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久弥新 “的 窑洞对”
2023-05-20贾锐
※文/贾锐
毛主席女儿李讷陪同父亲前往机场迎接访问团
这是一张珍贵的留影,照片中的小女孩是毛泽东的女儿李讷。1945年7月1日,李讷陪同父亲前往机场迎接从重庆飞来延安的国民参政员访问团。
1 9 4 5 年上半年开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到最后的决战决胜阶段。在中国的抗日战场上,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逐渐由局部反攻转为全面反攻。而国民党大部分军队则部署在远离抗日前线的大后方,鲜有战绩。与此同时,在政治方面,由于蒋介石政府倒行逆施的独裁政策,导致国共谈判中止,关系紧张。
当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4月24日,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深刻分析了国际和国内形势,总结了抗战以来国共两条路线斗争的经验。主张召开国民大会,成立正式的联合政府,巩固和扩大抗日力量,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主、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并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阐明了实现目标和具体途径。报告中的新观点、新论断,闪耀着民主与进步的光芒。这与蒋介石政府的独裁政策形成云泥之别,在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甚至部分国民党元老中间引发不小的震动与反响。
6月,黄炎培在反复通读《论联合政府》后,认为在民主与和平的进程中,只有与中共实行全面合作,才能拥有未来和希望。随即联合褚辅成、冷遹、傅斯年、王云五、左舜生、章伯钧共7人,在面见蒋介石并获得默许后,联名致电毛泽东、周恩来,表达了他们访问延安、重启国共商谈合作的真切意愿。毛泽东、周恩来当即复电表示:热烈欢迎。
1945年7月1日,一架载有黄炎培等6位(王云五因病未能出行)国民参政员的飞机从重庆机场起飞,平稳降落在延安,标志着国共商谈合作问题正式开启“破冰之旅”。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30多位中共领导人亲临机场迎接,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毛主席见到黄炎培的第一句话就是:“知道吗?我在二十多年前就认识你了,1919年我在上海听过你的报告!”这令黄炎培倍感“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的亲切。
黄炎培一行在延安进行了为期5天的访问。期间走访了延安新市场、光华农场、日本工农学校等地。一系列所见所闻令他们感触颇深:“三个人走了好多时候,街道是整洁的,阶下有水道,却没有看到茶馆,没有看到一个游手闲荡的人。男女都气色红润,尤其是女子,特别秀硕。据说,当地人家吃小米,小米开胃有营养……在街上绝对没有看见过一个面带烟容而颓唐的人……”与延安兴旺景象形成巨大反差和鲜明对比的,则是国民党统治下的贪污腐化、管理混乱、物价飞涨、民不聊生。通过广泛的观察交流,黄炎培认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7 月4 日下午,毛泽东邀请黄炎培等人到他住的窑洞做客,与黄炎培进行了长时间的深入交谈。期间,毛泽东问道:“任之先生,这几天通过你的所见所闻,感觉如何?”此时的黄炎培虽然沉浸在延安的全新气象,但在心中又有一阵疑虑与不安:在他看来,中国的历史有一种可怕的周期率,一种使人堕落、使物变质、使时间逆转的无形的支配力,于是便坦诚地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政党、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都没有能够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起之时,都是艰难困苦,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力求从万死中求得一生,因而无不显得生气勃勃、气象一新。及至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变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也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一部历史,或政怠宦成,或人亡政息,或求荣取辱,总之没有跳出这个历史周期率……国民党初起时,不也是一个万众瞩目的革命政党嘛!共产党会不会重蹈前人的覆辙?希望贵党能够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个历史周期率的支配。”
面对黄炎培的一番坦诚直言,毛泽东主席感到意味深长。随后,他自信而坚定地回答:“我们共产党已经找到了新路,能够跳出这个历史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以上,便是党史中的经典篇章——“窑洞对”,亦是我党民主政权建设的经典之谈。基于在延安考察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黄炎培心中的疑团,也随着毛主席的精辟回答而茅塞顿开,事后他写下了感想:“我想,这话是对的。只有大政方针决之于公众,个人功业欲才不会发生。只有把每一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一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用民主来打破这周期率,怕是有效的。”返回重庆后,黄炎培将延安之行的见闻思考加以凝练,撰写书稿《延安归来》,由重庆国讯书店出版,初版2万册。这本仅有74页的小册子,在短短几天内便被抢购一空。《新华日报》曾在头版醒目位置为此书“打广告”:“凡是关心团结问题的人士值得一读”,“民主团结赢得了战争,更要赢得和平!”当然,此书最为流传佳话的部分,当属黄炎培首次向社会公开披露了在延安窑洞中诞生的“历史周期率”之问。
2022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伟大历程——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陈列》结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提及“窑洞对”。时光荏苒,沧海桑田,“窑洞对”历经七十余载,就像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一面永不落灰的明镜,历久弥新、耀古烁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窑洞对”时刻警醒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和发展民主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时也赋予了“窑洞对”新的历史内涵: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赢得历史主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