,深入研读课标中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等等,从整体上分析和解读美术教学的架构、了解美术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此确定美育的目标。《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统称为“新课标”)提出了“坚持以美育人”的课程理念,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艺术活动,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丰富审美体验”等多个角度,阐释了“以美育人”的概念和具体做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设定美术学科教学的美育目标,如“学生能够从绘画作品的线条、色彩搭配等要素中,初步感受和欣赏其审美元素,并能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自主创作具有丰富审美元素的美术作品,形成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等,以此展现出美术课程的美育价值。
此外,在研读新课标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教师也要结合美术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进一步细化目标中的各项标准和条例,增强美育目标的可行性价值,让学生能够将美育目标融入到自身的学习活动之中,继而在学习美术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认识到美术作品中的审美要素。
二、巧创直观情境,融入美育理念
新课标在美术学科的教学提示中,引出了“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的具体要求,强调了情境创设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巧妙地创设直观化的情境,将美育理念融入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在情境化的学习中,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
1.以生活现实为素材创设直观情境
美术作品以艺术的手段再现现实生活,它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要想挖掘其审美元素、体会其美育价值,教师要认识到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关联,以生活现实为素材,为学生创设直观化的教学情境,让他们在具象化的自然现象、生活场景中加强审美鉴赏,继而从审美的角度解析美术课程教学的内容,如此,学生的审美素养即可初步形成。
以五年级上册第8课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大自然中富含的美术材料、感悟其深厚的审美要素,教师可以联系大自然的真实景象,结合教材中的中国画《牡丹》,通过“《牡丹》这一作品中包含哪些审美要素”“它与现实生活中的牡丹花有哪些异同点”“如果你在现实生活中看到一朵牡丹花,你会怎样记录下你眼中所看到的美”等启发式的问题,将学生带进直观化的情境,让学生将美术活动与自身的现实生活经验关联起来,转而关注美术作品、调动自身的实际经历,如此便可激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从大自然、实际生活中汲取审美材料。
2.以现代科技为手段创设直观情境
在前文的叙述和分析中已经明确了直观化情境的重要性,而创设直观化的情境,不仅需要生活化的材料,还需要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此,在以美育为主要目的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以现代科技为手段创设直观情境,借助现代科技展示美术成品、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素材来源等等,丰富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官体验,以此推动美育活动的发展。
而运用现代科技创设直观化的情境,教师不能盲目地选择现代教学科技,应依据美术课程的内容、美育目标等,在细致斟酌后选择现代教学科技。比如,在五年级下册第3课的教学中,教师若单一地呈现雕塑作品的照片,学生很难在脑海中形成立体化的印象,自然也就无法全面感受雕塑作品的审美价值。为此,经过仔细斟酌后,教师可以利用动画视频展示不同的雕塑作品,如杨英风的《风凌霄汉》、佩夫斯纳的《天体》等等,全方位地展现出雕塑作品的全貌,让学生细致观察其形体和颜色特点。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视觉体验感很强,他们自然也可以结合雕塑作品的背景资料,多角度地挖掘其审美要素。
三、借助绘画教学,建设美育体系
为了将美育的思想和观念充分渗透于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之中,教师还可以借助绘画教学开启美育活动,以此建设教学内容丰富、教学环节完善的美育体系。
1.在线条运用中渗透美育思想
线条是美术教学乃至审美鉴赏活动的重点。因此,教师可以在线条运用中渗透美育思想,引导学生观察和归纳美术作品中线条运用的特征、产生的实际效果等,促使他们从审美的角度摸清线条的运用规律。
以《彩墨家园》的教学为例,为了推动美术教学与美育思想的融合,教师可指导学生分析《农耕图》《村舍》等彩墨作品的线条,从线条的粗细、线条的长短等角度,明确彩墨作品的线条变化,了解作者在创作时的着墨重点。当学生能够正确解读彩墨作品的线条变化时,他们既能对其艺术特征有所了解,还能找准作品中的视觉中心,学生的作品鉴赏能力、审美意识等也会不断增强。
2.在色彩构图中渗透美育思想
除了线条之外,色彩和构图也是绘画教学中的重点,是组成美术作品的关键审美要素。在小学美术的绘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色彩构图中渗透美育思想,让学生准确了解绘画技巧,并能运用这些技巧创作绘画作品,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
而以色彩构图作为渗透美育思想的主要载体,教师要让学生主动思考色彩搭配、构图的方式,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色彩搭配、结构化构图的技能,还能全面调动学生的审美意识。例如,在教学《快乐的节日》一课时,教师可将“欢度六一儿童节”作为教学的主题,利用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学生借助鲜艳、明快的色彩,表达出自身对节日的期待以及身处于节日之中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我们该如何渲染节日欢乐的氛围”“怎样才能将小朋友共同庆祝六一儿童节的场面表现出来”等问题,进一步将关注点集中于绘画的构图上,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合理地运用色彩搭配和构图技巧,创作出符合审美要求的作品。
3.在作品赏析中渗透美育思想
在准确把握线条、色彩和构图的技巧后,教师还可以在美术作品赏析的专项活动中渗透美育思想,让学生围绕着特定的主题,全面分析和解读绘画的特点,从而促使学生在鉴赏、讨论等过程中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例如,为了让学生感受和体会中华民族民间绘画作品中的审美要素、文化要素,教师可结合六年级“扇面画”的课程内容,制订“一把扇,多种美——扇面画专题鉴赏活动”的活动方案,搜集《樱桃与小鸡》《山茶图》等扇面画,指导学生从造型、线条、色彩、构图等多个角度进行鉴赏和解析。
综上所述,教师在充分认识到美育的重要性、理解新課标理念的基础上,通过研读新课标理念、巧创直观情境、借助绘画教学等多个方式,将美育的理念渗透在美术学科的教学中,让学生于审美情境中展开深度探索和挖掘,真正领会美术作品中的审美价值。如此,美术教学便能成为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有效平台。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