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动视频的交互类型、效果与发展策略

2023-05-20初云玲

传媒 2023年8期

初云玲

摘要:媒介技术介入视频创作不仅赋予了用户参与互动的权利,还通过多种交互形式向用户提供了丰富的互动体验。本文以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为基础,结合互动视频相关案例对互动视频的交互类型、交互效果与交互策略进行全面论述。研究表明,视频与互动技术的结合产生了全新体验,并在互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个体自我互动、个体与群体互动及个体与媒介互动三种类型。而作为一种全新的视频形式,互动视频未来还需在互动剧本、互动空间、交互设计等方面不断改进,从而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互动体验。

关键词:互动视频 交互类型 互动仪式链

互动视频利用数字媒介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人机互动、人人互动的渠道,使用户不再是被动的接收者,而是可以通过会话、选择及交互行为主动介入视频环境,成为视频的参与者和创作者。这种视频形式主要通过选项设置、弹幕文本或游戏体验等交互方式为用户提供颠覆式的观看体验。相比于普通视频依赖于评论、转发等单一互动形式,互动视频能够直接展现动态场景,为用户营造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互动视频是指创作者通过视频制作辅助工具进行内容创作并上传,观看者可通过移动播放器对视频内容进行点击选择主动介入视频环境,并参与决定剧情走向和不同结局的生成。这个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互动视频制作者在发布视频之前策划多个线条的剧情走向,并在视频制作过程中设置多个关键节点供用户进行选择;二是用户可通过弹幕及留言的方式参与互动,使用户在弹幕狂欢中形成群体互动;三是互动视频可利用数字技术为用户营造一种虚拟在场感,使用户能够在沉浸式体验中自主完成结局的设计。

1.个体自我互动。互动视频首先需要由创作者对视频内容进行设计,按照自己的叙事逻辑将收集到的素材进行打乱重组,并通过剪辑、拼接等形式完成视频编辑,并且投稿者大多会根据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内容的编辑和整合。因此,互动视频不可避免带有创作者主观意识倾向,创作者希望将自己认为最满意的视频内容呈现给用户。而个体依靠自身主观意识及自我想象力完成视频编辑的过程就是个体进行自我互动的过程。

创作者会根据自己的过往经验对视频素材进行收集和编辑并在创作过程中加入主观判断,从而完成与自我的互动。同时,创作者还可根据用户反馈完善视频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创作者能够认识自我、拥有自我的观念,并与自我进行沟通与传播。此外,互动视频也为创作者提供了自我表达的空间和渠道,创作者能够通过视频平台将自己的观点、想法通过视频内容表达出来,并在表达过程中寻求认同感和成就感。以B站为例,该平台在2019年上线了互动视频功能,创作主体大多是长期进行视频发布的平台up主,这类群体的普遍特点就是拥有极强的自我表达欲,希望通过视频创作获得关注度。

2.个体与群体互动。个体与群体的互动主要依赖弹幕或评论完成。弹幕是一种突破时空限制的互动评论方式,由于评论能与视频同步,评论密集地从屏幕上飘过,视觉效果类似于军事领域的子弹幕布,具有自由性、互动性、虚拟性以及对话的平等性。用户既可以在屏幕中看到别人的评论,还可以与他人进行互动和交流,从而形成群体互动。无论是弹幕还是评论,其设置目的都是为了引导用户互动,形成观影仪式感。互动仪式的生成首先要有共同的关注焦点及身体共在,当人们越来越密切关注其共同的事件或者画面时,用户便可以通过弹幕直接关注到身处不同空间的他人是否跟自己具有同样的情感,在这种情感共享的仪式之下,就会产生情感连带。

个体与群体的互动通常呈现出两种方式。一是观众自发地对视频内容进行评论,根据剧情的走向发布评论性话语,这类弹幕对于创作者有着较强的参考价值,创作者可以根据用户反馈不断改进视频内容。二是创作者对剧情内容进行预设,用户在创作者的设定中完成互动,即创作者在对互动视频进行创作时,提前预设在哪一个节点可能会使用户产生互动行为,然后根据这些关键节点进行情景预设,供用户进行选择,从而形成不同的故事结局。

3.个体与媒介互动。麦克卢汉强调:媒介即人的延伸。这个观点认为互动视频中的用户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观看视频的观众,又是用户认知下的“创作者”,尤其是在媒介技术和互动影像成熟的环境下,互动的形式将会很大程度消除用户与创作者的界限,从而形成创作者与用户合作叙事的模式。与普通视频不同,互动视频强调借助数字媒介技术使观众达到沉浸式的体验效果,其核心是与观众产生共情。这类视频大多通过媒介技术所提供的交互功能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通过自己的选择填补剧情的空隙,从而推动剧情向自己选择的方向发展,不断强化观众与视频内容的联结,形成情感共鸣。

互动视频的创作者为了给用户提供一种“虚拟在场感”,往往借助数字媒介技术使用户最大限度地参与其中并获得沉浸体验。例如,2021年6月30日,华龙网推出的党史宣传沉浸式互动视频《党员,请选择!》,该视频融入“剧本杀”游戏元素,在屏幕中设置不同选择按钮供用户自主选择,用户在观看视频过程中,每触发一个情节点,都可以将用户带入不同的故事情节,使用户在互动中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那段风雨如磐的革命岁月。

互联网技术为用户之间进行互动提供了虚拟空间,使身体共在已不再是互动仪式产生的必要条件,同时,互联网使得局外人的边界设置也逐渐消解。尽管互动仪式的产生条件在互联网背景下有所改变,但是其通过互动生成的情感能量和仪式产出的结果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互动仪式链理论依然可以解释互动视频中用户的交互行为和交互效果。

1.情感能量获得。互动仪式链理论认为,用户在每一次互动仪式中所产生的短期情感被称之为情感体验,随着互动仪式的不断进行,短暂的情感体验最终会累积转化为情感能量。在互动视频中,用户每一次互动行为所获得的个体情感是整个互动过程的核心要素,用戶只有获得互动意愿,才能保证互动仪式的顺利进行。在互动视频所营造的互动情境中,用户通过与他人互动获得短暂的情感体验,这种共享的情感体验随着互动的加强会使用户产生不同的情感储备,随着情感储备的增加会将用户短暂的情感体验转变成长期的情感能量,互动视频的互动仪式才能顺利进行。

这种个体能量的获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创作者个体能量,另一方面是用户个体能量。对于创作者来说,当自己发布的视频内容获得点赞量或被用户认可时,往往会产生自我认同和满足感。而用户个体能量的获得主要来源于用户通过自主选择获得的沉浸式体验。互动视频给予了用户极大的自主选择权,用户能够主动参与视频的创作,可有效避免由于剧情的硬性设定带给观众的被动感。在互动视频中,用户可充分享受自己选择的剧情,使结局走向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从而对剧情的节奏进行自主把控,以此获得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2.互动空间形成。在互动视频中,用户能够借助数字技术充分感知和沉浸,从而缩短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的距离,形成用户可感知的沉浸式互动空间。沉浸式的互动空间主要包含两个空间形态:一种是故事的物理空间。互动视频原本的故事空间是由创作者根据故事主题、情境以及人物所设定的静态的叙事空间。在互动视频中,通过故事的物理空间和读者的心理空间并置共同构成立体的故事空间,技术的进步使这种时空上的同步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

B站互动视频《你会被pua吗》中,除了创作者通过问题设置供用户进行自主选择外,满屏的弹幕也可体现用户在观看过程中与创作者进行实时对话的心理状态。另一种是超文本互动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创作者可以将超文本以空间的形式并置在一系列相互连接的叙事元素中,为用户提供由自己选择和主导的叙事空间,在这个空间中,用户能够通过屏幕点击进入一个动态变化的空间,由自己决定剧情的走向和结局,从而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向多个维度进行和扩展。

3.互动仪式构建。互动仪式是参与互动的个体在特定的互动空间中通过符号资本和情感能量发起的,而其中的情感能量则是整个互动仪式过程的重要推动力。在每一次互动仪式结束之后,参与互动的个体会随着视频的结束逐渐淡化个体情感能量,为了维持视频的热度和群体认同,参与互动的个体往往会利用自己目前已获得的情感能量和成员身份,一次又一次地发起互动仪式,经过长期互动循环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互动仪式链条。也就是说,用户每一次对视频进行观看并参与互动的行为都可以被看作是一场互动仪式,他们在观看中构建的观影仪式所揭示的都是社群如何通过“讨论—观看—讨论”搭建起的互动仪式,从而使互动视频的意义生成在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中衍生出更多的可能性。

例如,B站互动视频《人格小瓶子测试》中,用户可以通过选项设置进行选择,从而进行人格测试。用户在测试过程中可将自己的选择发送在弹幕中,具有相同选择的用户就会在弹幕中进行回复,从而形成互动仪式。用户还会在评论区将自己的测试结果发表在评论区的方式引导其他用户进行讨论,从而使用户在观看和讨论的循环中完成互动仪式的建构。

在数字技术赋能下,互动视频突破了传统视频依赖于点赞、评论及转发的互动形式,更加强调基于内容和形式基础上的深层次互动,这种全新的视频形式不仅对视频产业带来了新的启发,而且对整个传媒行业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互动视频应以互动性为核心,深度挖掘视频内容,借助科学技术和游戏元素丰富视频形式,从而实现互动视频的可持续发展。

1.深度挖掘互动剧本,增强用户情感能量。与传统视频形式不同,互动视频的核心在于精彩的互动剧本、丰富的剧情和新颖的互动设计。因此,互动视频要始终秉承“内容为主,形式为辅”的创作理念,深度挖掘可适用于互动视频的题材,并在剧本情节设置及结构等方面下功夫,以增强用户情感能量、优化用户体验。首先,在题材选择方面应选择悬疑推理类、测试类及游戏类等互动性较强的题材内容。这类题材本身自带的“可探索性”和“不确定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猎奇心理,激发用户兴趣;其次,在剧本创作方面可通过对现有剧本进行二次创作的方式进行互动剧本的创作,即在原本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运用模仿、拼贴、隐射等形式实现多个文本的融合,产生出新的互动剧本。同时,还应注重剧情之间的逻辑性和流畅性,避免流于形式。最后,在结构设置方面,应深度探索可进行互动设计的情节点,避免不必要的设计以影响剧情的走向,从而为用户提供清晰的故事脉络和情节走向,优化用户体验。

2.运用科学技术打造沉浸式互动空间。传统视频互动形式较为单一,主要通过弹幕的形式进行实时互动。随着5G时代的到来,高宽带和低延时将进一步促进移动终端建设,为AI、VR/AR、3D全息投影等技术落地提供保障。因此對于互动视频而言,借助科学技术为用户打造沉浸式的互动空间已成必然趋势。首先,互动视频可利用VR、AR及语音技术等丰富互动形式。当前,大多数互动视频主要依赖用户点击屏幕和动态影像为主要互动方式,而利用科学技术可实现语音对话、动作追踪及在线体验,使空间充满数字化和互动性;其次,VR设备使用户以第一视角体验整个故事的情节发展,并参与剧情内容的互动,为用户营造“亲身在场”感,让用户在观看互动视频时产生高度沉浸的心流体验。比如,互动视频《葡萄酒庄奇妙沉浸探险之旅》就借助VR技术引导用户从第一次交互性操作时就代入角色,以第一视角探寻酒庄秘密,使用户专注于任务剧情。

3.借助游戏化设计建立多重互动仪式。情感能量是互动仪式建构的重要推动力,在视频中加入游戏化设计可有效激发用户参与、增强用户体验,从而获得情感能量。“游戏化”设计是将游戏中的设计元素和运行机制运用在非游戏领域。游戏化交互设计可给予用户丰富的选择机会和多重体验,从而增强互动效果、建立互动仪式。一方面,互动视频可适当引入挑战、激励等游戏化元素使用户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进入角色进行互动,并实现虚拟世界中角色的进阶和超越,使用户在每一步通关过程中产生高度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从而完成互动仪式的建构。比如,在互动视频《冰雪庄杀人事件》中,用户以第一视角进入角色之后,围绕“寻找凶手”这个目标前进,通过一层层破案和侦查完成挑战,最大限度调动用户的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互动视频可利用游戏中的反馈机制促使用户参与互动。当用户在完成互动行为之后,互动视频应及时给予用户反馈,从而降低用户的沉没成本,当用户的心理需求得到极大满足,情感能量也会随之增加。

当前,互动视频在实践上更加侧重于游戏化设计和群体互动性,并逐渐探索出三种交互类型,产生出不同的交互效果。面对多变的媒介环境,互动视频必须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结合,并借助科学技术和游戏化设计增强视频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从而真正创造出质量和趣味兼得的视频作品,以推动互动视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三亚学院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1]张兰飞.互动视频:视频交互性探索[J].视听界,2020(04).

[2]赵瑜.叙事与沉浸:Bilibili“互动视频”的交互类型与用户体验[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02).

[3]唐卓.弹幕研究综述[J].新闻研究导刊,2017(08).

[4][美]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林聚任,王鹏,宋丽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5]田高洁.互动仪式链视角下的音乐短视频研究——以抖音App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8(04).

[6]贾云鹏,蔡东娜.基于情节互动的交互性叙事形式探索[J].电影艺术,2013(03).

[7]邝瑞敏.心流理论视角下的互动视频创作设计研究[J].东南传播,2020(10).

【编辑:朱垚颖】